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辞典 音序本 全3巨册 2007清晰
中国历史大辞典 音序本 全3巨册 2007清晰
中国历史大辞典 音序本 全3巨册 2007清晰
《中国历史大辞典 音序本》PDF电子书全3巨册,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中国历史大辞典》原分先秦史卷秦汉史卷魏晋南北朝史卷隋唐五代史卷宋史卷、辽夏金元史卷、明史卷清史卷(上)、清史卷(下)民族史卷历史地理卷、思想史卷、史学史卷科技史卷等十四个分卷出版;后汇编成上、下两卷,现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成上中、下三卷出版。收词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共收词目67154条。
《中国历史大辞典》人物词目,一般以本名作正条,习见的字号另列参见条。历代帝王则从史书习惯,大都以庙号、谥号作词目。一词多义的用0②4……分项叙述,一义中需要分项的用(1)(2)(3)
(4)……分述。释文中名词左上角有“*”符号者,表示该名词另有专条,可供参考。本辞典所用字体,以《简化字总表》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但对少数可能被误解的简化字和选用字,在词目中括注繁体字或异体字。个别人名、地名在词目和释文中也酌情保留繁体字或异体字。对于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已有定论者,按定论介绍;无定论者,则以说为主,诸说并存。外国人名地名的译名以通行的译法为准,部分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沿用旧译。一般按名从主人的原则附注外文,少数按习惯注拉丁文对音。释文中提及的外国人名、地名等,凡已收专条者不再注外文。释文中的古地名均括注今地名,并标明今地方位。所注今地名的行政区划资料,截止到2000年。.历史纪年,辛亥革命前用旧纪年,括注公元纪年;辛亥革命后用公元纪年。
《中国历史大辞典》正文按词目的首字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字头和词目凡同形异音者皆分立;词目隶属于首字读音之下;同一字头下所列词目不止一条的,按第二字的汉语拼音次序排列,第二字读音相同的,按笔画次序排列。第二字相同的,按第字排列,排列次序同第二字,以下类推。凡词目首字同音而汉字不同的,按汉字笔画笔形(一|丿、→)顺序排列。外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开头的词目排在正文最后。《中国历史大辞典 音序本》书目:
中国历史大辞典 音序本 上册
中国历史大辞典 音序本 中册
中国历史大辞典 音序本 下册《中国历史大辞典》出版说明:
中国历史悠久,积存了浩繁的文献典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运用辞书的形式,整理和传播具体的历史知识,是近代通行的一种科学方法。我国在二十世纪初年巳开始编纂新体的综合性辞书,但《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编纂,在旧中国并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学者橧提出编纂历史辞典的倡议,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组织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筹组此事,得到全国各地历史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各地历史学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1979年商定编纂体例和工作计划,着手组织编写。
《中国历史大辞典》包括漫长的历史时期,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为便于编纂工作的进行,同时考虑到读者的需要,整个编纂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即先出版分卷,再编纂汇编本。本书收词上起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分卷本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各卷聘请主编和编辑委员,依据统一体例,分头进行编纂,自1984年起开始陆续出版。
1994年,在各分卷编纂工作全部完成之后,由编委会责成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处组成汇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汇编本的编纂工作。首先由各分卷主编负责对分卷内容进行修订,同时由汇编工作小组组织撰写典章制度类的通贯条目。在此基础上,再由汇编工作小组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各分卷交叉、重复条目进行整理合并,共同完成汇编本的编纂工作。整个工作历时三年。
《中国历史大辞典》是各地区各部门的历史学家集体协作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所属研究所、教育部和所属高等院校,对本书编纂工作的进行,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参加夲书各卷编辑工作和撰写条目释文的历史工作者,以及参加汇编本编纂工作的同志,都在紧张的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谨向各卷的编辑、撰稿者和所有关怀、支持木书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历史大辞典》是我国历史学者编纂的第一部大型的中国历史辞典。我们相信,它将会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指正,逐步地减少疵病,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