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全集 全19册 2014 高清
¥15.00Price
艾芜全集 全19册 2014 高清
艾芜全集 全19册 2014 高清
《艾芜全集》19册,由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是唯一一部艾老的全部作品结集。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新文学史上流浪文学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南行记》、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其代表作《南行记》《漂泊杂记》等作品被奉为中国流浪文学的滥觞,奠定了艾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被誉为“行走文学”的先驱。艾芜的作品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深刻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命运与社会、时代变迁的紧密联系,同时又具备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还被翻译成英、俄、日本、朝鲜、德、法等多种文字。本次出版的《艾芜全集》共19卷、1000万字,收集辑录艾芜先生的《南行记》《我的幼年时代》《山野》《风波》等代表作及发表过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杂文、戏剧诗歌、文论、哲学笔记、书信、日记等。《艾芜全集》序言:1、 全集包含至今存世的能够收集到的艾芜全部作品(含未刊作品)及书信、日记。2、 全集所收内容均由艾芜版权继承人提供,并得到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协助支持。如有遗漏或新的逸文出现,将视情况,出补遗卷收入。3、 全集短篇小说部分,依据艾芜自选文集顺序编排,补遗篇目按时间顺序编排。4、 全集所收日记,民国时期仅有1937年和1944年数则,其余的只能推测为毁于战火与逃难。1949年后从1951年元月开始记,到1992年去世为止。其中中断的年份,“文革”前有1958、1959、1962年,“文革”中1966年及被关押昭觉寺的前三年。“文革”后从1978年开始恢复日记直至1992年。日记中断年份等,或为本人未记,或为原件散逸。5、 全集编辑为忠实艾芜个人的文本样式、语言习惯,在尊重作者原作原貌的基础上,均不妄改,仅做适当规范处理。6、 全集出版恐有校勘方面的疏漏,期待读者和专家指教帮助。《艾芜全集》目录:第一卷 南行记·南行记续篇第二卷 山野·丰饶的原野第三卷 百炼成钢·风波第四卷 春天的雾第五卷 故乡第六卷 小河村速写·短篇小说第七卷 短篇小说第八卷 短篇小说第九卷 短篇小说第十卷 中篇小说第十一卷 我的幼年时代·童年的故事·我的青年时代第十二卷 散文·特写第十三卷 散文·诗歌·戏剧第十四卷 文学手册·文学创作谈·国学研究笔记第十五卷 书信第十六卷 日记(1937—1961)第十七卷 日记(1963—1965)第十八卷 日记(1967—1982)第十九卷 日记(1983—1992)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艾芜是一位创作数量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文学成就巨大的杰出作家。鲁迅称赞其为“(三十年代)最优秀的青年作家之一”,巴金先生评价“艾芜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王蒙先生认为“艾芜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作家。他的以《南行记》、《南国之夜》、《漂泊杂记》为代表的作品开创了“流浪小说”、“边地小说”的先河,不仅题材独特、人物形象传奇,而且以深切的体验和饱满的情怀表达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与命运,既有时代风云的描摹与记录,又有边地风土人情的演绎,既有现实主义的忧愤,又有浪漫主义的色调,从而一举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自20世纪20年代到1992年底逝世,艾芜笔耕不辍,从事文学写作长达七十年,对艺术个性的坚守、对文学的忠诚,使他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即使新中国成立后的特殊政治时期他的创作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断层”和艺术“滑坡”,他的《芭蕉谷》、《一个女人的悲剧》、《山野》、《丰饶的原野》、《春天的雾》、《百炼成钢》、《夜归》都是思想、艺术俱佳的优秀作品。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文化标本”意义的大师级作家,艾芜的重要性正在得到文学界越来越高的认同。目前,文学史界和学术界对艾芜的文学成就、人文价值以及文学风格、文学经验的阐释与研究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对艾芜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构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也在深化。但遗憾的是艾芜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受到了资料方面的制约。目前,艾芜作品的出版情况非常不理想,艾芜先生大量书信、日记、读书笔记及一些文学作品也尚未公开出版。我们知道,就文学研究而言,资料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全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文学研究才会有理有据,从而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而就作家研究而言,全集出版往往是对其研究水平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的分水岭。因此,就艾芜研究而言,《艾芜全集》的编辑出版就是一件非常紧迫、非常重要的文学工程和学术工程了。《艾芜全集》的出版不仅能全面、立体、系统地展示艾芜完整的文学世界,为当今学者、读者还原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艾芜,而且还能从另一个角度观照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对提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是艾芜诞辰110周年纪念,欣闻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在编辑出版《艾芜全集》,我觉得这是一桩功德无量的举措,特此推荐,并对出版社的战略眼光和魄力致以崇高的敬意。“艾芜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这是巴金生前对艾芜的崇高评价。近千万字的作品,也已为艾芜旺盛的创作生命作了最有力的诠释。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艾芜走过的道路那样独特,那样崎岖,竟又走得那样坚定从容。从最初一段人生和创作的经历来看,艾芜很有点像俄国的高尔基:因为家境贫寒,他们两人都在二十岁以后就多年徒步流浪,跨进了生活这所“大学”,一边漂泊,一边做苦工,和底层的各式人们共命运,获得种种浸透了血泪的生存体验,各自创作了一批以流浪汉为题材的出色作品(像高尔基的小说《切尔卡什》,剧本《在底层》,艾芜的《南行记》及续篇),成功地表现了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感情。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把艾芜称作“中国的高尔基”。这段南行的经历,实际上为艾芜一生奠定了感情和事业的基石。艾芜自己就曾在《南行记•后记》中说过:“我热爱劳动人民,可以说,是在南行中扎下根子的。”没有《南行记》,大概也不会有其后的《芭蕉谷》《一个女人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