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丛书20册解放军出版社
《星火燎原》丛书20册解放军出版社
《星火燎原》丛书20册
一九五六年七月,为纪念建军三十周年,中央军委决定出版一部反映我军三十年斗争历史的回忆文集,此项任务交给了总政治部。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肖华同志批示由宣传部和文化部共同来完成这项工作。宣传部抽调了王彬、黎明、丁芒、邢世操、陈汉民,文化部抽调了王愿坚、李大我、刘亮、张麟、王梦岩,组成编辑部,具体负责人是任总政宣传部宣传处处长黄涛。《星火燎原》由星火燎原编辑部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中选编而成。从1956年征文开始,到1982年成书。全书共收入637篇文章,360万字,分十集。
黄涛提建议,这部书要请毛泽东作序或题写书名。黄涛考虑请毛泽东题写书名更合适。但总政最初决定的编辑方案,全书有一个总书名,即《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集有单独的书名,第一集为《星火燎原》,全书追溯武装起义,到了第二集以后,就发现每一集起个名字比想象中艰难,第三集的名字大家七嘴八舌取了二十来个,也没有一个非常贴切的。于是,黄涛向分管这项工作的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建议,全套书叫《星火燎原》。《星火燎原》释义有二:一谓小火花可以引起燎原大火。二喻微小的事物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肖华点头同意了。
1959年9月《星火燎原》第3集付印前,总政决定全书统一用《星火燎原》一个书名。这时,黄涛请印刷厂装订了一本红绒封面的特制精装本,并以编辑部的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个报告,把书附上,请他题写书名。
报告是黄涛亲手送到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办公室的,傅钟找到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并给毛主席专门写了封信。
不久,杨尚昆打电话告诉傅钟,说:”《星火燎原》请主席题字的报告已经呈送主席,请主席题词的很多,不过主席把《星火燎原》排在前面了。”同年12月,黄涛拿到了傅钟转来的毛泽东题字,在一张8开大小的白宣纸上横书”星火燎原”四字。当时毛主席共写了两幅字,让编辑部自己挑选一幅使用。据傅钟讲,毛泽东还给他写了一封短信。既有对《星火燎原》的肯定,也有进一步出好这套书的希望。从这以后,《星火燎原》出版的一切版本都用的是毛泽东题写的书名。毛泽东手迹原件现仍保存在解放军出版社。毛泽东生前为许多报刊题写过报名、刊名,为一部书题写书名这是唯一的一次。
征文活动得到了包括元帅、将军、各级干部战士以及中央机关、省市负责同志、复转军人和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不到一年的时间,应征稿件达三万余篇,这是组织者始料不及的。
编写、修改任务日益增多和紧迫,有一些稿件只能作为线索,还要重新采写。编辑部忙成了一锅粥,而宣传处处长黄涛要经常在审稿当口,被叫去开会、汇报、处理宣传处日常事务。看着编辑们辛辛苦苦地加班,还要为让审稿到处找他。黄涛主动向领导提出“分管”不是办法了,应该集中精力把这件事做好。就这样,他完全脱离了宣传处处长的工作,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星火燎原》的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部组织协调借调了各军区的精兵强将参加编辑工作,最多时有三十六人。
原来设想这一工作是临时性的,最多不过一两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因此大家都处在“临时”工作状态,编制没有,办公室没有,大家就四处打游击,从总政办公大楼搬到广安门,后又搬到西山八大处。
谁也没想到这个临时工作一下子干了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在这个“临时”机构里,黄涛做着不临时的工作;这二十六年,黄涛的职务和待遇没有任何变化,他在正师职领导岗位上干了三十年,直到离休才享受副军职待遇。这二十六年的编辑过程中,为了坚持“尊重历史,存真求实”这一宗旨,黄涛在“文革”中遭到了批判和专案审查。然而他坚持:“历史是无法编造的,不公正地记录,文章就没法写。”
“文革”中,编辑被遣散,黄涛被关进了牛棚。他嘱咐家人在抄家前把《星火燎原》的相关资料和书籍埋到地下,使上万篇来稿和众多珍贵资料躲过了毁灭性浩劫。
这不寻常的二十六年,却留下了一部辉煌的历史书籍。珍贵的历史资料
郭沫若称赞该书是表现伟大革命战争的“东方史诗”;茅盾称:这既是历史,又是文学。
《星火燎原》先后发行了六百多万册,《朱德的扁担》、《一袋干粮》、《一副担架》等三十六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有十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
有一千二百余篇文章在全国九十四种报刊转载。
《星火燎原》于一九五八年九月至一九六三年十月前后出版了八集,其中第五集和第八集因特殊原因而编好未出,直到一九八二年才将第五集和第八集全部出齐。外文出版社以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十三个语种译成七种选本在国外发行。
一九九二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星火燎原》选集,二○○七年解放军出版社再次出版了《星火燎原·未刊稿》。《星火燎原》成为解放军出版社的一个知名品牌,创造了丰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