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谭霈生文集 全6册 2005清晰

谭霈生文集 全6册 2005清晰

¥12.00Price
谭霈生文集 全6册 2005清晰
  • 谭霈生文集 全6册 2005清晰

    《谭霈生文集》PDF电子书全6册,由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出版。

    《谭霈生文集》分为六卷本。其中,《戏剧本体论》(第6卷)是首次刊印出版,其余的均为旧作。

    《论戏剧性》的第一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修订本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于198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本文集中的第一卷《论戏剧性》,是将再版的《论戏剧性》与另一册书《戏剧艺术的特性》合并而成一本。《戏剧艺术的特性》于198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集中的第二卷为《世界名剧欣赏》,于1983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三卷为《电影美学基础》,于198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论影剧艺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论影剧艺术》虽然独立成书,但实际上是本论文集,是出版社自己从发表在各类杂志上的散篇论文中编选辑录而成,以书的形式出版,故未标明各篇原载何时何处。此次又辑录了谭霈生教授从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在各报刊杂志上的部分论文,结集为第四卷《谭霈生论文集1》与第五卷《谭霈生论文集2》。《论影剧艺术》书合并在第四卷《谭霈生论文集1》中。新作《戏剧本体论》是在《戏剧本体论纲》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论纲》曾于1988-1989年分四期连续发表在黑龙江《剧作家》杂志上。后中国戏剧出版社决定出版,小样已打出,因种种变故,终被退稿。这一拖延就是十来年。这期间,谭霈生教授没有急于再出版,索性潜下心来反复思考和反复论证自己的理论观点,索性经受一下时间的沉淀与检验。此次《戏剧本体论》作为文集的第六卷出版。
    《谭霈生文集》书目:

    谭霈生文集  1  论戏剧性_
    谭霈生文集  2  世界名剧欣赏
    谭霈生文集  3  电影美学基础
    谭霈生文集  4  论文选集  1
    谭霈生文集  5  论文选集  2
    谭霈生文集  6  戏剧本体论

     

     

     


    《谭霈生文集》出版说明:

    谭霈生教授的学术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戏剧性》一书中,而《戏剧本体论》则体现着第二阶段的主要思想,在《论戏剧性》之后发表的《戏剧艺术的特性》一书,可视为两个阶段的过渡。

    《论戏剧性》是谭霈生教授的第一部重要专著,完稿于1979年,出版于1981年,这表明,有关“戏剧性”的思想产生并成熟于前20年,即粉碎“四人帮”之前。而“本体论”的思想形成于新时期,是《论戏剧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完成。可以说,从《论戏剧性》到《戏剧艺术的特性》到《戏剧本体论》,谭霈生教授完成了自己的独立的戏剧理论。谭需生们是幸运的,就在他们进人不惑之年,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发挥个人才华、成就自己学术的新时期。

    《论戏剧性》从出版迄今,始终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该书最先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戏剧创作界,不夸张地讲,《论戏剧性》几乎成为众多剧作家案头必备之书,也就是说,人们更多地是从“编剧法”的角度来对《论戏剧性》加以理解与接受的。确实
    当时代发生巨变,当整个创作界面临着调整及转变创作路向的时刻,《论戏剧性》无疑为诸多困惑着的剧作家们提供了适时而有力的帮助指导。然而,这里存在着一个基点必须弄明白,即《论戏剧性》是在何种意义上对当代创作实践产生着巨大的影
    响?可以确定的是,《论戏剧性》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编剧技法,如谭教授本人在《再版后记》中所言,原本的意图就“不想写成一本包罗万象的‘编剧概论我写这本书的意图在于:围绕‘戏剧性’这个审美概念,从美学的角度探讨现实主
    义戏剧创作的规律”。可见,对戏剧艺术自身的内在(而非外在)规律进行深入地研究,是谭教授给自己确立的唯一的理论使命。

    置身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的年代中,却将自己的探索目光转向艺术自身的规律,充分显示出探索者理论上的勇气胆识及艺术上的品位素养。回到艺术自身的内在规律的研究上来,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转向。
    不要忘记,自梁启超于20世纪初发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一文以来,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便被定格在了为政治服务的从属地位上。追寻艺术自身规律的目光,将谭教授引领出“革命——政治”化的主流话语的樊笼,不再受意识形态的拘囿,而返身回到戏剧文本(剧作)。于此,戏剧文本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存在意义,戏剧文本成为直接的研究对象,“戏剧性便由此处而被凸现出来。

    谭教授的戏剧思想对我国创作界理论界的影响是具有方向性的、深远意义的影响,这已由20年的实践所证实。当年,新时期的戏剧面临着急迫的有待解决的课题:诸如从写政治、写路线、写政策回归到“写人”上来;寻找回艺术自身的独立品性怎样写出真正的“戏”来,等等,而《论戏剧性》的问世,便以它那特立独行的体例而令世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如春风雨露般恰好解了戏剧界的饥渴,滋养了人们的心田。谭教授将人们的视野引导到戏剧文本的内在结构构成上来,从结构的各基本要
    素入手,去追寻“人”的意义。《论戏剧性》要告诉人们的,用一句话总括起来说,就是:只有具有内在意义的戏剧的各构成要素,才称得上是具有了“戏剧性”。具体到戏剧创作实践,《论戏剧性》首先对抗和动摇的,就是风行于我国创作界多年的权
    威性的“冲突论”定律。不难看出,这是一场真正的深刻的革命!然而,这场从根本上转向的革命却悄没声息地、不事张扬地进行着,其实,这很正常,因为,这是戏剧自身的事,是发生在人的心灵深处的转变。

    大概从1983年开始,最新的西方人文学科方面的译作大量面世,人们得以广泛地了解当今世界的方方面面……。得益于时代的开放,谭教授终于有机会弥补信息上的欠缺,阅读到西方戏剧方面的新作,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他花了大力气潜心研究现代
    派戏剧,因为谭教授意识到,现代派戏剧既是对自己的戏剧理论思想的挑战,也给了自已理论创新发展的一次大好机遇。1987年末,谭霈生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戏剧本质的再认识》的论文,首次提出崭新的“情境论”的戏剧理论思想,后在《戏剧本体论纲》长篇论文中将这一思想加以阐述。

    “情境论”是对包括现代戏剧在内的戏剧实践的理论概括,是对世界戏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但对我国戏剧界来说,则显得超前了些。因此,与对当年《论戏剧性》的态度不同,人们对情境论”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困惑不解,甚至是反对的意见,即使那些持赞同并追随“情境论”观点的人们,在接受理解和运用该理论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难度,甚至偏差。出现这种现象,实属正常。

    就谭教授本人的思想而言,“情境论”既是《论戏剧性》的发展,也是它的完成。笔者曾于90年代初撰文认为,《论戏剧性》是部经典的“形式——结构主义”的著作,“素绪尔的一个十分著名的思想,即指出:语言的意义依赖于一个符号与其它符号的关系,而不依赖于它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在《论戏剧性》中,通贯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这个基本观点”①。众所周知,形式—结构主义是西方20世纪重要而强大的文化思潮之一,曾于50、60年代风靡一时。谭教授抓住并提出“戏剧性”,无疑将我国戏剧理论的研究提升到了20世纪世界学术的水准。《论戏剧性》的出版,标识着我国戏剧理论的研究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运行的轨道。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论戏剧性》都是一部开先河之作。

    《论戏剧性》从戏剧作品的表现手段和结构入手,即抓住形体动作和‘说话’,而‘说话’又包括对白、独白、旁白、沉默造成的停顿,以及音响等,并把动作与作品中的冲突、情境、悬念、场面等这些构成要素融合起来,阐述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内在生命意义和价值。总之,凡是内含着人物的心理、人物命运趋势的手段和构成要素,方能称得上具备了戏剧性。”①然而,《论戏剧性》的局限也正在于此,它的理论构架还停留在手段与构成要素上,缺少结构构成的“整体性”,而戏剧的实存,必定要以“有机的整体”形态而获得,那么,戏剧的“有机整体”是什么呢?谭教授告诉人们,它就是“情境”。所以,谭教授认为,戏剧的本质是“情境”;所以,他将自己的“情境说”定名为戏剧的本体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