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吴其昌文集 全5册 2009高清

吴其昌文集 全5册 2009高清

¥18.00Price
吴其昌文集 全5册 2009高清
  • 吴其昌文集 全5册 2009高清

    《吴其昌文集》PDF电子书全5册,由三晋出版社2009年出版。

    吳其昌(一九〇四年——一九四四年),字子馨,浙江海寧人。少失怙恃,小學畢業即開始自學。一九二一年考入無錫國學專修館,從唐文治治宋明理學。一九二五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爲第一届研究生,從梁啓超治文化學術史及宋史,從王國維治甲骨金文及古史學,深得二先生器重。歷任南開大學講師、國立北平圖書館特約編輯委員、清華大學專任講師。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四年任武漢大學教授,後兼歷史系主任。

     

    吳其昌治學勤杳,著作甚豐。他認爲中國典籍對古史記述多經前人篡改僞造,不可盡信,故有意在出土甲骨彝器之基礎上,重建我國的古史系統;還計劃從時間、地理'種族、語言、文字、制度等方面梳理先秦社會。同時,他對宋明學術史的研究也有其特色,將考證引入理學研究,先對史料作精密的考定,使研究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他的著作約二百萬字,有:《金文曆朔疏證》、《殷虚書契解詁》、《金文名象疏證?兵器篇》、《金文氏族疏證》、《金文世族譜》、《中國農田制度史》'《宋代哲學史料叢考》、《歷代邊政借鑒》、《駁郭鼎堂先生毛公鼎之年代》、《兼碎甲骨金文中所涵殷曆推證》、《卜辭所見殷先公先王三續考〉>、《王會篇國名補疏》、《矢彝考釋》、《殷代人祭考》、《中國家族制度中子孫覲念之起源》、《先秦入聲的收聲的問題》、《漢魏刊石跋尾四種》、《宋代之地理學史》、《宋代學生干政運動考》等,其中或糾前賢之訛謬,或網師辈王國維、羅振玉之疏漏,有同道之間的商榷辯駁,有個人研究之心得創見,搜羅豐富,舉證堅實,論辯有力,自成一家言,許多文章得到梁啓超、羅振玉'陳寅恪先生的贊賞。
    他寫的懷念梁啓超、王國維的文章,内容均出自親歷親聞,文筆優美,聲音笑貌,躍然紙上,讀來如見其人,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及極佳的可讀性"。

    《吴其昌文集》书目:

    吴其昌文集  第1册  殷虚书契解诂
    吴其昌文集  第2册  金文名象疏证·兵器篇
    吴其昌文集  第3册  史学论从 上
    吴其昌文集  第4册  史学论从 下
    吴其昌文集  第5册  诗词文在

     

     

     

     


    《吴其昌文集》出版说明:

    清華研究院的導師,如所周知是梁啓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等先生。吳其昌先生入學後,從梁啓超治學術史,從王國維治甲骨金文,與兩位老師建立了親厚的關係。其時梁、王二先生講課,多由吳其昌先生記録發表,如梁的《讀書法》、《讀書示例》、《政治家的修養》,王的《古史新證講授記》、《尚書講授記》、《古金文字講授記》等。我們能窺見研究院講學之盛,多拜吳先生之賜。吳先生對師學終身服濟,直到一九四三年還有《王國維先生生平及其學説》演講及《梁啓超》傳記之作,後者竟成他的絶筆。

    昊其昌先生在學術上最主要的成果,是在甲骨金文古文字學方面。他研究古文字,接續王國維先生的方法途徑而前進發展,不愧爲王先生的嫡傳。他的有關著作很多,一般易見的只有商務印書館出過單行本的《金文世族譜》和《金文曆朔疏證》。這兩種書,二〇〇四年又已輯入《國家圖書館藏金文研究資料叢刊>〉。 其他多種,吳令華女士均已於本《文集》中收録,確實是便於後學。

    《殷虚書契解詁》是甲骨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書中選取羅振玉《殷虚書契》中珍贵材料,字解句析,極爲細致精密,有許多創見。吳先生重視甲骨的缀合復原、同文互補,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學甲骨文的人都知道王國維拚接《殷虚書契後編》與《散壽堂所藏殷虚文字》兩塊卜骨殘片,論説殷商世系,是甲骨綴合的第一例,隨後董作賓先生從劉體智善齋所藏中又綴合一塊殘片。吳其昌先生就骨上世系的缺損部分 進行補充,指出有『沐甲J即河亶甲之名,這是很關鍵的發現。近年在殷虚小屯南地出土了同文卜骨,經過 拚復考釋,證明吳先生的補充是合理的。

    金文研究,吳其昌先生投入的精力更多,在《金文曆朔疏證》序裹,他曾自述編著《金文曆朔疏證》、《金 文方國疏證》、《金文氏族疏證》、《金文名象疏證》、《金文習語疏證》、《金文職官疏證》和《金文禮制疏證》的 系統計劃,雖未完成,也值得後人學習參取。《文集》收入的《金文名象疏證》僅有《兵器篇》,但足以看出他 别闢蹊徑,由古文字的象形會意,探索造字本源及器物原始,實能發前人所未發。這一論著發表在抗戰前 不久出版的武大《社會科學季刊〉>,也是很少人能讀到的,其中有些見解與近年考古學界的看法相類同。

    説吳其昌先生主要成果在古文字學,并不意味他在更多學術領域没有重要貢獻。細讀吳令華女士所 撰《海寧吳其昌教授年譜》,吳先生早年治學是自宋明理學發軔的。他於十七歲時入無錫國學專修館,從唐 文治先生習理學,與唐蘭、王蘧常二先生并稱r國專三杰j。到他進入清華研究院,仍以『宋代學術史j爲研 究選題。看《文集》中的論文,他始終没有放棄宋學的研討,特别是對一系列理學文獻做了精心考證。王蘧 常對他説:『理學而尚考據,自君始」,實在是非常貼切的。 .
    吳其昌先生研究宋以來學術史,有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觀點。如《年譜》所栽,一九三三年他爲研究院同 學高亨先生的《諸子今笔》作序,指出:『中華民族近古一千年來先哲學風之因革轉變之動力是「求真」。j 常有學者認爲中國缺乏「爲學術而學術』的『求真0_精神,甚至以爲這是中國未能產生近代科學的主因,吳 先生的看法則剛好相反。闡述中國學術『求真』的優良傳統,看來乃是學術史研究的要務。

    理學又不是吳其昌先生心目中宋學的惟一内涵。他在研究院治宋學,即包括『天文、地理、金石、算學』 各項。必須説明,吳其昌先生在科學史領域有重要地位,他早在一九二六年便作有《三統曆簡譜》,此後如 《文集》所録,關於天文曆算的作品不少,并曾專文與日本學者討論。凡曾翻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 所嚴敦傑先生主編的《中國古代科技史論文索引》的,對此都會有印象。

    先生的著述,大部分發表于一九四四年以前,因英年早逝,社會動蕩,一直未能結集出版,大部文章和手稿流失,不能供有關學者方便取閱、參考,甚爲可惜。所幸尚有部分手稿在其弟吳世昌先生的精心保管下,得以留存下來。自一九九二年開始,其親覊尋訪全國幾大圖書館和高等院校圖書館,經過十年努力,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搜集到約二百萬字遣著,經過篩選、整理,編出這套一百二十萬字的《吳其昌文集》。

    鑒于《金文曆朔疏證》已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金文世族譜》亦被編入《國家圖書館藏金文研究資料叢刊》,故此兩部著作未收入文集。

    而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金文氏族疏證》八卷,完成于抗戰初期,已編入《國立北平圖書館考古學叢刊》,送上海印刷,遽料珍珠港事變,太平洋戰事爆發,書稿至今下落不明,是一大損失。現僅存最初草稿在海寧擋案館。另外,有些著作,如〈0一程年譜〉>,成書甚早,一直未發表過?,未成稿《華族亞細亞各國世系表》,尚待整理。這些著作,皆甚有價值,但限于篇幅,此次均未收入,將來再另做安排。

    《吳其昌文集》分四卷(五册),即:《殷虚書契解詁》(一册)、《金文名象疏證.兵器篇》(一册)、《史学论从》(上、下二册)、《詩詞文在》(一册)。

    《殷虚書契解詁》最初在期刊連载,即是據手書刊印,這次仍用原樣。《金文名象疏證?兵器篇〉>,初次發表是排印,且有一小部分未及刊載即遭逢日寇入侵而停止,這次採用手稿影印,使讀者得覩全貌。在公開發表時,個别文字有修改,編者在變動之處加注説明。

    《吳其昌文集》的出版,得到多方面的關懷和支持。中共海寧市委、海寧市人大、海寧市人民政府、海寧市政協的有關領導,爲該書的出版,先後在溝通協調、出版經费等方面,鼎力相助,對弘揚民族文化,做出了可贵的貢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