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全4册 2013高清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全4册 2013高清

¥16.00價格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全4册 2013高清

  •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全4册 2013高清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PDF电子书全4册,由中国社科出版社2013年出版。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共十五编,原为分册连续出版。第一册《通变编》出版于1992年9月,第二册《艺术辩证法编》为1993年10月,第三册《意境.典型.比兴编》为1994年5月,第四册《神思·文质编》为1995年12月,第五册《本原·教化编》为1997年2月,第六册《文气·风骨编》为1997年12月,第七册《才性编》为1999年7月。尚有《法度》、《情志》、《知音》三编因故未能及时出版。
     
    这次新版,根据编者、每个专题的内容、字数等情况,将已出十二编与未出三编组合为四大册出版,
     
    第一册为《本原.教化·意境.典型编》
     
    第二册为《比兴.神思.文质·文气编》
     
    第三册为《艺术辩证法.法度·通变编》
     
    第四册为《风骨.才性情志·知音编》
     
    这套资料丛刊,涉及面广,要求精确,校勘工作,特别艰辛。从搜集资料、按专题编选,再到完满出版,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可以说,它是编选者、参加资料搜集者(当时的古代文论研究生、青年老师,以及受教育部委托由上海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于1980年合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师训班的部分成员)与季寿荣、史慕鸿二位责任编辑的心血共同凝聚成的。在此,我们也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对这套丛刊付出精力的同志深表谢意。
     
     
     
    新版《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特点:
     
    一、本丛刊广泛搜集中国古代文艺各个领域里的理论资料(包括一般原理、创作经验、批评鉴赏等),其范围包括诗、文、词、曲、小说、戏剧、绘画、音乐、雕塑、书法等,分《本原》、《情志》、《神思》、《文质》、《意境》、《典型》、《艺术辩证法》、《风骨》、《比兴》、《法度》、《教化》、《才性》、《文气》、《通变》、《知音》十五编。将视具体情况,分册连续出版。
     
    二、本丛刊的资料收录的时限自先秦至近代。按问题分类,按论点安排。类与论点均冠以标题,以醒眉目。每一论点的资料均按时代顺序排列。个别无法查考年代而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资料,排列于该论点的资料之后。
     
    三、个别资料一段之中包括两个(或几个)论点,考虑到在两类(或几类)之中都有重要意义,因而两处(或几处)都收人,故偶有重复。
     
    四、本丛刊各编各理论观点之下所收的资料,有的未必确当,仅供研究者参考。
     
    五、本丛刊所引资料,版本力求统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偶有用不同版本者,故在各条原文下均加以注明
     
    六、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资料散见于大量古籍之中,浩如烟海,加之古代文艺理论的不少范畴,或具有多义,或含义不很确定,我们限于水平,内容的归类,资料的取舍,都可能有不当或错误之处,热忱欢迎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新版《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序言摘录:
     
    1936年暑后,原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任教的叶鏖(石荪)教授乘度假之便来到风景佳美的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那时我正在三年级学习。在此之前,朱光潜教授的《文艺心理学》已经出版,北京大学中文系已开设了这个课程,我们知道别的大学都还没有开设,希望山大也能开设。学校则苦于尚缺乏这种条件,主要是缺乏既深研文学又精通心理,并兼擅古今中外类似朱先生这样学养的师资。叶先生的来到,恰好非常及时地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叶先生在美、法两国专攻心理学,又一直爱好文学,读得既多,自己还能创作中国旧体的诗、词,非常优美动人。原来他从小就受过古典文学的训练,家学渊源,后来才决定专攻心理科学的。
     
    他和朱先生又是同辈老友,在清华心理学系虽未教过文艺心理学,在朱先生这部开创了中国文学研究新领域的著作影响下,原已对开设此课具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当学校向他提出后便欣然同意了。事实证明,我们能听到他的讲课,真是一种很大幸运。正如在这年之前,我们能听到老舍先生讲《小说作法》课一样。那时别的课程内容大都还以传统为主,这两个课程却不同了,内容、观点、讲法对我们来说几乎都是全新的。老舍先生是以有丰富生活经验和西方文学观念的中国著名小说作家的身份来讲他这一课程的,叶先生是以现代心理学专家同时又兼具中国古典文学及西方文学深厚功底这种学者、作者、鉴赏家集于一身的身份来讲他这一课程的。无论在教学内容、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形成师生间非常亲切的关系等各个方面,他们都给同学们大大开拓了视野,增添了许多新知,培养了自己钻研的能力,并以实际行动教育我们应当做个怎样的人,应当怎样关心、帮助比自己更年轻的下一代人的成长。他们给学生留下了永不会忘的印象。这两位老师都是在“文革”惨剧中受害死去的。叶先生则早在1957年就已被“扩大化”进去了。
     
     
     
     
    青年时代的爱好与生活选择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此后不会再改变的人生道路。从开始读小学起七十多年来我没有离开过学校这个生活圈。大学生时代开始爱好文学写作,正是老舍先生给了我指点和鼓励。从习作小说转向文学研究并重在古代文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正是叶先生给了我指点和鼓励。每当我回想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生活行迹时,我就总会想到这两位先生对我的厚爱和教育,纵然实际上在他们逝世以前的近二十年间,由于需要,彼此孤立,不仅未再见过面,甚至连信都没有通过。作为他们当时最亲近的学生之一,竟表现得如此淡漠,难道可以只用“不得已"来宽恕自己?无疑还是由于自己的软弱与胆怯。谁也不要重蹈这种历史的覆辙了。
     
    我从叶先生的教学与研究以及课外的很多谈话、接触中,得到的启发与引导对我后来直到今天的研究、写作最有影响的是下面四点.第一,要有个适合于自己认为真有意义、极有兴趣,而且力所能及的研究目标。客观上很有意义自己却认为没有或意义不大;虽也认为有意义自己却缺少兴趣;认为有意义也感兴趣实际却力所不及;这些情况都有,并不奇怪,但就不宜作为自己长远的研究目标。我生活经验不多,特别在听了叶先生《文艺心理学》的讲课后,对文艺理论研究深感兴趣。由于高中时期读的是师范、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外语读得很少也未努力读好,宜于重点研究本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比较力所能及,而且这个范围也不能算小了。他赞同我朝着这个目标作长期的努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