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 全1巨册 2008高清
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 全1巨册 2008高清
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 全1巨册 2008高清
《楚系简帛文字编》PDF电子书全1巨册(1300余页),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楚系简帛文字编》收录的楚系简帛文字,采自鄂、湘、豫三省共17座楚墓和曾侯乙墓,举凡竹简、竹牍、竹签牌以及楚帛上的墨书文字,皆在收集之列。在编辑体制上,为便于检字查阅,该书采用《说文解字》的分部手法,将所汇文字,分别以单字、合文、重文、存疑四个部分,一分行开列。作为一部文字总汇专著,由于此书在注释上采用了国内最近的研究成果,所以它既具有工具书的使用功能,又兼有释疑解惑的学术价值。
荆州博物館滕壬生先生是我相識多年的老友,曾從他處得到很多的知識和幫助。他在博物館長期擔任行政、業務「雙肩挑」的職務,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始終不脱離考古和古文字的研究,尤其重視古文字學的探討。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的歷次會議,滕壬生先生總是盡可能出席,在各種刊物上發表的論作有公認的成果和影響。
由于荆州爲楚國郢都故地,滕壬生先生於楚文化田野考古工作積累有豐富經驗,在古文字學方面的貢獻自然亦集中於楚文字。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北省社舍科學院張正明先生主編的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其間關於楚文字的專書,便是滕壬生先生的楚系簡帛文字編。滕壬生先生在這部書上用了多年功夫,從八十年代即着手輯集材料,矻矻久之,終於一九九五年成書,到次年印行。這部書所收材料非常豐富’體例也很完善,全書厚達一千二百余頁,問世后迅即成爲有關學者架上必備的工具書,對促進楚文字研究的進步起了顯著的積極作用。
東漢許慎説文.叙形容戰國時期爲「言語异聲,文字异形」’近年的發現與研究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其時東方六國文字,雖都是從殷周文字演化而來,然而變异多端,常有匪夷所思之處,遠不如秦國文字的整齊規範。至秦兼并六國之後, 下令「罷其不與秦文合者」,這種文字已被廢弃,更使後人辨識增加困難。現在戰國文字研究已建設成古文字學的一個分支,作爲其重點的就是六國文字,尤其是楚文字。
楚文字在六國文字中,迄今發現最多。這不僅是因爲楚國土地於六國間最稱廣袤,更是由於楚地大多具有特殊的地下環境條件,加上良好的埋葬制度,使像竹简帛書這一類易於朽壞的文物得以存留下來。楚國簡帛的大量出土,被認爲是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在學術h有着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應該説明的是,楚簡帛是先秦文字中間字數最多的文物。大家知道,殷商金文最長的恙卣是四九字;甲骨文最長的小臣墙肋骨現存五五字,復原估計有約一八〇字;西周金文最長的毛公鼎也只有四九七字。所有這些,在字數上都不能與楚簡帛相比。况且楚簡帛都有較多的上下文可供推求,其中的書籍有的還有傳世本足資對照。這樣,通過楚簡帛能够 準確考釋出許多文字,并且由之上溯殷周,下通秦漢,於古文字學中有其獨有的重要性。
楚帛書只在一九四二年於長沙子彈库出土過,楚簡則發現多批,而書籍以I九九三年荆門郭店一號墓所出和一九九四 年上海博物館入藏的爲最豐富重要’其整理發表均在滕壬生先生初版以後。好在滕壬生先生没有中止他的工作,又費了幾年功夫’將這部^全面擴充修訂,增收了文字材料,改進了編排釋讀,使之更便利於學者使用,是非常值得我們感謝的。
楚文字的研究正在迅速發展之中,新版吸收了學術界的最新成果,也體現了滕壬生先生長期缵研探索的衆多收獲,希望讀者不要錯過。
《楚系简帛文字编》出版说明: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五霸」、「七雄」之一。「吞五湖三江」,據有南方的廣袤疆土。到戰國時代的「威王末年和懷王初年,楚國已是東方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國,版圖僅次於西方的亞歷山大帝國」〇。在這樣一個廣大的文化圈内,其文字不僅包括楚人書寫、鑄刻的楚國文字’而且亦包括被楚所滅之國在其被滅之後所書寫、鑄刻的文字,乃至受楚文化影響較深的南方諸國’如曾、蔡、徐、宋、吴、越、郤、黄等國的文字亦都屬於這一系。從出土的楚系文字資料看,有銅器銘文、兵器文字、貨幣文字、璽印文字、陶器文字、石器文字、漆器文字、木器文字、簡牘文字和縑吊文字。它們的形體結構和書寫風格都比較接近。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隨着文物考古事業的迅速發展,湮没千年的古代文字资料不斷涌現。其中簡牘文字已在楚_故地湖北(荆州、荆門、隨州、黄州、老河口),湖南(長沙、臨灃、常德、慈利),河南(信陽、新蔡)三省先後出土了二十七批竹簡。現分锜按時問順序略述如下:
一、五里牌竹簡
一九五一年,在湖南長沙五里牌四〇六號楚墓屮出土,計殘簡三十八支,内容屬於遣策。二、仰天湖竹簡
.一九五畢,在湖南長沙仰天湖二丨五讓慕中出土,計竹簡四十三支,二百七士一字,内容屬於遣策。三、楊家灣竹簡
一九五四年,在湖南長沙楊家锊六號楚墓中出土,計七十二支竹問’文字模糊不淸。年代爲戰國晚期。四、臨澧九里竹簡
一九八〇年,在湖南臨灃九里一號楚墓中出土,計竹簡數卜支,内容爲遣策。五、德山夕陽坡竹簡
一九八三年,在湖南常德德山夕陽坡二號楚墓中出土,計二支竹簡,五卜四字,可以聯綴成文:「越涌(甬)君贏將其衆以歸楚之歲,荆尸之月,己丑之日,王處於郊郢之游宫。士尹□王之上與(舉),念哲王之畏(威)。佶(籩)止尹吕逯以王命,賜舒方御歲傦(課)。」内容大意是楚王賞賜墓主士尹□可以享受舒方一年租税的特權。竹簡的性質相當於後世的「丹書鐵券©。六、慈利石板村竹簡
一九八t年,在湖南慈利縣石板村三十六號楚墓中出土,殘簡四千三百七十一片,尚在整理之中,其文字多數模糊不清。内容爲典籍。一類與等傳世文獻可印證,另一類可能是$、|^等佚文f七、望山一號墓竹簡■
一九六五年冬’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中出土,地下保存情况不佳,計有殘簡二百〇七片,簡文總計一千〇九十三
字,内容爲卜筮祭禱的記録。八、望山二號竹簡
一九六六年春,在湖北江陵望山二號楚墓中出土,地下保存情况不佳,計有殘、完的竹簡六十六枚,簡文總計九百二十五字。内容爲遣策。九、滕店一號墓竹簡
一九七三年,在湖北江陵滕店一號墓中出七,殘斷嚴重,字迹模糊,計殘簡二十四支,内容爲遣策。一〇、天星觀一號墓竹簡
一九八六年,在湖北江陵秦家嘴十三號楚墓中出土,殘簡十八支,内容爲卜筮祭禱記録。一九七八年,在湖北江陵天星觀一號楚墓中出土,因早年被盗墓賊擾亂,尚出土七十多支竹簡,約四千五百多字。内容爲卜筮祭禱記録和遣策。一一、曾侯乙墓竹簡
一九七八年,在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計二百一十五支,另有簽牌文字。總字數爲六千六百九十六字。内容是葬儀中車馬兵甲等方面的遣策。一二、九店五十六號墓竹簡
一九八一年,在湖北江陵九店五十六號楚墓中的側龕内出土,因其與污泥膠粘在I起,保存較差。經整理,有字簡一百四十六支。内容爲迄今最早的日書(選擇時日和風水方面的書籍)。一三、九店六百二十一號墓竹簡
一九八一年,在湖北江陵九店六百二十一號楚墓中出土,它比五十六號墓的竹簡保存更差,全部殘損。經整理,有字殘簡八十八支,其中有五十四支文字已漫漶不清。内容與稱量農作物有關,包括衡制與量制的换算。一四、馬山一號墓竹簡
一九八二年,在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中出土,僅一支,八個字,内容屬簽牌記事。一五、竹律管文字
一九八六年,在湖北江陵雨臺山二十一號楚墓中出土,殘律管四支,共計三十八字。内容爲音律名。一六、秦家嘴一號墓竹簡
一九八六年,在湖北江陵秦家嘴一號楚墓中出土,殘簡七支,内容爲卜筮祭禱記録。一七、秦家嘴十三號墓竹簡
一八、秦家嘴九十九號墓竹簡
一九八六年,在湖北江陵秦家嘴九十九號楚墓中出土,殘簡七支,内容爲卜筮祭禱記録。一九、包山楚簡
一九八七年,在湖北荆門包山二號楚墓中出土,計二百七十八支,另有竹牘和簽牌,總字數一萬二千五百餘字。内容主要是司法文書、卜筮祭禱記録和遣策。二〇、鷄公山竹簡
一九九一年’在湖北江陵鷄公山十八號楚墓中出土,數量不詳’内容爲遣策。二一、江陵磚瓦廠竹簡
一九九二年,在湖北江陵磚瓦廠三百七十號楚墓中出土,殘簡六支,内容爲卜筮祭禱記録。二二、老河口竹簡
一九九二年,在湖北老河口戰國楚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内容爲遣策,尚未發表。二三、范家坡竹簡
一九九三年,在湖北江陵范家坡二十七號楚墓中出土,僅一支竹簡,計二十七字。内容爲卜筮祭禱記録。二四、曹家岡楚簡
一九九三年,在湖北黄岡曹家岡五號楚墓中出土,計七支竹簡,内容爲遣策。二五、郭店楚墓竹簡
一九九三年,在湖北荆門郭店楚墓中出土,雖經盗擾’仍幸存八百餘支竹簡,除少量無字簡外,其中有字簡七百三十支。且大部分完整清晰,計有文字一萬二千〇七十二個。内容爲竹書,即儒家和道家的著作十六種。年代爲戰國中期偏晚。二六、信陽楚簡
一九五七年,在河南信陽長臺關一號楚墓中出土,保存較差,可見墨迹之字約一千四百五十四個,内容爲二組:I組是竹書,與傳世的先秦典籍非常相近。另一組是遣策,年代爲戰國中期偏早。二七、新蔡竹簡
一九九四年,在河南新蔡葛陵一號楚墓中出土’保存較差,出土時已殘斷。總計一千五百餘片。計有文字近八千個。絶大部分爲卜筮祭禱記録,而遣策祇有十支,年代在公元前三百四十年左右。
以上二十七批竹簡中除湖南的九里、慈利、湖北的鷄公山、老河口、曹家岡等五批竹簡尚在整理之外,其餘竹簡均已先後發表或部分發表。它們的年代均在戰國時期,其中曾侯乙墓竹簡爲戰國早期,楊家灣竹簡爲戰國晚期,其餘爲戰國中期前後。完、殘竹簡編號總數爲三千六百七十四支(段),文字總計爲五萬〇一百六十七字。從其數量而言,出土的楚系簡牘文字之多,無疑是戰國文字之冠,令世人矚目。從其形式來看,這是目前見到的我國書籍的最早實物,對于研究書籍的發展和傳播也有重要意義。總之,這是中華文明史上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亦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從其内容而言,它反映了當時楚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既有當時人們的物質文化,亦有當時人們的思想文化。這在遣策、卜筮祭禱記録、竹書、日書、司法文書等多類竹簡中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反映。
從遣策看,有的記載了各種食品、祭器、銅、陶、漆、木、竹器和絲織衣物等生活用品,以及其相關的數量、顔色。有的 記載了葬儀中的車馬兵甲’包括車馬的組成,馭車者的組成,車輛的裝飾,以及車名、馬名、職官、姓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