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 全1册 2002彩图清晰
中国古代建筑 全1册 2002彩图清晰
中国古代建筑 全1册 2002彩图清晰
《中国古代建筑》PDF电子书全1册,由新世界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2002年联合出版。
许多中国建筑师和建筑史学家认为,二十世纪以前的建筑与二十世纪的建筑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本书只论及前者,权且称为传统建筑。除去广为人知的建筑之外,新发现的早期木构建筑均有介绍,即使没有照片,也有论述。有些最近发现的陵墓和村落也有论及,尽管有些仍在进行的发掘也许会戏剧性地改正或改变我们对某个时期或某个地方的建筑的认识。
《中国古代建筑》是按朝代编写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答人们有关中国建筑没有历史演变过程的神话。同时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论述方法(本书的中文版和中国第一代建筑学家的著作就是采用这种论述方法),每一章都包括城市建筑、宫殿建筑、宗教建筑、陵寝、园林,有时还包括桥梁、城墙、关隘、学者或建筑学专著。
阅读本书的中、英文版,读者会发现两个版本的差异。从开始英文版就是要向受过教育的读者提供一部内容严肃而有深度的著作,而这些读者并不一定在中国常驻并亲眼见到过中国的建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文版要比中文版长一些增写的部分包括不需要对中国读者再作解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中国的宗教。但经中美双方编辑认可,增写部分不改变中文原稿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建筑》目录:中国古代历史纪年表,
中国历代部分帝王表
中国政区图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乔
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夏南悉
第一章原始社会与复、商、周建筑刘叙杰
第二章秦、汉时期建筑刘叙杰
第三章国、两晋、南北朝建筑傅熹年
第四章隋、唐、五代建筑傅熹年
第五章宋、辽、金建筑郭姮
第六章元、明时期建筑潘谷西
第七章清代建筑孙大章
附录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遺构、遗址名录
中国古代建筑大事纪略
中国古代建筑部分名词
索引《中国古代建筑》出版说明: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1)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洛,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干阑式建筑。对此、占代文献中也多冇“构杺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訾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淅江余妣河姆渡遗址)、黃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涔.居俐区、墓粼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而冇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占建筑的草创阶段。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分上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泂河南偃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米的分上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人提高,已有斧、小、锯、黹、针、铲等加「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分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丰京、篇京和洛阳的F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分上版筑墙外問以城濠,辟有高人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在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肜,不论分上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錐所阶段。这是屮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个高潮
公元前21年,秦始呈昏∫韩、赵、魏、楚、燕、齐六因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成阳修筑都城、宫殿、陵。令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共,穷用民力,二世而亡汉代继套,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体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未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聞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因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新的发展。
(3)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到了公元46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又分裂。在南方,晋室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接着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自此,中国南北两方社会经济才逐渐复苏,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在不少地区还开黹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4)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木。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它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扬州)。开凿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东始江都,西抵长安(西安),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代前期,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富强,疆域远拓,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果盛时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著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
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5)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先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因而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再没有长安那么大规
模的都城与宫殿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譬如城市渐由前代的里坊制演变为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颁布并刊行了《营造法式》。这是—部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颁刊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官式建筑的管理。书中总结历代以来建筑技术的经验,制定了“以材为祖”的建筑模数制。对建筑的功限、料例作了严密的限定,以作为编制预算和施工组织的准绳。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6)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发展高潮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喇嘛教建筑的营造,完全是出于清朝廷的政治需要,一时间蒙、藏、甘、青等地广建喇嘛庙,仅承德一地就建有十一座。这些庙宇规模宏大,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