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 全五编共95册 台版2011高清

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 全五编共95册 台版2011高清

¥165.00Price

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 全五编共95册 台版2011高清

  • 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 全五编共95册 台版2011高清

     


    《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 初编》书目:

    《說文解字》研究專輯
    第一册   《說文解字》部首及其與从屬字關倸之硏究
    第二册   〈說文解字》人與自然類部首之文化詮釋
    第三册   《爾雅》與《說文》名物詞比較硏究—以器用類丶植物類動物類為例

    訓詁學研究專輯
    第四册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通國字硏究

    古代語文研究專輯
    第五册   殷墟YH127坑甲骨卜辭硏究(上)
    第六册   殷墟YH127坑甲骨卜辭硏究(下)
    第七册   西周金文部件分化與混同研究
    第八册   兩周金文軍事動詞硏究(上)
    第九册   兩周金文軍事動詞研究(下)
    第十册   楚金文硏究
    第十一册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文字研究
    第十二册   楚系簡帛文字研究(上)
    第十三册   楚系簡帛文字研究(中)
    第十四册   楚系簡帛文字研究(下)
    第十五册   秦簡隸變硏究
    第十六册   漢代璽印文字研究

    古代音韻研究專輯
    第十七册   王力之上古音
    第十八册   明代等韻之類型及其開展(上)
    第十九册   明代等韻之類型及其開展(下)
    第二十册   《西儒耳目資》所反映的明末官話音系

    ………………

    ………………

    ………………

    《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出版说明:

    中國文字起源甚早·造字之始多以眼目所見鳥據,時代愈早的文字,其圖畫的形象愈濃厚。隨著時代的推移·以及使用者對於文字的需求,文字的發展走向多的路線·其一則是由象形轉化爲形聲據殷商甲骨文字所見爲數不少的形聲字觀察,在此之前應有更早的文字存在。而從陕西西安牛坡丶臨潼姜寨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之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觀察·如:「|」「一」「↑」等,(註1這些刻畫的符號,雖然尙無法確定爲文字·應可視爲文字的濫觴。由此推測,早在甲骨文出現之前,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文字蘊釀期,如此才能解釋甲骨文裡岀現的形聲字。造字之始多據所見之物的形象造字,可是每一位造字者的觀察角度不同·其描繪的形象也不一。因此早期的文字形體多有變化,同一個文字卻不一定有一個標凖的字形。但是受到社會的共識作用所趨,形體雖然不一·所傳達的意義卻不會有太大的不同。

     

    自甲骨文丶金文至春秋丶戰國時期文字的書寫十分任意,在部件與偏旁的位置經營上常見左右丶上下等互置的現象,偏旁亦時見互換的情形。此外隨著周王室的解體·諸侯國各自爲政·禮樂崩壞之際,文字的使用也走向地域化。至春秋中丶晩期行於各諸侯國的文字·已經由原本同源的西周文字系統,逐漸發展岀屬於自己的特色。其中最爲人知曉者·即爲流行於南方楚地一帶的「鳥蟲書」。之後諸侯各國的文字·經過舂秋時期的藴釀,於戰國時期形成特有的文字特色·直至秦始皇接受李斯「書同文」的建議,文字的書寫才由「文字異形」的現象,初步達成統一的局面。

    從現今已岀土的楚系簡帛資料觀察·這批資料時代最早者爲會侯乙墓岀土的竹簡·據墓室同時岀土所見的銅器銘文所載,此墓應屬於戰國早期的墓葬,其他諸如:信陽丶天星觀、雨臺山、山丶包山丶九店丶郭店丶藤店、仰天湖、五里牌丶楊家灣等地岀土的竹簡,以及長沙岀土旳楚帛書·皆爲戰國中丶晩期的楚國文物。將簡帛文字與銅器上的文字相較,不難發現其間的差異:前者以毛筆書寫於簡帛之上,竹簡的寬度大小不·從出土的竹簡觀察,寬度多不足1公分,或許受限於竹簡面積的大小,所以文字多扁、敲斜;後者則多莊重。

     

    隨著時代的改變,發現銅器上的文字往往流於簡帛文字的形式,多草率之意。這種現象的產生,應是銅器文字受到簡帛文字的影響所致。由此可知,原本書寫於不同材質丶運用於不同場合的文字ν雖然有不同的形體,彼此之間卻會相互的影響·如:時代較早的會侯墓竹簡文字多狹長之勢,是受銅器文字影響所致,相對的·屬於戰國中晩期的〈但盤埜匕〉丶〈鑄客豆〉等器上的文字則是深受簡帛文字影響。

    自楚桑簡帛岀土以來·歷來學者的硏究方向,可以分爲文字的考釋,以及思想丶制度的考證等方面。以文字的考釋爲例,多著重於單一文字的考釋,如:李家浩〈信陽楚簡「溜」字及從「关」之字〉,(註γ何琳儀〈說无〉,(註3周鳳五〈包山楚簡文字初考〉,(註4張桂光〈楚簡文字考釋2則〉,(註5朱德煕〈山楚簡裡的「歟」和「筒」丶〈戰國文字硏究6種〉丶〈信陽楚簡考釋5篇〉註6徐在國〈包山楚簡文字考釋4則〉,(註η高智〈《包山楚簡》文字校釋14則〉,(註8}劉信芳〈楚簡文字考釋5則〉(註φ等·從上面所舉的幾篇文章可知在文字的研究上·亦多僅就某一批的簡帛資料探討,並未見對於所有已出土丶發表的資料,作一個整體的硏究。此外·其所重者多爲文字考釋,對於文字本身的現象規律並未多予以著墨討論·只有少數幾篇學位論文對於文字的現象之規律作一系列探討·如∷謝映蘋《會侯♂墓鐘銘與竹簡文字硏究》,註10莊淑慧《會侯乙墓出土竹簡硏究》,(註1)王仲翊《包山楚簡文字硏究》,(註1)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锍硏究》,註υ3林凊源《埜國文字構形演變硏究》註14等。謝氏丶莊氏與王氏的論文,多限於單一的材料,而且在討論上並不完備;李氏的論文·主要是透過電腦的處理·將整理過的楚系簡帛文字之單字。

    通過一系列的排序丶檢索和歸納等方法ν作岀構形系統的觀察與測査分析,而且,在材料的運用上,僅止於楚帛書丶仰天湖竹簡丶傜陽楚簡與包山楚簡等四批資料,並未全面的將出土資料蒐集整理;林氏的論文·表面上雖然蒐羅的材料逅及所有岀土的楚國文物資料,然而細閱該文·仍以楚金文爲主體·而輔以其他相關的資料爲證,並非一部寘正以楚系簡帛文字作爲討論主題的論著。有鑑於至今尙未見到一部完整地以楚系簡帛文字作爲硏究丶整理的對象·再加上有關楚系簡帛文字資料的字書亦已岀版,(註15)是以期許透過本文的探討丶分析與觀察·能將歷來已岀土丶發表的楚系簡帛文字資料作一番的整理工作·並且從中找岀其文字現象的規律之處,作爲日後討論戰國文字的依據。


    《楚系简帛文字研究》目录:
    上册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缘起
    第二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章节安排与内容
    第二章 楚系简帛概说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楚国疆域
    第三节 出土材料介绍
    第四节 楚简帛资料断代分期
    第五节 楚简帛文字研究概况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楚简帛文字——增繁与省减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增繁
    第三节 省减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楚简帛文字——异体字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异体字的定义
    第三节 偏旁或形体的增减
    第四节 偏旁位置不固定
    第五节 更换偏旁
    第六节 形体讹变
    第七节 其他
    第八节 结语
    第五章 楚简帛文字——类化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类化的定义
    第三节 文字本身结构的类化
    第四节 受到其他形近字影响的类化
    第五节 集体形近的类化
    第六节 受语言环境影响的类化
    第七节 结语
    中册
    第六章 楚简帛文字——合文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合文的定义与「=(-)」符号的用法
    第三节 楚简帛文字合文的内容
    第四节 楚简帛文字合文的书写形式
    第五节 合文发展的特质与举例
    第六节 结语
    第七章 楚简帛文字——通假字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双声叠韵通假
    第三节 双声通假
    第四节 叠韵通假
    第五节 对转通假
    第六节 其他
    第七节 楚简帛文字通假的方式与原因
    第八节 结语
    下册
    第八章 楚简帛文字与同域、异时文字的比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楚简帛文字与同域文字的比较
    第三节 郭店楚墓《老子》与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的比较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楚系简帛文字与《说文》古文合证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六国用「古文」说的提出与考辨
    第三节 楚简帛书与《说文》古文关系论
    第四节 结语
    第十章 结论
    第一节 楚系简帛文字之研究价值
    第二节 本文之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附录一 楚系简帛著作知见目录(1940年1月~1999年1月)
    附录二 引用器铭著录索引
    附录三 古今《老子》版本释文对照表
    附录四 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
    、丙本书影
    附录五 《说文解字》古文与楚、三晋、齐、秦、燕五系文字对照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