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门 共31册(第1-31辑) 2000-2016清晰
¥47.00價格
哲学门 共31册(第1-31辑) 2000-2016清晰
哲学门 共31册(第1-31辑) 2000-2016清晰
《哲学门》PDF电子书共31册(第1至31辑),由北大出版社2000至2016年出版。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壬子年),于1914年开始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北大哲学系培养了张申府、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晦、潘菽、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等大学者和邓中夏等革命志士 。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学系,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镇。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合并招生,共同培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是二者合一的教学院系。《哲学门》书目:哲学门 第1卷 第1册 总第1辑哲学门 第1卷 第2册 总第2辑哲学门 第2卷 第1册 总第3辑哲学门 第2卷 第2册 总第4辑哲学门 第3卷 第1册 总第5辑哲学门 第3卷 第2册 总第6辑哲学门 第4卷 第1册 总第7辑哲学门 第4卷 第2册 总第8辑哲学门 第5卷 第1册 总第9辑哲学门 第5卷 第2册 总第10辑哲学门 第6卷 第1册 总第11辑哲学门 第6卷 第2册 总第12辑哲学门 7卷 第1册 总第13辑哲学门 第7卷 第2册 总第14辑哲学门 第8卷 第1册 总第15辑哲学门 第8卷 第2册 总第16辑哲学门 第9卷 第1册 总第17辑哲学门 第9卷 第2册 总第18辑哲学门 第10卷 第1册 总第19辑哲学门 第10卷 第2册 总第20辑哲学门 第11卷 第1册 总第21辑哲学门 第11卷 第2册 总第22辑哲学门 第12卷 第1册 总第23辑哲学门 第12卷 第2册 总第24辑哲学门 第13卷 第1册 总第25辑哲学门 第13卷 第2册 总第26辑哲学门 第14卷 第1册 总第27辑哲学门 第14卷 第2册 总第28辑哲学门 第15卷 第1册 总第29辑哲学门 第15卷 第2册 总第30辑哲学门 第16卷 第1册 总第31辑《哲学门》出版说明:哲学”在其初创阶段——古代希腊是指这样一种学术活动: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自己的特殊的对象观察研究这种对象掌握它的特点性能然后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哲学”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对象”,而又好像拥有一切、全体的对象“哲学”的“对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括“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统统在“哲学”的视野翟盖之下,哲学的对象无所不在。我们看到,古代希腊的贤哲们果然创建了他们的“宇宙论”和“原子论”,而二者也都遇到了各自相应的困难。于是人们想到,“哲学原本是“爱智”,是对“智慧”的一种热爱和追求。这就是说,做哲学的有一种“爱好”,他“追求的“目标”不是金钱、名誉、地位,而是“智慧”。这的确是一种很特别的“爱好”,因为我们通常说到的“追求”、“爱慕”,大多发自一种“情感”(情欲),但“智慧”却是“理性”的,是一种“理解力( verstehen, understanding)”。我们说一个人“聪明”和说一个人“力气大”有很不同的意义。从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在“哲学”的原始的“爱智”含义中,已经孕育了“爱好(爱)同样也可以是“理性”的这层意义在内。然而,我们发现,对于“爱(感情)这种深层次的理性意义,不论在古代还是现在,恰恰经常被忽略。我们从近代说起我们知道欧洲哲学从近代开始,力图把“理性”和“感性”的东西分别开来,出了一些有很大贡献的二元论者。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笛卡儿从“怀疑”入手,把“感性(知识)”排除出去,或者悬搁起来,认为“我”的一切“感觉”不能“证明”“我“存在”,而只有“我”的(在)“思(想)”,才能“证明”“我”的“存在”。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cogito ergo sun)”虽说有中世纪本体论的传承,但在当时应是一种发聋振聩的命题:它似乎和“常识”完全相反。在常识看来,凡被“我”“感到”的,无疑是“实在”的,如今你却说它是“不实在”的,反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会是“实在的”,这是一种奇谈怪论。难道“眼见”不是“实”反倒“耳听(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是“实”?笛卡儿“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之所以没有被“常识”的嘲笑所埋葬,正说明它有自己的意义。尽管人们可以批评,而事实上后来这个命题也确实受到了许多应有的批评,但人们却不能不“认真”对待它所提示的意义原来,“思想(理性)”和“存在(感性)”是有着深层次的联系的,甚至“思想(理性)”竞然被利用来“证明”“存在(感性)”,不是“感觉”是“思想”的“根据”,相反,倒是“思想”是“感觉”的“根据”康德是批评笛卡儿这个命题的,他说,“思想”是“理性”,“存在”是“感性”,二者有“原则”的区别,决不允许混滑它们的“界限”。于是康德成了另一种类型的二元论者。康德批评笛卡儿“我思故我在所用的理由是不能以“思想”“证”“存在”,“脑子里的钱”不等于“口袋里的钱”,是大家所熟悉的。然而就康德哲学来说,这个批评有一个前提:“存在”不是“属性”,“存在”不是“宾词”。这就是说,只有涉及不是属性的“存在”时,我们才不能用“思想(理性)”来“证明”其“实在性”和“可靠性”,而切的“经验属性”,在康德看来,必定也只有用“思想(理性)”来“证明”其“可靠性”实在性”。这就是康德著名的一切“经验知识”之可能性的理论。正是在这一点上,康德把自己和包括笛卡儿、休谟在内的怀疑论区别了开来。事实上,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工作重点在于论证各种经验“属性”之间“关系”之“知识”的可靠性,也就是“科学知识”的可靠性、真理性。然而在这一点上,在论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上,康德所依靠的理由,仍不出笛卡儿左右,即仍是以“思想(理性)”“证(明)”“感性(经验知识)”。康德的意思是:关于感性经验对象的知识之所以可靠,乃在于有理性的先天形式( a prion的建构( constitute)作用在内。请注意,“理性(思想)”在康德那里,成了“形式”的东西,好像是些条条框框(律,aw,Gesetz)。这些条条框框本身并不能构成知识,只有和感觉的材料结合了起来,才能成为“科学的知识”。在这里,康德告诉我们,“科学(知识)”,必定要有感性的东西,只讲“形式”的“逻辑”,不是“科学”,因为它不涉及“感性”的材料;而只有“科学知识”才有“真理性”、“现实性”问题。形式逻辑如此,那么不同于形式逻辑的“哲学”又如何?按传统,“哲学”对任何东西都“爱好(研究探究)”。“哲学”研究“存在(作为存在)”,研究“世界作为一个全体、整体”,研究“无限”。康德说,这些东西都不可作经验直观”,因而“哲学”不可能成为一门“科学”—“形而上学何以可能”的答案似乎一定是否定的。康德没有说“哲学”就是“形式”,更不甘心把“哲学”等同于“(形式的)逻辑”,他甚至要改造传统的“(形式)逻辑”,使之成为“(有内容的)科学”。他把他的“哲学”的工作叫做“批判”。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康德的“哲学”,做的是类似于逻辑的工作。所谓“批判”,乃是“厘定”、“审核”的意思。康德的哲学,要为“理性”的诸种“功能( function)”划定有效、合法的界限,尽管这些法则(范畴)是为运用到经验自然对象中去而先行制定的,不是从经验自然对象中抽绎、归纳出来的。“合法性”在康德知识论中为一条铁律。康德之所以认定“哲学”不能成为“科学”,乃是根据“存在作为存在”、“世界作为全体”不可能有相应的“直观”,不能“进入”“感觉世界”,只能“留在”“本体(思想体, noumena)”。“存在作为存在”只是“思想体”。《哲学门》第30辑 目录:论坛:古希腊哲学在中国普遍复合物&陈康柏拉图理念学说“分离”问题再考察&先刚陈康先生博士论文《亚里士多德论分离问题》初探&刘康论文中国古代的六组悖论——从比较哲学的视角看&陈波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析义&陈文洁《孟子》末章诠释与理学道统论&刘增光研几与良知:薛侃研几思想研究——以《研几录》为中心&陈焱熊、唐、牟论意分疏&张锦枝张东荪的“形而上学”观研究&韩立坤吉藏《金刚经义疏》解经思想初探&闵军论文本中行思形象的变化&杨剑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运动、自然概念&晋世翔胡塞尔数学哲学中的张力及其出路——对胡赛尔数学哲学思想之当代诠释的一个批判性研究&何浩平确定性与有限性——论海德格尔的德国观念论研究&庄振华皮尔士论逻辑规范的现象学基础&张留华两种观照社会历史的方式——马克思对蒲鲁东社会历史观的批判&杨洪源评论主体性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荣鑫 郗戈书评吴国武:《经术与性理——北宋儒学转型考论》&白辉洪陈壁生:《经学的瓦解》&曾海军宁晓萌:《表达与存在:梅洛-庞蒂现象学研究》&刘胜利孙帅:《自然与团契——奥古斯丁婚姻家庭学说研究》&吴功青书讯〔英〕伯纳德·威廉斯:《真理与真诚:谱系论》〔德〕艾迪特·施泰因:《论移情问题》溥林:《〈范畴篇)笺释:以晚期希腊评注为线索》〔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胡塞尔著作集》〔美〕夏含夷:《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明]薛侃:《薛侃集》邓艾民:《传习录注疏》〔美〕汤姆·洛克莫尔:《非理性主义: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义理性观》[梁]皇侃:《论语义疏》〔日〕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哲学门》第29辑 目录:论坛:朱子经学《周易本义》中的卦变说&杨立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对《礼记》经、传的界定&叶纯芳朱子论《程传》之失&吴宁朱子论“大德必受命”&赵金刚论文试论《老子》中“无”的性质与特点&郑开“绝学无忧”所属章节考&周耿 罗琴上博楚简《民之父母》思想析论&孟庆楠“心之体即是易体”——湛若水心学《易》说的思想总纲&张沛从丧服制度看儒家的亲情——以母子之情为中心&黄铭再论关于《阴符经》的两个疑问&田智忠佛教的法类别论与胜论派的句义论比较&姚卫群作为灵魂问题的理念学说——对于《理想国》“两个世界”论述的灵魂论考察&汪力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λóγοs和oρισμós&葛天勤“怒观”、“治怒”与两种“不动心”——儒学与斯多亚学派修身学的一个比较研究&陈立胜笛卡儿的意志概念——理解Cogito的另一条线索&陈涛休谟历史研究中的政治科学&尹景旺有限理性的哲学——伽达默尔的解释学&鲁路正义社会的民族性:米勒论罗尔斯——基于《论民族性》&姚选民Fine有穷公理化定理的一个注记&裘江杰书评章启群:《星空与帝国——秦汉思想史与古星学》&贾祯祯彭国翔:《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从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李卓张文良:《“批判佛教”的批判》&杨祖荣徐龙飞:《形上之路——基督宗教的哲学建构方法研究》&王梓朱清华:《回到源初的生存现象》&吕纯山书讯[以]尤锐:《展望永恒帝国:战国时代的中国政治思想》[宋]朱熹撰,[宋]黄榦编:《影印宋刊元明递修本仪礼经传通解正续编》[英]斯蒂芬·霍尔盖特:《黑格尔导论:自由、真理与历史》[美]顾史考:《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美]托马斯·内格尔:《理性的权威》[美]汉娜·阿伦特:《康德政治哲学讲稿》[德]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清]许富宏:《慎子集校集注》[清]王梓材、冯云濠编撰:《宋元学案补遗》《哲学门》第28辑 目录:论坛:奥古斯丁哲学奥古斯丁预定论的哲学辩护:以雅各伯的拣选为例&吴天岳意志的创造与堕落——奥古斯丁《论自由决断》的内在统&花威奥古斯丁三位一体论中的《圣经》诫命和德尔菲神谕&刘长安皈依与节制: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宗教经验&孙帅论文从江南义疏到《周易正义》——隋唐《周易》义疏学中的儒佛之争&谷继明胡瑗《周易口义》编纂者生平、成书过程及版本略考&陈睿超张载《正蒙》分目原则研究&常 超严滩论学与王龙溪哲学思想的关系&许多关于“勿忘勿助”的阐释与意义之抉发——以湛若水为中心&王文娟耿李论争对李卓吾的影响&王杰试析太虚“人生佛教”理论的禅宗渊源&李虎群孟安排《道教义枢》的“神本”生命论&强昱盖伦在《论希波克拉底与柏拉图的学说》中对克吕西波斯灵魂学说的反驳&董桥声莱布尼茨的实体全息说及其多种论证&衷鑫恣在—此与事实状态:“基础存在论”之为“事实状态的解释学”&周炼“最普通的人也可以是完整的人”——晚年卢卡奇对主体性哲学的新探索&李培挺评论“海化儒学”还是“家源儒学”?——回应杨生照先生&张祥龙书评中国语境下的圣经研究——评赵敦华的《圣经历史哲学》&张旭《魏晋玄学论稿及其他》&汤用彤 赵建永《古典目录与国学源流》&王锦民 吴湘《绘事后素——经典解释与哲学研究》&方旭东 苟东锋《南画十六观》&朱良志 徐思源书讯《大戴礼记补注(附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清]孔广森《南华雪心编》&[清]刘风苞《淮南子校释》(增订本)&张双棣《马一浮全集》&马一浮《自由的权利》&〔德〕阿克塞尔·霍耐特《共和的危机》&〔美〕汉娜·阿伦特《爱欲与城邦——希腊政治理论中的欲望和共同体》&〔德〕保罗·W.路德维希《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德〕迪特·亨利希《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程》&陈学明《南宋刊单疏本毛诗正义》&[唐]孔颖达《哲学门》第27辑 目录:论坛:春秋学研究《春秋》“见之于行事”在思想传统中的意义&张素卿汉代春秋学视野下的“西狩获麟”&华喆述何与申何——论徐彦《公羊疏》对何休之“例”的阐述与发挥&郭晓东、方浩铭从“有贬无褒”到“《春秋》尊王”——孙复《春秋尊王发微》的思想与注释手法&赵金刚宋人王皙《春秋皇纲论》初探&冯晓庭论文中华现代性的哲学奠基与百年来的中国哲学&沈清松以天合天:庄子对世界的观照及其心灵修养意蕴&王楷阳明心学之“心”的结构分析&陈清春心之藏——王夫之对儒佛心理思想的辨析&肖建原“一心开二门”——梁启超论中西哲学述评&翟奎凤易学与神道——山崎暗斋的易学研究&王鑫希腊化哲学的怀疑主义效应&章雪富早期斯多亚哲学中的决定论与道德责任&余友辉笛卡尔的因果原则与物体和心灵之间的互动&施璇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与先验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科学&张雨涵“视”与“思”之间真的不存在着连续性吗?——派利夏恩的视觉理论批判&徐英瑾评论当代儒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评张祥龙的“现象学儒学”研究&杨生照书评谢文郁:《道路与真理——解读〈约翰福音〉的思想史密码》&李章印王中江:《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叶树勋〔日〕土田健次郎:《道学之形成》&于文博杨立华:《郭象〈庄子注〉研究》&白辉洪聂敏里:《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9)》&曹青云徐凤林:《东正教圣像史》&景剑锋书讯[清]康有为:《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宋]王应麟:《王应麟著作集成》[清]廖平:《穀梁古义疏》[清]赵在翰:《七纬(附论语谶)》〔英〕S.H.里格比:《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德〕维尔纳·马克思:《海德格尔与传统——存在之基本规定的一个问题史式导论》〔爱尔兰〕杰拉德·汉拉第:《灵知派与神秘主义》25目录论坛: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的哲学探寻本务与责任——蔡元培的责任伦理思想&顾红亮刘师培与中国哲学史&田文军熊十力《新唯识论》“知识论”问题初探&常超梁漱溟的生命进化论和精神之道&王中江论金岳霖对罗素哲学的批判——以《罗素哲学》一书为核心&胡军现代中国哲学史中的“境界形而上学”研究——以冯友兰为中心&韩立坤论文游走于可数无穷——新弗雷格主义拯救弗雷格矛盾的三种方案&刘靖贤施莱尔马赫和奥托的“情感赋义”思想解读&孙清海生存论视角下的神圣预知与自由意志&张清俐主体哲学的非形而上学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与“类本质”概念之语义关系的哲学解读&郗戈唐君毅与印度哲学&彭国翔管窥施、孟、梁丘及其后学之家法差异及政治关系&刘黛温故与知新——船山论诚的时间性结构及德的多重含义&赵炎董仲舒、何休之异同与晚清公羊学之发展&曾亦评论《汤用彤学术精选集》述评——以印度哲学与佛教类论著为中心&赵建永书评高宣扬:《德国哲学概观》&戴晖石敏敏、章雪富:《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观念》&吴功青方旭东主编:《道德哲学与儒家传统》&刘梁剑干春松:《制度儒学》&唐纪宇章启群:《今天是什么——用哲学的语言说》&李婷婷书讯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宋]程颐:《周易程氏传》[魏]王弼:《周易注》〔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黑格尔的变奏——论〈精神现象学〉》〔美〕克莱因:《柏拉图〈美诺〉疏证》〔美〕伯格:《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美〕凯利·克拉克、吴天岳、徐向东主编:《托马斯·阿奎那读本》〔美〕汤姆·罗克莫尔:《康德与观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