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 共4册 2014彩图高清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 共4册 2014彩图高清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 共4册 2014彩图高清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共4册,由文物出版社2014年出版。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书目: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 陈巴尔虎旗卷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 鄂伦春自治旗卷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 新巴尔虎左旗卷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 扎赉诺尔区卷《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出版说明:
蒙古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13世纪初,蒙古人在漠北高原崛起。1206年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蒙古铁骑几乎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在世界史上开创了一个蒙古时代,影响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文化格局。但是,蒙古民族也给中国史、世界史的研究留下了诸多未解的
难题。其早期发展史,也因史料甚少、记载不详且考古资料零散,从而制约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在蒙古民族形成之前,蒙古高原先后出现过东胡、匈奴、乌桓、鲜卑、柔然、契丹、室韦等部族。关于蒙古民族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和假说,至今尚无准确定论。蒙古民族是在哪里兴起的?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何以一跃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蒙古民族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是困扰中国史乃至世界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元朝历代帝王陵寝的地理方位与建制等问题,不仅是一道举世瞩目的世界性千古谜题,其研究的空白,也是当代中国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一个巨大学术缺憾。
2012年8月,经中央常委批示,“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正式立项,为期10年。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地区展开,要求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文化安全服务。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河流众多,森林茂密,水草丰美。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内蒙访古》中曾经写道:“呼伦贝尔不仅在现在是内蒙的一个最好的牧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草原。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如呼伦贝尔草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闹市,那么大兴安岭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田野考古成果显著。经过考古工作者多年不懈的努力,在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草原及呼伦湖周围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考古发现,譬如相当于青铜时代晩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石板墓、两汉时期的鲜卑墓、辽代契丹族的文化遗存以及蒙元时期的城址等。特别是199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联合发掘的海拉尔区谢尔塔拉墓地,发现了一批9~10世纪的游牧民族的墓葬,有盖无底的葬具形制十分独特,出土的弓、箭、矛、马鞍和马衔等随葬品,具有浓郁的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特征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谢尔塔拉人群在颅、面类型上与现代蒙古族最接近,基本上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谢尔塔拉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蒙古人在松漠之间的崛起,提供了首批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实证资料,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在呼伦贝尔地区硏究蒙古族起源的重要基点。当今世界学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通过方法论体系的创新,取得具有前沿性的学术成果。我们要在以往田野考古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项目主题,通过周密规划,开展富有成效的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获取与蒙古族源相关的新的考古实证资料,科学构建蒙古史前史的框架,推动中国蒙古学的发展,开创国际蒙古学研究的新局面。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10卷)作为“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中的重要子课题之一,将系统展示呼伦贝尔地区的民族文物考古成果,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揭示包括蒙古族在内的森林草原民族的生产、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为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能够起到宣传与普及森林草原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丰富和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将有助于促进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
众所周知,蒙古族的形成与发展、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们真诚地希望全世界研究蒙古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共同承担复原蒙古民族历史的任务,把蒙古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画卷,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