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历代书画真伪对照图录 全1册 2013彩图高清

中国历代书画真伪对照图录 全1册 2013彩图高清

¥4.00Price
中国历代书画真伪对照图录 全1册 2013彩图高清
  • 中国历代书画真伪对照图录 全1册 2013彩图高清

    《中国历代书画真伪对照图录》全1册,由故宫出版社2013年出版。

    刘九庵主编的《中国历代书画真伪对照图录》是一部真、伪作品一一对应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大型图录。收选114组221件唐代至民国时期中国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及后世的仿品、伪品。所选文物来自全国36家博物馆、文物商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有作品均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认定,有相当高的权威性。本书在99年版本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辑设计,八开,精装,更具有收藏价值。

    《中国历代书画真伪对照图录》出版说明:

     

    书画鉴定家张珩先生在《怎样鉴定书画》中曾提出:「现在的博物馆只有真迹展览,无法使人看到反面的材料。我建议各博物馆也应有意识地去搜集些伪作,凡是能说明问题的就有它的参考价值。今后还应举办伪作展览,将不同性质、路分的赝品摆出来供内部参考。」在张珩先生逝世整整三〇年后的一九九四年一〇月,经刘九庵先生提议,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山我院负责举办了一个「全国重要书両赝品展览」,实现了张珩先生生前的想法。在展览的同时,还开办了四期「书画鉴定高级研讨班」,聘请了徐邦达、启功、刘九庵、傅熹年等先生授课。这一举措得到了文物博物馆界及社会的好评,并要求将鼠山的作品和先生们的讲课内容整理出版,以便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这本《中国历代书画鉴别图录》,就是在当时展出的作品基础上加以补充整理成书的。

     

    展品的来源,主要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同时也从全国各地兄弟博物馆中借调了不少能说明问题的藏品。而这些无论是真迹,还是

    摹、临、仿、造、代笔和被改造过的古旧书画等赝品,都是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书画鉴定组成员鉴定过的,应当说对其判断的

    结论,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为了说明问题,本图录收入的赝品,仍以原来误定的年代、作者、名称冠之,并以其年代为序,唯将地域性造假及张大千作伪的两类另行剔出,附于后;同时,也将相对应的真迹编入,以供读者研究、参考。

     

    书画鉴定这一门学问,并不神秘,非高不可攀,但要真正掌握它,也非轻而易举。中国的历史悠久,仅从第一个有作品传世的名人陆机(二六一II三〇三年)算起,到今天也有一七〇〇余年。古往今来,书家、画家,不知凡几;传世作品,多不计数。假使历史上不曾发生过任何作伪之事,面对如此浩如烟海的古人作品,只是把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并分别归到各自作者的名下,要做到准确无误,那也是一件很闲难的事,更何况在中国历史上很早以来,就有人不断制造伪品,混淆视听。

     

    书画作伪大约起始于汉魏六朝时代,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对书画的收藏是偶一为之,游戏笔墨。因此,唐代人对前代书画作品的鉴定,就像前文提到的假设的那样比较简单。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唐裴孝源在《贞观公私画史》中谈到,他在帮助汉王元昌和皇室秘府整理其收藏的前代绘画作品时说:「其间有二十三卷恐非晋、宋人真迹,多当时工人所作,后人强题名氏」。又指出「右卜二卷并摹写本,非陆真迹,与前十三卷共二十五卷,题作陆探微画」。尽管「前十三卷」是隋代宫廷中收藏的「官本」,他也没敢遽然就下断语,肯定就是陆探微的真迹,而只说「题作」,可知他是一个作风严谨的学者。裴氏去陆探微时代不过二〇〇余年,竟己如此,更何况后来之人。

     

    .

    「强题名氏」,反映了唐代的收藏者崇尚名人名作的心理,当时还还没有往画卜添加伪款的做法,这是鉴定中的「是非」问题;而临摹复制名人作品,则属「真伪」的判断。但是这里也要分清不同的性质,而采取不同的对待态度。谢赫「六法」论中的第六法「传模移写」,应是指临摹拓写名人作品,这是画家学习继承前人成成果的方法手段。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体工用拓写」,说「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古时好拓阃,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承平之时,此道甚行。艰难之后,斯事渐废。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宝之,既可希其真踪,又得留为证验。」裴孝源曾明确指出:「今人所蓄,多是陈(善见〕王(知慎〕写拓,都非杨(契丹〕郑(法上)之真笔。」由此可知,在唐代无论公(宫廷〕私(民间),都有摹拓古人名人作品的做法,这一做法为后代所继承,尽管在今天有发达的照相印刷出版技术,故宫博物院仍保存了这一古老的传统,建立了摹画室,是为千百年之后着想。

     

    从历史的观点看来,我们应该赞赏唐人的这一做法,因为有了他们的这一观念,才使我们今天的人们对古代的书画艺术有直观的感受与了解。如对一代书圣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与成就的认识,就是通过唐人的摹拓本而获得的。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冯承素等唐人摹拓本王羲之《兰亭序帖》(另两本称为虞世南、褚遂良摹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有唐人摹《王氏一门朽翰帖》(即《万岁通天帖》〕,在今天都是了解王羲之最珍贵的资料。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存世至今有四种摹本,故宫博物院藏有两种,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博物馆各藏有一种,在各馆中都是「镇馆之宝」。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展子虔《游春图》,专家们认为也是摹本,而张伯驹先生为保护这件国宝不至流失到海外,,小惜倾家荡产将其买下。他的这一爱国主义热情,在文物收藏界被传为佳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岂能以一个「伪」字或「假」字而加以否定?果真有人如此,岂不是对历史的无知吗?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