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 全3册 2012-2016高清
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 全3册 2012-2016高清
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 全3册 2012-2016高清
《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全3册,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至2016年出版。
《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书目: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测绘与研究
山西万荣稷王庙建筑考古研究
宁波保国寺大殿 勘测分析与基础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中国的文物建筑,尤其是那些建于古代、历史久远的文物建筑,当前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并非是如何加固、重修等工程保护措施和探寻合理的利用方法,而是对其文物本体历史信息的全面记录与价值研判。而尽可能准确、详细地确定文物建筑的历史年代沿革,是确立文物建筑价值的首要问题与关键所在。因为历史沿革决定了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而历史价值又是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核心。只有在充分认识到文物建筑的价值之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才有可能做到对文物本体历史信息的最小干预和对各项价值的最大展现、利用。国家文物局在“指南针”古建筑价值发掘专项研究中所提出的“精细测绘”的概念,有别于传统上的法式测绘和修缮勘查。本课题组认为,“精细测绘”与以往古建筑测绘的主要差别在于:“精细测绘”并非仅仅记录文物建筑上特定的几何信息或病损情况,而是将测绘对象视为历史研究的“史料”,运用各种科学方法,真实、全面地记录文物建筑本体的几何、色彩、材料、格局文字等方面的现状信息,使之符合历史学对史料的要求具备真实、全面、综合、可辨析的特点。通过对史料的解析,准确地揭示文物本体历史信息的时间属性,使之成为相关历史研究的客观证据,以扩大历史学研究基础,同时,为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基于历史学视角,为历史研究提供全面“史料”,是“精细测绘”的主要目的。而文物建筑的历史学问题,首先是文物建筑的时代问题,即文物建筑从创建至今的历史沿革及其在物质形态上的体现,我们通过比较各类建筑构件或构件组合的物质形态,可以发现不同时代所特有的印记,以此印证或还原文字所记载或缺失的历史,建立文物建筑的沿革年表。在厘清不同区域内文物建筑的时代问题后,我们就可以在限定时间或空间变化的基础上,看到文物建筑的物质形态在时间和空间内的流传演变。在确认文物建筑形制流变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探讨出现时间演变和空间传播的历史成因,最终使对文物建筑本体形制的研究,成为历史研究的部分,丰富历史研究,扩展其研究基础。时代、流变、成因的脉络,是建筑考古学研究的主线,而时代问题是这条主线的起点和基础,是文物建筑研究和保护利用成败的关键,因此,课题组认为,文物建筑的“时代问题”是基于历史学视角的“精细测绘”工作的核心。万荣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北8公里南张乡太赵村中。寺庙坐北朝南,占地约3400平方米,庙内现仅存大殿及戏台各一座。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1965年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年代为金代。
运城地处山西西南部,西邻陕西,南接河南,临近唐宋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区,又因其天然的盐池资源,历来受政府所重视,所以运城与周边地区,尤其是陕西、河南和太原地区存在密切的交流关系,在现存古代建筑形制上亦有体现。由于战乱频仍,中国宋代以前的文化中心区极少有建筑遗存,所以,研究运城的早期建筑,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唐宋时期文化中心区域的建筑特征,揭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和形制流布规律。本次精细测绘选定万荣稷王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万荣稷王庙大殿是晋南地区现存早期建筑中屋顶等级最高者,且其建筑形制特征鲜明,保存基本完整,现存部分金石、题记史料,符合文物建筑形制年代学标尺的成立条件。
2.2007年至2010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对万荣稷王庙进行了持续的调研和监测,并完成了晋南地区宋元建筑形制的分期分区研究,论证了稷王庙大殿的年代非国保单位所公布的金代,而是北宋,是国内仅存的北宋庑殿顶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亟待深入研究。
3.稷王庙大殿在山西“南部工程”中将进行落架大修,亟需保存历史信息,确保真实性。正是从古建筑区系类型角度上认识到运城地区古建筑的重要性,及万荣稷王庙本身的重要性,课题组最终选定位于运城地区的万荣稷王庙作为精细测绘对象。课题组试图通过对万荣稷王庙历史信息的记录和解读工作,探索古建筑“精细测绘”的有效方法,留存重要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验证前期建筑形制年代研究结论,深化历史问题研究,提升我们对古代建筑区系渊源流变的认识,并直接为万荣稷王庙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根据万荣稷王庙的研究、保护和管理现状,课题组设定本次“精细测绘”所需记录的历史信息内容主要包括稷王庙大殿的几何形制、材料、文献和院落格局。为达成以上历史信息真实、全面的记录与分析,课题组开展的万荣稷王庙历史信息测绘、记录分项工作如下:①手工测绘:②技术测量:③图像记录:④考古勘探:⑤材料鉴定:⑥科技测年:⑦修缮记录:⑧访谈记录;⑨文献记录。
由于万荣稷王庙大殿将进行落架大修,为保证历史信息和修缮记录的真实性,课题组分别于稷王庙大殿修缮前、修缮中和修缮后进行了三次测绘、记录工作。为完成以上各项工作,根据本次工作所需专业技术和设备,我们组建了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和北京科达诚业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四家单位构成的联合团队,各司其职,发挥所长,力争圆满完成项目任务要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万荣稷王庙的历史信息,科学地揭示其历史价值。
分工方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程组织协调各项子课题工作,参与修缮前、中、后各阶段测绘,负责考古勘探、历年图像记录、文献记录、访谈记录、碳十四测年、材料研究、形制年代和格局演变研究、编纂研究报告、测绘图集等工作;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具体负责:修缮前期勘察测绘、修缮信息记录和作业现场支持等工作: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主要承担:稷王庙大殿落架修缮过程中的三维激光扫描和部分拆解散件的手工测绘、记录等工作;北京科达诚业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修缮前的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及航测、修缮后的三维激光扫描、测绘精度控制等工作。在文物建筑本体的测绘、记录和建筑历史问题的研究上,针对不同测绘阶段和不同研究对象,课题组采取了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的方法。
文物建筑本体几何信息测绘方面,分别采取了手工测绘、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并综合运用各类技术的优势成果,提高测绘工作质量。在庙宇格局记录方面,除运用全站仪、GPS等测量手段外,还特别运用了考古勘探和民间访谈的方法,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在材料方面,广泛取样,采用粗识和显微切片的方法,明确文物建筑本体全面的木材用料规律。在木构件年代研究方面,分别运用了建筑形制类型学和碳十四测年方法,获得了良好的互证效果。另外,本课题还运用到数据和文献的提炼、发现、分析比较等方法,并特别强调测绘研究人员必须深入现场,长期接触文物本体的工作原则。总之,我们的一切工作方法,皆服务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即全面、真实地记录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使之成为历史研究的史料,确证文物建筑的年代及其历史沿革,揭示其历史价值,以达成更好的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