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全集 全3册 彩图高清 杨伯达
中国玉器全集 全3册 彩图高清 杨伯达
中国玉器全集 全3册 彩图高清 杨伯达
《中国玉器全集》PDF电子书全3册,由杨伯达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中国玉器全集》书目:中国玉器全集 上册 原始社会—战国
中国玉器全集 中册 秦—清
中国玉器全集 下册 专论
《中国玉器全集》出版说明:我中华民族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搏斗中,求得生存与壮大,并培育了一种天然的、浓郁的崇尚玉器的优秀传统。在这一高尚而典雅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历代治玉业经久不衰,持续高涨,碾琢了难以计数的
精美玉器,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在我国古代玉器诞生与成长的全部历程中、均涉及到历朝的宗教信仰、典章制度、社会道德,以及对清玩的鉴賞收藏等诸多观念意识、风尚习俗及其社会实践。“六瑞”、“六器”的形成与推广,佩饰组合的完善与变化,及“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0就是这历史的生动写照。这些学说与史实均不同程度的被著录于经史典锫及稗史杂记之中。这足以说明:它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观念意识及其社会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因而,我国历代文人在古玉诠释上极其重视“首德次符”的原则,且贯穿于著录之首尾。
自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古代玉器外流,也引起了外国学者和藏家的关注。他们应用矿物学方法对清代“帝王玉”进行了检验,首次揭示了和国玉和翡翠的化学成分、显微结构、物理性能等内涵与特征及其科学结论这弥补了我国古玉研究所釆取的传统的考据方法之不足。至本世纪初、上述的西方新观点已传播到我国。20世纪30年代我国第一代考古学者对正式发掘出土的玉器进行了检验和研究其撰述巳公诸于世♂。特别是解放以后,相继发现了从原始社会到汉代的大量的“敛葬玉”,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开拓了人们的思路,令人耳目一新,发聋振聩,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从实验考古学地质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工艺学、美学以及文物学等角度,各自开展了调查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继《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公开出版之后,河北美术出版社主动承担编辑出版“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中国玉器全集》的出版任务,其首册《原始社会玉器》今已付梓刊行,公诸于世。笔者愿趁此机会将古代玉器的有关重大课题作概括的论述,以就正方家。
和田角闪石玉是我国玉材的精英
工艺美术与绘画、雕塑不同,其技术与艺术等条件固然重要,但首先是取决于材料。工艺匠师们往往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采用相应的技术制造出器物来,这就是工艺美术的“因材施艺”。所以,研
究古今工艺美术时,首先要了解材料的性能、特征、产量、价格及运輸等材杆学因素,然后方能研究工具、工艺、技木、艺术以及产销等等问題。玉与金、木、革、羽、石等其他材料不同,有它的特殊条件,因而,有必要首先研究它的特性与特征。我国玉材品种名目繁多,而又各有千秋,惟和田玉最为珍贵,最受崇爱,成为最贵重的玉材。但,它并未完全取代其他各种玉石,并与其长期共存。玉石来源还不断扩大,经常从国外输入翡翠、青金石等玉材,以碾琢器物。这种情况仍沿袭至今。这一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表明:我们的原始先民对玉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摸索过程,经过对众多玉材的筛选,终于找到了和田角闪石玉。现在我们需要简略的回
顾先民对玉的认识和遴选的过程。在中国大地上埋藏着十分丰富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物,迄今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各个时期的地点共二百余处,其中包括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和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化石,至距今一万年左右全新世开始之时,中国旧石器时代便宣告结束。现已查明:其遗址遍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南、青藏与台湾。用以制造旧石器的石材是石英、砂岩、安山岩、石英岩、水晶燧石、玉髓、脉石英、玛瑙、岩浆岩、玄武岩、凝灰岩、流纹岩、闪长岩、蛇纹石、玉石、火山岩、角页岩、石灰岩、硅质岩、硅质灰岩火成岩、脉岩、细砂岩、片麻岩、花岗岩和透闪石等多种岩石。其中的水晶、玉髓、玛瑙、玉石、透闪石、蛇纹石等美石,今人认为可列为广义的玉器。迄今所知距今60万年的“北京人”,从距居住地址二公里以外的花岗岩坡地上找到水品以制造工具⑥。这就是我国王器的最初萌芽。从它诞生之时即与石器共存,其功能也与石器一致。在先
民眼里玉器与石器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我们过去说过的玉、石俱在,玉、石不分的现象。人类经历了数十万年的玉石并存、玉石不分的历史时期之后,对两者的差别慢慢地有了新的认识。至距今七八千年的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裝饰精美的玉器。比较典型的则是辽宁新乐遺址出土的蛇纹石石凿。此凿型制属工具类,但其实际功能想必有异、即用于非生产的其他某种用途。距今约500年吴县草鞋山的崧泽文化残玉璜(wCM2:15)是经鉴定确认的软玉。此后,在北方内
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地区的红山文化出土了蛇纹石、硅质岩、松石等的龙、勾云形器、龙首玦、三联璧、束发器及龟、鸟等肖生玉③。与之大体同时,南方的太湖东南沿岸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透闪石、阳起石的璧、琮、梯形器、纺轮等玉器及鸟、鱼、蝉、蛙、龟等肖生器。其中有不少的饰以细致的兽面纹、鸟纹、蛙纹、云雷纹以及神人兽面的复合图案③。关中、中原及山东地区的仰韶、龙山诸原始遺址出土了角闪石◎、南阳玉①、石英质⑧的斧、铲、锛等工具型玉器,其中一件刻有阴线饕饕纹。这长达60万年的南北广大地区出土的玉器之原材,除了个别的之外,均取之距其住地不远的地点,也就是“就地取材”之美石,不是角闪石玉。其中只有一件是例外,即陕
西省西安市半坡仰韶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玉斧已被确认为用来自和田的角闪石玉制成的③。这说明和田角闪石玉距今6000年前已被运至关中,打破了原始社会就地取材的惯例。这是一件了不起的突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田玉东移早于距今6000年以前的情况,没有掌握任何资料。但从常理分析:和田玉被首次发现和利用,应当是当地的原始人群。经历若干百、千年,和田原始人群终于认识了和田角闪石玉的美感与灵感上的价值之后,便运向东西两翼之遥远地区。从现已掌握的资料可知和田玉在原始社会向东已沿着罗布庄、罗布淖尔和库车等南北两路经河西走廊进入关中地区,此后又向东南推进到殷都(今安阳市)。距今3300余年的武丁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的和田玉玉器则是有力的证明,仅经检验的已有近300余件,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数字,标志着殷王室对和田玉已有不同于他们前人的崭新认识和较高的价值观,且主动的向遙遥万余里之外的和田地区“征玉”了。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途径取得为数可观的和田玉,充作王室玉器的原料。虽然,查不到殷王从和田征玉、取玉及和田玉优越于其他地区“玉”的记载,仅从妇好生前掌握大量精美的和田玉肖生雕刻判断,至少是和田玉的本质美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于是否还有权、神、族、旅等实际的用途和观念上的功能,也是值得考虑的。我想这样说并不过分,殷人已真正认识到和田玉的美及其本身特有的价值。殷王室是和田玉的最大的所有者
也是“玉石之路”的保护者,纣王是它的最为富有的代表人物。商殷、西周时期和田玉本质美以及取代地方玉的礼制、祭祀、等级、聘礼、会盟、敛尸等社会功能,与统治势力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到了春秋时代出现了“重玉轻珉”的争论③,也是上述和田玉的价值观深入到新的社会集团之后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机制。无可否认:这是在上层社会崇尚和田玉而贬低其他各地玉材的反映和渗透。这种争论到了春秋晚期还扩展到儒学界内,这就是子贡向孔子请教“重玉轻珉”的社会原因及和田玉的优越性。孔子回答子贡时特别指出不是由于玉少珉多而出现了重玉轻珉的社会风气,其重要的原因是“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接着以儒学诸观念与和田玉的诸本质的物理特征作了伦理的形象的对比,以说服子贡,最后,以“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作了颠扑不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