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集校注 全6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2012
¥12.00Price
袁桷集校注 全6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2012
袁桷集校注 全6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2012
《袁桷集校注》PDF电子书全6册,由中华书局2012年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元代文坛领袖袁桷著。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袁桷集校注(套装共6册)》为元初文坛领袖袁桷文集的全新整理本,主要分为校勘、标点、注释、附录四个部分。校勘方面,选用了学术价值较高的元刊本为底本,以宜稼堂本、四库本为校本,另参校《元诗选》、《宋元诗会》、《元文类》等总集。注释方面,定位学术研究,除词语训释、典故征引外,史事考索、人物交游等亦列入范围,力求对元代初中期文士活动有所考证。附录部分,包括袁桷作品辑佚,袁桷年谱,相关研究资料汇集等。篇末附有主要篇目索引,便于检索。袁桷字伯长,一字养直,号清容居士、见一居士。庆元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早年受业于王应麟、舒岳祥、戴表元,思想上主张朱陆合流,并提倡实学;文学上继其师戴表元,力纠宋末文风之颓废,影响更大;于史学上主持修有《延佑四明志》。在元朝诗文创作方面,袁桷也是很有成就和地位的。他主张宗唐宗古,以李白、杜甫为正宗,而又特别欣赏陶渊明、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人,提倡“舒迟而淡泊”的审美观。其五言古律风格近似陶渊明、王维;七言律、绝则深受杜甫影响,长于用典,含蓄苍劲,声律圆熟。“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都是馆阁文臣,皆在翰林为官,与袁桷关系甚好、酬唱甚多,并尊袁桷为前辈。袁桷在大德七年认识虞集[28],两人结为莫逆之交,虞集的行状称:“时前代故家子弟仕于朝者不数人,公与四明袁公伯长最厚,尽交友之义。”[29]而袁桷在世之时,虞集的政治地位和文坛地位都不及袁桷。延祐三年,诏命虞集祭祀山川,在此期间袁桷赋诗《送虞伯生降香还蜀省亲》、《再次韵》、《三次韵》;虞集将其居所命名为邵庵,袁桷作《邵庵记》以贺;新帝登基,散朝后袁桷作诗给虞集,虞集作《兴圣宫朝退次韵袁伯长见贻》回复;袁桷、虞集与道士祝玄衍有交往,袁桷作《雪中招虞伯生祝丹阳》、《次韵虞伯生题祝丹阳道士摹九歌图》可为之证明。袁桷请虞集为其夫人郑氏作墓志铭。[30]范梈、揭傒斯、杨载都比袁桷小,当时的官职也低于袁桷,因为他们的才华出众,袁桷和他们有诗文往来。如杨载的《杨仲弘诗集》中,有《次韵袁伯长》、《送伯长扈驾》,在《皇元风雅前集》中,有《题邓善之袁伯长诸大史》、《寄袁伯长》、《次韵伯长待制》等作品。范梈的诗集中《读范德机东坊稿》、《送范德机序》、揭傒斯的诗集中《题揭曼硕诗卷》等。袁桷的老师王应麟被奉为宋代考据典制学大家。所以,袁桷对历代典章制度比较熟悉,对考据学用力较多,对历代礼乐沿革,官吏迁次,百家诸子目录,士大夫族系,悉能推本溯源。他撰写的《郊祀十议》是他在典章制度方面代表作,与他同时代的人中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并不多见。袁桷的老师胡三省因《资治通鉴音注》在史学界大大有名。加之袁桷的祖辈中有多人参与修撰史书,“先高叔祖少傅正献公袁爕当嘉定间,以礼部侍郎秘书监专修宋史,具有成书。曾祖太师枢密越公袁韶为秘书著作郎,迁秘书丞,同预史事。曾叔祖少傅正肃公袁甫、吏部尚书袁商俱以尚书修撰实录。”因此,袁桷在史学上本该有重要的成就。袁桷入元廷后,大多数时间在翰林国史院任职,修撰历朝实录是其职责所在,修辽金宋史更是其毕生的愿望。南宋灭亡以后,修撰辽宋金史成为当务之急,直到英宗朝时仍没有系统修成。拜住非常了解袁桷的史学才能,将此重任托付给袁桷,“公(袁桷)亦奋然自任,条具凡例及所当用典册陈之,是皆本诸故家之所闻见,习于师友之所讨论,非牵合剽袭漫焉以趋时好而已。”[31]袁桷上《修辽金宋史搜访遗书条列事状》,详细列出自己搜集遗书的成就,若不发生南坡之变,袁桷也许真的会修撰成辽金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