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传统首饰 全2册 2009彩图高清

中国传统首饰 全2册 2009彩图高清

¥7.00價格

中国传统首饰 全2册 2009彩图高清

  • 中国传统首饰 全2册 2009彩图高清

    《中国传统首饰》PDF电子书全2册,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中国传统首饰》分上、下卷两卷,共收入明代至民国时期的首饰约800件(套),分为银锁挂饰、戒指、耳环、手镯、头饰(梳、簪、钗、扁方、步摇)和杂项(饰牌、帽饰、挂饰、腰刀、火镰等)六大部类,涉及汉、藏、蒙、满、白、苗等族。由于所收饰物绝大多数属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间制品,从而更集中地映射出牠们的时代特征和技艺特点,而与《为永生而妆饰》所收饰物的文化面貌有别。例如,福建的银帘于端部饰有民国旗帜,陕西的针筒饰有国民革命军形象,山东的银发夹受西方胸针和徽饰的影响等。此书沿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饰物卷》的做法,前有大视野、多方位、有深度和提升到形而上层面的综合论述,图案部分仍从艺术特征、人文背景和制作技艺逐件作介绍,但较前书更为精辟周详,足见作者之厚实功底和用力之勤。本书所收饰物大都为王金华先生的珍藏,由收藏家和学者合作进行这样的研究也是很值得提倡的。

     

    《中国传统首饰》书目:

    中国传统首饰   上册
    中国传统首饰   下册

     

     

     

     

     

     

     

    《中国传统首饰》出版说明:


    我經歷了三十年的銀飾收藏生涯,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沉浸在傳統銀飾的浩瀚藝海之中,雖然有時很苦很累,但當我把它們分類、編號、把玩的時候,感到的只有快樂。銀飾收藏使我領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之所以受人喜愛,傳承至今,不光是因爲美麗的圖案、吉祥的寓意,更多的是它散發着民間藝術的生命力。佩戴首飾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並作爲禮儀記録到封建社會的服飾體襲中。銀飾更是備受大聚喜愛,流行範圍廣款式多樣,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件銀飾都反映出藝人的髙超技藝,從作品的構思到完成都傾注了製作者無限情感和心血。看着這些琳琅滿目的銀飾,我思緒萬千,把這些傅統文化與大家分享,把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編撰一部中國民間首飾的書,是我多年的夙願。我在購藏中對每件飾品都認真研究並做筆記,包括記録其產地,分析識别銀質的好壞,判斷年代以及粜飾題材等内容。在我結識了清華大學的金工首飾專家唐緒祥教授後,我們開始了這本書緊鑼密鼓的籌備創作。

    《中国传统首饰》共介紹了幾百件首飾,每件都是當年的珍品,其來源非常廣泛。以漢族首飾爲多,還涉及其他如回、蒙、滿等少數民族首飾。這些首飾能够保存至今難能可貴。每件首飾都體現了人們的美好追求和生活感受。一根銀鏈、一枚戒指、一把銀鎖或一根頭簪,既是情感信物也是具有深厚文化涵義的手工藝品,記録了悠久的歷史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融歷史、習俗、美學、工藝等於一體,成爲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珍貴遺產。

    在這裏衷心感謝給這本書撰寫序言的華覺明先生。感謝拍攝圖片一年之久的黎北北先生。感謝支持我們並給我們勇氣完成這本書的銀飾愛好者和朋友們,承蒙大家的幫助,這本書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飾物研究較爲後起,在爲數不多的專著中,有三本書值得一讀:

    其一是朱莉亞·懷特和埃瑪·邦克爲夢蝶軒飾物展所寫的《爲永生而妝飾——中國飾物的狀況與品位》。逭一展覽於1994年10月至19%6年9月在美國丹佛博物館、西雅圖藝術博物館和英國倫敦的東方藝術館相繼展出。113件展品均由夢蝶軒主人培特·勞和肯尼斯·楚提供,包括商代至明代的耳環、耳墜、帶鈞、帶扣、帶飾、飾牌、髮簪、髮釵、頭飾項飾、佩飾、腕飾等,以金、銀、銅飾爲大宗,間有玉骨、木和鐵質的飾件,製作技藝有範鑄、失蠟、鍛造、鏨刻、掐絲、鍾揲、鑲嵌、鍍金、鎏銀、鍍錫等。書前有懷特和邦克分别撰寫的專文《中國飾物的歷史和發展》及《飾物冶煉學》,圖録則逐件介紹其出處、形製、藝術特徽和製作技藝。是書內容豐富,論述嚴謹,所收飾物富有代表性,可以說在總體上反映了中國古代飾物的面貌與技藝水平。書中將涉及的飾物定義爲 personal ornament,但其中的銅鏡是否應歸於此類,似可商榷。

    其二是唐緒祥先生所著《中國民間美術全集·飾物卷》。爲突出民間性,此書所收飾物以清代和近代爲主,也有少量漢代至明代的作品,包括頭飾(簪、釵、梳、冠)耳飾、項飾、胸飾、挂飾(牌飾、帶飾、針筒、佩刀、火鐮、印)、戒指、手鐲、鼻烟壺等品類,多數飾物爲金屬材」料,間有玉石、象牙、獸牙、骨、木等器。書的前一部分爲唐緒祥先生的專文《中國民族民間飾物文化探索》。此文從文化人類學、美學、民族學、民俗學、工藝學的不同視角,對民間飾物的緣起、發展、觀念形態、文化價值、技藝構成等作了深入探討,廣泛涉及漢、滿、蒙、維、藏、苗、傣、侗、水、黎、壯、土家、塔吉克等族的飾物文化。圖版部分逐件介紹製作技藝、藝術特徵與文化背景。就民間飾物研究而言,此書堪稱集大成之作,是飾物學之突破性成就。

    第三本就是才刊行的這部著作《中國傳統首飾》。此書上、下卷共收入明代至民國時期的首飾約800件(套),分爲餵鎖挂飾、戒指、耳環、手鐲、頭飾(梳、簪、釵、扁方步摇)和雜項(飾牌、帽飾、挂飾、腰刀、火鐮等)六大部類,涉及漢、藏、蒙、滿、白、苗等族。由於所收飾物絕大多數屬於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民間製品,從而更集中地映射出牠們的時代特徴和技藝特點,而與《爲永生而妝飾》所收飾物的文化面貌有别。例如,福建的銀簾於端部飾有民國旗幟,陝西的針筒飾有國民革命軍形象,山東的銀髮夾受西方胸針和徽飾的影響等。此書沿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飾物」卷》的做法,前有大視野、多方位、有深度和提昇到形而上層面的綜合論述,圖案部分仍從藝術特徴、人文背景和製作技藝逐件作介紹,但較前書更爲精闢周詳,足見作者之厚實功底和用力之勤。本書所收飾物大都爲王金華先生的珍藏由收藏家和學者合作進行這樣的研究也是很值得提倡的。唐緒祥先生早年攻讀陶瓷燒造,其後轉向金屬工藝和金屬文化的硏究,並在湑華大學美術學院創辦了首飾藝術專業和實驗室。他的特點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長年投身於實地考察和實物製作,向藝人們學習請教,從大自然獲得靈感,博覽群書,以厚重的文化積爨興現代觀念相嫁接從而將飾物學的研究提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與高度。當前的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社會上彌漫着浮躁輕慢、急功近利之風。這樣的風氣也侵蝕到了學術界。元史大家韓儒林說:“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時間將衝刷掉切浮在表面上的東西。真正的學者要耐得住寂寞。未來是屬於那些默默無聞、埋頭苦幹的人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