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 全1巨册 2015高清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 全1巨册 2015高清

¥5.00Price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 全1巨册 2015高清

  •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 全1巨册 2015高清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PDF电子书全1巨册(约1000余页),由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是一部对战国文字做总结性研究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较全面反映战国时期文字的字典。所收文字包括铜器、兵器、货币、陶器、玺印、封泥、刻石等器物铭文及大量简牍、帛书文字,按学术界通行的秦、楚、三晋、齐、燕五系分法,对所收字例加以甄别。全书分正编、合文、附录、笔画检索几部分。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以收戰國時期文字爲主,包括銅器、兵器'貨幣、陶器、璽印'封泥、刻石、金銀器等各類器物銘文及竹簡、帛書文字。同時酌收少量春秋晚期和秦代文字,力求完整地反映戰國文字的全貌。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主體由正編、合文、附録三部分組成。正編按照《説文解字》一書順序排列,不見《説文解字》的字,按偏旁部首附于相應各部之後,在該字右上角標*號•,合文部分專收合書字例•,附録部分收録構形不明、難以隸定的字,以待研究考索。爲避免字形失真,本書字形大多爲原大複印,少數原字形過大或過小的作適當放縮處理,個别字形筆畫不清晰的則以摹寫代替。

    字例的選擇,以字形清楚的爲首選,同時兼顧各種异體•,字迹不清或字形无特點的一般不收。戰國文字的地域性特點十分突出。本書按照目前學術界廣爲通行的秦、楚、三晉、齊、燕五系文字分法, 對所收字例略加甄别,在各字例之下分别用A、B、C、D、E的形式予以標示(某些一時難以確定的,暫付闕如),以備讀者參考。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采用資料截止于2000年。正編所收字目5618條,字形18266字,合文所收字目338條,字形633 字,附録所收字目959條,字形1113字,基本上反映了戰國時期的文字面貌。
    七、本書所用文字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使用新字形。
    八、檢字表中相同筆畫的字,以出現先後爲序。

     

     

     

     

     

    《战国文字编 修订本》出版说明:


    《戰國文字編》一書,由湯餘惠教授任主編,賴炳偉任副主編,徐在國、吴良寶共同編纂,經過多年努力,終告完成,蒙福建人民出版社刊行。这部書規模宏大, 材料豐富,匯集了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無疑將和《甲骨文編》、《金文編》等名作一樣,成爲所有關注古文字人們案頭必備的工具書。
    戰國文字包括秦文字與六國文字,是中國古文字發展中的一個特殊階段。这個歷史時期,如許慎《説文解字•叙》所説,出現了分歧混亂的局面。及至秦代統一,『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漢以下通行文字只上承秦文字傳統,六國文字於是不再爲一般人所能讀解。
    六國文字的發現和研究,事實上在漢初已經開始了。漢惠帝四年(公元前一九一年),除挾書律,結果在秦暴政下隱藏的古文舊書陸續出世,例如張蒼獻《左傳》,顔芝獻《孝經》之類,这些書籍自然都是以六國文字書寫的。特别是景帝晚年,魯恭王壞孔子宅,從壁中得到古文《尚書》等等,經博士孔安國隸定釋讀,爲學術史上的重大事件。古文之學,由此勃興。以前秦書八體,不含古文,到西漢末的

    六書,首先就是『孔子壁中書』的古文,其次還有『古文而異』的奇字。看《説文》所收古文、奇字,以及魏三體石經的古文,可知都是本於六國文字。
    儘管許慎已提到『往往於山川得鼎彝』,但源自六國文字的古文,由漢至唐一直是古文字研究的主體。正是出於这樣的原因,西晉初荀勖、束皙等人才能順利地釋讀當日發現的汲冢竹書。五代末至宋初郭忠恕所編«汗簡»,和稍晚一些夏竦在《汗簡》基礎上纂成的《古文四聲韻》,可稱这種古文之學的小結。
    情況到北宋後期有了改變。先是有歐陽修等學者提倡,繼之受朝廷的鼓勵, 商周青銅器的收藏蔚然成風,從而古文字研究的中心轉移至金文。《汗簡》、《古文四聲韻》那種古文開始顯得不夠高古,隨後竟深受譏評,被指爲上不若商周,下不合《説文》,原來的古文之學遂漸歸酒没。
    學術界重新把目光集中到戰國文字上來,已經是現代的事了。最近我有小文三,説明現代的戰國文字研究肇端於王國維先生。王國維曾長期從文獻和文字學角度探討晚清以來學者熱中討論的『古文』問題,他研究《説文》的古文、籀文,寫出了名文《史籀篇疏證序》、《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説》、《桐鄉徐氏印譜序》等,揭示戰國文字西土、東土的區分,反駁許書古文爲漢人偽造之論,實有鑿破混沌之功。
    王國維的卓識表現在他整體地考察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研究的一個難點,是其材料的零碎分散。王國維指出:商代以至春秋的文字有甲骨金文,戰國重要金文數少,『幸而任器之流傳乃比殷周爲富,近世所出,如六國兵器,數幾逾百,其餘若貨幣,

    若璽印,若陶器,其數乃以千計,而魏石經及《説文解字》所出之壁中古文亦爲當時齊魯間書。此數種文字皆自相似,……而同時秦之文字,則頗與之異』一〕。只有將戰國文字看作古文字演進的一個階段,真正的深入研究始有可能。
    進一步刺激戰國文字研究的,是有關文物的大量出土。其間影響最大的,首推一九三三年安徽壽縣李三孤堆楚金文與一九四二年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帛書这兩大發現。因其性質十分重要而文字又甚難辨識,使學者們認識到推進戰國文字研究的必要。雖然當時的戰争動蕩延緩了这一趨勢,到五十年年代,戰國文字研究終於有了明顯進展。
    和别的學科一樣,中國古文字學在改革開放後前進非常迅速。戰國文字研究这時已形成古文字學的一個主要分支,有不少專攻的學者。近年,楚簡連續被發現,如荆門包山、郭店,還有上海博物館藏的幾批,珍貴異常,更成爲海內外學術界關注熱點。
    吉林大學自七十年代末即成爲戰國文字研究的中心之一。于省吾先生門下,这方面的學者輩出,多有重大貢獻,湯餘惠教授即其間突出的一位。他是長春市人,生於一九四三年,一九六六年在吉大歷史系畢業,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四年師從于省吾先生爲研究生,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曾任吉大古籍研究所古文字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精習甲骨金文,尤重戰國文字研究,著述衆多,影響深遠。一九九三年印行的《戰國銘文選》S,立説精當矜慎,爲世所重。《戰國文字編》是他多年
    投入巨大精力的項目,協作的幾位學者均爲上選。可惜未及書的出版,湯餘惠教授竟在二〇〇一年八月二十日遽爾逝世,使我們深覺哀悼和遺憾。
    戰國文字研究在未來一個時期裏,將會有超過預期的進步。謹在《戰國文字編》問世之際,向獻身於这一學科分支的湯餘惠教授表示懷念。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