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1-8卷10册 吴文俊 上古到西汉 清中期到清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1-8卷10册 吴文俊 上古到西汉 清中期到清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1-8卷10册 吴文俊 上古到西汉 清中期到清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中国数学史大系 (卷)
本卷讲述中国传统数学的继续发展和再发展。本卷复盖面:在历史上,从西晋、东晋、南北朝迄隋、唐、五代;地域上,从中原到辽阔的边疆。《算经十书》除《周髀》、《九章》而外,都是在这个时期陆续完成的。知名数学家孙子、祖冲之、王孝通、张遂都孕育一过个时期。因此本卷所论时期在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该书反映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的水平。书中所述的保墒技术比汉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耕-把-耱一整套保墒防旱的措施。贾思勰根据北方冬季寒冷,不宜农作物生长,只能春夏种植等情况,必选提出了”秋耕欲深,春夏耕欲浅“的理论,这是科学的总结。
中国数学史大系 (卷)副卷
关于中国古代数学书目的整理和编辑工作,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其中记载了两种书目。后来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和《清史稿》中都包括有数学书目,其他的古书目著作中也常收录数学书目。《算法统宗》末尾有“算经源流”,载宋代刊刻的数学书和明万历年间以前刊刻的数学书目录51种。清初,梅文鼎有《勿庵历算书目》,记录自己的著作。专门的数学书目到清末才出现,计有冯澄《算学考初编》二十卷,刘铎《若水斋古今算学书录》八卷,梁兆铿《天文算学考》十六册,此外还有华世芳、陈澧、丁福保等人各自编写的数学书目,不过所载有限。20世纪初,中国数学书目的编辑工作颇引人注意,先后有裘冲曼、李俨、钱宝琮、严敦杰等学者的工砟,使中算书目渐成规模。其中李俨的“近代中算著述记”和邓衍林的《北平各图书馆所藏中国算学书联合目录》有代表性。1957年有丁福保、周云青的《四部总录算法编》出版。所谓“四部总录”是指丁福保的《算学书目提要》、刘铎的《若水斋古今算学书录》、冯澄的《算学考初编》和李俨的《中算书录》的数学部分。该书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见在数学书为收录范围;二是有提要,大部分提到版本,给读者提供了很大方便。出版后颇受欢迎,已多次再版。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二卷)
《九章算术》博大精深,美誉四方,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经典。在《中国数学史大系》正卷八卷中,我们专列一卷——第:卷论《九章算术》。从它的形成、流传、内涵、成就和影响等,全面介绍这部专著。在编我们畅所欲言地阐述《九章算术》的形成过程以及经过多次艰辛的岁月完整无缺地传递到的历史。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湖北省荆州地区江陵张家山出土的西汉“算数书”,因某些原因,在它出土(1985年)后11年,虽经努力,我们仍没有看到全文,所见仅仅是一鳞半爪而已。“算数书”无疑是《九章算术》的母本,理应列专章作出评述。这段空白只好在本《大系》再版时补足了。《九章算术》原本已不易获得,为让读者能够看到完整的原著,我们就目前校勘精的传世版本中,择善而从地再次校读,使之接近宋刊本原貌。并作为编第四章刊载了白文本《九章算术》全文。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三卷)
续
中国数学史大系(第3卷)》是编年史,自上古以迄清末,共分八卷,各卷自成断代史,除复原古代算法的形式,并对照以近代算法外,将尽量收入各家*新研究成果,以期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情况与辉煌成就作一次较彻底的清理与研究,借以达到发扬成绩,总结规律,预见未来并服务于我国四化建设的目的。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四卷)
本卷讲述中国传统数学的继续发展和再发展。本卷复盖面:在历史上,从西晋、东晋、南北朝迄隋、唐、五代;地域上,从中原到辽阔的边疆。《算经十书》除《周髀》、《九章》而外,都是在这个时期陆续完成的。知名数学家孙子、祖冲之、王孝通、张遂都孕育一过个时期。因此本卷所论时期在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该书反映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的水平。书中所述的保墒技术比汉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耕-把-耱一整套保墒防旱的措施。贾思勰根据北方冬季寒冷,不宜农作物生长,只能春夏种植等情况,首要选择提出了”秋耕欲深,春夏耕欲浅“的理论,这是科学的总结。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五卷)
我国两宋(公元960~1279)承汉唐盛世之后,科学技术继续发展、繁荣,其中不少成果数当代第1流。两宋数学尤其是中算耀眼的璀璨明珠。从18世纪开始,就有学者作专题研究,著书立
说。三百年来,特别是本世纪后半叶,国内外已发表论文、专著数以百计。本卷总结了前人研究两宋数学成果的总结,也含不少笔者新的见解。前人成果已由呼和浩特李迪教授以姓氏、发表年
代为序写成“两宋时期研究论著文献”附本卷之末,为节省篇幅、在本卷行文中、除必要外,不再一一点明文献所引。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六卷)
本卷在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是有重点的,如李冶、朱世杰为重中之重,其次如王恂、吴敬、王文素和程大位等为第二类重点,从字数看,王文素较多,与以往的同类著作不同;另一方面也把那些零星资料安排进来,尽管这些资料不太重要,但不应完全弃之不理,否则全书便成为一些孤立点,点与点间出现大段大段的时间空白,如果这样处理,则结果既是内容不连贯的数学吏,也是对古人的不公正。但都安排进来的结果也使书的内容有些杂乱。又因为强调时间顺序,有的同类问题被分成两段,中外交流便是个例子,第三编用了一章的篇幅,第六编又有大半节。如果合在一起也不太好安排,放在何处都不合适,总要有个位置,便分开处理了。此外,还有些其他问题,在章、节的安排上很费周折,如珠算起源问题不能不讲,由于我们是写书,不能详细论述,只能做为一小节,放在第六编开头合适,可是它构不成一章,若是放入王文素部分的开头,位置合适,而该部分已经很大,且又有些不谐调,几经琢磨,做为珠算史的小结,放在了第六编第三章的末尾。总之,不好处理的问题很多,后总要定下来,就是目前这个样子,不见得都妥当。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七卷)
本卷的时间跨度从1600年前后起到1760年左右止,约160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比较复杂。西方数学的传入,致使在中国数学史上掀起了一场波澜。究竟如何对待外来数学和中国自有的传统数学,人们议论纷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观点:种观点欢迎和热情接受西方数学,代表人物有徐光启、薛凤作、年希尧等;第二种观点集中精力研究中国传统数学,他们有的不太了解或不愿意接受西方数学,代表人物有陈世仁、毛宗旦等;第三种观点主张中西会通,这是大多数,其中尤以梅文鼎为代表,另有王锡阐、明安图等。这三种主张,基本上是同时存在,很难明确区分先后,所以在编章的安排上颇费周折,在一些章中不得不包括这三种情况。有的人物放在二章或三章都可以,当然只好根据具体情况放在某一章中。
内容的选择,主要遵循这样两条原则:其一是尽量增加新内容,如王锡阐、李子金、杜知耕、孔林宗、陈厚耀等都列有专节,对于当时传入的西方数学著作也有较多的论述,过去不占重要地位的《视学》,本书也以一章的篇幅详加介绍,等等。其二是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代表内容列入书中,例如,魏荔彤和杨作枚是作为出版者和校补者,毛宗旦则是作为力图复原古代经典《九章算术》的人物而进入书中的。数学是一种社会产物,是由各方面的人共同努力推动它向前发展的。
中国数学史大系(第八卷)
本卷论述清代中期至清代末期中国数学发展的情形。时间由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四库全书》至20世纪初期清代数学教育制度的结束,约一百三十余年。
本期中国数学发展的情形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其中可以《代微积拾级》十八卷的翻译出版(1859)为断。其前一阶段,《算经十书》和宋元数学名著的整理与研究为中国传统数学的复兴奠定基础,继而出现了诸如焦循、汪莱、李锐等人为代表的杰出的数学家及其中国传统数学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该阶段继承了康熙时代传入中国的对数求法和对数表造法、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等知识,并予以深入系统的研究,出现了诸如董祜诚、项名达、戴煦、李善兰为代表的杰出的数学家及其近代数学领域的著作。其后一阶段,李善兰、伟烈亚力译《代微积拾级》十八卷等书,华蘅芳、傅兰雅译《决疑数学》十卷(1880)等书,表明西方近代数学知识比较系统地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