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月日考 全7册 2005
《二十四史月日考》PDF电子书共7册,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出版,是对二十四史中日与月(历史年代)的记载详细考证之作。
《二十四史月日考》是清人汪曰桢的一部手稿,现存一百余卷,二十九册。内容包括对前十七史重要史事确切时间的考订。据《清史稿》记载,原稿全二百三十六卷,可知此书不是一部未竟稿本,而是佚失了后七史部分,是为憾事。今广为搜讨,未发现此稿本的其他版本。今据国家图书馆藏稿本影印出版,以飨学者。
《二十四史月日考》目录:
二十四史月日考 第一册
序 陈其泰
编辑说明
史记月日考
汉书月日考
后汉书月日考二十四史月日考 第二册
三国志月日考
晋书月日考
宋书月日考二十四史月日考 第三册
南齐书月日考
梁书月日考
陈书月日考
魏书月日考二十四史月日考 第四册
北齐书月日考
周书月日考
隋书月日考
南史月日考
北史月日考(一)二十四史月日考 第五册
北史月日考(二)
唐书月日考(一)二十四史月日考 第六册
唐书月日考(二)
新唐书月日考(一)二十四史月日考 第七册
新唐书月日考(二)
《二十四史月日考》序言:治中國史學者,不能捨棄歷代正史。究其原因,與正史採取的紀傅體體裁是分不閧的。紀傳體史書的開創之作是司馬遷所著《史記》。他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建十一一本紀、十表、八書―二十世家、七十列傳。五種體例,各有區分。而且取材廣泛,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舉凡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文化等,無所不包。由於紀傳體本身的特點,所以深受史學家的歡迎。《史記》問世不久,便有劉向、劉歆、馮商、衛衡、揚雄、史岑、梁審、肆仁、晉馮、金丹、劉恂等(見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相後撰纊。至班固著《,朝廷組織罾#撰《東觀漢記》,也都採用紀傳體,而且體例更爲嚴謹。值得指出的是,自東漢起,紀傳體受到歷代王朝的特別尊崇,被作爲編撰國史的體裁,不管朝代鼎革,體例相沿不改。至乾隆年間,朝廷明令頒佈爲正史的紀傅體史書,自《史記》迄《明史》,共11十四種,渾然一體,系統反映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顯然,較之私人修史條件遠爲優越而撰成的歷代正史,在資料的佔有、使用,以及史書的規模、系統性和連绩性等方面,均是獨一無一一的。
歷代正史是研究者必須依靠的文獻,但是,由於歷史内容無比複雜,對事件、人物、制度等諸多問題的認識不能一次就達於完成,而需後人再作探究。因此,自晉代以後,又有許多學者繼繽從事正史的補充、整理、校訂工作,積累了大量成果。這些工作,概括起來大致有四類:一是注釋,如《史記》三家注、《唐書釋音》、《五代史記注補》等;1I是補作,如《後漢書》、《晉書》、《粱書》等書的補表,《三國志》、《梁書》、《陳書》等的補志、《五代史補考》等;三是校正,如《史記識誤》、《漢書正誤》、《漢書地理志校補》等;四是考訂,如《晉書考證》、《北齊書旁證》、《元史考訂》等。經過衆多史家的努力,有關二十四史的訂補之作,已具相當規模,僅從歷代史目來看,即不下數百種之多。此類著作的學術價值及彌補原書之功效,學術界亦早有定論。現在的問題是,『正史之缺憾,賴古今學者之努力,受其彌缝者已不在少數,後人盡可利用已有之成缜而作進一步的探求,但此已有之成鎮,將從何而求得之?」換句話說‘一般學者如何去搜討、利用那些多爲善本珍藏,又分散於各處的前人成果呢?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開明書店出版《一1十五史補編》,集一百四十餘種訂補之作於一爐,從而爲學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蓽路之功,實不可沒。然《撕编》所及,只包括各史之表、志;那麽對於紀、傳等的訂補之作,仍難尋覓。爲此,北京圃書館出版社在一九九六年於《補编》之外,擴大收書的範圍,凡舆《二十四史》有關的訂補著作,一九四九年以前編撰出版的稿本、抄本、刻本、影印本等均在選擇的範圍(《二十五史補编》已收之害,不再選人),编輯出版了《二十四史訂補》,共收書I百六十餘種。此書出版後,甚得學界的好評。在海内外享有盛舂的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素以嘉惠士林、繁榮文教事業爲己任,今爲更好地服務於學術界,又編輯《歷代正史研究文獻叢刊》,收錄明代以來至現代學者撰寫的有關正史的考證、補缺、專論等。爲免重複,凡《二十五史補编》、《二十四史訂補》己收之書,本書不再選入。清代三大名著即錢大昕《廿11史考異》、趙翼《廿I一史剳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曾爲學界研究歷代正史提供了極大便利,由於多有出版,本書也不再選入。本叢刊採取分批出版的方式,卷帙大者獨立出版,小者合编。先期出版《讀1I十五史蠡述》、《二十四史三表》、《二十四史月日考》、《二十一“一史考論》广輯杭世駿的《諸史然疑》、牛運震的《空山堂罾殳㈣罾》、盧文弨的《讀史劄記》、錢大昕的《諸史拾遺》、沈豫的《謫史雜記》以及劉髏仁《十七史說》等六書而成,此後還將繼绩编輯刊印。
《歷代正史研究文獻叢刊》包含着歷代正史的多種研究資料,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特別是其中的幾種稿本,更是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將它們彙爲一編,影印出版,這不僅大大便利了人們查閱和收藏,而且對中國古代史、史學史、學術史及文歉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無疑多有裨益。
陳其泰寫於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
二00五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