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徐仁甫著作集 全10册 2014 高清

徐仁甫著作集 全10册 2014 高清

¥16.00Price
徐仁甫著作集 全10册 2014 高清
  • 徐仁甫著作集 全10册 2014 高清

    《徐仁甫著作集》PDF电子书全10册,由中华书局2014年出版。

     

    中华书局此次出版《徐仁甫著作集》,除收有《左傳疏證》、《史記注解辨正》、《諸子辨正》、《廣釋詞》、《楚辭文法概要》、《古書屬讀研究》、《古書引語研究》、《廣古書疑義舉例》、《古詩别解》、《杜詩
    注解商榷》、《杜詩注解商榷續编》等專著外,另將徐仁甫先生已刊和未刊的學術文章,輯爲《乾惕居論學文集》出版。《徐仁甫著作集》的出版,得到徐仁甫先生家屬的鼎力支持。先生的女兒徐湘霖教授對全書重新校訂,爲這套叢書付出諸多心血,謹致謝忱。

     


    《徐仁甫著作集》书目:

    徐仁甫著作集 左传疏证
     
    徐仁甫著作集 诸子辨正
     
    徐仁甫著作集 史记注解辨正
     
    徐仁甫著作集 广释词
     
    徐仁甫著作集 广古书疑义举例;楚辞文法概要
     
    徐仁甫著作集 乾惕居论学文集
     
    徐仁甫著作集 古书引语研究
     
    徐仁甫著作集 古书属读研究
     
    徐仁甫著作集 古诗别解
     
    徐仁甫著作集 杜诗注解商榷;杜诗注解商榷续编

     


    徐仁甫(1901-1988),名永孝,字仁甫,以字行。老年称乾惕翁,四川省大竹县人。1923年入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受业于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赵少咸,习文字声韵之学;又受知于龚向农、林山腴、向仙乔(向楚)诸学者,习汉学。1927年高师毕业后曾到上海、杭州、南京、北京等地考察教育。1928年春任教于成都宾萌公学,并在公私立中学兼课。1942年夏任大竹文献征存委员会委员,并任教于成都建国中学,创办杂志《志学月刊》于温江涌泉寺。1943年任大竹私立潾山中学校长。1945年任四川大学城内部夜校特约教授,后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文科研究所指导。数年中曾兼华西大学、尊经国学专科学校、东方文教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调至四川师范学院任教。1972年退休。1981年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同年被选为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1984年任四川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学术委员。同年又任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郑异材(1911~1986)男,汉族,四川叙永人,1984年入馆。四川大学毕业。曾任南充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学院、成都工农师范学院讲师、教授。​


    《徐仁甫著作集》出版说明:

    徐仁甫先生〖1902—1988〕,名永孝,字仁甫,晚號乾惕翁,四川省大竹縣人。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古典文献學家。1927年成都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曾至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考察教育,先後任教於成都賓萌公學、四川大學、華西協合大學、東方文教院等學校;解放後,任教於四川師範學院,並被聘爲四川省社科院文學研
    究所特約研究員、四川省語言學會理事、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漢語大字典》编委等職。

    徐仁甫先生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和學術研究,於小學、經注、諸子及辭章諸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尤其於漢語虚詞與《左傳》研究用功最深,爲學術界所推重。

    昨天看到一本徐仁甫手书诗稿,名为云竹馆诗存(之前未闻此斋号),收集了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数十首自作诗,未及付诸印行,后人竟售于商贾。


    徐仁甫(1901—1988)是民进成都市委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顾问。因年事已高,我自1984年到民进成都市委会机关工作以来,很少见到他,只知道他是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退休老教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激励下,各行各业掀起了为四化学习的热潮。读书自学活动日益深入开展,自学光荣、自学有前途的社会风气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自学成才之路。应当时《成都政协报》《读书导报》(成都市职工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办)的约稿,1986年隆冬我专门拜访了徐仁甫。

    徐仁甫家住与少城宽巷子近邻的泡桐树街,一个幽静古色的四合院。近距离见到他,我才发现他是一位眉慈目善、清瘦谦和、说话斯文、音调平和的长者。

    他告诉我,今年已86岁,是1980年参加民进的。我心中一推算,入会时他已是80老人。

    我们的交谈从教书育人开始的。他说,1927年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到1972年四川师范学院退休的近半个世纪的教书生涯中,他与青年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抗战爆发后,他想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呢?最后决定办一种有益于青年的刊物,取名叫《志学》,鼓励有志青年学习和继承民族遗产、振奋民族精神、抗战到底。《志学》月刊在极艰难的环境里办了两年,许多知名学者,如谢无量、姜亮夫、殷孟伦等都为之著文撰搞。抗战的旷日持久,常使他坐卧不安,“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心催促他在如豆的油灯下,搜集中国历代妇女的爱国诗篇,编辑成《女子慷慨集》。他为该集写序作注,把集子散发给学生,他要同学们读书切记不要忘了救国。

    谈起这段往事,徐仁甫的语速很慢,常常陷入停顿中。

    解放后,徐仁甫虽仍然从事教师工作,但在极左路线、阶级斗争盛行的日子里,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文史学,一直不受重视。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一次大批判会上,有人竟气势汹汹地吼道,马列主义进不了课堂,就是因为你们这些老顽固,你的这些封建东西挡了路。这句话,他一直纠结在心。1972年徐仁甫退休回家后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多行不义必自毙”。“四人帮”垮台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的振兴,民族的新生,使他感到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舒坦与欢欣。

    谈到1980年参加民进时,徐仁甫说,对于民进他早就有所知,这是一个以文化教育出版为主体的民主党派,里面还有许多自己的老朋友。为什么80高龄还要入会?他微微一笑,“桑榆虽晚,夕阳尚有余辉”。他表示,参加民进就是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在组织的支持引导下,为振兴教育,培养四化人才发挥余热。

    由于身体与年龄的缘故,徐仁甫不可能外出讲学、辅导,他在自己的这间书房加卧室的屋舍里,每天接待那些来访的客人。他们中有教师,工人、干部, 无论多忙,他都为他们解难释疑。他说,国家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颓废。对于年青人他更是竭尽心智,奖掖提携。一位初中学历的中学教师求学上门,他从最简单的古字分析讲解起,直到送他考上大学历史系研究生;邻近县上一位年青的小学教师在他信函指导下成绩显著提高,年青人的自学成绩受到了县上的重视,最后初安排到县教研室工作;江苏镇江粮食学校的一位学生邮来所著《虚写旁释》,他一丝不苟地读完厚厚的手稿,不仅为该稿写下了详细的意见,并且还热情地向当地的出版社推荐。

    徐仁甫长期从事古典文学与训诘学的教学与研究。1972年退休时,当时的大环境是知识分子已被作为“臭老九”而打翻在地,连自身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下,更遑论从事其学术研究。1976年10月,“四人帮”的覆灭而迎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才使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将改变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徐仁甫告诉我,1980年加入民进后,组织对他很关心,鼓励支持他把多年来在教学与研究中的成果整理出来,出版面世而益于读者与社会所需。徐仁甫说,组织的关爱使他很受感动,他想起了抗战时为省女中写的校歌中“莫把光阴虚度了,学问无止境”这句话。他开始着手整理与写作。

    1980年以来,北京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徐仁甫的《广释词》、《杜诗注解商榷》、《杜诗注解商榷续编》、《左传疏证》、《史记辩证》、《古书引语研究》。其中《广释词》、《杜诗注解商榷》和《左传疏证》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日本著名汉学家皮多野太郎所著《读中国近刊虚词研究书》评价《广释词》说:“本书是作者倾注毕生精力,以补《助学辩略》、《经传释词》、《词诠》、《诗词曲语辞汇释》诸书之不足的力作。书中新颖的见解随处可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