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存在研究 上下2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13高清 哲学
¥7.00Price
非存在研究 上下2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13高清 哲学
非存在研究 上下2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13高清 哲学
《非存在研究》PDF电子书全2册,由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丛书之一。
从影响面和程度上说,非存在问题尽管没有存在问题所具有的那种恒久性、持续性和世界性,但同样是一个有着深远学理意义和不可替代作用,并事实上受到了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广泛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古印度、古希腊、中世纪的欧洲以及19世纪以后的欧美尤为突出。鉴于国内这一研究相对薄弱,高新民、汪波编著的《非存在研究(套装上下册)》将对之作出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当然,限于篇幅,也为了突出重点,本书将在尽可能顾及上述地域非存在研究的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连贯性、完整性的同时,努力把重点放在对其中重要的、有丰富思想内涵的非存在论或有无之辩的尽可能深人的考察之上,并作抛砖引玉的思考。《非存在研究》目录:上册导言上篇西方哲学中的“迈农迷津”之穿越第一章前迈农主义第一节最初的惊诧与困惑:人能道说和思考非存在吗?第二节柏拉图:有无辩证法及其对先前有无之辩的扬弃第三节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有无之辩的综合第四节中世纪:非存在研究的语义学和逻辑学维度第五节常识哲学:里德的非存在论及其新迈农主义辩护第六节黑格尔: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统一视野下的有无辩证法第七节布伦塔诺:现当代西方非存在研究的源头活水第二章迈农的对象理论及其“本体论迷津”第一节迈农对象理论的动机与逻辑诱因第二节对象理论的核心范畴和主要原则第三节对象分类、“目标”及其本体论问题第四节非存在对象之论证第五节对象理论的变化、特点与价值第三章非存在对象的“新大陆”第一节特瓦尔托维斯基与马里:同门师友的呼应第二节弗雷格:抽象对象的大发现第三节胡塞尔:本体论的节俭与膨胀第四节麦科尔:逻辑学视野下的非存在第四章主流之声与非存在论的边缘化第一节罗素的思想变化与非迈农主义第二节蒯因对迈农的“无礼”批评第三节希菲尔对“呈现方式”的否定第五章迈农主义的“非存在论”阐释与本体论转向第一节劳特利对“本体论迷津”的穿越第二节普赖斯特对“非存在论”的辩护与完善第三节乔根森:非实存对象是“超存在”第六章非存在研究中的实在论倾向第一节逻辑实在论第二节概念实在论第三节模态实在论及其争论第四节自然实在论第七章迈农主义的“标准”阐释第一节帕森斯:迈农主义的发现与发展第二节迈农主义的“严格理解”第三节拉帕波特的“改进了的迈农理论”第八章迈农主义的“非标准”阐释第一节帕斯齐的“非存在对象的属性集合模型”第二节芬德利对迈农主义的现象学解读第九章迈农主义阐释的实存论倾向第一节泽尔塔对象理论的思想渊源和主要目的第二节作为“第三王国”的抽象对象第三节抽象对象的本体论地位问题第四节抽象对象王国巡礼第五节计算(公理)形而上学第六节柏拉图化的自然主义第十章迈农主义与虚构哲学第一节虚构哲学研究的意义、问题和新的走向第二节虚构话语的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节虚构对象的本体论地位问题第四节虚构对象的因果作用问题第五节虚构主义第十一章海德格尔的呐喊:为何只有存在存在而无反倒不在?第一节追问无的必要性第二节“无”的意义展开第三节元的存在与把握第十二章徘徊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意义”第一节意义怀疑论第二节意义实在论第三节折中主义路线下册中篇东方哲学的有无之辩第十三章中国哲学的有无之辩第一节中国哲学有无之辩的特质第二节道家:有无之玄众妙之门第三节魏晋玄学:“本体论转向”与对有无的玄远清谈第四节中国佛教:空解脱门的中国化阐释第五节儒家:有无之辩“辨正”与总结第十四章印度古代哲学一宗教的非存在探究第一节印度古代哲学一宗教的有无之辩的基本进程和一般特点第二节正理一胜论派的句义论与非存在论第三节吠檀多派论境界之无第四节弥曼差派与瑜伽派的非存在论第五节数论派对非存在论的否定第六节耆那教的“或许说”第十五章佛教有无之辩的解释学问题与早期佛教的空无论第一节印度佛教有无之辩的解释学问题第二节《阿含经》中的空无论第三节部派佛教的空无论第十六章大乘空宗的空无辨正第一节大乘“深义”与大乘体系之组织第二节佛教“空元”的特殊性与解空的前提条件第三节真俗二谛语境下的有无之辩第四节大乘空义的正本清源与“入空义”的门径第五节空的唯一性与十八空第六节中观空无论的难题、反例及其同化第十七章瑜伽行派的“最胜空性胜解”第一节空有问题的重要性与解空的方法论第二节“实有”非有第三节相、性、极微、因果与空第四节无为法的有无问题第五节小结:佛教有无之辩的同异之辩下篇非存在的多维审视第十八章非存在研究的语言哲学维度第一节“正名”及其方法论第二节“非存在”与“存在”第三节存在谓词与中立谓词第四节众说纷纭的“非存在”第十九章非存在与意向性第一节“非存在新大陆”的发现及人格化构想第二节意向性观念的祛魅第三节意向性观念的重构第四节意向对象的本体论地位问题第二十章非存在与本体论第一节非存在与本体论的最高范畴第二节“存在”意义之掘进与存在程度、样式的多样性第三节“存在”的范畴与形式本体论第二十一章面向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是否有自己的本体论?第二节关于“非存在”的辩证法第三节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与范畴体系第四节“非存在”与认识对象理论第二十二章“非存在”与科学第一节科学为何要“乞灵于无”?第二节“有”生于“无”?第三节量子世界是否存在?第四节“以太”等是“存在”还是“非存在”?第五节常见的存在观向何处去?第二十三章非存在与人生哲学第一节做人、理想人格与“空无”第二节“无”与人生境界第三节空无、心态与善巧安心第四节心理健康、高峰体验与空无智慧第五节工夫之无与人生态度第六节终极关怀、本体之无与圣人所师参考文献术语索引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