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全3册 2001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全3册 2001

¥12.00Price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全3册 2001

  •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全3册 2001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PDF电子书全3册,由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陳智超先生所著《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代徽州方氏親友手札七百通考釋》,將一批珍貴的明人手札發掘出來,公諸於世,實中卟學界的一件幸事。國所藏這批明人手札,乃係原件,既屬稀見文物,爲珍貴史料,堪稱徽州文書之一寶藏其不僅數量可觀,屬海內外罕見;而且内涵豐富,涉及明代後期這一變革時代的許多方面收信人多爲同一人,本係徽州儒商,更具典型意義,研究價值極高尤其可貴的是,作者歷經多年時光,搜集大量有關資料,旁徵博引,對這批利用難度極大的手札進行了全面考釋,為他人進一步利用這批資料做了必不可少的奠基性研究工作發掘與考釋史料,實爲學的基礎性研究,不可或缺。如果對有關史料的時間、地點、人物都没有弄準確,連最基本的史實都没有搞清楚,就去作進一步的研究,引發各種結論,是很容易滑向唯心史學泥潭的而要能對史料作出翔實準確的考釋,亦必須得法作者在本書寫作中所遵循的「有罪推定」、『金針度人」、「遧環互證一等原則,可以說是對史學考證方法的些概括與總結,更值得仔細體會和認真學習。本書考證縝密,議論情當,功力深厚,足可傳世,非一般急就篇可比本書的出版,對方興未艾的徽學研究,乃至明清社會變遷的索以及其他相關研究,都有重要意。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书目: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1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2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3图版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出版说明: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是一種高水平的系列傳世明代信札考釋集經過考釋者陳智超先生的整理、考釋,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一份特藏品,成了一册很有價值的史料集其重要的學術意義,主要可以提到以下幾點

    一、提供了一批可以現成利用的有價值的史料自從史學界明確認識二重證據、多重證據法後,就自覺地不斷擴大漢文古籍以外史料的發掘和應用,以完善自己的研究本書適應了這方面的需要考釋者所做的工作,澄清了原著錄的模糊性,推翻了已出現的謬説,使信札的字迹和所涉及的時問、地域、人物、事件都顯豁起來,信札的史料價值纔能發揮出來其中收信人的確定,收信人和信札寫作的時間、反映的地點問題的解决,可説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信札從整體上反映出嘉靖末至萬曆中徽州一位儒商的社會相、他廣泛的社會聯繫,結合徽州商人資本的活、收信人士商兩兼的身份地位、所處的明末社會大變動前期這個時問,完全應該相信,信札確實「具有很高的和多方面的文物和史料價值」。

    二、考釋謹嚴、準確,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方法的範例。特別是考釋者堅持「金針度人原則,將證據、方法,包居論證過程全部展示出來,顯得更是多姿多彩,不勝收追查收信人確切姓名、生平的全過程,從懷疑、提出問題,到得出全新的結論,解决問題,展示了中國考據的一個完的典型。中國傳統史學和新史學有豐富的考據應用實踐,乾嘉學術且以考據爲名突出其成就,本書每一通信札的考釋都表現了中國考據學的功力和科學魅力。但是,中國考據學缺少足够的提煉、概括,缺少專門的理論著作,本書在這方面有所衣現,總結出「有罪推定」原則和多種證據、連環互證原則,是考據學的部分理論升華因此,本書的方法論價值,較之其史料價值毫不遜色。

    三、本書出版,將更加鼓勵和推動學術界、出版界發掘漢文古籍以外史料的工作,使這方面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部分目录:
    卷首
    一 方用彬识语
    二 方用彬松萝灵秀铭
    三 吴期祚识语
    四 金维南识语
    日册
    ○○一 王世贞
    ○○二 袁福徵
    ○○三 施尧臣
    ○○四 汪道昆
    ○○五 袁福徵
    ○○六 龙膺
    ○○七 周良寅
    ○○八 吴国伦
    ○○九 吴国伦
    ○一○ 丘齐云
    ○一一 丘齐云
    ○一二 丘齐云
    ○一三 余孟麟
    ○一四 余孟麟
    ○一五 李言恭
    ○一六 王学曾
    ○一七 徐桂
    ○一八 李言恭
    ○一九 吴国伦
    ○二○ 彭好古
    ○二一 周良寅
    ○二二 朱永年
    ○二三 田艺蘅
    ○二四 管稚圭
    ○二五 吴京
    ○二六 李言恭
    ○二七 李言恭
    ○二八 祺
    ○二九 祺
    ○三○ 张季思
    ○三一 罗树声
    ○三二 王大道
    ○三三 方颐静
    ○三四 方颐静
    ○三五 方弘静
    ○三六 范涞
    ○三七 詹景凤
    ○三八 詹景凤
    ○三九 乐元声
    ○四○ 乐元声
    ○四一 徐桂
    ○四二 徐桂
    ○四三 徐桂
    ○四四 徐桂
    ○四五 黄应坤
    ○四六 苏民怀
    ○四七 周良寅
    ○四八 濮渐
    ○四九 臧懋循
    ○五○ 臧懋循
    ○五一 沈天启
    ○五二 张应奎
    ○五三 张应泰
    ○五四 姚舜牧
    ○五五 姚舜牧
    ○五六 田艺蘅
    ○五七 蔡学易
    ○五八 詹景凤
    ○五九 盛裾
    ○六○ 张圭
    ○六一 沈津
    ○六二 沈津
    ○六三 李维极
    ○六四 陈经翰
    ○六五 赵应宿
    ○六六 张鸣秋
    ○六七 张圭
    ○六八 田艺蘅
    ○六九 管稚圭
    ○七○ 陈经翰
    ○七一 汪应凤
    ○七二 张尧文
    ○七三 张尧文
    ○七四 张尧文
    ○七五 张圭
    ○七六 喻济时
    ○七七 方
    ○七八 方
    ○七九 方万山
    ○八○ 田艺蘅
    ○八一 孙希夔
    ○八二 徐即登
    ○八三 俞承宗
    ○八四 方扬
    ○八五 田艺蘅
    ○八六 王文元
    ○八七 江来岷
    ○八八 汪大成
    ○八九 汪大成
    ○九○ 汪大成
    ○九一 汪大成
    ○九二 汪大成
    ○九三 汪大成
    ○九四 纪振东
    ○九五 彭翼
    ○九六 徐家庆
    ○九七 高维岳
    ○九八 徐家庆
    ○九九 潘纬
    一○○ 潘纬
    一○一 潘纬
    一○二 潘纬
    一○三 汪元功
    一○四 汪元功
    一○五 之沄
    一○六 方以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