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姓氏家谱 第1辑 全46册 2013高清
¥85.00Price
稀见姓氏家谱 第1辑 全46册 2013高清
稀见姓氏家谱 第1辑 全46册 2013高清
《稀见姓氏家谱 第1辑》PDF电子书全46册,由凤凰出版社2013年出版,为《中国珍稀家谱丛刊》之一。
中国谱系之学源远流长,一般称之为家谱、族谱、谱牒的此类文献,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历史的演进息息相关。家谱发展到宋代进入新的阶段,宋元文集谱序跋文大量增加,欧苏谱学流行天下,传播后世。明中叶之后,随着宗族组织化,族规家训与有关宗族制度性规定进入族谱,同时族谱大量收入碑铭志传等家族文献,使得族谱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更加丰富。族谱作为传统社会文化的标志,因应形势,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活力。谱牒学也是姓氏之学,以姓氏来谈族谱的存世数量,众寡不一。张王李赵遍地刘,这些大姓的族谱众多,进入百家姓的族谱也不算稀缺,小姓的族谱则相对难觅。稀见姓氏族谱的稀见,很多情况下是特殊社会历史的产物,耐人寻味的东西自多,使其别具价值。稀见姓氏家谱丛刊》,收录2010年11月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姓氏排名200位以后的姓氏。丛刊收录稀见姓氏家谱25种,一姓一谱,多为《中国家谱总目》未收录的古籍家谱,并由南开大学谱牒学家常建华教授撰写提要,颇具学术价值。《稀见姓氏家谱 第1辑》收录习、生、缪、公冶、阴、宛、熬、区、光、穆、展、逄、邝、扶、羊、利、明、尚、简、蓝、古、蔺、封、桑、晏二十五姓的家谱。其中不乏习、蔺、古、简、光、晏等大部头谱书,也有相对简单数姓合刊的缪、公冶、熬、区、穆、逄、明、尚、封等家谱,其他则篇幅较为适中。上述谱书有八种为清代所修,余为民国时期编纂。所选谱书遍及湖南、山东、辽宁、浙江、湖北、广东、安徽、江西八省,特别是六部山东谱有助于了解北方族谱,集中于鄂湘赣地区的十三部族谱,对于认识这一地域的宗族与谱牒有益。为了便于了解这些谱牒文献,我在此略作提要,以飨读者。《稀见姓氏家谱 第1辑》书目:稀见姓氏家谱 第1辑 习氏六修族谱 1稀见姓氏家谱 第2辑 习氏六修族谱 2稀见姓氏家谱 第3辑 习氏六修族谱 3稀见姓氏家谱 第4辑 习氏六修族谱 4稀见姓氏家谱 第5辑 习氏六修族谱 5稀见姓氏家谱 第6辑 习氏六修族谱 6稀见姓氏家谱 第7辑 习氏六修族谱 7稀见姓氏家谱 第8辑 腾县生氏族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9辑 缪氏族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10辑 阴氏全谱 1稀见姓氏家谱 第11辑 阴氏全谱 2稀见姓氏家谱 第12辑 宛氏宗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13辑 敖氏族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14辑 光氏族谱 1稀见姓氏家谱 第15辑 光氏族谱 2稀见姓氏家谱 第16辑 光氏族谱 3稀见姓氏家谱 第17辑 展氏族谱 1稀见姓氏家谱 第18辑 展氏族谱 2稀见姓氏家谱 第19辑 宣城邝氏族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20辑 扶氏七修族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21辑 羊氏魁公房谱 1稀见姓氏家谱 第22辑 羊氏魁公房谱 2稀见姓氏家谱 第23辑 利氏宗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24辑 明小二公大成宗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25辑 简氏五修家乘 1稀见姓氏家谱 第26辑 简氏五修家乘 2稀见姓氏家谱 第27辑 简氏五修家乘 3稀见姓氏家谱 第28辑 简氏五修家乘 4稀见姓氏家谱 第29辑 蓝氏家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30辑 古氏宗谱 1稀见姓氏家谱 第31辑 古氏宗谱 2稀见姓氏家谱 第32辑 古氏宗谱 3稀见姓氏家谱 第33辑 古氏宗谱 4稀见姓氏家谱 第34辑 蔺氏族谱 1稀见姓氏家谱 第35辑 蔺氏族谱 2稀见姓氏家谱 第36辑 蔺氏族谱 3稀见姓氏家谱 第37辑 蔺氏族谱 4稀见姓氏家谱 第38辑 蔺氏族谱 5稀见姓氏家谱 第39辑 蔺氏族谱 6稀见姓氏家谱 第40辑 蔺氏族谱 7稀见姓氏家谱 第41辑 封氏重修宗谱稀见姓氏家谱 第42辑 桑氏宗谱 2稀见姓氏家谱 第43辑 晏氏宗谱 1稀见姓氏家谱 第44辑 晏氏宗谱 2稀见姓氏家谱 第45辑 晏氏宗谱 3_稀见姓氏家谱 第46辑 晏氏宗谱 4《稀见姓氏家谱.第1辑》序言:中國譜系之學源遠流長,一般稱之爲家譜、族譜、譜牒的此類文獻,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社會的變遷、歷史的演進息息相關。家譜發展到宋代,進入新的階段,宋元文集譜序践文大量增加,歐蘇譜學流行天下,傳播後世。明中葉之後,隨著宗族組織化,族規家訓與有關宗族制度性規定進入族譜,同時族譜大量收入碑銘志傳等家族文獻,使得族譜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内容更加豐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印刷業的繁榮,修譜逐漸普及,數量大增。清代宗族制度進一步發展,修譜繼續普及,譜牒學得到了發展。即使到了民國時期,社會文化發生巨變,族譜作爲傳統社會文化的標志,因應形勢,與時俱進,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國文化的活力。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學術的需要,人們對於族譜的出版非常重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不斷出版了大型的族譜叢刊,約有十種。但這衹是巨量族譜之中的極小部分,不能滿足各方面的需要。北京采薇閣書店,作爲一家民營書店,多年來活躍在京津的髙校以及研究單位,致力於爲學界服務,爲學人服務,關注族譜有年。他們敬業、勤勞,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現在采薇閣决定影印明代家譜、抄稿本家譜、總目未收家譜、稀見姓氏家譜,以叢刊的形式出版。王强先生索序,我也願意在此强調族譜的價值,以引人注目。存世的明、清、民國族譜數量巨大,然而主要是清朝與民國的,明代的稀少,就是幾百種,而且多有殘破。因此,明代族譜自然十分珍貴。在出版的族譜叢刊中,雖有一些明譜,但是尚無專門的叢刊集中出版。《明代家譜叢刊》的出版自然有必要,道理不必多言。抄稿本家譜的稀缺與原始性,在内容與版本上的珍貴性,衆所周知。以往雖有個别族譜抄稿本出版,亦無專門的叢刊。出版《抄稿本家譜叢刊》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王鶴鳴先生主編的《中國家譜總目》是目前收譜條目最多的書目,但是還有民間大量家譜未能入目。《總目未收家譜叢刊》的出版多少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此爲采薇閣的獨到之處。譜牒學也是姓氏之學,以姓氏來談族譜的存世數量,衆寡不一。張王李趙遍地劉,這些大姓的族譜衆多,進入百家姓的族譜也不算稀缺,小姓的族譜則相對難覓。采薇閣出版《稀見姓氏家譜叢刊》,收録二〇一〇年十一月進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査中姓氏排名二百位以後的姓氏,不能不説是有創意的想法。稀見姓氏族譜的稀見,很多情况下是特殊社會歷史的産物,耐人尋味的東西自多,使其别具價值。采薇閣書店出版家譜叢刊的設想很好,所選家譜内容如何,還需讀者的鑒别與利用。是爲序。《稀见姓氏家谱.第1辑》前言:梁任公在二十世紀初説:『集天下之家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當代學林,以譜牒文獻爲研究基礎的著作,既有陳支平教授《福建族譜》這類專著,也有卞孝萱先生《家譜叢考》一類的小品。受這些情况的啓發,徵詢了相關學人的意見,我們編輯出版了這套《中國珍稀家譜叢刊》。由於資料衆多,《叢刊》分成多種系列。目前在出版計劃中且正在編輯的有《明代家譜》、《總目未收家譜》、《稀見姓氏家譜》、《抄稿本家譜》等數種。叢刊收録家譜的時間下限爲一九四九年,即王鶴鳴先生《中國家譜通論》中的『古籍家譜』類。具體家譜在各《叢刊》系列中不重複收録。有數種由於卷帙浩繁(原始裝訂在五十册以上〉,編目各從其類,出版則單行。編輯細節見各輯『凡例』。《叢刊》命名之『珍稀』體現在年代、姓氏、版本、地域等各方面,使數百年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原始資料,拂塵而出,化身千萬,發揮其對學術文化研究和尋根問祖的作用。我們自信,這是一件有功於學林與社會的大業。我國現存的大量家譜,爲『史界瑰寶』,却很少爲收藏家所重視,明清以迄民國,没有以收藏家譜聞名的藏書家。出於敬宗收族目的的家譜,原則上衹給本族人看。印量極少:有的衹印兩部,多的也不過幾十部。抄稿本家譜幾乎衹有一部。與家譜文獻的珍稀形成對照的流通環節却是另外的情形,浙江嵊州及其附近地嘔的家譜,祖先像多爲手繪設色,頗具美術價值。書商逐利,將彩繪祖先像與原譜分離,稍事裝裱,單張索值。十餘年前,單張可值數百元,I譜多則百幅、少則數十幅彩像,這固然比單賣家譜有利,然而破壞文獻亦莫此爲甚。家譜作爲民間文獻,與傳統家族社會的結構密切相關,本爲日用不離之施設,所以屢經世變還可以保存下來。然而今天時移事易,如果没有出版、博物館等外力的介入,民間衆多家譜可能真要自生自滅了。本編《叢刊》的出版,希望能爲改變這種情况盡一分微力。《叢刊》卷帙浩繁,出版遇到很多困難,鳳凰出版社大力支持,讓我們從側面感受到《叢刊》出版的文化價值。最後,要感謝許多單位和個人。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常建華老師欣然賜序,相關圃書單位、家族、個人提供了有關資料,編輯團隊查找《中國家譜總目》、拍攝、掃描、修復,凡此緣起諸端,此並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