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 全3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2017高清
南齐书 全3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2017高清
南齐书 全3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2017高清
《南齐书》PDF电子书全3册,由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为《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之一。
《南齐书》是记载南朝齐王朝二十四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入梁的南齐皇族萧子显。该书初名《齐书》,北宋曾巩等校定诸史,为区别于李百药所撰《北齐书》,始以《南齐书》之名通行后世。原书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是流传至今的唯yi一部南北朝时期所撰南齐史书。萧子显《南齐书》主要依据齐史官所修国史,对前人相关史著也有吸收。据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和《廿二史札记》的说法,萧子显《南齐书》应是沿用了檀超、江淹等所定的国史条例,而对其所立诸志与类传则有调整修改。全书含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一般认为原有《序录》一卷,现已失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由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云彬先生编辑整理,1966年前基本完成点校和编辑工作,1972年出版。点校本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影印宋大字本为底本,参校了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和金陵书局本等版本,同时亦参校《宋书》各志、《南史》、《通典》、《册府元龟》、《太平御览》、《资治通鉴》和《通鉴考异》等典籍,对前人的校勘成果,则主要采用了周星诒、张元济和张森楷的三种《南齐书校勘记》稿本,以及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等书。点校本比较广泛地参校了各种版本,综合前人著述,对清代以来学者的校勘成果汲取尤多,在标点、分段、校勘订误等方面都有不少创见,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为目前zui为通行的整理本。
《南齐书》书目:南齐书 一
南齐书 二
南齐书 三《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南齐书》出版说明:
南齊書,梁蕭子顯撰’初名齊書’北宋曾鞏等校定諸史,爲區别於唐李百藥所撰北齊書,始以南齊書之名通行於世。原書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記載了南朝齊王朝二十四年的歷史。
南齊是南朝繼劉宋之後,由蕭道成所建立的政權。蕭道成自稱是漢丞相蕭何一一十四代孫,劉宋末年因平定桂陽王休範之亂升至中領軍,掌握朝廷大權。宋順帝昇明三年(四七九)禪代稱帝,國號齊。蕭道成爲太祖高皇帝,其子蕭赜爲世祖武皇帝。蕭赜子文惠太子長懋早逝,其孫昭業、昭文先後即位,是爲鬱林王、海陵王。延興元年(四九四),蕭道成侄蕭鸞廢海陵王自立’爲明帝,其後其子東昏侯蕭寳卷即位。寳卷弟和帝寳融是南_最後一個皇帝。中興二年(五〇二),蕭衍自立爲帝,建立梁朝,南齊滅亡。南齐建都健康(今南京)與北魏政權南北對峙,統治地區西到現在的四川,北到淮河、漢水,蕭鸞時期在淮河以南又失去一些地方。南齊是南朝最爲短促的一個朝代。
南齊書撰者蕭子顯,字景陽,南蘭陵郡南蘭陵縣人,生於齊武帝永明七年,爲蕭道成次子豫章王蕭嶷之子。明帝建武二年(四九五),年七歲,封寧都縣侯。齊禪於梁,依例降爵爲子。後官至國子祭酒、吏部尚書,加侍中梁武帝大同三年冖五三七一出爲仁威將軍、吴興太守,至郡卒,年四十九。
蕭子顯幼年聰慧,史稱其「好學,工屬文」,有著史之志。天監中,蕭子顯爲太尉録事參軍,嘗「採衆家後漢,考正同異,爲一家之書」冖梁書蕭子顯傳一,隋書經籍志一一著録有他所撰後漢書一百卷。又「啓撰齊史,書成,表奏之,詔付祕閣」。此後,又撰普通北伐記五卷、貴儉傳三十卷冖南史作三卷一。隋書經籍志二還著録他所撰晉史草三十卷。除史學外,蕭子顯在經學方面也頗有造詣,曾領國子博士,又遷國子祭酒。隋書經籍志一著録他所撰孝經義疏、孝經敬愛義各一卷。蕭子顯自稱「頗好辭藻「每不能已」,有文集二十卷。這些著作今皆失傳,僅南齊書存世。
蕭子顯撰齊書,據册府元龜所載:「蕭子顯爲太尉録事,著齊書州郡志一卷。」(卷五六○國史部一,可知始於梁武帝天監中,任太尉録事期間。約在梁普通年間撰成並進獻南齊書表文,進書表南宋時猶見稱引,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表云:『天文事祕,户口不知,不敢私載。一」冖卷五一高似孫史略亦引其表:「素不知户口,故州郡志輒不載;天文復祕,故不私載,而此志但紀災祥而已。」冖卷二一兩處所引表文詳略不同,余嘉錫認爲讀書志引表當是櫽括,而史略所引或近原文冖四庫提要辨證卷三)。
蕭子顯奏上齊書的卷數,梁書及南史本傳明言爲六十卷,隋書經籍志一一亦著録蕭子顯「齊書六十卷」。至唐劉知幾史通則謂「紀八、志十一、列傳四十,合成五十九篇」冖卷一二古今正史篇一。其後舊唐書經籍志、宋史藝文志及宋元各家書目均著録爲五十九卷。宋章如愚山堂考索逕稱其書「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亡其一」冖前集卷一四一。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宋時蕭史固完善也。又按史通序例篇云「沈宋之志序、蕭齊之序録,雖皆以序爲名,其實例也則子顯書當有序録一篇,劉知幾猶及見之,而今失其傳矣。」冖卷二五一趙翼廿二史劄記又爲一説:「梁書蕭子顯傳謂所著齊書六十卷。今齊書只有五十九卷,蓋子顯欲仿沈約作自序一卷附于後,未及成,或成而未列入耶?按南史子顯傳載其自序二百餘字,豈即其附齊書後之作,而延壽撮其略入于本傳者耶?」冖卷九)余嘉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