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全集 全3巨册 1996清晰
唐宋八大家全集 全3巨册 1996清晰
唐宋八大家全集 全3巨册 1996清晰
《唐宋八大家全集》PDF电子书全3巨册,由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年出版。
“唐宋八大家”一词·最初是明朝人提出来的·而明人提出“唐宋八大家”,则主要着眼于文章。实际上,八大家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不限于文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其诗歌创作·无论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在中国诗史上都有他人所不能代替的特色;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更是词的大家·在两宋词坛上,都能独树一帜。因此我们今天来讦论和研究唐宋八大家·不能拘限于明人的见地和所定的范围,应当从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出发,对这八位大作家的作品给以全面的历史的把握。
应当说·唐宋八大家是不能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来看待的。韩愈和柳宗元,同处于中唐时期·在他们面前政治、经济、文化的大环境是相同的·他们共同倡导后来所谓的古文运动·但韩、柳二人无论散文或诗歌·风格是极不相同的·文学主张也有所差异。欧阳修自己说是继承韩愈的文学革新主张,但他的创作实践与韩愈也有所不同、而正因为他所倡导的条达疏畅、委婉闲易的风格,就开创了有宋一代诗文不同于唐代的崭然独立的面貌。王安石、曾巩、三苏,更其如此。因此我们可以说唐代有大历诗风、元白体,宋代有江西、江湖诗派·但不能说在古代诗、文的流派中有一个“唐宋八大家”。我们应当承认这八大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各有其独特的文学成就,唯其如此,他们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形成“重镇”,他们的总体成就,是可与“十三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传统文化瑰宝相并比的。这也是我们把这八大家的文学作品尽可能搜辑齐全、编纂成全集的主要动因。
《唐宋八大家全集》书目:
唐宋八大家全集 上册
唐宋八大家全集 中册
唐宋八大家全集 下册
《唐宋八大家全集》出版说明:编纂唐宋八大家全集·我们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今天的读者能直接接触和阅读古代文学原作。我们今天无论是想欣赏古代佳作,还是想作一些研究,最重要的是应该多读作品·而且应尽可能了解作家作品的全貌。选集是需要的,但选本终究不能代替全集·读选本与读全集·人们的感受就是不一样。杜甫咏泰山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想,读过全集的人·当会有杜甫的这种感受。这应当也是一种读书乐趣与文化追求。
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几位搞古籍整理的中青年学者,于1994年秋向文学史界老前輩、中囯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提出编纂唐宋八大家全集的设想。令人感到惊喜的是,长期卧病在床的余先生十分赞赏这一设想,并且欣然同意担任全书的主编。这一项目也得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支持,他们极愿合作,并且纳入该社精品图书规划·尽快把这套大书编印出来。
余冠英先生的首肯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支持,自然是对这项工作的极大鼓励,但实际工作做起来,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着重提出“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要求,为实现这一任务·在具体实践中,就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我们体会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决议》所说的¨重视出版传统文化精品和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应该说是传统文化精品,我们应该谨严从事·掌握古籍整理的基本知识和手段,使这全集同时成为“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工作应有一个通盘计划,首先是人力安排和整理方案。在人力方面,我们力求依靠专业力量·参加编辑、校劼、标点的·都应当是有过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并且视古籍整理为学术事业因而能专心来做的。这次参加的编纂、整理者,主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图书馆、中华书局。我们认为,从这些单位来考虑参与者,整体的文化素质与工作能力是可以信任的。
整理方案则有好几个方面。首先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底本。这方面是颇费斟酌的。唐宋八大家固然是名家,但历史上关于他们的全集整理却极少,过去往往是诗、文、词分别刻印的。此次我们要求整理者一定要考查并理清版本源流,掌握已有成果,在此基础上确定底本与参校本。近十几年来文学古籍整理研究有较大进展,如《全宋诗》、《全宋文》以及《全唐诗补编》等具高水平的著作,都应及时利用,吸取有益成果。现在各集均有辑佚,能基本反映岀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各集之后还附有作家传记资料、作品评论资料,这些都可省却读者跑图书馆的翻检之劳,对教学者和研究者都提供方便的条件。
这里应有两点需要交代:一是全书采用简体、横排,二是在校勘上采取有校改而不出校记的方式。后一点,具体说来就是:在用参校本校底本时,凡遇有文字不同的,采取校是非不校异同的原则,即文字两通的,不管文义如何,一律即据底本,不加改动;凡属底本中的衍文、错讹文字,均加圆括号(),并排六号字以示区别,凡据他本添加及改正的文字,则用方括号(表示。
按过去的古籍整理常规来说,全集的点校本是应当用繁体字的,而且以竖排为好,同时在校勘时,遇有校改即应出校勘记。我们认为,这一原则是对的,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资料性较强的古籍著作·一定要这样做。但古籍整理也应随客观形势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古籍为现实服务,更贴近现代生活与创作·这就要考虑尽可能用现代人所习惯的形式使文学古籍更好地走向大众。繁体、简体·只是一种印刻形式·繁体能较多地保持古籍原貌,当然应该肯定,但现在广大读者确已习惯于简体字·繁体字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会造成阅读上的一定困难,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保证文字无误、校勘准确的情况下采取今天读者易于接受的简体、横排的方式呢?消除阅读上的障碍·当能加深理解和増强鉴赏的乐趣。
过去古籍整理图书,有校改而未有校记·也有先例,如五十年代出版的新标点本《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岀版)即是如此。《通鉴》这样做,出版后也得到硏究者与般读者的认可。特别是考虑到这套《唐宋八大家全集》主要还是面向广大读者群,假如详出校勘记,则读者可能会感到不胜其烦。我们的目的是想帮助读者直接阅读原文,以便真正理解和欣赏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不必分心去扣读校记。只要保证确是经过细心的版本校勘·在择定正误上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那末这就可以作为一个阅读定本提供给今天的读者,这样做当是有利而无弊的。
最后还应说明的是,余冠英先生于1994年秋本是想为这套全集本写一总序的,但余先生过不多久不幸去世,后即由周振甫先生撰写全书的导论,对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与创作成就作了全面的阐述。启功先生作为主编之一一直十分关心整理、出版情况,叮嘱一定要细心谨慎,注意质量·并特地为全书题签书名。李肇翔、仇正伟、金锋同志在组织人力、审阅书稿中做了不少具体工作。特别是仇正伟同志,他在拟定整理方案、约集整理者的前期工程中多有通盘考虑,在后期的审稿加工中更是细心负责·宇斟句酌。冯惠民同志在确定全书体例方面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并作为特约编审,认真审阅了部分书稿。这好几百万字的大书能在短短几年内整理出版·洵属不易∴我们应提倡这种勤奋奉献的精神。当然,书中难免有不当、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