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出土文献研究 共16册(第1至16辑) 1985-2017清晰

出土文献研究 共16册(第1至16辑) 1985-2017清晰

¥64.00Price

出土文献研究 共16册(第1至16辑) 1985-2017清晰

  • 出土文献研究 共16册(第1至16辑) 1985-2017清晰

    《出土文献研究》PDF电子书共16册(第1至16辑),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由文物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西书局等1985至2017年出版。


    《出土文獻研究》創刊於20世紀80年代初,主辦單位文化部古文獻研究室是中國出土文獻研究的國家級平臺,70年代出土的睡虎地秦簡、銀雀山漢簡、馬王堆漢墓帛書、居延漢簡、阜陽漢簡、張家山漢簡、吐魯番文書等重要的出土文獻,都在這裹整理。那時國內許多著名專家學者都彙集於此,可謂“群賢畢至”,創造了中國學術界一個輝煌時期。

     

    現在,岀土文獻的研究機構已在全國出現了多處,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安徽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都成立了出土文獻或簡帛硏究中心,出土文獻、特別是簡牘帛書的研究,已經成為當今舉術研究的前沿學科,大量新發現的簡牘帛書,對學術界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雖然隨着人員的自然更替,古文獻硏究室已不復往日的輝煌,但無論是從古文款研究室調出、退休的學者,還是與古文獻研究室長期合作過的學者們,還是保持着對古文獻研究室的那份深深的情感,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出土文獻研究》這個曾經在國内外學術界產生過較大影響的學術刊物。正是因為有這麽多老朋友的支持,我們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才有決心繼續編輯《出土文獻研究》。

     

     

    《出土文献研究》书目:
    出土文献研究  第1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2辑(即续集)
    出土文献研究  第3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4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5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6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7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8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9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10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11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12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13辑 “简帛文字兴书法国际研讨会”特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14辑  “秦简版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特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15辑
    出土文献研究  第16辑

     

     

     

     


    《出土文献研究》出版说明:

    同前幾期《出土文獻研究》的組成内容一樣,本期分為戰國秦漢三國簡牘帛書和隋唐文書、石刻研究幾部分。不一樣的是,大量新出土的簡牘,首次集中在一期刊物上發表,其數量之多,內容之重要,是以往未曾有過的。本期簡牘方面首次公布的新资料和研究文章有以下幾種:
    一、嶽麓書院藏秦簡。陳松長先生的《嶽麓書院藏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略
    說》,公布了嶽麓書院所藏秦簡中的“為吏之道”部分圖版、釋文的部分內容。這批竹簡曾在《文物》月刊上有過簡介,原定名“官箴”,今年六月又召開了《嶽麓書院藏秦簡國際研討會》,請國內外專家共同硏讀這批秦簡。之後,在使用紅外縵攝影
    時,發現了竹簡背面竹青部分有篇題,即《為吏治官及黔首》。相信這批資料的公布和最新的研究文章,會引起國内外舉術界的極大闕注。

    二、睡虎地漢簡。繼1974年睡虎地發現秦簡之後,在2006年睡虎地又發現了批漢簡。本期刊載了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熊北生先生的《雲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岀土簡牘的清理與編聯》一文,這篇文章公布了睡虎地漢簡中的《淮南子·道應訓》殘簡以及記載伍子胥事跡的古佚書殘簡的圖版與釋文。本期還發表了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劉樂賢先生的《睡虎地77號漢墓出土的伍子胥故事殘簡》一文,將其中的伍子胥故事與《越絕書》中的伍子胥故事進行對比研究,亦頗有新意。

    三、沅陵虎溪山漢簡。湖南省文物考古硏究所、懷化市文物處和沅陵縣博物館1999年夏發掘沅陵縣虎溪山一號墓,出土竹簡600餘枚,但大部分未曾公布。這次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春龍先生撰寫的《沅陵虎溪山漢簡選》,將其中的《閻氏五生(勝)》和《美食方》殘簡的圖版與釋文首次公開發表,這會促進對這批漢簡的研究。

    四、山東日照海曲漢簡。這是自銀雀山漢簡出土後,山東省境內出土的又一批漢簡,記載了漢武帝後元二年的曆日,這批竹簡雖然數量不多,但其“曆注”為陰陽刑德的七舍,這是以往出土的同類漢簡中未曾見過的。山東省考古研究所鄭同修先生與我院劉紹剛先生共同完成了《日照海曲簡〈漢武帝後元二年視日〉研究》,也將會對曆日類竹簡的研究有所裨益。

    五、敦煌懸泉漢簡。甘肅簡牘保護硏究中心主任張德芳先生撰写的《敦媓懸泉漢簡中的“大宛”簡以及漢朝與大宛關係考述》,根据敦煌懸泉漢簡中提到“大宛”的簡牘,與史書中的有關記載互相論證,對漢代中國與現在的哈薩克斯坦大宛”的歷史文化交流進行了考證。這是硏究絲綢之路和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關係的一批珍貴資料,這批簡牘的資料也是首次公布的。

    六、甘肅永昌水泉子漢簡。2008年,甘肅省考古所在永昌水泉子漢墓中發掘出土了一批漢簡,其中有《日書》和《倉頡篇》等内容。甘肅省考古所張存良先生《水泉子漢簡七言本〈蒼頡篇〉蠡測》一文,對漢代根据四言句《蒼頡篇》改訂的七言句《蒼頡篇》進行了整理與研究,对研究《蒼頡篇》及漢代字書、文學的發展演變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相比於以往考古資料公布的過於滯後,這批資料在發掘後的短短幾個月就予以發表,無疑對新資料的共同研究有促進作用。

     

    李學勤先生是古文獻硏究室聘請整理岀土文獻最早的成員之一,現任淸華大學新成立的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主持清華大學藏戰國簡的整理研究。他就一件新出現的周初青銅器何簋,與1963年陝西寶雞賈村塬發現的何尊作比较,撰寫了《何簋与何尊的係》。文中提到《逸周書·度邑篇》周武王對周公所說王曰:嗚呼,旦,我圖夷茲殷”的意圖謀劃,到簋銘的“公夷殷”的實際行動。這篇文章可能與李先生最近研究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簡中的《尚書》佚文中西周初年的史實有關。

    除了新出土的簡牘外,還有一些對以往岀土簡牘帛書,如馬王堆漢墓帛書、銀雀山漢簡、張家山漢簡、西北懸泉漢簡、敦煌漢簡、居延漢簡、走馬樓吴簡等簡帛的研究文章。原古文獻研究室研究員、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擊院考古硏究所的趙超先生和古文獻研究室最後引進的王元林博士,分别撰文《道術東傅——談日本飛鳥·藤原宮出土的一件符咒木簡》、《日本古代木簡的發現與研究》,對於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地下出土资料進行了研究和介紹。这也反映出我们对简牍研究的視野在不斷開闊。

    由於近年來有大量盜掘的簡牘流入海外或香港,一些博物館、大學為了搶救這些珍貴文物,紛紛采用收購的辨法將其購回。如上海博物館、嶽麓書院、濆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同時,一些不法商人也伺機製造假簡,求售於大學、圖書館和研究機構,以牟取暴利。有鑑於此,在古文獻研究室從事簡牘研究近三十年,有着多年辨偽實踐經驗的胡平生先生專門撰寫《論簡帛辨偽與流失簡牘搶救》-文,講述了他所鑑定的各種真假簡牘,並對流失在海外和國內市場簡牘的搶救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簡牘硏究領域裏,這也是不多見的一篇談簡牘鑑定的重要文章。

    除了戰國秦漢簡牘帛書的研究,晉唐文書及石刻墓誌也是古文獻硏究室以往的研究長項。為了保持這一傳統硏究,本期也收入了數篇文書墓誌的硏究文章。鄧文寬先生的《敦煌寫本〈陰處士碑〉校詮》,對《大番故敦煌郡莫髙窟陰處士公修功德記》重新進行了校勘,這對於研究陰氏家族史,尤其是莫高窟相關洞窟的營造史都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陳明先生的《新出犍陀羅語本須大拏太子故事跋》,以1994年出自阿富汘、現藏於大英圖書館的犍陀羅語寫經中的怯盧文殘葉包含的一組佛陀及弟子們的前生故事為主,結合了各種文本的佛陀及弟子們的前生故事,對須大拏太子故事進行了論證。北京石景山區文化委員會陳康先生《新見唐代〈李神德墓誌〉考釋》,對2002年11月在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鄉髙佃村北的永定河河床中新出土的一合唐代《李神德墓誌》進行了考釋。洛陽師範學院趙振華先生的《唐代崔偃、崔異、鄭恒墓誌與淸河崔氏家傳文化》,對淸河崔氏的家傅文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

    《出土文獻研究》是我院傅統的學術研究出版物,是國内出土文獻研究的重要陣地之一。進入新世紀以來,與文博考古事業的發展相適應,地下出土文獻的研究出現了一些新特點,相比於刊物創辦之初,其研究重心逐漸向簡牘、帛書方面轉移。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作為國家級的文化遺產保護與硏究單位,需要有這樣一個具有相當水準的學術刊物。這既便於同國內外學術界保持密切聯繫,相互通報學術動態,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也有利於團結一大批優秀的摩者,促進我院文化遺產科研平臺的形成,進一步擴大我院在國内外舉術界的影響,为推動出土文献研究作出應有的貢獻。


    《出土文献研究》部分目录:

    第四辑
    中国文物研究所编 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一)
    饶宗颐:由悬泉置汉代纸帛法书名迹谈早期敦煌书家
    [日]大庭脩著 徐世虹译:木简在世界各国的使用与中国木简向纸的变化
    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
    李均明:汉简“会计”考(下)
    刘 军:尹湾木牍长吏除迁考
    ——汉简人事研究之二
    徐世虹:居延汉简中的“毋状”与“状辞”
    (二)
    王 素:《吐鲁番出土文书》〔贰〕附录残片考释
    [日]池田温:东京书道博物馆所藏唐代西州地亩文书残片简介
    李 方:唐西州市令、市丞编年考证
    ——唐西州官吏考证(九)
    邓文宽:三篇敦煌邈真赞研究
    ——兼论吐蕃统治末期的敦煌僧官
    (三)
    王 昕:元憙墓志证伪
    刘健明:李密死事考析
    ——兼释《李密墓志铭》及《李密墓铭》有关记载
    任 昉:陕西新出明温纯墓志考释
    任 昉:清杜名扬墓志所见杨秉胤受招安事迹
    (四)
    陈尚君:石刻所见唐人著述辑考
    曹 之:毕昇考证
    ———兼谈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
    景 爱:辽碑偶记
    张羽新:清朝对其保护神关羽的崇奉
    《出土文献研究》第五辑
    中国文物研究所编 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林小安:甲骨百年忆思泊夫子
    林小安:殷契本义论稿
    张玉金:释甲骨文中的“囗”
    成家彻郎:甲骨文“囗”是文献上的“禋”字
    黄天树:非王卜辞中“圆体类”卜辞的研究
    宋镇豪:甲骨文中所见商代的墨刑及有关方面的考察
    王宇信:甲骨文“马”、“射”的再考察
    ——兼驳马、射与战车相配置说
    沈建华:由卜辞看古代社祭之范围及起源
    刘启益:西周宣王时期铜器的再清理
    ——[附]共和及幽王时期铜器
    曹定云:西周夨国考
    刘 桓:德鼎札记
    吕 静:关于秦《诅楚文》的再探讨
    李 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
    于成龙:包山二号楚墓卜筮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任 昉 王 昕:《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壹]别字选编
    《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
    中国文物研究所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
    李学勤:论战国简的卦画
    裘锡圭: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郭店楚墓竹简研究项目介绍
    李家浩:战国官印考释三篇
    廖名春:楚简《周易•豫》卦再释
    陈 伟:葛陵楚简所见的卜筮与祷祠
    刘少刚:释郭店楚简中的“达”
    陈松长: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订补
    彭 浩:谈《二年律令》中几种律的分类与编连
    李均明:简牍所反映的汉代文书犯罪
    徐世虹:“三环之”、“刑复城旦舂”、“击城旦舂某岁”解
    ——读《二年律令》札记
    蔡万进:《奏谳书》与汉代奏谳制度
    李 力:关于《二年律令》简93—98之归属问题的补充意见
    曹旅宁:张家山247号墓汉律制作时代新考
    张小锋:释张家山汉简中的“御婢”

    张家山汉简法律文书研讨综述:
    李均明:关于八月案比
    徐世虹:“主亲所知”识小
    蒋非非:《史记》中“隐宫徒刑”应为“隐官、徒刑”及“隐官”原义辨
    蔡万进:《奏谳书》编订成书年代蠡测
    王 昕:张家山汉简军制释名三则
    张小锋:释《二年律令•告律》第126—131简及汉初的“迁”与“赎迁”
    张艶萍:从《二年律令》中的“赀”看秦汉经济处罚形式的转变
    邬文玲:汉初“禁物”略考
    张忠炜:《汉官休假杂考》补遗
    支 强:《二年律令•具律》中所见“刑尽”试解
    初世宾:悬泉汉简羌人资料补述
    张德芳:悬泉汉简中若干“时称”问题的考察
    胡平生: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王莽简牍校释
    刘少刚:汉律伪写玺印罪与西汉的政治斗争
    胡平生 汪力工: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合同符号研究
    邓文宽:两篇敦煌具注历日补释与新校
    刘乐贤:敦煌卷子与《乙巳占》对读一例
    王 素:西晋鲁铨墓表跋
    任 昉:略谈元张弘範墓志的价值
    ——兼说对张弘範的评价问题
    陈文豪:2000—2003年简帛论著目录
    刘祖信:在发现郭店楚简的日子里
    [日]谷中信一著 胡平生 陈青译:新出土资料的发现与疑古主义的走向
    《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
    中国文物研究所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
    李学勤:论清华所藏的一版历组岁祭卜辞
    连劭名:楚竹书《孔子诗论》疏证
    陈 伟:《昭王毁室》等三篇竹书的几个问题
    李天虹:战国文字“ (宀立月刂)”、“ (立月刂)”续议
    刘绍刚:古玺补释三则
    刘乐贤:从周家台秦简看古代的“孤虚”术
    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组:2003年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重大考古发现
    张德芳:悬泉汉简中的“传信简”考述
    陈松长:帛书《出行占》中的几个时称概念略考
    彭 浩:马王堆汉墓帛书《却穀食气》篇校读
    黎石生:马王堆汉墓杂议
    王子今:汉代“客田”及相关问题
    王 昕: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织物名词试析
    胡平生:《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二卷释文校证
    李均明:走马楼吴简会计用语丛考
    杨小亮:走马楼户籍简“刑(创)”字性质与成因简析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处:湖南郴州苏仙桥J4三国吴简
    出土文献抢救、保护、整理培训班学员论文选
    萧圣中:关于曾侯乙墓竹简编连的调整(二则)
    黄家祥:青川木牍隶书墨迹探源
    龙永芳:周家台秦简《日书》之“戎历日”图符说
    守 彬:秦苍梧郡考
    特日格乐:《额济纳汉简》所见王莽简略考
    巴戈那 李国庆:元西湖书院刻本《文献通考》散叶跋

    [法]华澜(Alain Arrault)著 李国强译:敦煌历日探研
    许建平:唐写本《周易经典释文》校议
    李 方:唐西州天山县官员编年考证
    吴丽娱 杨宝玉:P.3730v张氏归义军时期书状考释
    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
    邓文宽:敦煌邈真讚中的唐五代河西方音通假字例释
    孙继民 张春兰:俄藏黑水城出土宋代“御前会合军马入援所”相关文书考释
    王其祎 周晓薇:西安新出土隋代上开府乐安县开国伯赵世摸墓志疏证
    陈忠凯:唐韦承庆及继母王婉两方墓志铭文释读
    徐雍初 王京阳:西安西郊枣园出土的唐罗炅墓志略考
    赵振华:洛阳新出土宋代墓志研究三题
    景 爱:京西皇姑寺明代石刻丛考


    《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
    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

    楚简《弟子问》与器字
    《季康子问孔子》零识
    上博藏楚竹书《竞建内之》第9至10号简考辨
    读上博楚竹书(五)札记
    读里耶“祠先农”简
    “参食”考辨
    论“徒隶”的身份——从新出土里耶秦简入手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再补
    关於额济纳汉简所见“居延盐”
    说“正律”与“旁章”
    “学大夫奉圣里附城满昌”考
    悬泉汉简拾遣
    悬泉汉简“失亡传信册”补考
    汉代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初探
    论简牍整理国家标准的制定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释文校记(一)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四]内容解析八则
    走马楼吴简中的“欧”与“欧背”
    敦煌本《太上妙法本相经》所见南北道教传统之异同
    新发现的敦煌吐鲁番唐律、唐格残片研究
    敦煌本《刘庆力邈真赞并序》校注并跋
    《宋人佚简。舒州在城酒务造酒则例》的错简及其复原
    跋前秦梁阿广墓志
    新见北魏《杨椿墓志》考
    新出土北周建德二年庾信撰《宇文显墓志铭》勘证
    唐淮阳公主之女王怜儿墓志铭考释
    洛阳新出唐代墓志研究三题

    《出土文献研究》第13辑目录:

    杂体书与战国竹书文字的用笔——战国美术体研究之一&刘绍刚
    清华简书法风格浅析&李松儒
    说清华简《系年》中的装饰性笔画“一”——兼谈汉字演变中求美动力与汉字构形
    中的饰符&李守奎
    清华简《保训》与三体石经古文——科斗体的渊源&[日]福田哲之
    清华简(壹—叁)字体分类研究&罗运环
    谈清华简文字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顺序&贾连翔
    “蝌蚪文”谭&单育辰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书体特征个案浅析&吴美娇
    曾侯乙墓竹简文字的包孕结构与繁化现象&萧圣中
    楚简书对殷周笔法的继承变异及与秦简书比较&王晓光 杨然
    楚文字中的“草字”与草书萌芽&陈梦佳
    《岳麓书院藏秦简(叁)》的书手辨析与书体特征&陈松长 张以静
    里耶秦简书法探略&王焕林 向玉娥
    马王堆简帛古文遗迹述议&范常喜
    篆书中不同的几种笔形趋向于“一”的时间&[日]荒金治
    阜阳双古堆汉简隶书书法论&胡平生
    汉简草书的草化方法再探&李洪财
    谈草隶的产生及其真相&[日]横田恭三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的笔法与隶变初探&[日]矢野千载
    日常书写下简牍书迹的艺术风格及其演变——以居延汉简为例&冉令江 杨勇
    金关简牍编联缀合举隅——以简牍书体特征考察为中心&杨小亮
    清华简《尹至》“兹乃柔大萦”解&冯胜君
    “台”字补释&李春桃
    对秦汉简牍《盗篇》中五则生肖记述的再补充&周敏华 周美华
    简牍所见签名与画押&李均明
    近出西北屯戍汉简研读四则&刘钊
    银雀山汉简《不时之应》小议&杨安
    银雀山汉墓竹简研究综述&郑子良
    长沙汉墓“物勒工名”类漆器铭文补议&罗小华
    悬泉汉简拾遗(六)&初昉 世宾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