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 全3册 2002清晰 海上岭南京津画派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 全3册 2002清晰 海上岭南京津画派

¥9.00價格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 全3册 2002清晰 海上岭南京津画派

  •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 全3册 2002清晰 海上岭南京津画派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全3册,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绘画中的二十世纪前期,无疑是中国美术*为绚丽璀璨的时代,多元化的画家群体与绘画流派的并兴成为这一时期美术的主流。在沿海交通便利,对外文化交流频仍的地区,如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不仅在经济文化上得风气之先,在绘画上也是名家辈出,流派绘呈。他们分别所形成的海上画家群、京津画家群和岭南画家群在民初画坛中造成三足鼎峙的局面。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是以介绍绘画作品为主的画册,内容分四个部分。一、绪论,论述画派及主要国家概况;二、作品图版(以画家生年为序,《海上画派》是以画家到上海的时间为序);三、大事年表;四、画家小传。其中画家的选择是以1900-1949年间已有一定的影响的画家和画派中主要成员为主,影响较小的画家省略。画家作品尽量选择1949年前创作的。对《京津画派》中黄宾虹、陈师曾作品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在京居住时间与作品创作时间一致。

    在中国美术史上,辛亥革命以来至五十年代初,只有南北地区之分,海派、岭南派或称南北画坛。“京津画派”,这是近些年才有的一种提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今天以大部头出版这一画派的作品,且响亮地提出这一画派,可谓鲜明和独具慧眼。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 海上画派》共收任熊、胡公寿、钱慧安、吴大澂、赵之谦、任薰、任伯年、虚谷、蒲华、沙馥、任预、吴石仙、倪田、吴昌硕、陆恢、王一亭、陈师曾等几十位海上大家作品295幅,附大师年表和人物简介,十分畅销。
    海上派有一些显著的特点,表现于思想和艺术方面,随着时间之推移,愈益分明。作为被开拓的新滩租界,上海是崭新的城市,而作为对传统艺术的依存,上海的周边却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在中国美术史上,辛亥革命以来至五十年代初,只有南北地区之分,海派、岭南派或称南北画坛。“京津画派”,这是近些年才有的一种提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今天以大部头出版这一画派的作品,且响亮地提出这一画派,可谓鲜明和独具慧眼。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书目: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  海上画派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  岭南画派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  京津画派

    《中国近代画派画集》出版说明:

    20世纪初期,画会组织集中于上海、杭州以及广东等地区。万青力《南风北渐民国初年南方画家主导的北京画坛(上)》文指出,北京地区较早出现的绘画团体是1915年由余绍宋发起组织的“宣南画社”,那是由司法界一些书画爱好者参与的种自由聚会,“邀请同年进京的江南名画家汤定之先生指导……后来梁启超、姚华、陈师曾、贺良朴、林纾、萧俊贤、陈半丁、沈尹默、萧、郁曼陀、王梦白等也来参加,有的定时,有的不定时,每次聚会最多时达二三十人”。“每周聚会一次,吟诗作画谈艺论文,地位不分高低,来不迎,去不送,属于结社松散的定期雅集性质。”①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宣南画社”的陈师曾、姚华、贺良朴、萧俊贤、萧毜、陈半丁、林纾等人正是以此为起点,逐步形成北京画坛最活跃、最富于实力的画家群体。他们之中多数人成为嗣后出现的北京大学画法硏究会、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等团体的发起者或支持者。

    1916年12月,身兼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法国接电召回国,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次年1月正式就任之后,将北京大学办成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阵地。蔡元培在北大倡导美育,设美学及美术史课程,中国美术史由叶浩吾讲授,蔡元培亲自担任美学课,并倡导设书法硏究会,请沈尹默、马叔平主持;圓法硏究会,请贺履之、汤定之等人讲授,比利时画家盖大土(Kets)教油画;音乐硏究会,请萧友梅主持,均听学生自由选学。

    北京大学画法硏究会成立于1918年2月,研究会的活动得到北京大学教师李毅士、钱稻荪、贝季美、冯汉叔等人的赞同,并得到校外名家陈师曾、贺履之、汤定之、徐悲鸿等人的指导,制定简章,后来又陆续聘请了一些画家担任导师、会长。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硏究会旨趣书》中说:“夲会画法虽课余之作,不能以专门美术学校之成例相绳,然既有志于硏究,而承专门导师之督率,不可不以硏究科学之精神贯注之。”③他要求学生多作实物写生并持之以恒。“除去名土派亳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拘守成见之讥,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美虽由于天才,术则必资练习,故入会后当认定注意,誓以终身不舍,兴到即来,时过情迁,皆当痛戒。”而在学习内容上则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聘请了不同画风和艺术观点的画家任教。

    研究会允许学校师生自由参加,开始时有30多人,后增至70多人,其中学习中国画的有50多人,除课堂讲授外,还安排了观摩借展的古画、参观故宫古代绘画陈列、看画展、组织野外写生、举办成绩展览等活动,使学习内容丰富而生动几位导师中,李毅士(1886—1942)于1907年入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学习西画,回国后,曾与陈师曾、郑锦等任教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图画手工科。后来应蔡元培之聘,在北京大学理工学院任教。他致力于中西画法的结合,创作具有现代感的人物画,曾创作《长恨歌诗意图》行于世,在写生教学方法上,他与徐悲鸿观点一致。

    徐悲鸿(1895—1953)分工教人物画与水彩画,曾于1918年7—9月带领学生去北京西山旅行写生,作示范和现场指导。④他于1919年初,获准以官费生资格赴法国留学,离开北京大学。同时辞去导师工作的还有教花卉的陈师曾(18761923)。之后郑锦(1891—?)接替徐悲鸿担任水彩画教学。

    陈师曾与两位资深的山水画家贺履之(1860—1938)、汤定之(1878-1948)都是1920年成立中国画学硏究会的倡议者和早期的评议(导师)。北京大学画法硏究会出版了专业刊物《绘学杂志》,由胡佩衡(1892-1962)主缩,共出版4期(1920.6-1921.11)。曾发表过一些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理论文章,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和陈师曾的《文人画之价值》等著作。

    徐悲鸿文章是1918年5月14日在画法硏究会所作的《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演讲稿。为徐悲鸿第一篇论述中国画改革的理论著作,也是20世纪早期有关中国画发展问题富于创见的理论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由于“守旧”致使中国画学颓败至极。提出“古法之佳音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著名主张。陈师曾先后在《绘学杂志》发表《凊代山水画之派别》、《凊代花卉之派别》、《对于普通教授图画科意见》、《绘画源于实用说》、《文人画是进步的》等文章,而《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则是针对由于受到异质文化冲击而出现的否定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潮,从中西艺术的比较中,为中国文人圄作出界定,阐明文人画的渊源、精神特质,指出绘画的本质“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所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文人画首重精神,不贵形式……纯任天真不假修饰,正足以发挥个性振起独立之精神”。他提出:“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画之价值》是第一次对文人画艺术作出现代的理论概括和总结。陈师曾其它几篇文章后来《湖社月刊》曾予以转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