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全18册 2013-2016高清 刘大钧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全18册 2013-2016高清 刘大钧

¥32.00Price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全18册 2013-2016高清 刘大钧

  •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全18册 2013-2016高清 刘大钧

    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3至2016年出版。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书目: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大易集读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大易集思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大易集旨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弘易集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易学与哲学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郑学丛论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易学阴阳观研究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易学历史观研究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易经爻变解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易解三十六计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周易》符号学概论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周易导读 纳甲筮法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周易导读  帛书《易传》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基本理论卷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理学体贴卷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儒学复兴卷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槐轩概述  川西夫子刘沅与槐轩学说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    中国哲学天人观及其与易学关系之研究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哲学卷》出版说明:

    早期易学研究,自古至今都是易学研究的重心所在。本次大会所说的“早期易学”在时间上界定在先秦至汉初,在内容上则包括从八卦创制到《周易》经传文本最终定型之间的所有问题。我们在去年出版的《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前言”中曾指出:二十世纪易学研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一是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学者们打破两千多年的传统研究模式,用新的研究视野和历史观念对《周易》经传展开了全新的研究;二是一些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易学考古资料的发现,使我们见到了两千多年来古人所不曾得见的珍贵资料,为今人考见先秦至汉初易学的原初面貌、解决易学史上的诸多难题创造了条件。可以说这两件“大事”都属于早期易学的范畴,这其中也经历了一个由“怀疑经典价值”到试图“重建经典价值”的过程。

    以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史辨”派为例,他们除去《周易》上的神圣光环,将其视为古籍文献之一,利用殷墟甲骨卜辞资料,揭示了卦爻辞中的商周史实,证明了《周易》古经的著作年代基本上是西周初叶,其后的诸多研究多是为这一观点作补充或发展,终不能超过或推翻它。其贡献是非常值得肯定
    的。但是这种研究纯粹视《周易》古经为占筮记录,其中既没有精微渊深的玄理,也没有进德修业的说教,卦爻辞就是卜筮的记录,研究《周易》不过是为了揭示卦爻辞作为占辞的真实含义,自《易传》以来治《易》者所遵循的象数、义理之说通通都被否定掉了。这也就犯了所谓“疑古过勇”的错误。

    随着新的考古资料的发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周易》古经的成书、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周易》经传间的诠释关系,远不是“得一察焉以自好”者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和片面。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为代表的简帛易学文献,已经清楚地向我们证明早期易学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它们和传世本《周易》卦名不同、卦画不同、卦序不同、卦爻辞也多有不同。对于卦名的不同,除了从音韵训诂上为之疏通解释外,学术界已经注意到简帛本《周易》卦名有些与《归藏》有关,这就为我们研究三《易》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卦画的不同,所反映的不仅是书写习惯的问题,很有可能与当时的筮法有关,更进一步也可能牵涉到八卦的创制问题;卦序的不同,反映
    出了不同的宇宙观和价值理念,牵涉到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也非常复杂;卦爻辞的不同,则为我们弄清卦爻辞的本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为我们探索西汉今文《易》和古文《易》问题创造了条件。还有不同《易传》的问题: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在马王堆帛书《易传》出土以前,人们对此一直怀有疑虑,因为传世本《周易》经传中从未论及“五行”,而帛书《易传》使人们看到当时确实已经以“五行”来论《易》,这就涉及到五行思想与易学的结合问题,也涉及到不同的《易传》作品的写作和流传问题。

    言以蔽之,早期易学的形成与嬗变究竟是怎么个情况,三《易》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易学在不同地域之间有什么异同,是如何流传的,易学与其他学派的交流与融合是如何进行的,易学的思想内涵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对中国哲学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些或新或旧的问题,随着出土文献研究的深入,在今天都有了被进一步解答的可能。

    有鉴于此,本次大会以“早期易学的形成与嬗变”为主题,围绕“《连山》《归藏》研究”“《周易》经传的成书”“卦爻辞的训释”“‘数字卦’诠释”“卜筮研究”“简帛易学文献解读”“孔子与易学的关系”“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先秦易学的流变”“汉初易学的基本面貌”“今古文易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与欧洲特别是中世纪在数术学上的比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
    大会收到论文66篇,收到著作两部,内容涉及到早期易学的诸多方面,现择其大要,对本次大会所取得的成果做一简要总结。

    在《归藏》研究上,有的学者对已有《归藏》研究成果进行了翔实的回顾与评议,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王家台秦简《归藏》及传世本《归藏》理清了脉络。与之相关,有的学者特别从商、周之间文化的传承与转变的角度,对《归藏》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做了考察,为我们研究《周易》的形成问题提供了思路。学者们还专门考辨了《左传》中的韩宣子所见“易象”的问题,提出了新说。

    在象数问题上,有的学者通过对数字卦的考察分析,论证了象数的起源问题,提出数源于筮,象起于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观象系辞”的问题,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周易》文本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有的学者则辨析了今、帛本《易传》上“易逆数”与“易达数”的问题。有的学者对爻辞与爻位卦时的关系作了研究,并探讨了爻辞的编纂原则问题,引起与会学者的广泛讨论。

    在《周易》经文的注解问题上,多位学者运用简帛易学资料,专门对一些卦爻辞做了训释,并且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特别是《坤》卦卦名的问题,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有的学者则就楚竹书《周易》异文问题,探讨了其中可能蕴涵的价值,为了解今本《周易》形成的变化,提供了一条合理的路径。有的学者专门研究了卦爻辞的表达方式问题,论证了卦爻辞的类比属性和例说功能。有的学者则提出了在出土易学材料的影响下《周易》经学的哲学解释问题,特别提出了传统的训诂与哲学意义的断裂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索。有的学者则论述了《周易》语言研究中的原则与方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一些误区和应该遵循的路径。

    在简帛易学研究上,学者们对马王堆帛书《衷》《要》篇的一些章节进行了训释,疏通了其中的难解文句,探讨了帛书《易传》中政治哲学和哲学解释问题,深化了当前学界对帛书《易传》思想的认识。有的学者对天水放马滩秦简所见的音律占卦资料进行了辨析,并就其与《周易》的关系作了探讨。

    在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问题上,有的学者在充分占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了,做出了谨慎的分析,认为孔子与易学的密切关系不能否定,但要想证明今本《易传》为孔子所作则文献不足。有的学者对《孔子家语》中的孔子易教思想进行了分析论证。有的学者对《易传》中圣人的作用或意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我们研究《易传》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汉代及以后易学史研究上,有的学者通过对史籍的考辨,研究了汉代《周易》的今古文问题。有的对《易纬》与孟喜、京房易学的关系问题作了详细考证,并针对学界的误解,指出了它们的哲学价值。有的学者对汉代大经学家郑玄以礼以史解《易》方法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对东晋时期的干宝易学卦气说、八宫说的宇宙哲学进行了论证。学者们还对朱熹易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对朱熹易学的整体特质和理论意义予以了深刻的解读,对其“《易》本卜筮之书”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另外,学者们还对近现代学者梁启超、熊十力的易学见解和思想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他们在易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价值。

    在《周易》哲学研究上,有的学者专门对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问题作了深刻的考察,分析了从《易经》到《易传》的哲学演变,指出了易学作为整体生命之学的特质问题。有的学者提出了《周易》与宇宙的多维度性问题,很有启发性,值得深思。学者们还讨论了《易传》的天人之学的问题、“生生”观念与中国哲学的本质直观问题、《易经》中的时间性言说问题,提出了由天人关系到天、象、辞的演变问题,等等,对今天的易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建设性和启发性。

    在《周易》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上,有的学者在先秦诸子学派演变进化的背景下,对“《周易》管理学”的形成机制、内容特质、思想资源作了深入的论述,分析了《周易》对中国古典管理的塑造与培育。有的学者则从心理学的视野分析了《周易》占筮的预测心理过程,为易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向。

    在术数学研究上,有的学者对民国时期的中国传统相术与西学的关系问题作了深人研究,探讨了“科学”“迷信”等观念在中国命学中的作用和内涵。有的学者对《葬书》中的《周易》因素作了分析和比对,分析了二者的异同,研究了易学在风水学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更为别具一格的是,有海外学者对欧洲中世纪的巫师和术土形象进行了研究,还有学者对欧洲的骨卜和沙卜进行了考察,为我们研究中国术数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系。

    在海外易学研究上,学者们对阴阳哲理的起源及其对越南人性格的影响作了分析,对越南信仰、风俗中的阴阳五行说作了研究,显示出中国易学文化对周边国家的深刻影响。
    综合来看,本次“早期易学的形成与嬗变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简帛易学及其相关研究所占比重最大。可以想见,简帛易学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问题意识鲜明。可以看出大家在对于易学的探本溯源中试图寻求个新的也更为合理的治《易》之道。这是一种时代的呼唤,也是今天学术界的历史责任。
    三是国际化特色突出。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会,不仅研讨中国易学,而且研讨了欧洲的术数学,越南的阴阳思想,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易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总而言之,“早期易学的形成与嬗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各项研讨都非常成功,与会学者的学术热情都非常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非常感谢各位学者、各位朋友对这次会议和山东大学易学研究中心的支持和关怀。今天特将大会论文精选集出版,以供海内外学界同仁参考。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目录介绍如下:

      001《周易》符号学概论 13347196_ 73.33 MB
      002大易集读 13448833_ 198.18 MB
      003大易集思 13448852_ 158.40 MB
      004弘易集 13448846_ 102.97 MB
      005槐轩概述 川西夫子刘沅与槐轩学说 13752213_ 61.86 MB
      006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基本理论卷 13687879_ 98.33 MB
      007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理学体贴卷 13687880_ 94.02 MB
      008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儒学复兴卷 13687878_ 89.47 MB
      009易学历史观研究 13330049_ 80.68 MB
      010易学阴阳观研究 13330047_ 57.21 MB
      011易学与哲学 13332641_ 212.59 MB
      012郑学丛论 13448872_ 123.68 MB
      013中国哲学天人观及其与易学关系之研究 13330050_ 106.08 M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