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共13册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共13册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共13册
由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至2010年出版。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书目: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上海网络与近代东亚 19世纪后半期东亚的贸易与交流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中国早期工业化 盛宣怀 1844-1916 和官督商办企业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十九世纪中国的常胜军 外国雇佣兵与清帝国官员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同治中兴 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1862-1874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大门口的陌生人 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朋友·客人·同事 晚清的幕府制度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英国对华政策 1895-1902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被监押的帝国主义 英法在华企业的命运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走向自立之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的关税通货政策和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十九世纪中国的常胜军》简介:
人们已多次详细描述过太平天国叛乱期间(1850-1864年)华尔与戈登所部常胜军传奇般的业绩。然而时至今日,很少有人将这支外国人纺率的部队置于由中国传统、晚清社会和政治制度、中西关系与中国军事改革构筑而成的宏大历史框架之中。本书在这种更为广阔、更为意味深长的历史进程里考察常胜军,它空前详尽地论述了该军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与成就。 中国近代史教授理查德·史密斯深入研究了中西双方的文献记录,从而对关于中国19世纪动乱时期内西方人作用问题的若干常见论点提出异议。他发现了隐藏于“合作政策”融洽表象背后的各国间的竞争和阴谋,发现了支撑西方官员军事援助中国的复杂动机,还发现了人们想象里虚弱而屈从的清政府,如何出人意料地成功抗御了外国压力、控制了“蛮夷”雇佣兵并使西方人不知不觉地顺从于中国人的意图。
作者对中国行政事务中的外国援助问题进行了有启迪的实证研究,运用比较方法,考察出常胜军不但与帝国海关总署和李泰国——阿斯本海军纵队等其他中——外联合机构有关,而且与通常为“勇营”的“临时”中国军队这类土造的制度改革的产物相联系。此外,他还将中国雇佣外国人一事置于漫长历史演进的过程与文化交叉的背景之中来考察。
这睦比较研究表明常胜军在很大程度上与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它是中国传统的产物,是独特的中国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反映。常胜军的历史从诸多方面微观地反映出自太平天国时期至中日战争(1894-1895) 期间,得到西方协助的中国军事改革所经历的极度痛苦与种种挫折。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详尽叙述了晚清政府的中央及地方官员为“同治中兴”、挽救腐败清王朝的种种努力和实行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各个方面。并且阐释了“中兴”所依据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中国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孔飞力的力作,以大量的地方志和其他中文资料,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侧重于中国晚清时期的团练、地方武装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从中国内部诸如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酝酿爆发等事件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来探究中国近代的开始。《中国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自问世后一再经孔飞和先生修订,此次出版的中译本为他最新修订版本。
《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作者以近代中国绅士资本家盛宣怀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华盛纺织厂、中国通商银行四家官督商办企业为主线,大量使用中文、日文和西文的可靠资料,详细阐述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经济成就和问题、人事和政策、社会和制度诸问题,并将中国的经验与日本和西方的经验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人们深刻反思的问题。《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所涉及到的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尚未解决的某些政策问题,为当今工业的现代化计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从近代中国的商人出身构成、官督商办企业及其商人管理者的官僚化、官商合办企业中的官商关系、私营企业中的商人与士绅关系、地方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官商关系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等角度,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官员、政府与商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剖析了典型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机构,如中央政府的商部和农工商部,地方政府的商务局、保商局、工艺局,沟通官商关系的商会。还将清末中国企业发展中的官商关系,与同期日本企业发展中的官商关系作了比较。因此,《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无论从研究角度上,还是在研究内容上,都对国内同类研究的深入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被监押的帝国主义:英法在华企业的命运》以1949至1954年为跨度,在英、法“后帝国的”衰退的背景之下,以中英、中法关系中的经济与商务因素为着眼点,介绍新成立初期政府当局对在华大企业的政策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