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宝蕴迎祥-承训堂藏金 全2册 2007彩图高清

宝蕴迎祥-承训堂藏金 全2册 2007彩图高清

¥6.00Price

宝蕴迎祥-承训堂藏金 全2册 2007彩图高清

  • 宝蕴迎祥-承训堂藏金 全2册 2007彩图高清

    《宝蕴迎祥 承训堂藏金》PDF电子书全2册,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主编,2007年出版。
     
    寶蘊迎祥:中國晩期金飾展覽”於2006年11月9日下午於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正式開幕,這為香港市民奉獻了一次欣賞宋至清代長達千年的金飾的良機同時也為金飾硏究界和首飾業提供了富有藝術魅力的第一手資料,確是中國古代金飾文化研究活動的一件大事。
     
    我國金飾趄步稍晩·大致岀現於夏(公元前2070-1600年),經歷了北方草原遊牧部落金飾文化丶黃河長江流域粟稻農作華夏族群金飾文化丶西南髙原紅土帶農牧群落金飾文化以及中華帝王金飾文化等四大金飾文化板塊的碰撞丶交流丶整合丶創新的運動過程。至宋,岀現了供富裕庶民使用的金飾:這是中國金飾文化史上的一次大變革,為其後元丶明丶清三代民間的與帝王的兩大金飾文化的並行發展開闢了康莊大道而“寶蘊迎祥:中國晩期金飾展覽¨恰好反映了上娬中國千年金飾文化發展過程的輝煌面貌。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展岀中明、清兩代四百餘件金飾藏品比較完美地表現了明丶清金工藝的全面發展和普漏提高,蘊含著匠師們不遺餘力地追求工藝上的精益求精丶藝術上的岀神入化丶裝飾上的珠光寳氣以及風格上的雍容華貴,展示岀他們的創造精神及其藝術造詣,看後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此展覽陳列了總共五百餘件不易多得的金飾文物絕大部分來自莫華釗先生的收藏。莫先生是一位實業家,平生好古,與我相交二十多載。在其繁忙的管理工作之餘,幾乎將全部業餘時間投入到金飾的蒐求上每當購回一件滿意的金飾之後,必將其洗刷修復,用舊寶石補其原有鑲嵌之缺佚,力爭使其完美·恢復其昔日的本來面貌。這種做法是我國古今收藏家常用的既便於觀賞又利於保存的傳統方法·這種藏品被稱之為“熟坑”另一種不加淸整丶保存岀土狀態的文物;被稱之為“生坑。我國收藏家多傾冋於熟坑·莫先生也是如此他親自動手,十數年如一日丶鍥而不捨的精神令人敬佩。
     
    寶蘊迎祥:中國晩期金飾展覽”集莫華釗先生金飾藏品之精華令千年珍寶重放光彩·為了使其發揮更大作用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林業強館長主持編纂的《寶蘊迎祥:承訓堂藏金》學侕圖錄:不久將與廣大讀者見面圖錄精選莫華釗先生所藏商代至清代之金器文物千餘件涵蓋北方草原丶中原華夏丶帝王宮廷丶西南邊陲乃至西藏金飾等諸板塊·以朝代為序·分門別類所選器物以首飾丶服飾為主,兼及馬飾·劍飾器皿等等,集中展示了中國古代金工藝術特別是金飾藝侕的成就。林業強館長邀我為圖錄撰序,作為名金飾的愛好者與研究者,我責無旁貸丶欣然從命,謹以此觀感代之為序
     
     
    《宝蕴迎祥 承训堂藏金》书目:
     
    宝蕴迎祥 承训堂藏金 1
     
    宝蕴迎祥 承训堂藏金 2
     
     
     
     
     
     
     
    《宝蕴迎祥 承训堂藏金》出版说明:
     
    中國古代金器向來為皇室·貴族等少數人所專享,是使用者重要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基於古人節儉的美德及黃金本身之貨值及流通功能·黃金物品丶貨幣乃至飾物·都難逃被回收丶熔鑄及再造之噩運。因此出土及傳世的黃金製品如鳳毛麟角,極為笮有。
     
    余收藏中國文物最初僅限於傳世的文玩及書畫。對金銀器的興趣·始於1970年代,在葉義公(1920-1983指導下,初涉收藏。只可惜當時除了幾間主要博物館以及日本的公家收藏之外,可供蒐集丶、參考的金銀器材料十分稀少。其時最重要的金銀器收藏,首推卡爾·背培藏品。這批藏品,是1930年代瑞典協助中國修築鐵路時獲得的。金器的難覓·限制本人蒐集收藏的開展。1980年代趄大批兿術品和岀土品在香港市場上湧現,品類繁多精美絕倫,其中便有數十年未見的金器。這再度觸發了本人收臧金器的熱忱。
     
    在追尋這黃金夢之際余與友人不約而同地各分時代收集丶研究。沐文堂以研宄我國早期文化見稱,主力針對商至漢代之器物;夢蝶軒以漢六朝至遼代為主題而承訓堂則專研宋至清代器物σ吾人互相交換考古及市場資料·定期進行交流丶切磋丶觀摩·並在海內外舉辦個展及聯展·岀版圖錄,不亦樂乎。
     
    中國古代金器的歷史,可上溯至四千多年前的青銅時代。古代金器,簡潔有力,以青銅器冶金技巧為基礎加上金匠精巧創新的工藝及酉域傳入的技侕,中國的黃金工藝獲得初步的發展。至唐·金器融匯異域」因素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取得輝煌的成就。及至宋代,金器造型和紋飾進一步中土化,為後人訂定了中國黃金工藝的傳統。晩期中國黃金工藝:兼承唐丶宋兩代的雍容華貴、富麗堂皇·融會貫通北方草原文化的自然奔放及中亞、西亞異域文化的巧技奇器·配合元代引進寶石工藝的知識和技侕·在明丶清兩朝歷久的經濟繁榮丶文化興盛及皇室丶貴族奢華生活方式的推動下·金匠工藝的創意和造詣丶被推到了歷史的高峰。他們精美絕倫的作品和卓越的藝侕成就·備受後人矚目和賞識。
     
    是次展覽耑賴林業強教授親為督導丶統籌文物館仝寅鼎力支持玉成其事·余謹此致以謝忱。時間匆遽,諸多未當,尚冀大雅方家,不我遐棄,有以教正,則是書之幸也。
     
    金在遠古時代已被人發現。在自然界中,金往往以單質狀態存在,在許多河流的砂床上,它和砂粒混合在一趄:在岩石中,它和岩礦摻雜。所以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金有山金·沙金二種:其色七青丶八黃丶九紫、十赤以赤為足色。”黃金在所有元素中,延展性最強,硬度不大,容易打成各式器具及飾物。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氧化,也不易溶於一般的化學溶劑中。黃金天然的黃色光澤成色華美柔韌難得,是其他金屬無法比擬的;黄金也是一種貴重金屬並兼通貨功能。中國古代金器的趄源,可追溯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青銅器時代早期·經歷代發展金工技法不斷推陳岀新丶冇錘鍱丶模鑄丶焊珠丶鏨刻丶雕鏤丶釁絲丶鑲嵌點翠等還吸收外來技法,加以創新運用,成為中國古代金屬工藝史上的奇葩。
     
    蒐集中國文物傳統,源遠流長·但是古代金飾器物的收藏丶限於倏件和供應ν難成氣候。直至二十餘年前,大量新近岀土黃金器在坊間岀現,昋港藏家獨具慧眼·淘沙見金·建立了沐文堂丶夢蝶軒丶承訓堂三家重要的黃金藏品。三家主人各自按時代劃分重點蒐集互通訊息,定期交流,各不競爭造就香港成為世界最重要的中國古代黄金飾物器物收藏的重鎮。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亦得以借用三家藏品舉辦專題展覽·召開國際學術硏討會進行校外審核撥款資助的立項硏究計劃等υ以實踐文物館的一貫使命—以學侕科研為主體以文物會友,文化交流藝遊古今。二零零零年文物館籌辦香港有史以來的首個中國古代黃金飾物專題展覽,即借自承訓堂丶沐文堂及夢蝶軒三家的珍藏。二零零六年文物館慶祝建館三十五周年,而文物館館友會則成立二十五周年,文物館再有“中國晩期金飾展覽”為誌慶活動之一·展覽的大部分展品·亦由承訓堂所提供,輔以另外兩家的精品。
     
    《宝蕴迎祥 承训堂藏金》所載黃金飾物器物均為莫氏承訓堂歷年收藏品之一部分。莫氏是香港世家祖籍廣東香山。承訓堂主人莫華釗先生幼承庭訓熱心公益,自一九八二年即出任本館管理委員會委員·多年來對本館工作支持指導,不遺餘力。承訓堂藏品多樣,自書畫金石丶文昺雅玩丶金玉竹木莫不具備。本校藝侕系硏究院課程成立之初丶莫先生即將其藏明清書畫屙面逾千項長期寄存本館以為教學丶研究丶展覽之資;又歷年捐贈文物多項,足見其對文物館的關愛和支持。
     
    《宝蕴迎祥 承训堂藏金》所載黃金飾物器物均為莫氏承訓堂歷年收藏品之一部分。莫氏是香港世家,祖籍廣東香山。承訓堂主人莫華釗先生幼承庭訓,熱心公益自一九八二年即出任本館管理委員會委員·多年來對本館工作支持指導不遺餘力。承訓堂藏品多樣;自書畫金石丶文昺雅玩·金玉竹木莫不具備。本校藝術系硏究院課程成立之初,莫先生即將其藏明清書畫屬面逾千項長期寄存夲館·以為教學丶研究·展覽之資;又歷年捐贈文物多項,足見其對文物館的關愛和支持。
     

    承訓堂藏品種類繁多,文物館前已於一九九六年岀版其屬面書畫專集ν現再將其藏金逾千種整理:出版《寶蘊迎祥:承訓堂藏金》一函兩冊·將是文物界的盛事。二零零六年文物館配合“中國晩期金飾展覽”舉辦¨中國金工藝術研討會”·論文十四篇將編集整理υ於稍後岀版σ論文集》版面開本與本集相同,將為夲集實物的欣賞,提供學術基礎。本集付梓岀版,是本人主持中國金飾立項硏究計劃的一部分,項目的完成有賴承訓堂慷慨借岀珍藏丶指導工作並且贊助和協助籌募經費·本館同人得益良多。本館先後參加本集工作者多人:研究助理楊秀麗女士為金飾進行科學測試鑑定丶博士後硏究員許曉東女士連同硏究助理歐陽慧娜女士編寫藏品介紹文字·助理主任陳娟安女士英譯丶莫禮遜先生丶顔亦謙先生亦參與編輯工作·耑此併致謝。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