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全2册
¥6.00Price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全2册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全2册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全2册(文件为2册合1),由文物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录上自唐代、下迄现代已故着书画家及收藏家共一千二百二十人的印鉴和款识计的二万三千余件。《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所收印鉴和款识的排列顺序均为印鉴列前,款识列后,顺序编号,自为起止。《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所收书画家、收藏家的印鉴款识,极大多数为直接摄自书画原迹,仅有少数系从各种印鉴及图册物翻拍。凡翻拍录入本书者,均有印鉴款识的释文前标有*形符号。收录的印鉴均为原大。仅个别从图册刊物翻拍者,其大小或稍有出入。收录的款识因限于版面,未能一律保持原大。在印鉴款识的释文之后,一律注明所取自的书画作品名称。其中包括为他人所为的题跋、引首及颧款的原作名称。印鉴的排列方式,一般以印面大小为序,先小后大。其中印文相同者,虽印面大小略有参差,但仍相连排列,以便查封。凡是不同时间钤用的同一方印章,在印面上有明显变化者,按时间先后一并收录。《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书目: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上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下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出版后记:全解放後,搞書畫鏗定的同人們在工作中常常感到需要有一部歷代書畫家常用印信和款識的工具書。编纂這樣一部工具書,上海博物館是比較有基礎的,當然也得借助國内各兄弟館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十年浩紉,一切都亂了套,編書的事也就無從談起了。1970年,上海博物館一些中老年同志集中參加了古書畫的搶救整理工作。在上百萬件書畫的清理過程中,搞書畫家用印和款識工具書的念頭,又在一部份同志的心裏萌發。羥過醖釀,于1974年的夏天,我們自發地開始了這本書的編纂工作。當時條件很差,連一架較好的照相機也呼吁不到,韋德昌同志獻出了自己的相機和其他器材,以後又陸續添置了一些。就這樣,我們憑着熱情,一方一方地拍攝印章,點點滴滴地積聚資料。八年既往,參與這項工作的同志也來來去去,多有變化,其他方而也有很多干擾,然而編纂這部工具書的工作却一直没有停頓。資料由少到多,由點到面,從涓滴而匯成河流。在编纂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接觸了大量的傳世書畫作品,其中魚目混珠的現象自然不少,通過整理、比皎,在長期相互研究切磋中,大家獲得了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高,發現了一些過去單憑感性“望氣”來鐮定書畫的前人所無法觸及的事實。這裏我們略舉數例如下:1、印款識對于别古書畫作品具有重要作用。在工作中,我們發現不少在大小、印文、篆刻刀法等方面完全相似的摹擬某些著名畫家的印章。如清代畫家朱耷(八大)竟有它套以上,而且每套在具體畫幅的使用上無互見現象。而不同套印章鈐印的畫幅,它們的水平、技法以至款識都有出人,這顯然就涉及到書畫本身的真僞問題,而那些有疑問的畫,往往是過去鑒賞家們認爲是真品而一再加以介紹的。這類情况,八大還不是孤例,也存在於沈周、石濤、惲壽平、華囍、虚谷等一些大家的作品上。這使我們深切體會到:用印和款識的排比,對艦定古書畫的真僞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古代書畫家的名字和别號,過去史書記述常有錯漏,借助于印艦款識,能郇加以補正。如明代畫家魏居敬有字“伯嚴”,就鮮爲人知;清代“四王”之一的王暈在二十餘歲時曾字“象文”;清代揚州八家之一李方膺三十歲時曾名“方鄒”,四十歲時曾字“木田”、“成村”;清代書家李寅有字“辰陬”;昊雲有字“少青”等均爲史書所失載。又如明代書家趙宦光常被誤作趙宦光。通過印款識,可以確定宦字當是宦字之誤。、通過印款識還可以匡正一些書畫家的生卒年代。如宋代徐禹功,原生卒年失考,根據他的“雪中梅竹圖”自題款“辛酉人禹功作”加以推算,可知他生於南宋紹興十一年(辛酉)即公元1141年。明代畫家錢穀據《明史》記載卒於隆慶六年(公元巧72年),但直到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他還有作品傳世,故宫博物院藏有《蘭竹軸》、上海博物館有《野橋策騎圖》,都是這一年的作品。可見錢穀的卒年,應當在萬曆六年之後。明代朱朴,原生卒紀年失載,《中國歷代書畫篆刻家字號索引》只記録他是明末時人,這次我們發現了他自題“戊申八十五翁”的山水軸,從而得知其生年是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又明代李肇亨的生年,原也失考,現在據曾鯨爲他所晝肖像的自題:“天斂丁卯曾波臣寫此像時我年卅又六”的記述,可以推算出他生於萬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又據李肇亨對所作山水卷的題跋,直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他七十三歲時還健在。又如陳嘉言,舊説他生於嘉靖十八年(公元巧39年),但他的《花卉屏》署款“康熙戊午十月望後寫於竹梧草堂八十老人陳嘉言",據此他的生年只能是萬曆二十七年的己亥(公元15佣年),而不少史籍却錯了整整一個甲子。清代李世倬的生年原也是失考的,'這次發現其《國色天香圖軸》有“甲午歲去今三十七載.一“過甲子且五年,“,“乾隆十六年書"的題跋,因而推知他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清代曾衍東(七道士),過去只知道他是嘉、道時人,這次我們從他《鲶魚圖》的款識“癸酉四月七日七道士畫時年六十有三”,知道他生於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又根據他另一幅行書字軸,得知直至道光七年丁亥(公元1827年)他還有作品傳世。清代陸時化,一些史書把他的卒年定在公元1779年,但文徵明的《金焦落照圖卷》中有陸時化之子陸愚卿“嘉慶辛酉”(公元1801年)的题跋,其中有“自己酉夏六月,先君歸道山”,“今亦十有二年”的記述,由此可知陸時化卒於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公元口89年),與前述史籍所載卒年整整相差了十年。以上這些間題的發現,加深了我們對某些作家和作品的認識,對今後進一步研究他們的生卒年代和作品真僞等間題,提供了極爲重要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