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全10册 2011高清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全10册 2011高清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全10册 2011高清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PDF电子书全10册,由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书目: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先秦古玺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秦汉官印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秦汉私印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明清流派篆刻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赵之谦篆刻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细朱文篆刻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西泠八家篆刻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吴讓之篆刻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吴昌硕篆刻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 邓石如篆刻集粹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出版说明:篆刻藝術在明代中葉有了新的突破,文彭、何震可算是明清流派篆刻輝煌業續的開拓者。元代趙孟頫的圓朱文篆刻,是 其本人書後由匠人刻制。王冕用花乳石、青田石治印,但記載不詳又没有在當時形成以石刻印的風氣。文彭、何震在印壇上 一反淺陋怪誕的九叠文,力追秦漢,開辟了明清篆刻藝術的昌盛局面。自此之後’掀起了 一股篆刻藝術的熱潮,其主要表現 有三方面:一是作家林立,出現了文彭、何震、歸昌世、汪關、朱簡、梁袠等幾十家■’二是印學理論的確立’編制印譜成 為風尚,如《集古印譜》,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時人(包括篆刻家本人)更重視制印譜,使得印譜如詩集、文集一樣,成為 個人的一種藝術成就的記載;三是書畫已經離不開篆刻’且要比末、元考究得多。篆刻作為文人藝事的一種,已為人們所接 受,求名家篆刻也蔚然成風,故書畫家、詩人、文學家以至收藏家,無不存印章。
清代篆刻在明代文、何之後,在理論與實踐上得到更大發展,風格各异,派支繁衍’成為專門之學。特别是淸代碑學盛 行,碑學書家無不兼擅篆刻,除為我們熟知者外,金農、桂馥、何紹基等均精篆刻。清代篆刻與碑學盛行是相輔相成的’早 中期主要的篆刻大家都是安徽與浙江籍的,當然也有僑居揚州的’所以一直有浙派與徽派之説。浙派指『西泠八家』等名 家,徽派又有歙派、皖派之説。
在浙派、皖派風靡印壇百年之後’作為篆刻藝術發展的必然结果’清末篆刻走上了一條r印從書出』、『印從刀出』、 『印外求印』的復合型創作道路。至此,篆刻藝術的形式與審美體系得以最終形成。自此,篆刻家在創作中所考慮的,是如 何實現以及在什麽程度上實現各自的審美理想。晚清篆刻,可謂是名家輩出,而就風格而言呈現出更多樣化的色彩,但這些 又幾乎都是以趙之謙、吳昌碩、黄士陵三家篆刻為源頭的。趙之謙(10029—1884)初字鐵三’後改為益甫、叔。號冷君、悲庵、無悶、子欠、憨寮、坎寮、梅庵、笑道人等。齋室名有:二金蝶堂、苦兼室等’浙江會稽(紹興)人’咸豐舉人,官江西南城知縣。趙之謙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杰出藝術家,書畫篆刻皆一流。曾主纂《江西通志》,編刊《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著有《二金蝶堂印譜》、《悲庵居士文存》、《悲庵居士詩媵》、《國朝漢學師承續記》、《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等。
從趙之謙早期的印作中可以明顯看出,他的篆刻初學浙派。而在二十五六歲後的印作中,其朱文印多仿鄧石如,白文印多仿浙派或漢印。從他的邊款(見『鏡山』一印)中我們可以查知,趙之謙認為鄧石如的朱文印淵源于六朝朱文印,明清印人之所以不得其法’主要是拘於漢白文印式的結果’這無疑是對以趙之琛為代表的後期浙派朱文印風的中肯批評。他認為學漢印不應斑駁弄巧,而當追求其古拙渾厚之精神。他在『何傳洙印』的邊款中説•• r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渾厚•,學渾厚則全恃腕力。』自此,趙之謙的篆刻進入成熟期,他立足于漢印、六朝印,又努力熔鑲徽、浙二宗,并在他『崇拙』美學思想指引下,形成了他半拙半巧、拙處得巧的印風。
趙之謙入京師後,結交甚廣,見識日豐,金石學識大進,為他最終打破徽、浙二宗的籠罩,推進近現代印風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鄧石如用秦、漢篆法入印的方式啟發了他,他博采兼收,將漢鏡、錢幣、權詔、漢器銘文及難以入印的《天發神讖碑》、《祀三公山碑》、《禪國山碑》等碑文入印,凡有文字可以取法的,無不兼收并蓄,融會貫通。此舉是前無古人的,為六百年來的印家,另辟一條寛廣的道路,突破了秦漢璽印程式’拓出篆刻新天地’從而超越了他之前的丁敬、鄧石如諸家。
趙之謙的另一偉大創造,則是他對刻款形式的拓展。他在一般的單刀陰文楷書款的基礎上,大膽釆用《龍門二十品》中《始平公造像》的方法刻陽文款識,在邊款上再現北魏造像文字雄偉奇宕的風貌。又以拙樸、誇張、變形的手法將佛龕造像、馬戲雜耍、走獸等圖像刻入款中,使以往衹用以記事作文的印章邊款,變得豐富多彩,為後來的篆刻家的題款形式提供了嶄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