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戏曲集成 全12册 2018高清
¥60.00價格
三国戏曲集成 全12册 2018高清
三国戏曲集成 全12册 2018高清
《三国戏曲集成》PDF电子书全12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三国戏曲集成》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太原、河南等省市及高校图书馆、戏曲院团搜集历代创作的三国戏587种,其中完整剧本471种,残曲、存目116种,分编为《元代卷》、《明代卷》、《清代杂剧传奇卷》(上下)、《清代花部卷》、《晚清昆曲京剧卷》、《现代京剧卷》(上中下)、《山西地方戏卷》、《当代卷》(上下),共8卷12册。这些剧本将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都搬上舞台,是当今汇集三国戏最多、最全、最完备的一部文献价值极高的书。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都据以编演了许多戏,《水浒戏曲集》《西游记戏曲集》《红楼梦戏曲集》早已出版问世,唯独编演、存本最多的三国戏阙如。本书校理者辛勤拓荒,笔耕六载,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从众多刊本、抄本中遴选*好版本,校勘细心谨慎,订讹求正,存真语通,并在标点、校记、解题中融入校理者的研究心得和众多戏曲专家意见,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性。《三国戏曲集成》书目:三国戏曲集成 元代卷三国戏曲集成 明代卷三国戏曲集成 清代杂剧传奇卷 上册三国戏曲集成 清代杂剧传奇卷 下册三国戏曲集成 清代花部卷三国戏曲集成 晚清昆曲京剧卷三国戏曲集成 现代京剧卷 上册三国戏曲集成 现代京剧卷 中册三国戏曲集成 现代京剧卷 下册三国戏曲集成 山西地方戏卷三国戏曲集成 当代卷 上册三国戏曲集成 当代卷 下册《三国戏曲集成》出版说明:魏、蜀、吴三國形成經鼎立至滅亡,即從漢靈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義起,到吴亡於管武帝太康元年(280)一統,共九十七年,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獨具特色的時代。這一時期,漢室傾頹,天下大亂,群雄争霸割據稱强,戰争頃仍生靈塗炭,然而時勢造英雄,湧現岀一大批文韜武略功績卓著的英雄人物。他們南征北戰,鬥智鬥勇,演繹岀了一場國家從統一到分裂再從分裂到統一的可歌可泣、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記載這一段歷史比較完整的史書,有晉陳壽的《三國志》和南朝宋裴松之的注、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以及南宋朱熹的通鑑綱目》。西晉以來,豐富多彩的三國故事在民間流傳。魏晉六朝的筆記小說,如裴啓的《裴子語林》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和南朝梁殷芸的小說》都記載了不少有關以三國人和事爲對象的故事,特别是有關曹操、諸葛亮、劉備等人的故事。到了唐代,三國故事已很流行。唐初道宣的《四分律删繁補闕行事鈔》、唐開元時大覺的《四分律行事鈔批》和晚唐景霄的《四分律行事鈔簡正記》,都記述了忠貞智慧的孔明爲劉備重用和“死諸葛怖生仲達”的傳說故事。到了宋代,三國故事流傳更廣,而且出現了專門說三國故事的藝人。宋蘇軾的《東坡志林》、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録》都記有專門“說三分”的,但脚本没有流傳下來。今天只能看到宋人話本中提到的三國人物和事件。中國戲曲從萌芽到成熟的各個時期,三國歷史故事都是重要的題材來源,作品數量聚多,影響巨大,搬上舞薹也較早。據舊題顔師古《大業拾遺記·水師圖經》記載,隋煬帝時,就已用木偶戲的形式扮演三國故事。唐人李商隱《驕兒詩》或譫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說眀當時已使用某種藝術形式表演了三國故事,爲兒童所模仿。宋人高承《事物紀原》與張未《明道雜志》都記載有傀儡戲、影戲表演情節連貫、人物形象鮮明的三國故事戲隨着宋雜劇的岀現,由藝人扮演三國人物的三國故事登上了戲曲舞臺。今見最早著録三國劇目的是陶宗儀《南村輟耕録》,記載金院本三國戲劇目有5種:《赤壁鏖兵》刺董卓》襄陽會》《大劉備》罵吕布》;宋元南戲三國戲劇目中有10種:《貂蟬女》《甄皇后》銅雀妓》《周小郎月夜戲小喬》《關大王古城會ⅸ《劉先主跳檀溪何郎敷粉》瀘江祭》《劉備》《斬蔡陽》。然而這些作品的劇本都没有流傳下來,今僅存宋元南戲3種劇本的幾支殘曲。儘管如此,從中也可以看出金、南宋時代的戲曲藝人,根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已把三國故事搬上了戲曲舞臺。元代,雜劇已經成熟,出現繁盛景象。元代戲曲作家特别是戲曲大家關漢卿、王實甫、高文秀、鄭光祖等對三國故事題材十分青睞,他們在宋、金三國戲文和院本的基礎上,以三國史籍和廣爲流傳的三國故事以及稍後的《國志平話》爲題材,以自己的歷史觀、社會觀、戲曲觀、審美觀創作了大量的三國戲,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現實生活,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據元鍾铜成《録鬼簿》、明買仲眀《録鬼簿續編》明朱權《太和正音譜》清黄丕烈《也是園藏書古今雜劇目録》和近人傅惜華《元人雜劇全目》邵曾祺《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彙考》、陳翔華《三國故事戲考略》等記載,元代(含元明之間)三國雜劇有62種,現存劇本有21種:關漢卿的《關大王單刀會ⅸ關張雙赴西蜀夢》、高文秀的《劉玄德獨赴襄陽會》、鄭光祖的《虎牢關三戰吕布》醉思鄉王粲登樓》、朱凱的《劉玄德醉走黄鶴樓》無名氏的《錦雲堂暗定連環計》諸葛亮博望燒屯》關雲長千里獨行》《兩軍師隔冮鬥智》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雲長單刀劈四寇》張翼德大破杏林莊》張冀德單戰吕布》《張翼德三出小沛》莽張飛大鬧石榴園》走鳳雛龐統掠四郡》《曹操夜走陳倉路ⅸ陽平關五馬破曹》《壽亭侯怒斬關平》周公瑾得志娶小喬》。又存劇本殘曲7種:高文秀的《周瑜謁魯肅》、王仲文的《諸葛亮軍屯五丈原》、武漢臣的《虎牢關三戰吕布》、花李郎的《相府院曹公勘吉平》、無名氏的《千里獨行》《斬蔡陽》諸葛亮挂印氣張飛》。今存劇目34種。在這62種今存劇目中,三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孫權、周瑜、魯肅、曹操、袁紹、董卓、吕布、馬超、蔡琰、貂蟬、王粲、司馬懿、可馬昭等都被寫進了劇本,登上了戲曲舞臺。從這些劇目敷演的故事來看,元代的戲劇作家已把最精彩的三國故事搬上了戲曲舞臺,而且以蜀漢爲正統、尊劉貶曹抑孫、崇尚仁義忠孝智勇的思想傾向已很突出,故事情節已相當連貫和完整,人物形象亦相當鮮明,特别是一些主要人物性格特徵、造型已定格,成了範式,如劉備、闋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周瑜等。明代三國戲,在繼承元雜劇、宋元南戲的三國戲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尤其是生活於元明之際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在明代中期刊刻問世後,不僅給廣大讀者提供了喜愛的讀物,而且爲戲曲作家提供了創作三國戲的素材。據《古典戲曲存目彙考》、陳翔華《明清三國故事戲考略》記載,明代雜劇寫三國故事的有18種,今存劇本有5種:朱有燉《闋雲長義勇辭金》汪道昆《陳思王洛水生悲》、陳與郊《文姬人塞》、徐渭《狂鼓吏漁陽三弄》無名氏《慶冬至共享太平宴》;今存殘折1種:丘汝成《諸葛平蜀》;今存劇目12種:張國籌《茅廬》、諸葛味水《女豪傑》、凌濛初《襕正平》、蔣安然《胡笳十八拍》、凌星卿《關岳交代》、鄧雲霄《竹林小紀》、無名氏《銅雀春深》《黄鶴樓》碧蓮會膩竹林勝集》斬貂蟬》氣伏張飛》。明傳奇寫三國故事的32種,今存劇本種:王濟《連環記》、鄒玉卿《青虹嘯》、無名氏《古城記》《草廬記》《七勝記》東吴記》《三國志大全》:令存殘曲14種:無名氏《桃園記》(七齣)、《草廬記》沈璟《十孝記》的《徐庶見母》(一齣)、《古城記》、《連環記》無名氏《青梅記》(一齣)、《赤壁記》《單刀記》(一齣)、《三國記》、《四郡記》、《闢雲長訓子》、《魯肅請計喬公》、《五關記》一齣)、《興劉記》(一齣);今存劇目14種:馬佶人《借東風》、金成初《荆州記》、長嘯山人《試劍記》、許自昌《報主記》、王異《保主記》、穆成章《雙星記》、黄粹吾《胡笳記》彭南溟《玉珮記》、汪宗臣《續緣記》劉藍生《雙忠孝》、孟稱舜《二橋記》無名氏《猇亭記》《射鹿記》《試劍記》。從現存的三國戲劇本内容和劇目可以看出,明代的三國戲又有了新的鼗展,不僅内容豐富,而且表現形式也有突破,出現了敷演複雜故事的多達幾十齣的傳奇,其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結構更加緊凑出奇,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曲文典雅富有文采,念白通俗易懂。到了清代,三國戲呈現岀相當繁榮的局面,編演三國戲的不僅有雜劇傳奇,還有花部各種地方劇種,聚多的劇目,幾乎把《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和精彩情節都改編爲戲劇,搬上了舞臺。清代的三國戲,思想内容更加豐富,人物形象更加鮮明,藝術樣式更加多樣,觀更多。據《曲海總目提要》《清代雜劇總目古典戲曲存目彙考》記載,清代雜劇三國戲有22種,其中存本15種:南山逸史的《中郎女》、來集之的《阮步兵鄰廨啼紅》鄭瑜的《鸚鵡洲》、尤侗的《弔琵琶》、徐石麟的《大轉輪》、嵇永仁的《憤司馬夢裹罵問羅》、邊汝元的《鞭督郵》、唐英的《笳騷》楊潮觀的《諸葛亮夜祭瀘江》《窮阮籍醉罵財神》、周樂清的《定中原》《丞相亮祚綿東漢》)、《真情種遠覓返魂香》(《波弋香》)、黄燮清的《凌波影》、無名氏的《祭瀘江》《耒陽判事》;存目7種:萬樹的《罵東風》、許多崙的《梅花三弄》、張維敬的《三分案》、張瘦桐的《中郎女》、無名氏的《反西凉》《文姬歸漢》《黄鶴櫻》。清傳奇三國戲有25種,其中今存劇本有13種:范希哲的《補大記》、曹寅的《續琵琶》、夏綸的《南陽樂》、維安居士的《三國志》、無名氏的《錦繡圖》、《平蠻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西川圖》、《賢星聚》、《雙和合》、《世外歡》、《平蠻圖》(綏中吴氏藏鈔本)、《樊榭記》、周祥鈺的《鼎峙春秋》;今存劇目有12種:劉晉充《小桃園》、李玉《銅雀臺》、劉百章《七步吟》容美田《古城記》雲槎外史《桃園記》、鳳凰臺上吹簫人《斬五將》額彩《後琵琶記》、石子斐《龍鳳衫》、無名氏《八陣圖κ青鋼嘯》《三虎賺》《古城記》。有一些劇作家,不滿於現實,不滿於《三國演義》三分一統於管的結局他們爲泄胸中之氣,翻歷史事實及小說所寫的結局,創作了一些補恨翻案歲。如周樂清的雜劇《丞相亮祚綿東漢》,范希晢的傳奇《補天記》,夏綸的傳奇《南陽樂》漢爲正統的思想與擁劉貶曹抑孫傾向明顯加强。《丞相亮祚綿東漢》讓諸葛亮滅魏、吴統一天下,《補天記》讓曹操下阿鼻地獄受苦,《南陽樂》讓諸葛亮殺司馬師、擒司馬懿、下許昌囚曹丕、戮曹操屍、收東吴、囚孫權·劉禪禪位給北地王劉諶、諸葛亮功成辭歸南陽。還有一些劇本,取三國時人名,杜撰故事,反映社會生活,抒發胸中塊壘,曲折地反映針砭時弊的情懷。如嵇永仁的雜劇《憤司馬夢裏罵閻羅》與楊潮觀的雜劇《窮阮籍醉罵財神》。縱觀清代雜劇、傳奇三國戲,繼承了元明雜劇、傳奇三國戲傳統,但又有自己的特點。這些劇本大多是清初至道光間文人創作的作品,雜劇多側重抒情,表達劇作家的思想理念;傳奇則長於叙述故事,特别是情節複雜、人物聚多、跨度時間長的内容,寫成多本百餘齣甚至二百四十齣劇本。然而,清代的雜劇、傳奇僅知《鼎峙春秋》在宫廷全部連演過兩次,宫廷與民間則選演過其中的一些單齣戲,《南陽樂》及少數劇目演出過,大多未見演出的記載實際成爲案頭戲曲文學。上述元明清雜劇、傳奇三國戲的收録情况,囊括了今知的全部劇本,是戲曲文學的珍貴文獻資料。清初,我國戲曲除以昆腔、京腔演唱傳奇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興的聲腔劇種,據乾隆六十年(1795),李斗《揚州畫舫録》載:“兩淮鹽務,例蓄花雅兩部,以備大戲。雅部即昆山腔;花部爲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簧調統謂之亂彈。”花、雅兩部,後來演變爲對一類劇種的總稱,雅部專指昆曲,花部成爲新興的地方戲。花、雅經歷了長期的競争,儘管宫廷官府崇尚保護昆曲,但難阻慷慨激昂、通俗易懂的花部贏得廣大民聚的喜愛,蓬勃興盛·昆曲則逐漸衰落。而傳統三國戲,亦爲花部諸腔青睞,尤其是花部諸腔以老生爲主,因而改編、創作了許多以老生、武生爲主的三國戲,使花部三國戲更爲豐富興盛。花部三國戲劇目聚多,且都是經過舞臺實踐、邊演邊改的演出本。據金登才《清代花部戲研究》“花部劇作”考查,乾隆年間三阈戲有5種:《斬貂》博望坡ν漢陽院》《龍鳯呈祥》《截江救主》;嘉慶年間三國戲有21種:《桃園結義》四(汜)水關κ賜環》《戰宛城》白門樓》《白逼宫斬顔良κ《關公挑袍》《過五關》《薦諸葛》《三顧茅廬》《長坂坡》三氣周瑜》黄鶴櫻》《單刀會》《祭江》《斬馬謬》《葫蘆峪》五丈原》鐵籠山》《哭祖嘲》:道光年間三國戲有59種:《温明園》《捉放曹》虎牢關》磐河戰》《借趙雲》戰濮陽》轅門射戟》奪小沛》鳯凰薹λ許田射獵κ開雷失箸ν擊鼓罵曹》卧牛山》《馬跳檀溪》金鎖陣》《漢津口》《祭風臺》《舌戢群儒》《臨江會》群英會》《借箭打蓋κ祭東風》赤壁記》《華容道》取南郡》《取桂陽》《取長沙戰合肥》討荆州柴桑口》《斬馬騰》《反西凉》《戰渭南《西川圖》《取雒城λ冀州城》《戰歷城》葭萌關》《獻成都》百壽圖》《瓦口關》定軍山》《陽平膩收龐德》玉泉山》《戰山》《受禪臺》《興漢圖》《造白袍》《伐東吴》《白帝城》英雄志》《渡瀘江λ鳳鳴關》《天水關》罵王朗》失街亭》隴上麥》《葫蘆峪》,三朝共有三國戲85種,其中有一種《葫蘆峪》相重。這些劇本大多收録在《故宫珍本叢刊》昇平署檔案集成》車王府藏曲本》與《楚曲十種》中。我們從中得到88種,另有5種劇目内容相重未收,而《花部戲曲研究》考查的劇目,尚有24種,而未找到劇本。從搜集到的花部三國戲劇本看,劇本都是鈔本或轉録本,大多無標點,文字差錯較多。劇本有長有短,長者有十本九十六齣,短者一齣。其思想傾向,仍然繼承了以前雜劇傳奇的宗漢尊劉、貶曹抑孫,頌忠義仁孝智勇,斥奸佞專横殘暴不仁不義;在藝術上突出的是“音樂慷慨動人,文詞直樸易懂”,舞臺動作性强,人物性格鮮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中的三慶班首先進京,爲慶祝乾隆八卜大壽演岀之後,留京演出,徽班的四善班、和春班、春臺班亦相繼進京演出。徽班以唱二簧、昆腔爲主。19世紀初的嘉、道年間,湖北漢調藝人進京加入徽班,漢調以唱西皮爲主,於是出現了徽、漢合流。徽班爲了與昆曲、秦腔、京腔争勝,在繼承徽、漢二調基礎上,廣泛吸取其他聲腔劇種之長,於道光二十年(1840)前後,逐步形成了藝術風格和表演方式相當完整的皮黄戲即後來的京劇。同、光年問,京劇已經趨於成熟,呈現出繁榮局面。三慶班主程長庚請盧勝奎執筆,據《三國演義》和其他三國戲,編寫了連臺戲三十六本的京戲《三國志》,從劉備投荆襄起到取南郡止。遺憾的是劇本未能全部保留下來,留藏在藝人之手的尚有十九本。這些劇本,經多年舞臺實踐,邊演邊改,如今已成京劇經典作品。除此之外,四大徽班還各有自己名伶擅演的代表性三國劇目,收録在《梨園集成》《醉白集》繪圖京都三慶班真正京調全集》中。清末京劇改良先驅汪笑儂還改編創作了四部刺世貶時富有時代精神的三國戲:《獻西川》《受禪臺》罵王朗》哭祖廟》。我們從上述京劇集中選録京劇三國戲47種,這些劇本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伶人編寫、演出的文本,代表了京劇形成繁榮時期的文學藝術水平,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既將傳統三國戲整飾加工,使其更加精彩,又針對現實創作了一些針砭時弊、唤醒民聚發奮、救亡强國的戲曲劇本。這些劇本不僅爲現代京劇和各種地方戲提供了文學劇本和創作經驗,而且有許多劇至今仍活躍在舞臺上。昆曲到晩清,已呈衰落之勢,三國戲雖未出現有影響的新創劇作,但藝人們從元雜劇漢卿的《關大王單刀會》和明傳奇王濟的《連環記》、無名氏的《古城記》等傳統劇目中,選擇一些精彩片段改編爲單齣戲,常演岀於宫廷與民間戲曲舞薹。流傳下來的劇本,均係手鈔本,收録在《故宫珍本叢刊》《昇平署檔案集成》車王府藏曲本》等戲曲文獻中。我們從中收録三國戲30種。雖然多是單齣折子戲,但匡扶漢室、擁劉貶曹的思想傾向突出,故事情節生動精彩,人物形象性格鮮明,言語文雅,唱腔動聽,不僅是流傳下來的藝術精品、珍貴的戲曲文獻,而且有些戲如《單刀會》貂蟬拜月》《梳妝擲戟》《瀰橋餞别》古城相會κ徐母擊曹》等仍演出於當今舞臺。從1919年五四運動起,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期,文學界多稱爲現代。這一時期的二三十年代,京劇名家輩出,流派紛呈,是京劇的鼎盛時期。就是在八年抗日戰争期間,有些京劇名家爲抗日明志罷演,但京劇仍然活躍在國統區、淪陷區、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解放區。抗日戰争勝利之後,京劇舞臺又活躍起來。因此可以說,這一時期,京劇興盛繁榮,流布於大江南北、長城内外,被譽爲“國劇”。在舊中國日漸淪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况下,長於急管繁弦、慷慨激越的京劇,在民生凋敝、國勢艱危、日寇入侵之際,承擔起“歌民病”“唤民醒”的重任,湧現出許多借古諷今、切中時弊的優秀劇目,生動、深切地折射出國家政局的演變與廣大民聚的心聲。而三國故事尤爲京劇作家和藝人青睞,他們在繼承前代三國戲的基礎上,改編、移植、創作了許多三國戲。據陶君起《京劇劇目初探》著録三國戲劇目有154種,曾白融《京劇劇目辭典》著録三國戲劇目511種(其中有一些是一劇多名)。流傳下來的三國戲劇本極其豐富。從這一時期前後出版的劇本集來看,1915年的《戲考》,收録三國戲劇本77種;1933年的《戲學指南》,收録三國戲劇本23種;1948年的《戲典》,收録三國戲劇本18種:1955年的《京劇叢刊》,收録三國戲劇本20種:1957年的《京劇彙編》,收録三國戲109種;1957年的上海市《傳統劇目彙編》京劇集,收録三國戲劇本42種;1962年的闢羽戲集·李洪春演岀本》收録闢羽戲27種。此外,尚有民國年間出版的《京調大觀》戲曲大全》《舊劇集成》等京劇劇本集,也收録一些三國戲劇本。有些劇本集,雖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出版的,但收録的却是民國年間的藝人演岀本。現從聚多刊印的京劇劇本集中遴選出146種。這些劇本中有許多是清代名伶編演,傳給弟子、家人或戲班,爲現代京劇名家演出所用而收藏。並且京劇名家在演岀過程中,根據本人及時代情况,又進行加工修飾,使情節更加合理,結構更加緊凑,人物性格更加鮮明,語言更加曉暢易懂,且不失文采。這一時期劇本創作出現了一種可喜的新情况,劇作家與藝人合作編劇,而且是一位劇作家專爲某位名伶或幾位名伶編劇。他們量體裁衣,針對某個藝術家的特點,創作岀適合該藝術家演岀的劇本,這不僅提高了劇本的文學性,也増强了劇本的動作性。比如劇作家齊如山,專爲梅蘭芳寫戲,爲梅蘭芳改編、創作了30多個劇目,其中有三國戲《洛神》。作者依據《洛神賦》和明雜劇《陳思王洛水生悲》、清雜劇《凌波影》進行改編,塑造了超凡脱俗冷艷情深的宓妃,鑄造了宓妃與曹植“若冇情”“似無情”“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境界。又如劇作家金仲蓀專爲程硯秋寫戲,針對程硯秋的特點量體裁衣,特别注重立意,反映現實。1931年,金仲蓀針對蔣、馮、閻、桂軍閥閒戰給民聚造成的災難,創作了《春閨夢》,描寫漢末公孫瓚與劉虞爲争疆十開戰,强徵兵丁,迫使新婚的王恢從軍戢死。其妻張氏獨守空房,思念丈夫,憂思成夢。夢見丈夫回來,夫妻重温舊情;又夢見戰場刀光劍影、尸横遍野,丈夫戰死沙場。劇作家借此情揭露痛訴軍閥戰争的殘酷與罪惡,深切同情遭受苦難的民爨。1933年,金仲蓀針對“九一八”事變之後,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很快淪人敵手的情况,根據地方戲《江油關》改編爲京劇《亡蜀鑒》,批判了蜀漢冮油守將馬邈在强敵壓境之際,不思抵抗、投敵叛國的罪行;歌頌了馬妻李氏深明大義,苦苦勸夫抵抗,後得知丈夫出城投降、江油失守,悲傷欲絕、自壺而亡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表達了對日本侵略者必狽抵抗的决心,唤起民反對投降、寧死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思想,反映了當時民聚的心聲。山西地方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漢代到宋代,經遇一千多年的孕育演變,戲曲日趨成形。北宋時晉南、晉東南的一些鄉村已出現了大戲臺專供演員演戲。元代雜劇盛行,山西的平陽(今臨汾)與大都(今北京)是並列的雜劇藝術中心,平陽的雜劇演岀盛况無與倫比。山西地方戲劇種,有50多種,居全國省市之首。然最著名的有四大梆子:蒲劇、中路梆子(晉劇)、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山西地方戲劇目甚多,傳本亦豐,三國戲亦然。據《山西地方戲彙編》收録三國戲147種。另有一劇本收藏在某劇團或藝人手中。今從《彙編》和劇團、藝人所藏中遴選三國戲64種,其中有晉劇、蒲劇、北路梆子、上黨梆子、郿鄂、鐃鼓雜戲等。這些劇本的寫作年代不知,大多是清代、民國流傳下來的傳統的三國戲,也有新改新編和創作的三國戲,其思想傾向爲尊劉貶曹、張揚忠義,貶斥奸佞不道之行。而部分新改新編的劇本如晉劇《關公與貂蟬λ貂蟬軼事》描寫細膩,注重心理刻畫,與傳統三國戲以叙述故事情節爲主、粗纔條表現人物有所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我國戲曲文學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和“發展現代戲,改編傳統戲,創作歴史劇”三並舉政策的指導下,前十七年出現了繁榮的喜人局面,叮以說是我國戲曲發展的黄金時期。“文革”期間,我國戲曲遭受嚴重摧殘,新創作的現代戲、已經改編岀新的傳統戲和新編歷史劇統統成爲“封、資、修”的東西,遭到批判和禁演。各地京劇和地方戲改编、新創的劇本極少,除八個樣板戲之外,幾乎無戲可演。粉碎“四人幫”之後,特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戲曲又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戲曲文學呈現出百花争艷的繁榮景象。這期間儘管受到影視藝術、通俗歌曲的影响,戲曲文學仍然改編創作出一批反映生活貼近時代的優秀劇目。三國戲隨着時代的變化,戲曲的發展,也出現了令人欣喜的繁榮景象,改編整理許多傳統三國戲,新創作一批富有時代精神的三國戲。我們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14年六十五年間出版的戲曲文學書刊中,遴選出18個劇種改編或創作的39部三國戲。其中改编的19部、新創的20部。無論是改編傳統三國戲,還是新創三國戲,劇作家都以現代觀念、審美理想,觀照歷史,既尊重歷史事實,又虚構歷史細節和人物,力求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方面出新、創新,使其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寓教於樂,以古鑒今,給人以新的認識和啓迪。當代這39部戲,突破了以往以蜀漢爲主的題材,改變了尊劉貶曹抑孫的思想傾向,給曹操、周瑜以公正的評價,擦掉了曹操臉上的白粉,去掉了周瑜心胸狹窄、妒賢嫉能的性格缺陷,並且塑造了許多新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