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乙编 全14册 2009清晰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乙编 全14册 2009清晰

¥26.00Price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乙编 全14册 2009清晰
  •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乙编 全14册 2009清晰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甲编、乙编全14册,由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至2009年出版。


    中国历史地理学源远流长,地方志的编纂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已经出现了像常璩《华阳国志》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志著作。宋、元时期,编修地方志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当时各地所编方志已达数百种之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所存宋、元时期所修方志仅四十余种,有些甚至已残缺不全。目前宋、元珍稀方志还未有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该丛书所包含的宋、元珍稀方志涉及到宋、元时期及其以前相关地区的建置沿革、社会经济、工商贸易、矿藏物产、风俗名胜、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也是从事文、史、哲学者和一般研究人员必备的工具书,同时,它对于全国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及其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促进作用,它与《宋元地理志丛刊》配套出版,互为补充。因此完全有必要对宋元珍稀地方志进行全面、系统整理。此次出版为甲编。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乙编)》共有6册。现存宋元古方志四十一种,“甲编”已收入八种。此次“乙编”拟出十种。以传世的善本为工作底本,校以他本,参以相关史籍、总集、文集、笔记、小说等。关于我国方志产生的历史和发展规律,中国著名方志理论学家浙江大学仓修良先生尝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我国方志发展经历了地记、图经和定型方志等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一阶段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书目: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  1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  2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  3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  4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  5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  6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  7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甲编  8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乙编  一  吴郡图经续记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乙编  二  云间志、海监澉水志、淳熙严州图经、咸淳玉峰续志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乙编  三  无锡县志、淳佑玉峰志、至正昆山郡志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乙编  四  至正金陵新志  一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乙编  五  至正金陵新志  二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乙编  六  至正金陵新志  三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出版说明:
    地方志是一方之志書,它以記載特定地域之事爲主,故稱爲地方志。編修方志 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一項優良傳統,是祖先留給我們後代的一份寶贵的文化遺産。 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驢先生當經説過:「我們的祖宗給我們留下來八千多部 方志,這是我國一倘很偉大的、特有的寶庳,這中間有大量的、可贵的史料。」山於 方志具有存史、教化、資治等功用,故在古代,官員赴任,每到一地都要查閲當地 的方志,從中了解這一地方的風土民情、前任官吏政績、往哲遺賢、名勝古蹟等等。

    關於我國方志産生的歷史和發展規律,中國著名方志理論學家浙.江大學倉修良 先生當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認爲我國方志發展經歷了地記、圖經和定型方志等三個 發展階段,而每一階段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我國方志起源於兩漢時期的地記。在司馬遷紀傳體史書《史記》的影響下,出現了許多地方性的人物傳記。東漢、三國以後,人物傳記類著作已非常多,諸如《高士傳》、《逸士傅》、《會稽先賢傳》、《汝南先賢傅》等等,這就爲方志的産生創造了條件。這些地方性的人物傅記與記述一方風土的著作相結合,便産生了最早的方志——地記。地記是方志發展過程中的早期形式,「郡國之書由是而作」。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盛行,世家大族爲了標榜自己的門望,維護自身的特權和利益, 地記就成了他們最好的表達形式。這是中國方志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到隋唐時期,方志發展進人到了第二個階段——阃經的發展與繁榮。在這一時期,爲了鞏固大一統局面,加强中央集權,中央政府必须了解各州縣地理分佈、土地所宜、人口戶數、風物土産、山川形勢、民情風俗等等,故要求各地繪製地_, 编撰圖經,上呈中央政府,於是圖經取代地記成爲這一時期主要的方志著作。圖經在東漢時雖已出現,但并未得到進一步發展。隋朝統|中國以後,政府組織力蛩編纂了全國性的地理總志《圖經集記》,可惜未能流傳下來。現存最早的圖經是唐代所修敦煌殘卷本《沙州都督府圖經》。這類圖經往往在卷首繪製有各種地圖,諸如疆域圖、城邑阏、物産分佈圖、山川河流圖等等,並附有說明性文字,故稱爲圖經。

    宋元時期是我國方志發展的轉折點,方志發展進人到了第三個階段——定型成熟階段。在這一時期,地方志不僅以著作門類多、數量大引人注目,而且在方志學理論和志書編纂體例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爲明清時期方志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宋代,各地出現了編修地方志的高潮。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漢唐時期,所編地方志總數不足四百種,其中隋唐方志約一百種。而宋代三百餘年内,就編有方志七百六十餘種,足見方志數量增加很快。北宋開國之初,宋太祖就三番五次下令搜集、編纂圖經。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又一次大規模地發動全國編修圖經。隨着圖經内容的不斷充實和體例的不斷完善,原有鬪經的編纂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時代發展的需要,到南宋以後,稱圖經的志書就越來越少了。據倉修良先生統計,成於宋代的圖經和方志,凡有名可考者,北宋稱岡經者九十六種,稱志者二十四種,其他五十二種。南宋稱圖經者三十一種,稱志者二百四十八種,其他二十五種。南、北宋無法確定者四十三種。可見北宋稱圖經者數量大,南宋則大爲减少,這説明在名稱上漸趨統一,它是宋代方志趨向定型的標志。這一時期無論從修志的普遍性還是成書的數量上來看,都是史無前例的,内容日益充實,體例不斷完善,名稱日趨統1。尤其是大批有影響的學者親自參加志書的編修工作,如宋敏求、朱長文、范成大、李煮、熊克、薛季宣、陳傅良、周必大、陳振孫等等。他們所編志書,不僅學術價值很高,體例也很完備,并爲後人留下了一批有名的、各具特色的志書。如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多掌故,楊潛《紹熙雲間志》繁簡得中,施宿《嘉泰會稽志》條理井然,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分li、表、志、傳、考,爲地方志的典型。此外, 宋敏求《長安志》重視地理内容的記載,繼承了兩漢時期述地一派的傳統;高似孫《剡錄》首創大事記體例和地方文獻書常棠《海鹽澉水志》開創了爲村鎮作志的先河;乾道、淳祐、咸淳年間三次所修《臨安志》是首都志,并兼有郡書性質, 體茂事備,可稱名志,特别是《咸淳臨安志》已成爲研究南宋歷史和杭州歷史的必讀史軎。可以説,宋代方志的發展,在整個方志學發展史上具有割時代的重要意義,起到了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

    元代建立不久,即着手編修《大元大一統志》,進而促進了各地方志的編纂。儘 管元朝僅有八十餘年的歷史,但仍舊編纂了許多方志,據倉修良先生統計,知其名 者尚有一百七十餘種。元代所修地方志,體例沿襲宋代,其中以《類編長安志》、 《至順鎮江志》、《至正金陵新志》等頗具特色。
    明、清以後,直到民國時期,中國地方志的編纂更是方興未艾,編纂的數S和 種類也急劇增加。據朱士嘉《中國地方志聯合H録》統計,全國保存的各種方志有 八千多種。其實遠不止於此數,據有關專家估計,目前國内外保存的中國舊方志估 計有一萬五千種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它爲我們研究歷史時期全國各地歷史、 地理、山川、城邑、關塞、祠廟、古蹟、物産、資源、風土、民情、語言、自然灾 害等等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资料。

    目前存世的地方志主是是明代以後所編修的,而宋元時期所修的近千種地方志 留傳到現在的僅存四十餘種。有鑒於現存宋元方志的珍稀和重要的學術價值,四川大学出版社规划并出版《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