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古文字诂林 全12巨册 1999-2004清晰

古文字诂林 全12巨册 1999-2004清晰

¥25.00價格
古文字诂林 全12巨册 1999-2004清晰
  • 古文字诂林 全12巨册 1999-2004清晰

    《古文字诂林》PDF电子书全12巨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至2004年出版。

      《古文字诂林》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极为宏大的古文字汇释类专业工具书。它“集万卷于一册,汇众说于一编”,荟萃迄今为止古文字形体与研究考释成果的大型工具书,所收考释资料涵盖出土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玺印文、战国货币文、陶文、战国秦汉简牍文、帛书、石刻文、春秋战国石盟书等八种文字)和传世古文字(包括《说文》篆文、或体、古文、籀文、奇字、《三体石经》古文,《汗简》和《古文四声韵》古文等),几乎囊括了古文字的所有门类。约一万多个字头,考释资料总量约一千万字,是一百年来的古文字考释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它的出版,将为汉语文字研究、大型辞书编纂、古代典籍整理,及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部材料翔实、无可替代的工具书。

    《古文字诂林》按《说文解字》分14卷,再加《说文解字》所无的两卷,共16卷的内容,我们大致按100万字的篇幅,分为10册出版,总计一千万字,是目前规模宏大、门类齐全、资料完备,同时用途广泛的古文字汇释类辞书。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了研究专著、单篇论文、文字编释札记,凡有一己之见且真实可靠的古文字考释成果尽收其中。尤重集录自二十年代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出版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的新获材料与新出成果,又与香港周法高的《金文诂林》、台湾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释》及吉林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等专收某一类文字的工具书有所不同,是《说文解字诂林》之后篇幅极大的一部古文字书。

    《古文字诂林》书目:

    古文字诂林 第1册
    古文字诂林 第2册
    古文字诂林 第3册
    古文字诂林 第4册
    古文字诂林 第5册
    古文字诂林 第6册
    古文字诂林 第7册
    古文字诂林 第8册
    古文字诂林 第9册
    古文字诂林 第10册
    古文字诂林 第11册
    古文字诂林 第12册

     

     

     


    《古文字诂林》出版说明:

    《古文字詁林》是一部彙録歷代學者關於古文字形音義考釋成果的大型工具書。
    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古陶文、貨幣文、簡牘文、帛書、M印文和石刻文,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載體。漢代以降,尤其是近百年來,衆多學者對古文字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這些考釋成果迄今尚未全面彙集。爲了填補這一空白,促進學術發展,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在八十年代後期便着手籌剌《古文字詁林》的編纂工作。一九九一年下半年,《古文字詁林》作爲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重點項目立項,委托華東師範大學承擔編纂H作,遴選了近二十位學有專長的中青年學術骨幹組建了《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設立了《古文字詁林》編纂室,還吸收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和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訪問學者、進修教師及在讀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共三十餘人參加了資料整理工作。

    《古文字詁林》的編纂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全體編纂委員會成員數易寒暑,歷時八年,將萬餘古文字單字所涉及的近五千萬字的考釋資料整理完畢。在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們又與上海傑申電腦排版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古文字字形庫,現已初步建成並投入本書的排版使用。

    《古文字詁林》學術顧問對本書的編纂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考釋資料的蒐集到編纂體例的確定,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尤其是幾位老前輩,以耄耋之年,衰病之軀,奔波于京滬之間,不辭辛勞,精心指導,令全體編纂人員深受感動。遺憾的是, 朱德熙、胡厚宣、戴家祥、顧廷龍四位先生不幸先後逝世,未能見到本書的出版,但他們爲本書所作的貢獻是永遠值得我們懷念的。

    《古文字詁林》在編纂過程中,曾得到阈家有關部委負責人,特别是上海市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也得到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成都和長春等地數十個單位近百位同行專家學者的鼓勵和幫助。我們謹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古文字诂林》凡例:

    一、本書是j部彙録上自殷商下迄秦漢的甲骨文'金文、古陶文、貨幣文、簡牘文、帛書、璽印文和石刻文八種古文字考釋成果的工具書。
    二、本書每册前設揩篆對照部首表、部首檢字表和筆割檢字表。
    三、本書參照《説文解字》部首順序排列字頭。《説文》所無字之考釋資料則依部首筆劃順序另行分册排列。
    四、本書首列單字古隸定楷書字頭,字頭旁加注篆書,字頭下依次收録字形和考釋資料。
    五、本書字形部分録自八大類有代表性的古文字字形匯編著作二經採録,不加取捨,以存原貌。
    六、本書考釋部分所録以各家關於古文字本體形音義考釋內容爲主,兼及用法的闡釋。有些考釋資料其結論雖承繼前人,但在論據論證方面有所發明的,則酌加收録。凡超出本書範圍,或僅電復前人結論的考釋資料,則不予收録。
    七、所録考釋資料原則上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各家考釋資料之前冠以作者姓名’並用#標示,文末注明出處。
    八、所録考釋資料,凡自然段中間有删節者,於删節處用0標示•,凡自然段整段删節或自然段首尾有删節,不加任何標記。
    九、所録考釋資料,如涉及兩個以上的字且無法分割者,則視具體情況,或只歸於重點考釋的字或歸於出現在前的
    字。
    十、所録考釋資料遇有雙行夾注、面下注、文末注等文字,一律採用隨文單行另體排印,以示區別。
    十一、所録考釋資料如系白文,則酌予句讀。已標點者,一仍其脔。如發現排印或書寫錯誤,則予改正。
    十二、所録考釋資料截至一九九七年底,凡此前撰寫的古文字考釋論著,均在收録之列。
    十三、鑒于本書的性質特點,考釋文字採用繁體通用字排印,並視需要,酌用多種規格的字體,如古隸定字、舊字形字、異體字等。
    十四、本書特附八類待考古文字字表。
    十五、本書附録部分包括:(一)本書引書表。(二)古隸定字繁體通用字對照表。(三)繁體字簡化字對照表。(四)古文字歧釋字表。(五)先秦兩漢紀年表。(六)本書多功能字頭字檢索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