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魏书 全8册 2017高清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魏书 全8册 2017高清

¥18.00Price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魏书 全8册 2017高清

  •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魏书 全8册 2017高清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魏书》PDF电子书全8册,由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为《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丛书之一。

     
     
    《魏书》是一部记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东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魏收。全书130卷(含子卷),包括本纪十二篇12卷,列传九十二篇98卷,志十篇20卷。不计子卷为114卷。全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书》成书后,渐有散佚,至北宋时期,全阙者27卷,不全者3卷。魏收之后,学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补残缺卷次。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点校《魏书》,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进行对校,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旁征博引,考定是非。引书之富、校勘之细、考证之精和标点之准,首屈一指,广受推崇。修订本《魏书》以百衲本为底本,以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为通校本,以汲古阁本、局本为参校本,谨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志材料和新研究成果,严格遵循古籍整理规范,审慎去取。《魏书》点校本原有校勘记1993条,修订本校勘记增加到了3306条。其中,删去旧校90余条,新增校记1400余条,改写旧校450余条,沿用旧校(含依体例改动)1450余条。新增校记相当于原有校记的七成。原点校本分段、标点成就卓著,此次修订主要针对原先的错误或新规定要求作了必要的调整。《魏书》修订本是在原点校本基础上的全新升级本。
     
     
     
    《魏书》书目:
     
    魏书 1
     
    魏书 2
     
    魏书 3
     
    魏书 4
     
    魏书 5
     
    魏书 6
     
    魏书 7
     
    魏书 8
     
     
     
     
     
     
     
     
    《魏书》出版说明: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
           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邓渊编写代记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采用编年体。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李彪参加修史,始改为纪传体,大概编写到拓跋弘统治时代。以后,邢峦、崔鸿等先后编写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肃宗(元诩)三朝的起居注。北魏原有邓渊所撰《代记》、崔浩所撰《国书》等编年史,和李彪、崔光改修的纪传体史书等,为魏收取材所资,今皆亡佚。南朝著作如沈约《宋书》等,魏收当亦得见。他于天保二年(551)奉诏撰魏史,五年(554)完成。虽有高隆之任总监,房延佑等六人协助斟酌,主要由魏收执笔。
            魏收以前和同时代人曾经编写过魏史和其他资料,隋、唐时期也有人另写过几种魏书,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唐代李延寿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本上是魏书的节录。因此,魏书是现存叙述北魏历史的最原始和比较完备的资料。
            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魏收与房延佑、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事。
            不料,《魏书》的撰成,在北齐统治集团中却掀起了一阵阵轩然大波。有人说,《魏书》"遗其家世职位";有人说,"其家不见记载";也有人说,《魏书》记事"妄有非毁",等等,一时间闹得"群口沸腾"。这场风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是北齐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相继过问此事;二是在十几年中魏收两次奉命对《魏书》作了修改;三是于"众口渲然"中《魏书》被有些人称作"秽史"。这最后一条,影响所及,直至于今。
     
     公元386年,鲜卑贵族代王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建元登国。北齐天保二年(551年)文宣帝高洋诏撰魏史,命魏收专任修史,平原王高隆之为总监,参预其事的有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和高孝干等人,但因魏收“性憎胜己”,这些人多非史才,所起作用不多,主要还是魏收执笔。天保五年(554年)成书,历时四年。
       《魏书》的编撰有较好的基础。北魏重视本朝史的记述,道武帝时诏邓渊撰《代记》十余卷,太武帝诏崔浩撰《国书》30卷,文成帝时高允、刘模等又续修《国记》,均用编年体。孝文帝时,李彪、崔光奉诏改作纪传体魏史。宣武帝时,诏邢峦追撰孝文帝起居注。既而崔光吧、王遵业补续,下迄孝明之世。另有温子升作《庄帝纪》三卷,元晖业撰《辩宗室录》30卷。北齐建国后,接受了这些史书。魏收撰写《魏书》即以上述史书和临时征集的百家谱状为依据。
        魏收写史,颇多曲笔。书中对齐神武高欢时事曲为回护,“党齐毁魏,褒贬肆情”(《廿二史札记》卷十三)。书成之初,高洋就把诸家的魏史一齐毁掉,只留下魏收的书行布于世。魏收也利用修史之机酬恩抱怨,宣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之入地!”(《北齐书.魏收传》)他写当时人物据笔直书,揭人隐私,贬多而褒少,触犯了一些门阀贵族子弟。天保五年书成之时,这些列传中人物的子孙百余人上诉魏收,北齐朝廷用暴力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因此,《魏书》被时人称为“秽史”。其时虚美隐恶,曲笔迎时,是封建史家的通病,《魏书》引起这么多人的不满,正反映了魏收在不少地方还能做到秉笔直书,不滥溢美。
        《魏书》一共130卷,含12纪14卷,十志20卷,92列传96卷。上起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下至孝静帝武定八年(550年),共165年的历史。在帝纪之前,另立一篇《序纪》,追述拓拔氏的先世,这是《魏书》的独创,对后来的史书有一定的影响。其纪传记录了不少重要文献,很有史料价值。《外戚传》不载后妃,而载后妃家族的男子,属以前史书中所无。对十六国的史事,《魏书》有详细记载,为十分珍贵的史料。《魏书》有天象、地形、律历、礼、乐、食货、刑罚、灵证、官氏和释老十志,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魏书》首创《释老志》和《官氏志》,前者专门载录佛教和道教的历史,为正史中最早出现的宗教史,是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源流的宝贵资料;后者首叙官制,后叙姓族,记载了门阀势力的情况,其中《姓氏部》列举了鲜卑拓拔部所属诸部族、氏的原姓氏和后改汉姓,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情况。《食货志》所记太和九年(485年)北魏均田诏书和太和十年李冲关于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前者是曹魏屯田、西晋占田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又一个重大变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灵征志》所记载的各种天文和地震风雨扥自然现象,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地形志》以东魏孝静帝武定年间的档案为依据,记述了北魏的州郡建制及户口,是研究地理沿革和人口增减的重要史料。在纪、志、传中,都有鲜卑和其他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的记载,其中冯太后和孝文帝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改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魏书》在北齐时修改过三次,前两次由魏收本人修改,第三次是魏收死后,史官李维就魏收原著加以补充。北齐承东魏而立,《魏书》以东魏为正统,不承认西魏政权,实际上只是北魏、东魏之史。书中为维护门阀特权,在人物传之后,都把其子孙附上,有的多达二十人,反映了当时社会重视门第谱牒的现实,其利在于可以把辨别鲜卑和汉人的家世流源,其弊是太过烦琐。虽然《魏书》在问世后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但因魏收以前的魏史被毁,隋唐时期写过的几种魏书都不曾流传下来,而《北史》中有关北魏的部分,几乎都是《魏书》的节录,故《魏书》仍为记载北魏历史最为完整的原始资料,舍此别无他求,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
        由于抄写条件的限制,《魏书》很早就残缺不全了。宋仁宗时,刘攽(ban)、刘恕、安焘校刊《魏书》,缺者约30卷,当时即以李延寿的《北史》和高峻的《高氏小史》扥书补入。但从史料价值来看,尚未造成重大损失,因所补之文多原出于《魏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