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共16册 2007彩图高清
¥32.00價格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共16册 2007彩图高清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共16册 2007彩图高清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及续编PDF电子书共16册,由大象出版社1999、2007年出版。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收录的文物包括:大量考古发现的和传世的各种古代乐器、舞具,反映音乐内容的器皿饰绘、雕砖石刻、纸帛绘画、俑人泥塑、洞窟壁画、书谱经卷等等。所收录的文物中,不乏历见著录的传世名器,也不乏闻名于史的重大考古发现;但更多的是以往鲜为人知的文物,它们在本书中是第一次集中面世。这些文物的年代,从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直到清代末期,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及续编书目列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上海卷 江苏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北京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四川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山东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山西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新疆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河南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湖北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甘肃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陕西卷 天津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II 江西卷、续河南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II 河北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II 广东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II 福建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II 内蒙古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II 湖南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序言:《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是目前正在陆续出版的中国音乐四大集成的姊妹篇,故实质上也可称之 为“中国音乐文物集成”。这项工作之所以以“大系”命名,不过是表示我们并不以编辑出版各省卷本 的“音乐文物集成”为终极目标。随着音乐考古学、音乐形态学、与音乐有关的古代文化人类学以及 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音乐考古专家队伍的U益壮大,我们预期这项工作在“集成”的基础上. 还将进入全面的、系统化的梳理阶段,这是.项与中国音乐史密切相关的、必不可少的研究工作。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是当前中国音乐考古学学科建设中最为宏大的工程。中国音乐史学,尤其在中国音乐考古学方面,曾勉附T中国文史界、考古界之骥尾。号称“礼乐 之邦”的古代中国,并无系统的音乐史著作,只有历代止史屮给予重要地位的“乐忐”、“律志”以及若 干史料杂集中的相关研究。作为考古学前身的“金石学”中,虽也容纳有相当数量的青铜编钟研究, 却难以认为这已是“音乐考古学”的发端。如果说中国的音乐研究,始自“五四”运动以来,那么中国 的音乐考古学研究,就是随着音乐史家的开拓,孕育f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史学进展,促进于70年 代末以来音乐文物深入调查,而至今已在起步阶段了。五四运动以来,中闰音乐史家们对于音乐考古研究的注意,是在文史界的启发与带动下逐渐 展开的。王光祈先生关于某些传世音乐文物的研究,也许只算个别事例;杨防浏先牛.写作《中国音乐 史纲》时,考古学家唐兰先牛的《古乐器小记》、刘半农先生等所作的古乐器测音研究工作,已经是真 正意义上的音乐考古学研究,并成为《中国音乐史纲》写作的方法论的参考了。五六十年代,杨荫浏 先生在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写作时,指导中国音乐研究所,配合文物界、考占界,从虎纹大石 磬到河南信阳楚墓编钟等出土音乐文物所进行的一系列音乐学研究,为此后的音乐文物调查提供 了初步经验,并作出了某些学术的、知i只的、技术的准备。其间,音乐研究所的个纯一研究员所著《中 国占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远古与夏、商部分)和他的有关论文,多专注于音乐考古问题,对f音乐 学者从事考占研究甚有贡献。70年代末,中N进入了一个被称为“科学的春天”的时代。中国皆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先生倡导 并且亲自深入音乐文物的m野调査丨:作,直至倡议编纂《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他所带领的凋査小 组,发现了中国青铜钟的双茂结构.巧逢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具有铭文为证的青铜双咅钟的 出土,在学术界引起r'反响,对于音乐考古学的进一步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鉴于古代音乐研究工作的迫切需要,80年代末,武汉音乐学院设置了“音乐考古学”专业,并在 文物、考古学者的协助下,开设r 一系列相关凍程。这是发牛在曾侯乙墓音乐文物出土之地的電大 事件。它的实质意义在于:音乐考古工作实践的谣要,推动r理论工作的进展。中国誶乐考古学的 学科建设,出现r 一次飞跃。音乐考占学在人类文化史研究中,有其显而易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意义。诸如贾湖骨笛提供的 有组织而能自成体系的乐音结构,便是一种即便是远古崖书中亦无从得知的人类高级思维活动的 历史信息。它忠实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某种人类文明的曙光。我们所处的这一时代,正当文化学的概 念开始进入考古学,从而扩大了考古学中关于“文化”概念的畛域。音乐考古学如能产生长足的进 展,将来无疑可以用己之长,回报于一般的考占学。考古学的最新进展是多侧面的,其重要的迹象之一是和文化人类学的互相靠拢。音乐文化史的 研究将在这方面提供出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和现象。音乐考占学作为一n嗷嗷待哺的新学科也将 因此而面临着有关学科建设中的特殊问题。古代的陶瓷、丝绸织物、绘画和雕塑作品等,本身就是考占研究的对象。陶瓷考古、丝绸考古、美 术考古的文物依据直接就是备关器物或艺术品本身,其考占学的描述和具象物体本相一致。但绝不 可能“取出”任何一件“音乐作品”,对它直接进行考古学的研究。从考古学现有严格定义说来,“音乐 芩古”一词,似乎难予认证,充其量RnJ说是“乐器考古”或“音乐文物遗存的考古”而已。在人类文化史上可称最为rV老的“音乐艺术”,作为一个古老问题乂被提出来r:这是时间的艺术,“心灵的”而 言-“物质的”艺术。考占学和历史学的重要界限之一是考古学永远也不去直接选择精神现象作为自 己的研究目标。我们注意到占代音乐艺术虽然是无形尤体而不可驻留的,但它的一切表现却无非都 是“物质的”信息。从成系统的信息之间对它们进行结构关系的研女,恐怕音乐信息(例如:骨笛、陶 埙、石磬、青铜钟的音阶)稳定和有序,要远远高过那些有形有体的艺术品所能带有的信息量(例如: 线条的疏密长短,色彩的深浅),其内在结构所体现出来的惊人的稳定件反而使得后者相形见绌。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编撰过程中,为了谨防由于当前认识的局限而丢弃了某些未被认识 的有用材料,本书在收录范闱方面是掌握得略为宽松的。诸卷本既重形制数据,也及测音资料;既重 考古发掘,也收传世器物;既重乐器实物,也不忽视反映占人音乐生活的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古 人乐舞不分,故一些重要的舞蹈文物乃至乐舞道具也适量收录。“乐音信息”的收集、采录,是强调“乐音信息”作为历史上曾经存在、并能遗留至今的物质信息 也应成为考古研究的直接对象的意思,而并不意味着要对考古学的学科范围进行修改。当代的中国 传统音乐研究对于古代吝•乐遗留至今的某些信息作了确认以后,已在“曲调考证”研究上,有了新的 突破。值却小'能、也不应该如有的研究者那样,把仑径称做“曲调考占”。音乐艺术在闰际上有“无形 文化财富”之称,这种无形之“物”,如前所述也在-定条件下可以得到考占研究的直接帮助。这并非 蓄意混淆学科界限,从而亵渎考古学庄严的科学殿堂;而是为了在齐心共建这座宏伟殿堂的事业 中,贡献音乐考古工作者•份辛劳。《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从事的是铺砖叠瓦的工作。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达到它预期的目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II》序言:《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终于迎来了其续编的问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作为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U,自1988年由先师黄翔鹏先 生立项至今,已经历了长达丨8年的曲折历程。追溯著名的音乐家吕骥、考古学家夏鼐的首倡之 功,已近三十载。逝者如斯夫!本书之所以还要布一个“续编”,实为时势使然。18年历程的本身,已充分说明N题。作为 —个国家科研项目,一般周期不能超过3年。但是作为一部“中国音乐文物资料总集”这样的鸿 篇巨制,岂是三二年内可以完成的?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即已出版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前12 卷,呰汇集了全国数以百计的音乐学、考古学、历史学方面专家指导或参与编撰工作,其工程之 浩大,工作之艰巨,不难想象,实在难以在国家现行的科研体制所框定的计划中实施。所以1998 年,笔者不得不以“中国音乐文物大系n期工程”的名义,申报为国家“九五”艺术科学重点研 究项目;并且在两年以后的2000年,又不得不如期“结题、验收”,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续编”D 结题归结题,验收是验收,从行政管理角度,续编已经完成;但实际的编撰和出版丁.作一如既 往,直至今H。预汁?1今年起,以每年出版二至三卷的速度,续编的出版工作还要持续数年。如 耍出齐全N内地各宵、自治区、直辖市的分卷,甚至加上港、澳、台和海外等各卷,以及长期地 修订和补遗,是否还要有“m期工程”,很值得考虑。1988年7月,我承拊项目《湖北卷》主编工作的时候,翔鹏师对这个项目的性质及其终端成 果,有过明确的意见:“《中_音乐文物大系》的性质,是‘集成’而不是‘精选’!”所以我在编 定首卷《湖北卷》,以及后来长期主持《中围音乐文物大系》项目,先后起草《中国音乐文物大 系编撰体例》、《中N音乐文物大系T作条例》、《中国咅乐文物大系音乐文物命名法》、《中国音 乐文物大系音乐文物分类方法》等一系列文件时,坚定地贯彻了先生的思想。1996年《湖北卷》 面世之际,先生对该书的内容和形式均表赞同,并在重病之中专为该书撰写了前言。1997年5 月,先生不幸与世长辞。笔者在其后多年的T.作中,門始至终坚持了“集成”的方针。继《湖北卷》之后,北京、陕西、天津、h海、江苏、四川、河南、新蹰、甘肃、山西等宵 (市、区)各卷陆续出版。待到《山东卷》出版时,时间已经到f公元2001年年底。12个省卷 分K)册装订,共收录了文字及数据资料近200万言,彩色、黑白照片及各类拓片、线描图5000 余幅。该书采用全彩印刷,八开本豪华装帧,以尽可能博大的气派,再现我_优秀的民族音乐文 化遗产,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套专业音乐书籍。1999年,《中H音乐 文物大系》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大奖,2005年又获得了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 等奖。这是社会对包括翔鹏师和我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的肯定和最高的奖赏。丨1期工程A 1998年立项以来,总编辑部全面继承了前期的宗旨、体例和丁作方法,并继续 得到了圃家财政支持和国家文物局及有关省、市文博部门的协助,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当然,要让 这部续编一一摆上书架,无疑是一副历史的重担。续编给后人留下的,同样应该是一笔有用的学 术财富,而不能是一种难以弥补的遗憾。本书收录的文物包括:大量考古发现的和传世的各种古代乐器、舞具,反映音乐内容的器fill饰 绘、雕砖石刻、纸帛绘®、俑人泥塑、洞窟壁画、书谱经卷等等。所收录的文物屮,不乏历见著 录的传at名器,也不乏闻名r•史的重大考古发现;但更多的是以往鲜为人知的文物,它们在本书 中是第一次集中面世。这些文物的年代,从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立到清代末期,充分体现 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作为中国音乐考古学方面的一部重典,它对中国音乐史 学的推动是不言而喻的。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热衷于讨论中闰音乐史的改写问题。曾侯乙墓的发掘,是中国,也是世界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空前大发现,更是中围音乐史学界 1:新审视现有的一部中国音乐史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