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 全3册 2016高清 陈梦家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 全3册 2016高清 陈梦家

¥15.00Price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 全3册 2016高清 陈梦家

  •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 全3册 2016高清 陈梦家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PDF电子书全3册,由金城出版社2016年出版。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1944-1947年在美国期间集录而成,1956年重编。该书收录了流散海外的845件中国青铜器精品,这些器物多数分散于美国各博物馆、大学或者私人藏家手中。本书包含1300余幅器物图,500多幅铭文拓片,并有较详尽的说明文字等,它是研究中国青铜器的必备之书,也是迄今收录海外流散青铜器空前丰富的学术专著。今年是陈梦家先生诞辰105周年,赵萝蕤女士诞辰104周年,谨以此书的出版纪念两位先生。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书目: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  上册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  中册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  下册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出版说明:
     
    陳夢家(1911-1966)先生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南京。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1932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律系,先後於青島大學、燕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4年至1947年間於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並遍訪美國癜有青銅器的博物館及收藏家、古董商,收集到大量珍貴資料,集成美國所藏中國銅赑集録一書。歸國後,於凊華大學任教授。195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硏究所任硏究員。主要著作有夢家詩集(1931)、鐵馬集(1934)、中國文宇璺(1943)、西周年代考(1945)、老子分釋(1945)、自金漢所藏中國銅罨圆録(1946,合著)、海外中國銅器圖録(第-集)(1946)、殷處卜辭綜述(1956)尚畫通詭(1956)、六國紀年(1956)、酉周銅器斷代(1955-1956)、武威漢簡(1964)、漢簡綴述(1980)等。
     
    194年秋,在哈佛大學教授費正凊和凊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金岳霖的推薦下,陳夢家前往美國,在芝加哥大學開設古文字課程。陳夫人趙蘿蕤女士在憶夢家一文中說:“選讀他這門課的美國學生寥寥無幾,只有四五人,……他到美國來主要是要編一部全美所藏中國銅器圖録。在美國的三年中,他就是爲了這個目標在努力奮鬥。”趙女土所說“在美國的三年”,即指1944年11月至1947年9月。其間陳先生曾數十次前往北美各地,遍訪藏有青銅器的人家、博物館、古董商人,然後在芝加哥大學的辦公室内整理、研究這些資料。凡是他可以造訪的藏家,他一定要把藏品一一看過,並攝取照片(或由藏家提供現成的照片等),打制拓片,同時記録尺寸,考察其來源等。有些藏家無法拜訪、路途遙遠或者只有一兩件器物的,他就寫信與人家溝通,盡量獲得照片、拓片及相關的器物資料。
     
    留美期間,陳先生有多部著作問世。憶夢家中記述:“除上述的編寫龐大的流美銅器圖録外,還用英文撰寫並發表了一些文章:中國銅赑的藝術風格、周代的偉大、商代文化、一件可以確定年代的早周銅器、康侯毁等等。1946年他和芝加哥藝術館的凱萊合編了自金漢所藏中國銅赑録。”
     
    與凱萊合編的這部書,1946年用英文岀版於美國,在本書中該書名用舊譯簡稱“柏景寒”,趙女士1979年撰寫回憶文章時,全稱譯作自金漢所藏史國銅圖録( Chinese bronzes from the buckingham Collection)。該書參見金域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該書漢英對照版,“柏景寒”全部著録信息可從該版本中查得。
     
    陳先生尋訪流散美國的青銅器,大致有三個途徑:
    1.在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大學或者其他公共機構的,共三十七處:這三十七處中,平均有五十件左右重要祭器的,約有八家。
    2.在私人藏家手中的,共六十二家:這些藏家手上,重要祭器的數量最多達五六十件。
    3在古董商肆的,共十二家。
     
    1947年6月,本書集録完成,其中所有器物,即源自上述三個途徑搜集之資料。1948年1月,陳先生發表一篇文章,題爲海外中國銅罨的收藏舆研究,載于同年2月6日的天津民國旦報,其中說:“過去四年的工夫所見到重器約二千件左右,車器用器等約數千,尚不計漢以後佛教銅器在内。我個人的感觸是悲喜交集。得以看到許多銅器,得以親自摩挲攝影、拓銘,自然是極愉快的,……但同時,看到無限的重器出國,不得不難過,然别人的保存、展覽,以及供眾研究,又不得不深自慚愧。”正是因這樣的情懷,陳先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計劃,盡一切可能搜集最全面的材料。這些材料中,收入本書的,禮器(或稱祭器)占了绝大多數,主要包括烹飪器、容食器、温酒器、盛酒器、調挹器、承具等(此分類參見海外中國銅器國録第一集,上,中國銅概述一文)。至於爲數不少的樂器、兵器、車馬具、日用器具等,並未收入本集。
     
    本集收入的禮器,未按照年代排布,而是以類别爲序。具體來說,每個品類中,按照其形制分爲幾個類型,如“鼎一”:每個類型中把花紋相近的排布一處,再按照時代先後展開。這樣是爲了讓硏究者便於査對形制、花紋和年代。同時,盡可能提供細部紋飾照片,故書中的某些器物圖片達五六幅之多。
     
    這些器物中,有些是見於著録的,有些是從未發表過的。見於著録的,有些源自外國的美術史、博物館刊或者是商品目録。陳先生所在的那個時代,這些資料都是不易見到的,尤其在中國國内。還有一些器物,刊載於國外的圖録上,但很多記録不詳實,或者根本不記録銘文信息:還有一些器物,刊載於國内的圖録,但很多是舊時的石卬本,没有清晰的器物照片,有的銘文雖已著録,但卻缺少銘文拓片等。因此,陳先生集録的這些器物圖片及銘文拓片(或照相圖)成爲難得的、第一手的全面資料。的在1947年6月,本書編成,但直到十年之後的1956年底,本書才得以重新編訂。重編之時,陳先生加入了回國之前於紐約所見的一批資料,並將原來編入的不太重要的器物做了删减(故書中某些子類型缺失),成稿共編λ845器。原編中的拓片爲R.1-45,編排順序没有變動,新加入的,接上述序號,排其後。删去原來圖像的,其拓本在R1-445之内的,當年的記録仍保留其中(見本書下卷,附録五,第2107頁)。再則,本集原編中,西周時期較爲重要的器物,曾經做了大量的考釋,但編成此集時,這些大段的考釋被陳先生提出放入其酉周銅器斷代與束周銅器斷代兩部著作中。後來,西周銅器斷代刊行於世,但東周銅器斷代未能最終完成。
     
    1962年,本書得以出版,但未署陳夢家之名,書名曰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股周銅器集録(科學出版社,1962年版)。在那個特定年代裹,面對如此情勢,陳先生内心想必是極其複雜的。
     
    1977年,日本學者松丸道雄編輯了另一版本,名曰殷周青銅器分類圖録(汲古晝院,1977年版)。收入本集的845件器物,與陳先生搜集的那個年代相比,如今的收藏之所多有更動,它們與書中所記的定名、藏地(或藏家)或許有了很多不同,讀者查閱時需注意。比如本書第1737頁A714之命瓜壶,原是中國近代文物商人、盧吴公司的盧芹齋所藏。後經陳夢家先生運作,該器入藏清華大學。現在該器定名爲:令狐君嗣f夤,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1947年春,陳夢家先生决定由美歸國。回國之前,他曾多次與時任清華大學國文系的朱自清先生往來通信。1949年秋,陳先生回到清華,並在同年主持成立了文物陳列室”,這是陳先生回國之前即有的計劃。爲此,他曾動員盧芹齋捐贈重器。其間周折、細節我們不得而知,但盧芹齋捐出的卻是一件響噹噹的重器—令狐君子婕。
     
    陳先生在洛陽土嗣子壺歸國記一文中寫到:“三十六年(即1947年)8月初,我由紐約飛往歐洲。旅行之際,我向盧先生告别並希望他對於我回清華籌備博物館有所贊助,他一口答應了。他並且說凡有銘文的重要銅器,他很願意它們回國。我當時即指名要嗣子壺,他說一等我們的博物館稍有眉下,他即郵寄來。我於10月間歸國,11月間凊華大學設立美術史硏究委員會,籌備博物館〔後來定名爲“文物陳列室”)和美術系。今年春天我寫信告訴他壺可以寄來了,我們自己也有了上百件的銅器因爲接洽運輸,此壺於8月初由紐約航空運來,8月底到了北平,在海關存了達二月之久。盧先生在運物單上估了5千美金的價值,海關要這件回國的銅器付税。10月間葉公超先生過北平小遊,我們拜託他疏通,11月間我們聽說可以免税提取。一直到12月初,這件銅器才到了清華大學。我們幾乎費了一年的工夫接洽捐贈、運輪與提取。”由此可知此件重器歸國之不易,也可想見陳先生所付出之辛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