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通史 全12册 2014彩图高清
¥25.00價格
中国玉器通史 全12册 2014彩图高清
中国玉器通史 全12册 2014彩图高清
《中国玉器通史》PDF电子书全12册,由海天出版社2014年出版。《中国玉器通史》是对中国玉文化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第一次以考古专家为主要创作队伍,以考古学者的视角全面盘点各时期考古发现的玉器,查阅并整理有关文献,分时段各自整合,努力展示出一个动态的中国玉器文化发展轨迹。可以说,《中国玉器通史》是中国玉文化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它的出版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出版社和主编提出“三个一网打尽”,即已有考古发掘资料必须搜罗完全、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必须全部查阅、有关研究论文和新动态必须全部掌握。请国内目前最有实力的中青年作者编写,希望以优质的内容、美好的设计、精良的印刷,展现中国玉文化的历史面貌。《中国玉器通史》共12卷,分别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卷》《新石器时代南方卷》《夏商卷》《周代卷》《战国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上)》《清代卷(下)附卷中国古代玉器材料研究》,各卷均附精美图片数百幅《中国玉器通史》书目:中国玉器通史 新石器时代南方卷中国玉器通史 新石器时代北方卷中国玉器通史 夏商卷中国玉器通史 周代卷中国玉器通史 战国卷中国玉器通史 秦汉卷中国玉器通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中国玉器通史 隋唐五代卷中国玉器通史 宋辽金元卷中国玉器通史 明代卷中国玉器通史 清代卷 上中国玉器通史 清代卷 下 附卷中国古代玉器材料研究《中国玉器通史》出版说明:2006年,陕西发掘出著作《考古图》及《考古图释文》的北宋金石学家吕大临之墓,被盗墓中还有墓主收藏的汉代玉璧等文物。此事说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至迟应始于宋代。不过,由吕大临至清代吴大瀲是以金石学的方法进行古玉研究的,他们缺乏层位依据,因而他们的古玉研究只能以文献为主要依据,所得结论常有谬误,亦无法以实物进行核证。20世纪30年代,李济、梁思永、吴金鼎等前辈将现代考古学引人中国后,国学基础深厚的李济、郭宝钧、夏鼐、郑德坤等先生均做过古玉研究。由于政治的原因,这种学术研究缺少沟通,因而并未形成大气候匚而且,对出土文物的研究,相当一段时间是以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顺序来反映其重要性。玉器类文物在考古发掘报告中只能列人“其他"类别。我们阅读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发掘报告,难以找到一张古玉的彩照,古玉的线图多不具备。考古界普遍忽视玉器的研究。直到1986年,辽宁牛河梁遗址和余杭反山墓地业已出土了数以千计令世人震惊的精美玉器,以研究陶器为主流方向的考占界某些杈威仍然不为所动,仍对研究玉器颇有微词,并视之为不务正业。20世纪后20年,国家兴起的城乡建设热潮使抢救性发据成为中国考古的最大任务,随之而来的则是各地各类古玉层出不穷。大量占玉的出上,直接导致了古玉研究三个万面的改变:第一,迫使考古界正视玉器这类遗存在古代历史中的价值和地位。考古界素来擅长以陶器类遗存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的间题,但并不擅.长有究玉器这类意识形态的产品。换言之,考古界擅长物质文化的研究,却拙一于精神文化的研究。古玉的大量出十改变了这一倾向。第二,按照牟永抗先生所言“以玉件在墓内方位分布为基础的.(玉器)组合复原研究,为古玉社会功能探索开辟了新的途径。流传于世的散f'卜玉器,其功能性质得以澄清,文化归属也得以确认。原有的古玉研究基础发生了动摇,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古玉研究的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1992有《,杨伯达先生为主编,综合了历史研究和考古学研究渚方面人才,合力编著并出版了《中国玉器全集》《中国玉器全集》第一次向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古玉研究资料和比较合理的古代玉器发展分期。在此之前,牟水抗、吴汝祚在1990年张家港召开的“东南地区古代文化研讨会"上依据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新出玉器,第一次提出了“玉器时代"的观点,认为史前“玉器日寸代"的存在是中国《代文明起源中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一大特点。第三,一批第一线的考古学者因为“遭遇大量古玉出土"而对古玉产生兴趣,从而走上研究道路,成为当前古玉研究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史学、地质学、文化学、工艺学等相关学科的学者也加人了古究队伍。社会上形成了古玉研究的热潮,风行古玉收藏。2000年是中国占玉研究的重要分水岭。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直接参与并规划了古玉研究,此举从根本上改变了考古界轻视玉器研究的现象。费孝通认为,在世界诸文化体糸中只有中国人有爱玉玉的传统而且这种传统自80m年前至今始终没有中断。爱玉尊玉的历史后而应该有中华民族独特而深厚的文化背景。因此,“弄清是玉器本身发展变化的历史,透过玉文化来看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是反映了时代要求的,而且很急迫。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在费孝通的倡议下,中国考古界以“古代玉器和传统文化"为主题,连续在辽宁沈阳、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等地召开了学术会议,以古代玉器为切人点,时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持点。中国考古界开始真正地从偏市对物质文化的研究,逐渐转变到对社会历史和精神文化的研究中来。这种改变既顺应了历史的要求,也整体提升了中国考古学的水平。以目前所见资料看,笔者初步认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美玉阶段(约8000年前至约5500年前)相信在初始阶段,古人并未把玉石完全分开,玉只是石中之美者。美石为玉是长时阊存在的一种观念口这个阶段的玉器有两个特点:凡异于一般石材的美石均被当成玉来对待。软玉、蛇纹石、蜡石、燧石、绿松石、煤精等在此阶段均大量可见,可称这个阶段的玉为杂玉、玉器均为小件,品种单纯,有管、珠、块、璜、坠,晚段出现玉晗类特殊器形。但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土器以人身装饰件为主。值得强调的是,史前太平洋西岸地区玉器雕琢的两种标志性技术一一管钻和线切割,均已在此阶段出现。第二阶段:礼玉阶段(约5500年前至商末)这个阶段的玉材已被神化,被做成卜筮、祭祀、陪葬的礼器:和美玉阶段不同的是,这个阶段的古人对于软玉,亦即闪石类玉材,已有了明晰的辨别能力。无论是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还是良渚文化和齐家文化,所见用材已大多是透闪石类的软玉。与之相对应,随着玉雕技艺的提高和抽象思维、造型能力的拓展,这一时期的玉器出现了大型化、糸列化的趋势《红山文化的玉龙、良渚文化的玉琮均已超过了30厘米高,个别器物则超过了50厘米。红山文化出现了玉璧、斜筒形玉器、勾连纹玉佩、玉钅蜀、玉握等系列玉器。良渚文化则形成了有玉琮、玉璧、玉钺的礼玉系统。无论是造型还是雕刻,这一时期都是我国史前玉器的一个高峰,它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以及影晌力也是坌刖的。第三阶段:德玉阶段(商末至西汉初)这个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阶段,也是中国古代玉文化核心内涵的形成阶段。由于青铜器大量出现,玉礼器的主导地位让位于铜礼器。虽然到战国时期,玉礼器仍很繁荣和发达,但西周时期形成、春秋时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士大夫阶层赋予了玉器“德"的内涵,此点尤为重要。自此以后,“君子"和“玉德"成为互相关联的两大内容。追求玉的洁白无瑕、致密温润,即“首德次符”成为爱玉首选。如此遂使和田玉逐渐成为宫廷用玉。第四阶段:吉玉阶段(西汉初期至魏背南北朝)第五阶段:民玉阶段(隋唐至宋元时期)第六阶段:福玉阶段(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