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牍合集 全6册 2015高清
秦简牍合集 全6册 2015高清
秦简牍合集 全6册 2015高清
《秦简牍合集》PDF电子书全4卷6册,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秦简牍合集》收録歷年出土的秦簡牘7批,分4卷:睡虎地1號墓竹簡、4號墓木牘(卷壹),龍崗簡牘、郝家坪木牘(卷貳),周家臺簡牘、嶽山木牘(卷叁),放馬灘簡牘(卷肆)。每批簡牘包含有發現、整理和資料發表情形的概述(内容比較複雜的部分另加說明)、釋文、注釋與圖録,並附有主要參考文獻。
《秦简牍合集》釋文一般按内容分篇。簡牘原有篇名的,使用原篇名。原無篇名的沿用整理者或研究者所擬篇名。原無篇名或原擬篇名不宜沿用的,據文意擬加。
一般沿用先前發表時的簡牘編號和基本順序。編連、綴合調整的意見,在相應注釋中說明。衹在有較大把握的場合,才對編連、綴合加以改動。改動後編號不變《秦简牍合集》釋文一般用通行字寫出,不嚴格按簡文字形隸定。内容相接的簡文釋文連寫。分段、分章者另起行。不連接和不能確定連接的簡文,釋文空行書寫。
釋文中簡牘號加陰影表示。簡牘編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分欄用壹、貮、叁等表示,牘文中的分列用Ⅰ、Ⅱ、Ⅲ等表示。原綴合竹簡需要析分者,析分後各片在原編號後加A、B、C等表示。
異體字、假借字隨文注出通行字,寫在()號内。確認的錯字隨文注出正確字,寫在〈〉號内。根據殘畫和文意可以確認的字寫在【】號内。根據文意或他本可以確切補出的缺文,寫在〖〗號内。筆畫不清或已殘去的字,用口號表示,一個“口”對應一個字。字數無法確認的,用…號表示竹簡殘斷,用號表示。奪字或衍字,釋文照録,而在注釋中說明。原已削去的字,用“○”表示。簡牘中提示分篇、分章、分條的墨點、墨團、墨塊照録。其他符號一般不保留。合文和重文號一般直接析書。
注釋中,引述先前整理者的釋文、注釋,一般逕稱“原釋文”、“原注釋”或者“整理者”、“再整理者”,在不引起誤解的情形下,不標出作者、版本和頁碼。本次整理者的意見,在無先前意見時,逕直寫出;在有先前意見時,加“今按”表示。《秦简牍合集》注釋中的引述盡量簡明,一般擇要引述論點和主要論據。引述其他學者的表述,凡有明顯筆誤或者核對未精者,逕行改過。引述析出文獻時不標注頁碼。
“主要參考文獻”中各條文獻後附有簡稱。書中引述時逕用簡稱。圖版有原大、放大兩種。原大圖版以早期常規圖像爲主,以盡量反映出土時的狀況。並酌情加配紅外影像。放大圖版爲原大圖像的2倍,在常規或紅外影像中選用效果最佳者。圖版編號與釋文對應。紅外影像編號下加波浪纔,以興常規圖像區别。《秦简牍合集》书目:
秦简牍合集 壹 上册 睡虎地秦墓简牍
秦简牍合集 壹 中册 睡虎地秦墓简牍
秦简牍合集 壹 下册 睡虎地秦墓简牍
秦简牍合集 贰 龙岗秦墓简牍、郝家坪秦墓木牍
秦简牍合集 叁 周家台秦墓简牍、岳山秦墓木牍
秦简牍合集 肆 放马滩秦墓简牍
《秦简牍合集》出版说明:睡虎地秦漢墓地位於湖北省雲夢縣縣城西部火車站附近、漢丹鐵路西側,是一處平緩的坡地。1975年11月至1976年1月,湖北省博物館、孝感地區第期亦工亦農文物考古訓練班、孝感地區文化局、雲夢縣文化局及縣文化館等單位在此聯合發掘12座秦墓。墓坑皆爲土坑豎穴,葬具是一椁一棺。墓中遺物有銅、陶和漆木器,器形與組合具有明顯的秦文化特徴,有别於楚墓岀土的器物,是戰國末到秦代的墓葬。4號墓、11號墓出土有簡牘。發掘者根據7號墓椁室門楣刻銘“五十一年曲陽士伍邦”(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與11號竹簡“編年記”所載“喜”的最後一年(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認爲,這批墓葬的年代在秦統一六國前後。
整理者(1981,12頁)介紹:11號墓竹簡出土在棺内,共1150多枚,另有些殘片①。清理時,竹簡堆放有序,整理者按位置分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等八組。少數因水浮動而散亂,置於足部的竹簡殘斷較多,其他絕大部分保存完好。竹簡上均有三角形契口,從竹簡上殘存痕迹判斷均是用細繩分上、中、下三道編聯成册。大部分簡的簡端與簡末都不書寫文字,少數簡將每節的標題寫於簡端。日書甲種兩面書寫,其他簡册除篇題外,衹在一面書寫。絕大部分簡文通欄書寫,《編年記》(今稱《葉書》)、《爲吏之道》等爲分欄書寫。
1I號墓竹簡最早的介紹是季勛撰寫的《雲夢睡虎地秦簡概述》(刊《文物》1976年第5期)。隨後,“雲夢秦墓竹簡整理小組”在《文物》1976年第6-8期分三批公布了大部分竹簡的釋文。《雲夢秦簡釋文(一)》包括《南郡守騰文書》、《大事記》(後稱《編年記》,今稱《葉書》)、《爲吏之道》;《雲夢秦簡釋文(二)》和《雲夢秦簡釋文(三)》的釋文統稱爲“秦法律令”,分五部分,對應1990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簡》,依次是:一秦律十八種、二效律、三秦律雜抄四法律答問、五封診式。其中第7期有少量圖版。
此後,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陸續公布了三種整理本,皆名爲《睡虎地秦墓竹簡》,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77年9月出版的裝本,共七册,採用簡體字排印。分圖版和釋文、注釋,含《編年記》、《南郡守騰文書》、《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治獄程式》、《爲吏之道》八種。注釋較簡略。
1978年岀版的平裝本,採用簡體字排印。該書僅有釋文、注釋、譯文(不含《編年記》、《爲吏之道》),無圖版,含《編年記》、《語書》、《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爲吏之道》、《秦簡地名示意圖》、《索引》。與縵裝本比較,平裝本更改了部分篇名(書題),調整了部分簡序,注釋更詳細。1990年出版的精裝本,採用繁體字排印。該書分圖版和釋文、注釋、譯文(不含《編年記》、《爲吏之道》和《日書》甲、乙),包含這批竹簡的全部資料,有《編年記》、《語書》、《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爲吏之道》、《日書》甲種、《日書》乙種。其釋文和注釋與1978年出版的平裝本大致相同,是引述最爲廣泛的版本。
另,1981年文物岀版社出版的《雲夢睡虎地秦墓》收録全部竹簡圖像,連續編號,釋文手寫於竹簡圖像旁。其中的《日書》是首次公布。竹簡圖像模糊,不便利用。該書附録一《竹簡篇名、編排順序與出土登記號對照表》,可資參考。
本書引用《睡虎地秦墓竹簡》精裝本時,多逕稱“整理者”,錢裝本稱“整理者1977”,平裝本稱“整理者1978”,《雲夢睡虎地秦墓》稱“整理者1981”。本次整理由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與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進行。圖版採用早年拍攝的常規照片以及本次整理時攝取的紅外影像。龍崗秦漢墓地位於雲夢縣城關東南郊,是一處地勢平坦的緩坡。它與位於城關西北郊的睡虎地墓地遥相對應,北距楚王城遺址約450米,西南與珍珠坡墓地相連。1989年年底,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孝感地區博物館、雲夢縣博物館配合工程建設,在這裏發掘了9座秦漢墓,其中6號墓出土簡牘。據整理者(1994,87-92頁;1997,5-10頁),龍崗6號墓是一座小型長方形土坑豎穴墓,葬具爲一椁一棺,椁室分爲頭箱和棺室。棺内骨架不見下肢骨,似爲男性。頭箱岀土陶瓮、陶釜各一件,以及幾件漆木器。兩件陶器上均有“安陸市亭”戳印。棺内出有簡牘和一副六博棋。
竹簡出於棺内下半部。出土時,竹簡分布在淤泥中,大多殘斷散亂。現場清理編號293個(其中含殘簡10個號)①。内容可考者,均爲法律條文。木牘1枚,出自墓主腰部,内容是司法文書整理者(1994,120-121頁)認爲:從隨葬陶器看,此墓屬秦代,年代下限到不了西漢。簡文屢見“黔首”而不見“百姓”,有不少關於馳道管理的律文,並有“從皇帝而行及舍禁苑”的内容。聯繫《史記·秦始皇本紀》有關記載,可見龍崗簡較睡虎地秦簡爲晚,其中主要的法律條文行用於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的14年間。墓葬年代自比律文頒布爲晚,初步定爲秦代末年。李學勤(1997)指出:木牘“九月丙申”,不能確指是哪一年。秦統一以後,九月有丙申日的計有始皇二十九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及三十七年,還有二世二年。二世二年九月戰事正酣,秦地方政府恐未必有平反冤獄的時暇,木牘所記恐怕應是始皇時的事情,或者年代更早亦未可知。再整理者(7-9頁)認爲:由於法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不好將龍崗簡律文的上限定死,但將其下限定在秦二世三年,應大致正確。木牘日期没有年份,乃是由於秦末戰亂。根據張培瑜《中國先秦史曆表》,將簡文“九月丙申”置於秦末漢初曆表中對比,相適合者有秦始皇三十七年、二世
二年、漢高祖三年、六年、七年。牘文“九月丙申”,可能是秦二世二年或漢高祖三年,後者的可能性似應更大。今按:比照秦漢《奏書》所載案例,本件木牘或許原是一樁完整案卷的一部分。其前尚有一枚或更多枚木牘,記有初次審判和乞鞫等内容,因未隨葬或隨葬後損毁而未能看到。果若如此,其中應有紀年。而這件木牘未紀年乃是承前省略。因未見紀年而推定爲戰亂之時,理據恐有欠充分。整理者、李學勤關於年代的推斷,應該更爲可信。關於墓主身份,整理者(1994,120頁)聯繫牘文認爲是受過刖刑的刑徒後(1997,48頁)採信劉國勝說,認爲墓主辟死生前曾被誤判有罪爲城旦,後免爲庶人,被安排在禁苑爲隱官。此墓爲庶人墓葬。李學勤(1997)則指出木牘所記是一條案例,有關人物的真名都隱去了,所以和6號墓的墓主没有關係①。再整理者(7頁)認爲:較大的可能是,墓主應當就是牘文中所說的辟死。他大概原本就是從事司法事務的小吏,被治罪成爲刑徒,後可能又從事雲夢禁苑的管理工作,墓中寫有法律令文的竹簡正是他日常所用之物。今按木牘或是奏谳書一類文獻(詳看木牘釋文與注釋說明)。在這種情形下,墓主以律令與奏谳書隨葬,更像是一位參與司法的低級吏員。1994年,合作發掘的三個單位首次公布這批簡牘的全部圖版及初步整理的釋文、注釋,執筆者是劉信芳先生和梁柱先生②。其後,兩位先生對簡牘進一步研核,並參考其他學者的意見,於1997年出版《雲夢龍崗秦簡》(以下簡稱《雲夢》)一書,釋文、注釋均有改善,圖版也較爲優良,並附有竹簡摹本③。1995年至1997年,由中國文物研究所(現爲“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胡平生先生主持,湖北省考古所李天虹、劉國勝兩位先生參與,對龍崗秦簡牘再次進行整理。整理成果《龍崗秦簡》(以下簡稱《龍崗》)於2001年出版①。這次整理時借助復旦大學文博學院硏製的“紅外縱讀簡儀”通讀簡文,解決了些簡文的釋讀問題。在竹簡綴合上,也取得較大突破。在簡序編排上,與原整理者有很大不同。還重新製作了簡牘摹本。
由於出土時竹簡保存狀況不好,《雲夢》、《龍崗》所公布的圖版(兩書所用照片的底版相同)文字多有不清晰者;尤其《龍崗》一書,雖然後出,但是圖版墨色較重,部分字迹因而顯得模糊,反不如《雲夢》圖版清晰。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