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 第1辑 全30册 2012高清
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 第1辑 全30册 2012高清
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 第1辑 全30册 2012高清
《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 第1辑》PDF电子书全30册,由鹭江出版社2012年出版。
《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 第1辑》收錄一九四九年以前東亞各國人用漢語文言文撰寫的琉球、琉球與周邊國家關係文獻'日文及其他語言者暫不收錄。收錄以專書為主'非專書僅收立成卷且有代表性的幾種。本叢書收錄琉球人所著史部、子部與集部書'中國人所著關於琉球的史部、子部與集部書'並按琉球、中國的順序排列。各國有關琉球之書'先專書'后非專書;先史部'子部'后集部。各類文獻大致以成書年代為序'個別文獻因特別重要而適當調整順序使之靠前。
《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 第1辑》书目:第1-15册,历代宝案(一至十五)
第16册,琉球国中山世鉴、中山世谱(一)
第17册,中山世谱(二)、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中山王府相卿传职年谱、球阳(一)
第18册,球阳(二)
第19册,球阳(三)
第20册,琉球国旧记(一)
第21册,琉球国旧记(二)、要务汇编、御教条、蔡氏祖源宗德总考、玉成朝熏家谱抄、雪堂燕游草、东游草
第22册,北上杂记、北燕游草、中山诗文集、指南广义
第23册,琉球诗录、琉球诗课、东国兴诗稿、翠云楼诗笺小启、四知堂诗稿、寒窗纪事
第24册,续钦思堂集附圣览诗文稿、质问本草
第25册,六谕衍义、童子摭谈、殊域周咨录?琉球、琉球记附中山诗集、琉球图说、中山沿革志附中山诗文
第26册,中山传信录附赠送诗文
第27册,琉球国志略
第28册,琉球入学见闻录
第29册,小琉球漫志、续琉球国志略
第30册,海国闻见录、纪琉球入太学始末、续琉球国志略 、琉球地理小志并补遗附说略、中山纪略、中山见闻辨异、琉球实录、琉球朝贡考、琉球向归日本辨 、琉球三策、琉球译
《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 第1辑》出版说明:在古代,琉球作為島國,其活動範圍可從馬六甲海峽、爪哇島一直延伸到朝鮮沿海,因此在東亞國家的貿易活動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明清兩代,琉球與中國的交往十分頻繁。明朝初年,琉球王就向中國乛朝貢一并獲乛冊封與當時的中國建立起緊密的外交與貿易聯係。在頻繁的貿易往來過程中,中國文化特別是八閩風俗對琉球的影響可謂深遠。
明清兩代,琉球不斷向南京和北京的國子監,以及福州的琉球館派遣留學生學習漢文,并定漢字為官方文字,成為漢字文化圈的一員。琉球許多著作都是以漢文寫成。近代以來,琉球與歐美各國簽訂條約都以漢字文本為主。
漢文琉球文獻是琉球古代以漢文書寫的文獻,因為其特殊價值,受到學者的重視,又因為其在歷史上幾次遭受祝融之災而毀損嚴重,更需要加以整理。此次收錄的漢文琉球文獻,主要包括琉球史書、琉球家譜、琉球人著作、琉球刊刻的中國文獻等。
琉球史書主要包括《歷代寶案》、《中山世錾》、《中山世譜》、《球陽》及中國琉球使臣撰寫的相關史書。
《歷代寶案》是琉球政府主持編纂的一部漢文文獻。乛寶案即寶貴資料之義。據稱,參與編纂的都是渡海來琉的閩人子係,居於久米村。內容主要為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與琉球冊封、進貢、留學及護送海上漂風的中國難民等的外交關係文書,也有涉及琉球與朝鮮、東南亞諸國、法國、英國的交往檔案,其中不乏間接涉及中日關係的史料。因此,一歷代寶案》不僅是研琉球及東南亞國家歷史的重要資料,也是研究明清時期中國社會和中外關係史的珍貴史料
全書共三集,第一集收錄有明清時期中國皇帝的韶敕,中琉兩國往來的政府文書,琉球與朝鮮、東南亞諸國往來的政府文書等;第二集和第三集全部收錄的是琉球與清朝政府之間的往來文書。另有別集,涉及清道光、咸豐問琉球與英美、法三國交往的文書。其編纂工作從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始,持續到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將琉球視作日本領土,琉球政府解體,編纂工作被迫中止。《歷代寶案》編纂完成之後,有抄本數種,其藏於日本東京,惜一九二三年毀於東京大地震;其一保存於日本沖繩縣立圖書館,惜毀於二戰。今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有日人抄本一部,被認為最接近原本、因而價值很高。另外,傳世抄本尚有多種,可惜均非完帙。臺灣大學藏抄本《歷代寶案》的來由和日本教授小葉田淳有關一九三五年,當時任教於臺北乛帝國大學一的小葉氏因撰寫論文的需要收集琉球文獻,發現沖繩縣立圖書館藏有一歷代寶案一抄本,於是委託日人久場政盛抄寫。久場氏費時五年、全部依據原樣摹寫,共計二百四十九冊,是傳世各版本中最完整的,也是最接近原貌的。
《歷代寶案》歷經劫難,雖然其中脫落、訛誤不少,然能夠保存至今,已甚為不易,而臺大本更凸顯其珍貴價值。《歷代寶案》的浴火重生,成為歷史學者研究琉球外交歷史,尤其是中琉關係史方面,非常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琉球三大史書,即《中山世鑒》、《中山世譜一、《球陽》,為琉球官修的三部編年史書。《中山世》是琉球歷史上第一部正史,為琉球立國的三部典籍之一,記錄了琉球的開國神話以及琉球王國從舜天王朝至第二尚氏王朝尚清王時代的歷史,並且對琉球所屬一一一十六島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記載。該書由琉球攝政尚盛主持,大臣向象賢執筆,於慶安三年(一六五0)開始編撰。其中,卷首部分是用漢文書寫;正卷部分共五卷,則是用日本語寫成。
《中山世譜》是《中山世鉴》的漢文修訂本。康巸一三十六年冖一六九七一,攝政尚弘才等人奉尚貞王之命,由乛唐榮總理官蔡鐸命改以漢字校正」,於一七○一年完成初版《中山世譜》冖被稱為蔡鐸本一,獻給清朝康巸…皇帝。蔡鐸本《中山世譜》記載了琉球自天孫王朝至尚益王時代發生的事情,共正卷五卷、附卷一卷。
雍正二年冖一七二四一,由攝政尚徹主持,以蔡溫為總纂,對蔡鐸本《中山世譜》進行修正,於翌年完成第二個版本的《中山世譜》,後世稱之為蔡溫本《中山世譜》。
現存的《中山世譜》共有本卷十四卷冖主要是收錄有關中國的事項一、附卷七卷冖主要是收錄有關薩摩藩的事項一,蔡溫本《中山世譜》的改訂只到本卷九卷,其後由史官繼續修訂,直到一八七六年才被迫停止。附卷的部分可能也是由蔡溫所編修,後來又經唐通事鄭秉晢之手改訂,成為現在的七卷。
《球陽》是琉球三部典籍中記載最為詳盡的一部,全稱《球陽記事》,由漢文寫成,其名稱乛球陽是對琉球的美稱在第二尚氏工朝時期簡稱《記事》,《球陽》是琉球處分之後的通稱。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唐通事秉哲(伊佐川親方佑實)等奉尚敬王之命編纂,於清乾隆十年冖一七四五一初步完成。後由從中國留學而歸的史官繼續編寫,直至一八七六年才被迫停止原書共本卷二十二卷附卷三卷,外卷冖即《遺老說傳》一三卷附卷一卷,今已部分亡佚。其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琉球王家系譜、國事、政治、經濟、宗教、社會、文化、天文星象以及自然災異等。
琉球人撰寫的關於琉球的史書還有記載琉球官制的《中山王府相卿傳職年譜》、《琉球中山王府官制》,記載地理、風俗、物產的《琉球國舊記》,記載琉球政治制度的《御教條》、《要務彙編》。
自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一)明朝與琉球建立正式的藩屬關係起,到清光緒五年冖一八七九一琉球為日本佔據為止,雙方友好交往五一日餘年,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在此期問,中國儒家思想和文化傳人琉球,廣受推崇,對琉球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從明代開始,閩人大量移居琉球,可考的姓氏有三十餘,史稱乛閩人三十六姓。由於人琉球的閩人積極從事航海對外貿易等活動,不僅使明代的中琉關係更為密切,而且使琉球與東南亞諸國,與朝鮮、日本都發生了密切的貿易往來。這種貿易往來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當然,閩人移居琉球後,在治理琉球政和傳播中國文化科技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閩人三十六姓中的程復和王茂都曾擔任琉球國相,鄭迥擔任過法司官。他們與琉球人民在共同拓殖的過程中將中國的文學藝術、建築風格及陶瓷製造、染織石雕等手工技巧逐漸地傳入琉球。明清時期,民問對修纂族譜十分重視,這一風氣也流傳人琉球如今保存的琉球閩人家譜成了中國文化在琉球傳播的歷史見證,如《蔡氏祖源宗德綜考》、《玉成朝薰家譜抄》、《麻姓家譜》等。通常琉球家以世系源流開始,接著有族姓的世系圖,按著世係的排列記錄每位人譜者。記人氏族譜牒的每位族人,都記述他們的姓名、字號、生卒年月日、父母姓名、妻室子女、官爵、勛爵、采地、俸祿、婚嫁、封阡、寵榮、贈言、著述等。諸多琉球閩人家譜的史料價值是十分重要的,其所記載的資料是其他史書上所沒有的或是比較簡略的。琉球閩人家譜為我們記載了移居琉球閩人的活動,從中可以瞭解琉球閩人在中國和琉球交往的歷史以及琉球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明、清兩代尤其是清順治至光緒間,琉球官員、學者、文士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創作了為數不少、頗具特色的漢字詩文作品。琉球詩人在熟練掌握中國古典詩歌的格律形式的基礎上,把漢詩作為紀歷紀游、描景詠物、感思抒懷、唱和酬答的藝術表現手段,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都頗有可觀之處。其中比較著名的詩人有程順則、程搏萬、蔡鐸、蔡溫、周新命、蔡文溥、蔡肇功、蔡大鼎、林世功、林世忠等人。琉球漢詩在兩百年時裏的興盛,是中琉、中日兩國歷史文化淵源上值得珍視和研究的現象。
琉球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還表現在刊刻中國書籍方面。比如明代范鋐的《六諭衍義》和清代陳庚煥的一童子摭談》。《六諭衍義》中的乛六諭選自明太祖洪武三十年冖一三九七一頒布的教民聖諭四十一條中與倫理道德關係頗為密切的前六條,依序是孝父、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係、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康巸…四十六年冖一七0七一,程順則任進貢副使、正議大夫來華朝貢,進京事竣返回州候船歸國期問,捐資刻印了《六衍義》帶回琉球,作為國民修身養性的標準及學習漢語的課本。《童子摭談一是一部蒙學讀物,據該書卷首序,道光十八年冖一八三八一琉球王國使者顏嘉行出使中國,向福州劉錫經請教適合於琉球的訓蒙書,劉氏即持此書數本相贈。道光二十四年冖一八四四一,顏氏歸國,得到琉球高級官僚相助,在琉球翻刻了此書。這衹是中國儒家傳統在琉球傳播的一個方面。其他方面的家思想也深人琉球社會,對琉球政治制度、經濟、文教事業乃至社會生活等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特別是隨著儒家倫理道德中仁義、忠孝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廣泛為琉球人民所接受和施行,儒家學說逐漸成為琉球社會普遍信奉的一種道德行為規範,有利於其社會秩序的建立和穩定,從而使琉球成為儒家理想中的一個文治之邦。
明清時期,中國派遣冊封使有二十餘次,留下的各種著作有二十餘種,包括使琉球錄類、琉球歷史記載、詩文劄記等其中關於琉球歷史、地理的著作有《琉球國志略一冖周煌一、《續琉球國志略》冖齊鲲、費錫章一、《續琉球國志略》(趙新)、。《中山沿革志》(汪楫)、《中山傳信錄》(徐葆光)、《中山紀略》(張學禮)、《琉球地理小志》冖姚文棟譯一、《中山見聞辨異》(黃景福)、《琉球實錄》(錢琦)、《琉球向歸日本辨》(王韜)、《琉球朝貢考》(王韜)、《琉球三策》(何如璋)、《琉球譯》(翁樹)等。這些史書從不同的角度,分門別類,詳盡地描述了當時琉球的歷史地理、社會風俗、人文物產、語言文字。
自明洪武年間至清同治朝、記載中琉交往歷史的文獻十分豐富,有些是原始檔案,有些則輯為專著,有些是地圖、還有一些散見於其他史書。這些圖書大多比較稀見,有些還是海內孤本。其中最早的成書在明嘉靖年間,最晚的是清光緒刻本,時間跨度達三百餘年。對於許多研究者來說,最大的困難是文獻資料的缺乏。這些資料的整理,對於考察和研究中琉交往及古琉球的歷史,具有很高的學術及現實意義。對於瞭解和研究中琉的友好交往,都是不可多得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