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文集 第一辑 全8册 2000清晰
唐宋明清文集 第一辑 全8册 2000清晰
唐宋明清文集 第一辑 全8册 2000清晰
《唐宋明清文集》第一辑PDF电子书全8册,由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
《唐宋明清文集》第一辑 包括《唐人文集》四卷、《宋人文集》四卷 。
《唐宋明清文集》取材 与四个历史上最发达、文化积累最丰厚的朝代 。作者是千余位立德立功立言不朽于时代的历史人物 。《唐宋明清文集》万余篇真正、全面反映古文精华的传世名篇,经 反复推敲,择精选要,上亿字的古书典籍,入选率不足十分之一,且发掘了大批长期湮没的宏篇美文。《唐宋明清文集》涵括了除诗词、小说之外的几乎所有古代文章体裁,堪称古代文章的百科全书。《唐宋明清文集》艰苦、细致地繁简字转换和标点注释,大大拓展了这一传统文化精品的普及面和阅读面。
《唐宋明清文集》第一辑书目:唐人文集 卷1
唐人文集 卷2
唐人文集 卷3
唐人文集 卷4宋人文集 卷1
宋人文集 卷2
宋人文集 卷3
宋人文集 卷4《唐人文集》出版说明: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从文化角度讲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之所以说它是过渡期,是因为它上集汉魏文化之大成,下开宋明文化之灿烂,并且,第一次全方位将中华文化推向全世界。陈寅恪先生对唐代文化曾有过高度的评价,他说:“唐朝文化真正代表的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文化。”
而今天,除了经过千年风风雨雨留下来的残垣断壁、文物古迹外,我们能够领会和感觉到大唐文化无穷魅力的是保存至今的残卷遗编。而其中最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是大量学者和文学家的个人文集,我们本卷所编内容正是基于此。
本卷时间跨度包括整个唐代,而根据通常文化断代,隋和五代也包括进去。这是因为,有些作者生活在隋唐之际或唐末五代之际,即从581年隋文帝杨坚废周自立,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共400余年的历史。唐朝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唐朝时,骈体文趋于衰微,古文运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继秦汉文的奥衍而为流畅,散文的表达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诗歌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不少作品,属于空前绝后的经典作品,至今,仍不失其借鉴和欣赏价值。
本卷内容从类别上讲,包括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军事、科技、地理等方面,从体裁上讲,包括政论、杂文、散文、诗赋、传记、学术论文、书信奏章、家书等形式。涉及作者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宗教人士、隐士等一百余人,如李世民、王勃、骆宾王、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白、杜甫,等等。涉及重要文集、史书、类书、笔记、小说达百余种,如《帝范》、《帝轨》、《韩昌黎集》、《柳河东集》、《唐文粹》、《文苑英华》、《全唐文》。
此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唐朝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但保存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相当多,虽然没有全面精确的统计,但仅《全唐文》所收唐朝五代的作家就达3000多人,文章18400多篇,如此量大的文章,即便是专家也难以遍阅,更何况,大多文章内容只是影印出版,没有整理和标点句读,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只能望文兴叹。所以,我们有选择性地整理编辑了一部分文章。当然,挂一漏万或者存劣舍优的纰漏,是很难避免的。
本卷将按照时间顺序分隋末唐初、中唐、晚唐和唐末五代四个部分对内容进行标点、句读、校正,并且,介绍和评价了每一个作者。
《宋人文集》出版说明:
两宋(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事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的纷争局面。由于唐末农民革命战争沉重地打击了门阀地主势力的残余,促使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以租佃关系为特色的新的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例如土地买卖、实物地租、契约关系等普遍确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宋初的统治者针对唐末五代的种种积弊,以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农民反抗和防止封建割据势力复辟为中心在政治、军事、财政、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一套新的措施。在思想文化政策方面,采取的诸如优待文人、优容隐士、广立学校、扩大科举、提高文官地位和俸禄,乃至大规模整理编纂典籍等措施,都是服务于上述的总方针的。而这些措施的采取和执行,必然在客观上为文化方面的创作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正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中,宋代不仅产生了许多诗词大家、散文大家,且举凡有关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旁及科学技术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不少宏文伟论。并且,题材广泛,风格多种多样。特别是南宋时期,面临宋元易代之际,其诗文更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反对民族压迫的精神,因而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反对外来侵略的年代,发生着极大的影响。
综观宋代文坛,不仅有唐宋八大家之中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而且有司马光、欧阳修等史学大家。特别产生了以张载、王安石、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哲学思想家,创造了宋代道学中的气学学派、理学学派、心学学派和功利
学派。这些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根据中国古代对“文”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文学创作,亦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科学技术方面等论述以及朝野事实和民间典故。在这方面,吕祖谦编选的《宋文鉴》和江少虞的《宋朝事实类苑》,就是实例。因此,《宋人文集》的编选,即遵循了上述惯例。同时,在注重编选著名人物的著述,给他们以更多的篇幅外,又注意到选择面的宽泛性,以便读者对宋代的文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由于资料浩繁,有些很难找到。虽尽力而为,恐难避免挂一漏万。只好有机会再予弥补。
《宋人文集》若能使读者偶有所得,则幸甚。愿与之共勉。
《唐人文集 卷1》目录:
卷一
杜淹
文中子世家
虞世南
薄葬议
李世民
民可畏论
陆机论
王羲之传论
答虞世南上圣德论手诏
答魏征手诏
帝范序
帝范·君体篇
帝范·建亲篇
帝范·求贤篇
帝范·审官篇
帝范·纳谏篇
帝范·去谗篇
帝范·赏罚篇
帝范·崇俭篇
帝范·戒盈篇
帝范·务农篇
帝范·阅武篇
帝范·崇文篇
帝范后序
魏征
遗表稿
论时政第二疏
十渐疏
无名氏
太公家教
李靖
李卫公问对
王绩
游北山赋并序
三月三日并序
燕赋
答刺史杜之松书
重答杜使君书
答处士冯子华书
自作墓志文并序
祭关龙逄文
登龙门祭禹文
负苓者传
五斗先生传
醉乡记
祭杜康新庙文
答程道士书
杜之松
答王绩书
房玄龄
《晋书·天文志》序
《晋书·地理志》序
《晋书·律历志》序
《晋书·礼志》上
《晋书·乐志》序
《晋书·职官志》序
《晋书·舆服志》序
《晋书·食货志》序
《晋书·后妃传》序
《晋书·后妃》赞
《晋书·陆机》赞
吕才
王无功文集序
卜宅篇
禄命篇
葬篇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上武侍极启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
还冀州别洛水下知己序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
春思赋并序
骆宾王
与情亲书
扬州看竞渡序
与博昌父老书
和学士闺情诗启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李善
上文选注表
陈叔达
答王绩书
杨炯
盂兰盆赋
王勃集序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
卢照邻
穷鱼赋有序
秋霖赋
驯鸢赋
双槿树赋并序
病梨树赋并序
五悲并序
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南阳公集序
宴梓州南亭诗序
三国论
乐府杂诗序
相乐夫人檀龛赞并序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铭
释疾文并序
粤若
悲夫
命日
宴凤泉石翁神祠诗序
七日绵州泛舟诗序
杨明府过访诗序
与在朝诸贤书
武则天
臣轨·公正章
臣轨·至忠章
臣轨·守道章
朱敬则
陈后主论
请除滥刑疏
刘知几
载文
浮词
曲笔
书事
烦省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
复仇议状
谏用刑书
堂弟孜墓志铭
东都可营山陵疏
劝武后兴明堂、大学疏
条陈利害疏
注意边患疏
谏止开蜀山袭吐蕃疏
论为政之要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书
宋璟
梅花赋并序
姚崇
答张九龄书
执秤诫并序
遗令诫子孙文
潘好礼
徐有功论
金城公主
乞许赞普请和表
张九龄
荔枝赋
敕金城公主书
上姚令公书
开凿大庾岭路序
论为政之失
张说
贞节君碣
宋公遗爱碑颂
赠别杨盈川炯箴
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
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
吴競
君道第一
政体第二
任贤第三
求谏第四
纳谏第五附直谏
君臣鉴戒第六
择官第七
封建第八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师傅第十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规谏太子第十二
仁义第十三
忠义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诚信第十七
俭约第十八
谦让第十九
仁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语第二十二
杜谗邪第二十三
悔过第二十四
奢纵第二十五
贪鄙第二十六
崇儒学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礼乐第二十九
务农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贡赋第三十三
辨兴亡第三十四
征伐第三十五
安边第三十六
行幸第三十七
畋猎第三十八
灾祥第三十九
慎终第四十
上疏论帝王纳谏
因风灾上疏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为宋中丞自荐表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上安州李长史书
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
与韩荆州书
上安州裴长史书
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
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
送戴十五归衡岳序
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
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
泽畔吟序
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
天门山铭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并序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并序
比干碑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并序
为窦氏小师祭璿和尚文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
任城县厅壁记
赵公西候新亭颂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并序
大鹏赋并序
剑阁赋
惜馀春赋
悲清秋赋
与贾少公书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隆基
置劝农使绍
纪泰山铭
苏源明
谏玄宗东征
李翰
上疏报张巡功状
裴将军旻射虎图赞并序
三名臣论
柳宗元
贞符并序
佩韦赋并序
扬雄酒箴
瓶赋
牛赋
解祟赋并序
惩咎赋
闵生赋
梦归赋
囚山赋
愈膏盲疾赋
封建论
四维论
天爵论
守道论
时令论上
时令论下
断刑论下
辩侵伐论
六逆论
晋文公问守原议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辩
辩列子
辩文子
论语辩二篇
辩鬼谷子
辩晏子春秋
辩亢仓子
辩鹖冠子
箕子碑
道州文宣王庙碑
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
终南山祠堂碑并序
太白山祠堂碑并序
湘源二妃庙碑
饶娥碑
唐故特进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阳庙碑并序
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南岳弥陀和尚碑
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
龙安海禅师碑
南岳云峰寺和尚碑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
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
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
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
段太尉逸事状
故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轻车都尉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
唐相国房公德铭之阴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
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
故御史周君碣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
唐故尚书户部郎中魏府君墓志并序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
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基碣
唐故中散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安南都护御史中丞充安南本管经略招讨处置等使上柱
国武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张公墓志铭并序
唐故邕管经略招讨等使朝散大夫持都督邕州诸军事守邕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
袋李公墓铭并序
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并序
吕侍御恭墓志
唐故岭南经略副使御史马君墓志
唐故安州刺史兼侍御史贬柳州司马孟公墓志铭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墓后志
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
故试大理评事裴君墓志
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
故秘书郎姜君墓志
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
故襄阳丞赵君墓志
故温县主簿韩君墓志
东明张先生墓志
虞鸣鹤诔并序
故处士裴君墓志
覃季子墓铭
继荥泽尉崔君墓志
先君石表阴先友记
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
故弘农令柳府君坟前石表辞
志从父弟宗直殡
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
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
叔妣吴郡陆氏夫人志文
亡姑渭南县尉陈君夫人权厝志
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
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
亡妻弘农杨氏志
下殇女子墓砖记
小侄女墓砖记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
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志
韦夫人坟记
马室女雷五葬志
设渔者对智伯
愚溪对
对贺者
杜兼对
天对
晋问
答问
起废答
天说
鹘说
祀朝日说
捕蛇者说
?说
乘桴说
说车赠杨诲之
谪龙说
复吴子松说
罴说
观八骏图说
宋清传
种树郭橐駞传
童区寄传
梓人传
李赤传
蝜蝂传
乞巧文
骂尸虫文
斩曲几文
宥蝮蛇文
憎王孙文
逐毕方文并序
辨伏神文并序
诉螭文并序
哀溺文并序
招海贾文
吊苌弘文
吊屈原文
吊乐毅文
伊尹五就桀赞
梁丘据赞
霹雳琴赞引
尊胜幢赞并序
龙马图赞并序
诫惧箴
忧箴
师友箴并序
敌戒
三戒并序
沛国汉原庙铭并序
剑门铭并序
涂山铭并序
寿州安丰县孝门铭并序
武冈铭并序
井铭并序
舜禹之事
谤誉
咸宜
鞭贾
吏商
东海若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裴墐崇丰二陵集礼后序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
杨评事文集后序
濮阳吴君文集序
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
送崔群序
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
同吴武陵送前桂州杜留后诗序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
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
送李判官往桂州序
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
送萧链登第后南归序
送班孝廉擢第归东川觐省序
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送赵大秀才往江陵谒赵尚书序
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
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
送薛存义序
送薛判官量移序
送李渭赴京师序
送严公贶下第归兴元觐省诗序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
送崔子符罢举诗序
送蔡秀才下第归觐序
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
送辛生下第序略
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送澥序
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
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
愚溪诗序
娄二十四秀才花下对酒唱和诗序
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
序饮
序棋
凌助教蓬屋题诗序
送韩丰群公诗后序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
送易师杨君序
送徐从事北游序
送诗人廖有方序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送贾山人南游序
送方及师序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送游河朔序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
送僧浩初序
送元暠师序
送琛上人南游序
送文郁师序
送玄举归幽泉寺序
送濬上人归淮南觐省序
监祭使壁记
四门助教厅壁记
武功县丞厅壁记
盩厔县新食堂记
诸使兼御史中丞壁记
馆驿使壁记
岭南节度飨军堂记
邠宁进奏院记
兴州江运记
全义县复北门记
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
零陵三亭记
零陵郡复乳穴记
道州毁鼻亭神记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柳州复大云寺记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
永州铁炉步志
游黄溪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柳州东亭记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寄许京兆孟容书
与杨京兆凭书
与裴埙书
《宋人文集 卷1》目录:卷一
田锡
贻陈季和书
贻宋小著书
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
论边事
柳开
代王昭君谢汉帝疏
应责
上王学士第四书
昌黎集后序
答臧丙第一书
智圆
送庶几序
王禹偁
唐河店妪传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答张扶书
再答张扶书
送孙何序
籍田赋
应诏言事
赵湘
本文
王彖支使甬上诗集序
观王严弹筝序
孙何
文箴
论官制
姚铉
唐文粹序
穆修
唐柳先生集后序
杨亿
西崑酬唱集序
温州聂从事永嘉序
君可思赋
论灵州事宜
高弁
望岁
范仲淹
尹师鲁河南集序
唐异诗序
赋林衡鉴序
岳阳楼记
答手诏条陈十事
辨滕宗谅张亢
请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今依旧
议许怀德等差遣
金在镕赋
明堂赋
孙复
儒辱
答张洞书
宋祁
新唐书文艺列传叙
杜甫传赞
录田父语
冯侍讲行状
张文定公行状
治戒
祖宗配侑议
郭稹不应为嫁母持服议
请复唐驮幕之制
请下罪己诏并求直言
王畿千里赋
悯独赋
圆丘赋
右史院蒲桃赋
诋仙赋
宋庠
蚕说
德车结旌赋
尹洙
息戍
叙燕
兵制
石介
尊韩
与裴员外书
上赵先生书
上蔡副枢书
怪说中
辨惑
根本
明禁
责臣
张方平
诗变正论
论国计
论免役钱
欧阳修
醉翁吟并序
山中之乐并序
杂说三首并序
正统论序
正统论上
正统论下
或问
原正统论
明正统论
秦论
魏论
东晋论
后魏论
梁论
纵囚论
本论中
本论下
为君难论上
为君难论下
朋党论
魏梁解
易或问三首
明用
春秋论上
春秋论中
春秋论下
春秋或问
泰誓论
怪竹辩
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
太子太师致仕赠司空兼侍中文惠陈公神道碑铭
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尚书度支郎中天章阁待制王公神道碑铭
袁州宜春县令赠太师中书会兼尚书令冀国公程公神道碑铭
镇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师中书令程公神道碑铭
泗州先春亭记
夷陵县至喜堂记
峡州至喜亭记
襄州谷城县夫子庙碑记
御书阁记
画舫斋记
王彦章画像记
吉州学记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菱溪石记
海陵许氏南园记
真州东园记
浮槎山水记
有美堂记
相州昼锦堂记
仁宗御飞白记
岘山亭记
帝王世次图序
后序
韵总序
外制集序
礼部唱和诗序
内制集序
集古录目序
思颍诗后序
归田录序
诗谱补亡后序
续思颍诗序
孙子后序
谢氏诗序
释惟俨文集序
释秘演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苏氏文集序
廖氏文集序
仲氏文集序
江邻几文集序
薛简肃公文集序
郑荀改名序
章望之字序
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
送曾巩秀才序
送张唐民归青州序
送杨寘序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
送徐无党南归序
送王陶序
六一居士传
通进司上书
准诏言事上书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与荆南乐秀才书
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
答吴充秀才书
与曾巩论氏族书
答宋咸书
答李诩第一书
答李诩第二书
祭资政范公文
祭程相公文
祭杜祁公文
祭吴尚书文
祭吴大资文
祭梅圣俞文
曾祖曾祖母祖祖母焚黄祭文
皇考焚黄祭文
皇考太师祭文
皇妣太夫人祭文
祭宋侍中文
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
祭石曼卿文
祭胡太傅文
祭丁学士文
祭蔡端明文
祭刘给事文
荷花赋
螟蛉赋并序
啄木辞
哭女师
会圣宫颂并序
州名急就章
本论
正统辨上
正统辨下
三皇设言民不违论
贾谊不至公卿论
夫子罕言利命仁论
原弊
兵储
塞垣
易或问
石鹢论
辨左氏
三年无改问
诗解统序
二南为正风解
周召分圣贤解
王国风解
十五国风解
定风雅颂解
鲁颂解
商颂解
十月之交解
本末论
时世论
豳问
鲁问
序问
河南府重修使院记
河南府重修净垢院记
陈氏荣乡亭记
游大字院记
伐树记
丛翠亭记
非非堂记
明因大师塔记
李秀才东园亭记
樊侯庙灾记
东斋记
戕竹记
养鱼记
湘潭县修药师院佛殿记
游鯈亭记
淅川县兴化寺廊记
偃虹堤记
孙氏碑阴记
三琴记
大明水记
传易图序
张令注周易序
删正黄庭经序
月石砚屏歌序
七贤画序
仁宗御集序
濮议序
龙荣录后序
张应之字序
尹源字子渐序
胡寅字序
送方希则序
送陈经秀才序
送梅圣俞归河阳序
送杨子聪户曹序
送廖倚归衡山序
送王圣纪赴抚风主簿序
送太原王秀才序
送陈子履赴绛州翼城序
送孙屯田序
桑怿传
与郭秀才书
上范司谏书
与张秀才棐第二书
答西京王相公书
投时相书
与范希文书
与黄校书论文章书
与高司谏书
与石推官第一书
与石推官第二书
答孙正之侔第一书
回丁判官书
与尹师鲁第一书
与尹师鲁第二书
与尹师鲁第三书
与尹师鲁第四书
与尹师鲁第五书
与谢景山书
答李淑内翰书
与王源叔问古碑字书
答孙正之侔第二书
与刁景纯学士书
与陈员外书
答祖择之书
答徐无党第一书
答徐无党第二书
与陈之方书
与集贤社相公书
与田元均论财计书
答陈知明书
又答宋咸书
答李大临学士书
与王深甫论世谱帖
与王深甫论裴公碣
再与王深甫论裴公碣
与王深甫论五代张宪帖
再与王深甫论五代张宪帖
问王深甫五月一日会朝帖
与杜欣论祁公墓志书
再与杜欣论祁公墓志书
问刘原甫侍读入阁仪帖
与蔡君谟求书集古录目序书
与乐秀才第一书
代曾参答第子书
砚谱
洛阳牡丹记
易童子问卷一
易童子问卷二
易童子问卷三
崇文总目叙释
诗话
笔说
试笔
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太过
论杜韩范富
论狄青
论贾昌朝
论修河
论日历
论包拯除三司使
中书请议濮安懿王典礼
请补馆职
秋声赋
鸣蝉赋
尊皇太后册文
应天以实不以文赋
苏舜钦
沧浪亭记
石曼卿诗集序
上孙冲谏议书
李觏
富国策十首
强兵策十首
安民策十首
潜书十五篇并序
广潜书十五篇并序
野记二篇并序
袁州学记
建昌知军亭记
建昌军仪门记
建昌军集宾亭记
南城县署记
邵武军学置庄田记
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
麻姑山重修三清殿记
重修麻姑殿记
麻姑山仙都观御书阁后记
太平兴国禅院什方住持记
太平院浴室记
建昌军景德寺重修大殿并造弥陀阁记
景德寺新院记
回向院记
承天院记
承天院罗汉阁记
新城院记
抚州菜园院记
修梓山寺殿记
邵氏神祠记
皇祐续稿序
延平集序
送余畴若南丰掌学序
送严介序
叙陈公燮字
叙张延之字
叙陈司理字
苏洵
审势
权书上
权书下
衡论上
衡论下
六经论
洪范论
太玄论
史论
上王长安书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
与梅圣俞书
答雷太简书
与杨节推书
与吴殿院书
谢赵司谏书
与孙叔静
邵雍
伊川击壤集自序
观物内篇
观物外篇节录
戒子孙
洛阳怀古赋
周敦颐
爱莲说
拙赋
太极图说
通书
文同
捕鱼图记
刘敞
患盗论
谕客
言治
续谥法
责和氏璧
君临臣丧辨
为兄后议
公食大夫义
士相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