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国图馆藏中国古籍总目经史子集丛书部25册

国图馆藏中国古籍总目经史子集丛书部25册

¥35.00Price

国图馆藏中国古籍总目经史子集丛书部25册

  • 国图馆藏中国古籍总目经史子集丛书部25册

    2009年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国古籍总目》,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013年出版,由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联合编写,是收书最多的古籍目录,虽有不少错误,但瑕不掩瑜,可称世纪工程、惠泽学林。经部2册,史部8册,子部7册,集部7册,丛部2册,共26册。《中国古籍总目》以古代至民国初人撰著并经写抄、印刷的历代汉文书籍为收集范围,汇聚各家馆藏记录,在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以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类著录各书的书名、卷数,编撰者时代、题名及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时地、版本类型及批校题跋等信息,同时标列各书的主要收藏机构名称。各部陆续付印告竣,随即推出全书索引。 [1]
    该书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总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主要图书馆及部分海外图书馆所存中国汉文古籍的品种、版本及收藏现状。

    内容简介编辑 播报
    概述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自一九九二年以来,历时十七年,于二〇〇九年六月终告完成。这期间规划筹备、调查清理、编纂审订、校勘定稿、印制出版,几十家图书馆几百名专家学者,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但完成了“总目”巨著,而且加深了对中华古籍“浩如烟海”的认识,值得认真总结。 [2]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未中断。中华民族的典籍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这些丰富的典籍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在中国历史上,像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 [2]
    编纂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文献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总目录,是文献学界、图书馆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国历代有编纂史志目录、公私藏书目录的传统,并重视书目编纂“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指导作用。史志与公藏目录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积累,私家藏书目录则较多反映民间的文献收藏,两者各有局限,互为补充。收罗完备、着录详明、体例精严的总目录,惟有文献典籍大多归于公藏,各地区、各系统图书馆开展联合编目的当代,才有可能产生。近代以来,各大图书馆逐步积累的馆藏古籍记录与各学科专家合作编纂的专科目录,是《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大型书目,为《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提供了文献调查与收集、书目汇总与校订的成功范例。 [2]
    编纂特点
    《中国古籍总目》作为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其编纂特点如下:一、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第一次将中国古籍书目著录为约二十万种。二、著录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稀见品种。三、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的主要版本。四、依据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并有所突破。五、在编纂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文献整理与研究中,书目指导的重要作用,久已成为共识。古籍编目似易实难,人才培养须经多年历练。六、吸收了古代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 [2]
    分类体系
    《中国古籍总目》在大构架上,弃用通行的二十二类中图分类法,而坚持采用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基础上形成的五部分类法,是一个明智而且科学的选择,因为唯有四部或五部分类法,才能确切反映中国古代图书学的学术观念与各部的内在学理联系。然而延用了千百年的四部分类法又非一成不变的,历代文献目录学家,对部下类属设置的调整增删,其实反映了各个时期对文献资料的视域拓展与学理深化。这是一种在传承中发展的过程。 [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