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全4册 2007清晰 袁行霈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全4册 2007清晰 袁行霈

¥16.00價格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全4册 2007清晰 袁行霈

  •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全4册 2007清晰 袁行霈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PDF电子书全4册,由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是与高等院校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中国文学史”相配套的教材,选目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中国文学史》重点讲授的作品,同时又充分考虑作为作品选教材所应具备的特点。在传授准确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术的规范性和启发性。本书选目和体例精当、新颖;校勘和注释准确、简明;具有较强的资料性。编写时注意学术性和可读性并重,力求做到适用教学,有所创新。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主编为袁行霈先生。袁行霈先生担任本书主编,亲自选定篇目、设计全书并审阅书稿,可以更好地将这两部教材配合起来。由八所不同高校的著名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的一位著名研究员担任分卷主编,他们发挥各自的专长,亲自撰稿并负责本编的统稿,更好地保证了全书的质量。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书目: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第1卷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第2卷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第3卷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第4卷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出版说明:

    現在通行的歷代文學作品的選集,在古代目録學中稱之爲“總集”,以區别於單個作家的“别集”。梁蕭統所編《文選》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總集。總集的出現是文體辨析的結果,所以也就成爲文學自覺的標誌之一。自蕭統《文選》之後,各種文選詩選之類的選集層出不窮,其中有的流傅很廣影響很大,如《玉豪新詠》、《文苑英華》;有的則未得到廣泛注意,如元杜本所輯《谷音》、清顧萬祺所輯《玉熹遺響》。探究其原因,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選目是否精當,所謂“精”是指入選作品的水平,所謂“當”是指入選標準的公允;二是能否適合廣大讀者的需要;三是有無文獻價值。有一些選集是有注釋的,注釋的水平當然也會成爲能否廣泛流傳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古代選有一些選集是選家爲了宜揚某種文學主張而編纂的,他們有與不同的入選標準,某一類風格的作品可以選很多,而其他風格的作品可以少選或者不選,如沈德潛的《唐詩别裁集》、王士禛的《唐賢三昧集》,就屬於這一類。以上種種都是對選家和注家之學識素養、理論水平、藝術眼光的考驗,所以要想編好一部作品選注實在很不容易。1995年,當我開始主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文學史》四卷本的時候,就曾考慮過是否編一部與之配套的作品選注,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暫時放放,以後另行論證和組織。那部《中國文學史》出版六年以來,受到讀者廣泛的歡迎,許多髙校選作教材。教師和讀者不斷向我建議,應該編選一部與之配套的作品選注,以方便大家閱讀此書,這使我不得不重新考慮編纂作品選注的事當2004年初,中華書局請我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時,我便跟中華書局的資深編審、原文學編輯室主仼許逸民先生商議,如果他答應跟我合作,我才敢承擔下來。許先生退休以後,北大國學研究院聘請他擔仼《國學硏究》的特約編委我們已有幾年愉快的合作經驗,我很敬佩他的學問和工作態度。許先生經過慎重考慮,慨然應允擔任本書的副主编,並就編選和注釋提出許多很好的建議。於是我便向中華書局表示,可以將這項工作承擔下來。

    隨後我起草了本書的《編寫要點》,確定了編寫宗旨、讀者對象、本書的特色,以及篇幅、字擻等等,並勾勒了全書的面貌。這份《編寫要點》徵得許先生同意後,我參考各種文學史以及各種選本,反復斟酌,選出大約一千篇作品。許先生則在我所擬定的《編寫要點》的基礎上起草了《編寫體例》,作岀幾篇樣稿。同時,我們聘請了各編的主編,與中華書局一起制定了工作計畫,確定了工作進程,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果然不出我們所料,各編的主編抱着對學術和讀者負責的精神,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來,有的單獨一人完成了整編的注釋,有的又聘請各有專長的學者起擔任注釋工作。當討論各編的樣稿時,大家各抒已見,對選目、體例等等都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議,也進一步明確了編選此書的宗旨。因爲大家抱着積極合作的態度,並建立了良好的學術氣氛,所以我們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各編的主編交稿後,先由許逸民先生對全書進行統稿,我又在他加工過的書稿上進步修訂和潤色,從而最終完成了全部書稿。

    關於此書的體例等等,在卷首的凡例中已經有所說明,這裏就不重復了我只想對本書的定位再强調以下兩點:一、這既是一部髙校的教材,也是一部供社會上廣大讀者閱讀的書籍,二者並重;二、我們追求一定的學術性,以嚴肅的學術態度編纂本書,希望在選目、注釋、評析等各方面都能體現我們自已的研究心得,並就我們學力所及盡可能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並注明出處,並不因爲是部作品選注而放鬆學術的要求。我希望讀者有此一書在手,便可對古代文學的精華大致上有所瞭解;倘能熟讀這一千篇作品,便可在古代文學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書各編的主編和擔任注釋工作的學者,都有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和研究的豐富經驗。本書凝聚了他們的教學心得和研究成果,這體現在資料的取捨與注釋的詳略之間,也體現在對一些疑點、難點的解釋上,細心的讀者不難窺其究竟。在編纂本書的過程中,參加工作的各位學者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學術關係。這是學術上互相切磋、取長補短的關係,我特别珍重。書稿交到中華書局以後,責任編輯聶麗娟女士認真地進行編輯加工,修正了不少鍇誤。爲了保證質量,中華書局在發稿前又誚資深編審馬蓉女士、熊國楨先生、沈錫麟先生、劉尚榮先生分别對各編加以審閱,各編的主編參考他們提出的意見,又做了必要的修改。我謹在此對各編主編、參加注釋的各位學者、責任編輯以及上述各位參與審閱的編審,表示由衷的感謝!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