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楚默全集 共15册 2014高清

楚默全集 共15册 2014高清

¥18.00Price
楚默全集 共15册 2014高清
  • 楚默全集 共15册 2014高清

    《楚默全集》PDF电子书共15册(全20册,暂共15册),由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出版。

     
     
    楚默早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在各地学校任教。幼年即好读唐诗宋词,稍后即进而从事研究工作;除研究诗词,遍读诗话、词话之属,知其大意,又进而钻研画论与书论,同时兼治绘画史、书法史。从对王维、苏轼、黄庭坚、杨维桢、徐渭诸家的钻研过程中,深感诗文书画,虽各有其异,但其间原理,实多相通,执一而论,不如综合融通,为能发现新知,有所开拓。
     
     
     
    《楚默全集》书目:
     
     
    楚默全集  楚默书学论集
     
    楚默全集  佃介眉研究
     
    楚默全集  黄庭坚艺术论
     
    楚默全集  佛教书法史
     
    楚默全集  黄庭坚艺术论
     
    楚默全集  书法解释学
     
    楚默全集  书画印欣赏  感受吴文化
     
    楚默全集  思想的年轮  上
     
    楚默全集  思想的年轮  下
     
    楚默全集  四王图式研究
     
    楚默全集  艺坛
     
    楚默全集  元明书法史论
     
    楚默全集  元明书法作品考释
     
    楚默全集  篆刻创作风格论
     
    楚默全集  陈老连研究
     
    楚默全集  楚默诗集
     
     
     
     
     
     
    《楚默全集》出版说明:
     
    你懂书法吗?只要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来问我,就觉得内心空虚,无三十年前,碰到一些书法家灼灼逼人的目光,立刻自愧浅陋。言以对。
     
    我不但说不出什么是“老辣”、“稚拙”,连“气韵生动”这类书法家视为常识性的词语也无法体会到。看到他们挥洒自如、目无一切的气概,常常想,书法真的很难理解吗?
     
    书法真的很难理解。
     
    这倒并不是因为书法家写的“字”你不识,即使是难认的大篆、甲骨,只要下点功夫,识字还是并不难;也并不是书家的书写工具或媒介材料有什么奥秘,书家书写的只是普通的毛笔与宣纸。为什么一般人写字不称书法,独独书法家写了就称书法,就被认作是艺术?如果说书法家写的不是“字”,那么,他又写了些什么?不写“字”的线条造型能算是书法吗?面对一幅作品,观者首先看到了“字”,读这些“字”,然而,这又不被认为是欣赏,欣赏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那么岂不是说大多数观书者是不识书者?这确实是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果你斗胆问书法家什么是书法,这回该轮到他难堪了,他的回答也包管让你不满意。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创造的。理解书法,首先是对书法家的理解。书法家作为一个特殊的在者,以他对天地万物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用作品的形式表达了他的“言说”。海德格尔将理解看成人的存在方式本身,而不是一种认识的方法。理解不是去把握一个事实,而是去理解一种存在的潜在性和可能性。这就是加达默尔说的“真正的问题也并不是存在以什么方式才能被理解,而是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就是存在,因为对存在的理解展示了此在的存在特性。”对书法家来说,创作乃是让真理进入形象。
     
    那么真理究竟是怎样发生,存在者之真理又如何“自行设置”进入作品的呢?“真理是存在者之无蔽。存在者之所以无蔽而显,是由于存在者进入了一个光亮的领域。”故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的美是作为无蔽之真理
    的一种现身方式。
     
    书法行为的发生,实际上就是一个“去蔽”的过程。一般的书写者与书法家被种种的“蔽”遮盖着,他们受现实的种种桎梏的限制,包括汊字书写中认知网络的包裹,显得焦虑重重,没有心灵的自由。他们看不清世界,也无法了解自己。他们写字,是对惯常、过去的复制,这个“字”,仍是一个“物”。真正的书法家,从“字”开始,不断地“去蔽”,即不断地冲倒惯常平庸,把死的没有活力的“字”,创建为一个有生命的、生气勃勃的“字”,这个“字”,便是他自由生命的物化。因而,书法家写的字,本质上是自由的,是诗。书法作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进入了无蔽之真理中了。因此,书法家的“字”是创造出来的、不能重复的唯一。从这个意义看,书法的解释不是主体对客体(作品)把握的技术性,不是提供对书法解释的具体方法,而是回答主体存在的基本方式,即书法是如何存在的,又是怎样存在的。故书法解释学是艺术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
     
     
    书法作品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成为一种历史。一般人理解的解释,就是对书法作品的解释。然而问题也就接踵而至。你能解释书法作品的什么,是解释作品的线条造型,还是解释作品的意义?这个作品的意义能解释出来吗?传统的对书法作品的解释,总是将解释者与作品分开,要求解释者对作品作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解释,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当解释者根据一件作品的美学特性对它进行审美判断时,已经溶入了他个人的主观意识,更何况,他能解释出书法家寄寓在作品中的意思吗?书家当时当地的意识后人无法窥视也无从把握,解释中必然“不公正”地掺入了当下现实的观念。这就是加达默尔说的“异化的经验”。
     
    书法的解释活动实际上就是接受主体参加的理解和体验活动,或者说是解释者和书法作品的对话活动。这是主体与作品的情感交流,因而是一种本体敞开活动。解释者必然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理解作品,同时又投入到历史文化的进程之中。理解本身,不能仅仅视为一种主观性活动,而应视为进入一种转换的活动,这就是加达默尔说的“理解是将自己置身于传统的一个过程中,在此过程中过去和现在不断互相融合”。因此,理解一幅书法作品,显然不是复制书法家的原义,而是一种创造,是解释者站在当下所处的特定立场对作品意义新的发现,也就是说,解释者在与作品的对话中,开放自己,积极参与意义生成,理解活动便成了解释者自身存在的本体活动,解释成了解释者对生命意义的选择。书法的理解正是由于它历史性、主观性的特点,所以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和运动之中,不但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不同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不会相同。这样,书法的解释就永远处在发展、更新的创造之中。书法解释学的过程实现实际上包括了被解释的对象,也包括了解释者的自我理解。因此,凡是不积极参与作品对话的旁观者,都是无法理解作品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观书者不是识书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书法艺术被孤立地认识的时候,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客观对象,但当它进入本体论的视角,就是环环相扣的艺术链。在书法家那里,书法是其生命体验的本体构成;而在解释者那里,书法成了主体间性的交流活动,解释活动成了解释者自身的存在方式。因此,只有把书法看作一个审美活动,看作是主体(创作主体、解释主体)审美创造活动,我们才可以较为全面地理解它的存在方式。这就是本书思考的思维轨迹,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它的基本框架。
     
    研究书法理论是极为枯燥的寂寞之途,少有人自取危途,做这种寂寞之事。传统的思维方法又限制了书法认识的视角和深度,因此,本书吸取了西方艺末理论的一些精华作为补充。海德榕尔的艺术理论、现象学、美学、解释学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它们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缺陷有较好的纠偏作用,以此,试图解释书法审美活动的过程,是否合理,观者当自评判。理解书法真的很难吗?真的很难。本书所述,只是一孔之见,如果有人看了觉得捡了几颗有用的小钉,也算对我的最好评价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