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榕村全书 全10册 2013 李光地文集汇编

榕村全书 全10册 2013 李光地文集汇编

¥15.00Price
榕村全书 全10册 2013 李光地文集汇编
  • 榕村全书 全10册 2013 李光地文集汇编

    《榕村全书》共10册,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完成。

     
    《榕村全书》是清初重臣、一代名儒李光地的文集汇编。全书共分十册,收录了李光地著述二十二种、共一百六十三卷,包括《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尚书解义》、《诗所》、《四书解义》、《春秋毁余》、《朱子礼纂》、《古乐经传》、《榕村语录》等,另有光地后人辑《文贞公年谱》等。《全书》所涉,经史子集,包罗万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榕村全书》目录:
     
    榕村全书 第一册:《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周易观彖大指》
     
    榕村全书 第二册:《尚书解义》、《洪范说》、《诗所》
     
    榕村全书 第三册:《四书解义》、《春秋毁余》、《朱子礼纂》
     
    榕村全书 第四册:《孝经注》、《古乐经传》、《历象本要》、《阴符经注》、《离骚经注》、《九歌注》、《参同契章句》、《正蒙注》
     
    榕村全书 第五册:《榕村语录(上)》
     
    榕村全书 第六册:《榕村语录(下)》
     
    榕村全书 第七册:《榕村续语录》
     
    榕村全书 第八册:《榕村全集(上)》
     
    榕村全书 第九册:《榕村全集(下)》、《榕村续集》、《榕村别集》
     
    榕村全书 第十册:《文贞公年谱》、《榕村谱录合考》、《李光地传记资料选编》、《四库全书总目辑录》
     
     
    《榕村全书》起源:
     
    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谨轩刊《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收光地注《离骚经》一卷附《九歌》一卷,《参同契》一卷,《阴符经》一眷。
    乾隆元年(1736),光地孙清植刊《榕村集》四十卷,计收《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读书笔录》—卷,《春秋大义》、《春秋随笔》一卷,《尚书句读》一卷,《周官笔记》一卷,《初夏录》二卷,《尊朱要旨》《要旨读记》一卷,《象数拾遗》、《景行摘编》又《附记》一卷,文二十五卷,诗五卷,赋一卷,光地所注各书及语录等已经刊行者不收。其中只有诗为光地自选,其余均为清植所选辑、编纂。此集后来收入《四库全书》。
    嘉庆六年(1801)又补刊,除收《榕村集》四十卷外,又增刻《诗所》八卷及《榕村别集》、《榕村制义集》、《榕村语录》、光地所注经书、诸子书等共三十八种,题为《李文贞公全集》,至是光地著述基本囊括在内。而且收入李清植著作一种、李钟伦著作三种。
    道光九年(1829)至十年李维迪在上述各书基础上重辑刊行,名《榕村全书》,较《李文贞公全集》多《春秋毁余》四卷、《历象本要》一卷、《榕村韵书》五卷、《程墨前选》二卷、《名文前选》六卷、《易义前选》五卷等,而少《通书》一卷、《西铭》一卷、《颜子所好何学论》一卷等,又将李钟伦著作四种、李清植著作四种、李清馥著作三种编刊于后,做为附录。
     
     
    《榕村全书》
     
    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维迪辑刊。光地为清初理学家。著述颇多。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谨轩刊《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收光地注《离骚经》一卷附《九歌》一卷,《参同契》一卷,《阴符经》一眷。乾隆元年(1736),光地孙清植刊《榕村集》四十卷,计收《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读书笔录》—卷,《春秋大义》、《春秋随笔》一卷,《尚书句读》一卷,《周官笔记》一卷,《初夏录》二卷,《尊朱要旨》《要旨读记》一卷,《象数拾遗》、《景行摘编》又《附记》一卷,文二十五卷,诗五卷,赋一卷,光地所注各书及语录等已经刊行者不收。其中只有诗为光地自选,其余均为清植所选辑、编纂。此集后来收入《四库全书》。嘉庆六年(1801)又补刊,除收《榕村集》四十卷外,又增刻《诗所》八卷及《榕村别集》、《榕村制义集》、《榕村语录》、光地所注经书、诸子书等共三十八种,题为《李文贞公全集》,至是光地著述基本囊括在内。而且收入李清植著作一种、李钟伦著作三种。道光九年(1829)至十年李维迪在上述各书基础上重辑刊行,名《榕村全书》,较《李文贞公全集》多《春秋毁余》四卷、《历象本要》一卷、《榕村韵书》五卷、《程墨前选》二卷、《名文前选》六卷、《易义前选》五卷等,而少《通书》一卷、《西铭》一卷、《颜子所好何学论》一卷等,又将李钟伦著作四种、李清植著作四种、李清馥著作三种编刊于后,做为附录。其《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余论》一卷、《四记》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札记》二卷,改题《四书解义》八卷。大体杂取旧书板并陆续新刊者编篡成书,共收光地著述三十五种,光地的经学著作及其他方面的著述基本备列齐全。
     
     
    书友对《榕村全书》的评价:
     
    关注了闽版《榕村全书》很久没有出手。没有出手的原因有二:一是拿不准此新版书的质量。眼下新版古籍不少,价格普遍攀高,但编 、校、印、纸、装质量普遍低下;二是新书定价大多离谱,读者只能报憾伺机“杀新”——等新书上市以后,逢低买入。几天前,恰逢卓越网有优惠活动,算了算书价,惶惶买入。有清一代学坛上,榕村大人的学养功名自不必质疑,其丰厚著述、显赫官声亦不必赘言。闽版《榕村全书》比较齐全地收录了李光地的著作,难能可贵的是编者还搜括了大量的研究资料附之于书后。书刚到手,匆匆浏览,感觉全书印刷字号较大,甚是有益读者;再者,全书纸张优异,印刷墨迹清晰,其装帧亦属上乘。遗憾的是,可能限于编校功力,错字当不会少。我抽出一册,刚草草翻了几页,便发现目下有“虫”:如第3册123页10行有“凡为夫下国家有九经……”云云。“夫下”何意?或是寡人学力不足,思索再三感觉不通;一查旧籍,果然是“天下”之误。呵呵,此一“书虫”,让人不爽。看来,新版古籍编校质量还有待提高,价格高,质量更应该提高才是。
     
    《榕村全书》是李光地的做人做事阅历的总结,其经世致用的思想更加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经学必须学习的榜样。学习国学的人必读。正文字大便于阅读,繁体竖排。感谢参与校点古书的专家和学者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好作品。
    至于《周易折中》确实没有收录,但是,凡看过《折中》的人都可能知道,里面少有李光地的见解,而《全书》含有李光地对经学的完整理解,其语录更是自己经世致用的总结。
     
    不知为何,作者的《周易折中》等名著没有收录进《榕村全书》?书质量还不错
     
     
    《榕村全集》,诗文集,四十卷。清李光地撰。初刊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
      李光地,字晋卿,号榕村,又号厚庵。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三藩之乱时,曾派人引道清军击郑成功军.建议取台湾,官至吏部尚书兼巡抚,拜文渊阁大学士。精经学、乐律、历算、音韵等。一生倡理学,为康熙时“主持正学”之中贤。奉命主编《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著有《榕村全集》、《榕村语录》、《周易通论》、《尚书解义》等多书,汇为《李文贞公全集》。
      是书四十卷,含文三十四卷,诗五卷,赋一卷。内有《观澜录》、《经学笔记》、《春秋大义》、《尚书句读》、《周官笔记》、《初夏录》、《尊朱要旨》、《象树拾遗》等,多为经学著作,以程朱为旨归。而诗赋无甚可读。
     李光地论理学,有时含糊其辞,有模棱两可之处,言理与气之关系,以为“虽无位不得不有上下,虽无时不得不有后先”,然只有认定无上下之位,无先后之时,才“知此谓之知道,明此谓之明理”。(《尊朱要旨》)。有调停两者的意思。然而谈到知与行时,则又安排了智、仁、礼、义这样的顺序。以为“知行之序,性命之理,不可易也”(《知行一》)。这类似他所谈的“形”、“气”、“神”、“理”的关系,以为四者为一物,又最后归于“理为至上”(《经学笔记》)。进而则反对阳明之说,以为“王说之病,其源在心之即理,故其体察之也,体察夫心之妙,不体察夫理之实也。”谈心之妙。实际是崇虚,虚到了极点,便是无,因而说心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这就抛弃了理的原则,也抛弃了圣人的原则。因而王阳明要遗书史,略文字,扫除记诵见闻,以为它们不属于心。但这些恰是圣人所推崇的,而谬中之谬,当然还是进一步通过唯心而实取消了善恶之分,“此则于圣门传授全失,宜乎其学大弊而不可支也”(《初夏录》)。又谈到“主敬”,“以敬举两端,居其中者,贤不肖智愚也,智仁勇也,择善固执也,至圣至诚也,皆知也、行也,反覆于知行,而始终之于敬”(《主敬一》)。又以为虽然周子言主静,程子言主敬,两者实际上却是一样的。李光地在论述中多诡辩之词,玩弄概念,却创见不多。
     评:主持正学砥柱贤,建议清军取台湾;
         写下诗文四十卷,理学含糊创见鲜。
     
     
    李光地其人:
     
    电视剧《康熙王朝》把李光地作为重要大臣着力花了很多情节介绍了李光地怎样为了大清事业付出的智慧,历史上的李光地到底上个什么样的人呢。在此我查阅有关李光地的资料,作为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李光地对历史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个名臣。更重要是留下了175卷的理学著作,为后人研究程朱理学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生。父李兆庆,明诸生,藏有程、朱之书,并以之课李光地。李光地自幼颖悟、勤奋好学,13岁读毕群经,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人,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十一年散馆,授编修。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李光地充会试同考官,十月,请假回乡省亲。翌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叛于福州,郑成功之子郑经应耿精忠约,从台湾提兵入踞泉州。2人均遣人到安溪招揽李光地,李光地不得已到福州见耿精忠;行前即嘱家人谎报父疾,故到福州后两天便告假回乡,并迅即奉父匿于山谷间。十四年(1675年)五月,李光地向清廷密疏“破贼机宜”,略谓:“今耿逆方悉力于仙霞关,郑贼亦并命于漳、潮之界,独汀州一道与赣州接壤之处,防备极疏。”因而建议:因贼之疏,选精兵万余人诈为入广之兵,由赣达汀,“则贼将不战自溃”,此即“所谓避实击虚、迅霆不及掩耳之类也”。李光地置疏于蜡丸中,遣仆间道赴京,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上达。圣祖见疏大喜,嘉其忠,命兵部录疏,付领兵大臣参照。
      康熙十五年(1676年)秋,清兵攻破仙霞关,直取浦城、建宁、延平,耿精忠乞降。康亲王杰书进驻福州后,命宁海将军拉哈达等进剿郑经,并访李光地下落。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李光地到福州见康亲王。亲王上荐疏:“光地蹇遭贼乱,颠沛不渝,矢志为国,始终不肯从逆,……应予表扬。”四月得旨,超授李光地为侍读学士。九月,李光地赴京,行至福州,闻父丧,又回安溪守制。康熙十七年(1678年)五月,同安人蔡寅自称明裔,聚众2万余人围安溪,李光地募乡兵扼守,戒乡人勿资以粮食,蔡寅退去。六月,郑经复遣刘国轩部陷海澄、漳平、同安、惠安等县,进围泉州。李光地遣人到漳州向拉哈达告急,又遣人到仙游迎巡抚吴兴祚之师;并导两路大军由山路抵泉,还亲具粮、酒犒军。泉州解围后,拉哈达具疏,详陈李光地志切灭贼、接济军需的情况。康熙帝于十一月下旨,特迁李光地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李光地奉母至京师就职,并兼太子允礽之师。翌年,入对时奏道:“郑经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并荐内大臣施琅,谓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皇帝用其言,卒平台湾。从此,李光地益受宠信。其时,与李光地同年举进士并同官编修的侯官人陈梦雷,因耿精忠反叛时适请假在家,被迫降附,此时正以“附逆”罪入狱论斩。李光地为之上疏言:“当耿逆之变,(梦雷)家居省会,有七旬父母不能脱逃,及贼以令箭、白刃逼胁伊父,遂为所折。勒授编修,固辞触怒;改降户曹员外,托病支吾,罪有可原。”由于李光地和刑部尚书徐乾学疏救,陈梦雷免死,改戍奉天。但陈梦雷并不感激李光地,后还一再控告李光地“卖友求荣”,李光地则对陈梦雷的指责断然否认。这成为一段历史公案。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五月,李光地因遭权臣疑忌,其母又不习北方水土,遂请假送母还乡。李光地到家后,建“榕村书屋”,讲学其中。期间,总督姚启圣常以地方政事向李光地咨询。李光地备陈利弊,以纾民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月,李光地还朝,仍任原职。九月,改任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日与诸庶讲论,贯其说为“一尊程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充经筵讲官、日讲起居注、方略馆总裁。会权臣嘱荐秽声彰著的某布政使,李光地坚执不可,而自度难于见容,又以母病乞归。皇帝给假一年,悬缺以待。临行,李光地向皇帝保荐德格勒、徐元梦、汤斌等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李光地返京。而以前所举德格勒经廷试文劣,而德格勒又曾奏称:“光地知兵,宜外任。”迹涉朋比,故受诘问。李光地引罪乞处分,皇帝予以宽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晋兵部右侍郎。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充会试副考官。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冬,以兵部右侍郎提督顺天学政。李光地对当地沿袭俗学之敝、不习经书古文很不满意,对凡能诵读“二三经及古文百篇以上”生童,皆拔擢之,以资鼓励;又谢绝一切请托,因此“士气顿伸”。会母卒,又乞假奔丧,皇帝以“学政关系紧要”而不允,命其在位守制。后因御史沈恺曾等交章论劾,才命解任,在京守制。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冬,补工部右侍郎,仍留学政任。
      次年十二月,李光地以兵部左侍郎、右副都御史巡抚直隶。奉诏先后修治漳河、子牙河及永定河,大大减轻畿辅一带水患。治理永定河时,李光地动员民众,仅用40天,就在郭家务至柳岔口筑堤、开河200里,使“沿河田畴固出,二麦丰收”。康熙亲临视察,喜曰:“朕用一清正抚臣,便岁丰民乐。”并亲书“夙志澄清”匾赐李光地。在直隶巡抚任内,李光地整顿吏治、减轻税赋、赈济灾黎、解决旗汉矛盾等,做出显著成绩。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李光地迁吏部尚书,仍留任直隶巡抚;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冬,拜文渊阁大学士。翌年正月,入阁办事,历充殿试读卷官,国史馆、典训馆、方略馆、一统志馆总裁。其时,康熙潜心理学,御纂《朱子全书》、《周易折中》、《理性精义》诸书,皆命李光地负责校理。李光地频奏,“经学修明,国运昌盛”,推动《诗》、《书》、《春秋》等研究书著的修纂。
      李光地从小勤学,至老益笃。“经传以外,凡诸子百家,下及星日、命卜之流,莫不旁涉会通。尝问音学于顾炎武,问历算于梅文鼎,皆尽其要”。“学博而精,以朱子为依归”,是清初有影响的理学名臣。李光地一生著述甚富,有《周易通论》、《周易观象》、《尚书解义》、《洪范说》、《诗所》、《孝经全传》、《古乐经》、《大学古本说》、《中庸章段论》等43种。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汇编所著为《榕村全集》时,已散佚5种。现存38种,计175卷。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廖京生老师饰演的李光地特别受观众的喜爱。剧中的李光地上万言书,陈述禁海苦累百姓,写密折给康熙帝,请求旗兵全部撤闽,并以聪明睿智赢得皇女蓝齐儿的芳心,尤其是剧中李光地与苏麻喇姑的一段慷慨陈词,更加令人对其肃然起敬。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剧中对李光地的描写大多不符合历史真实,纯属虚构。
           历史上的李光地生于1642年(明朝崇祯十五年),卒于1718年(康熙五十五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人,清朝著名清官、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以李光地的生卒年月可见,其比康熙帝长12岁,生于明末之福建安溪蓬莱新坂。康熙九年(1670年),28岁的李光地考中进士,两年后授翰林院编修。由于在三藩之乱时,他上蜡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报,受到康熙帝的赞许,很快升为侍读学士,又由平定台湾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距宰相辅臣仅一步之遥。适时朝廷,既有索额图与明珠满人间的争斗,又有汉人徐乾学、高士奇与明珠等人的角逐,李光地作为康熙十分信赖的汉大臣,自然成为各派争取拉拢的对象,也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政治斗争中。围绕李光地“三案”(“卖友案”、“夺情案”、“外妇之子来归案”)的斗争在当时就格外引人注目。李光地平时研究《易经》,对变化之理独有见地,同时他又是一个精通权术的人。但再好的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一次,康熙让他推荐精通《易经》的人。李光地推荐了侍讲学士德格勒,并说德格勒文章辞赋写得好。康熙联想到德格勒曾在自己面前吹捧过李光地,发觉两人互相勾结,心中不快。有一年,天下大旱,康熙令德格勒用《易经》占卜,得到是《卦》,德格勒于是解释说:“泽在天上,有雨,但决去小人,甘霖才能立降!”康熙问:“小人在何处?”德格勒回答说:“阴乘阳势,逼近九五,他就是得时得位的人。”康熙已明白是指明珠了。康熙与德格勒的占卜对话,很快被明珠得知,他立即把德格勒打入大狱。李光地遂以举荐不实被降职。
      晚年的李光地得到了康熙帝的宠信,出任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康熙帝每有大事,都将他召入便殿,秘密相商。李光地感到皇帝“眷注深恩”,在“独对”时一般能够据情准理,抒发己见。所以康熙帝慨叹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
      因被索额图利用结党擅权,被康熙罢免。至此,李光地郁郁而终(有人说死于疝疾速发),享年76岁。李光地死后,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李光地墓地在福建安溪县蓬莱镇新坂村柏叶林。墓地原为石构,外观呈“风”字形,墓碑、石翁仲、石兽、华表、御制丰碑等均毁于1958年,石料被用于修渠。其后裔重修,恢复墓碑,草创墓型。1988年,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