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全17册 2016 高清
¥25.00價格
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全17册 2016 高清
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全17册 2016 高清
《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全17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为迄今为止最全的唐浩明作品集,收录了其全部旧作及最新作品。典藏必备,研究必读!《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全套共17册,囊括“小说系列”3部9册、“评点系列”7册及唐浩明十多年来的唯一新作《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这里选出有关曾国藩的部分介绍一下:曾国藩一生写家书数以千计,即便军情险恶,仍不忘关怀家人,曾国藩这种非比寻常的爱心源于何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系列(典藏版)分为诗文、书信、语录、家书、日记、奏折六册,系唐浩明先生从曾国藩海量文字中精选而出,并加以精当评点。《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诗文》是在深入研究曾国藩生平及思想的基础上,严选135首诗作,2首词作,44副联语和47篇文章,并对之进行精彩评点而成的匠心之作。评点者重点分析每篇诗文的写作背景、含义和思想价值,并冠以契合题旨的标题,十分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曾国藩诗文,是了解曾国藩文学成就和造诣的重要参考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书信》是立足于现代读者的兴趣点,精选136封重要书信,一一予以评点而成。这些书信集中展示了曾国藩的精神世界和价值理念,也展现出时代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为研究湘军和晚清政局提供了真实确凿的证据。《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是对梁启超辑录的《曾文正公嘉言钞》的精彩评点和翻译,是曾国藩思想言论的菁华汇编,全书分为修身、为学、齐家、处世、从政和治军六编,每一条语录都有唐先生的细致介绍与精彩点拨,是了解、研究曾国藩学问、事功成功法则的纲要之书。对于广大读者学习借鉴曾国藩思想,并将之应用于个人道德修养、待人处世和治家理政等方面大有帮助。《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是从曾国藩传世的130万言的日记中挑选出二百余篇,分为悟道、修身、国事、家事、读书、写字、品鉴、梦境八大类,所选日记整篇照录,不删节,每篇有评点,每大类前以一篇总评引导读者阅读。曾国藩日记素来被称为晚清四大著名日记中影响z大的,从中可见曾国藩为人处世,也可了解到晚清历史中一些隐秘的细节。《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被称为“晚清时期的天下第1奏折”,评点者从曾国藩存世的两千多道奏折中精选44篇,解释背景,并加以述说议论,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了翻译,便于读者阅读,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奏折,可窥见晚清大臣与当时君主的微妙关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著作中z精华的部分,清末民初时曾氏家书乃士大夫必读书目。在为人、治学、处事等方面要想有所进步,读懂这一步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此评点本乃唐浩明先生精选曾国藩家书中的精彩篇章,解释背景,加以评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便于读者阅读。《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书目: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曾国藩 上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曾国藩 中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曾国藩 下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张之洞 上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张之洞 中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张之洞 下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杨度 上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杨度 中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杨度 下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上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下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书信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诗文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出版说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动笔创作历史小说。从那以后,写作便成为我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几乎占据业余时间的全部。不知不觉间,三十年就这么过去了,真有点杜甫所说的“丹青不知老将至”的味道。偶尔回头一望,过去的岁月,如同逝水飘烟,一片迷离,幸而有这些文字,仿佛能告诉自己这一路是如何走过来的。十年来,我的写作主要在两个领域:一是长篇历史小说,一是“评点曾国藩”系列。三部历史长篇《曾国藩》《杨度》《张之洞》花费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为什么要写历史小说?若要找源头,可以追溯到酷爱读书的少年时代,先是在书摊边租看《三国演义》连环画,后来是去图书馆借阅原著。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认为那是天底下最好的书。若干年后,当我无意间走进晚清,走进那个三千年一大变局中,内心里有许多冲动,有许多话要说。当思考采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时,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三国演义》,三部历史小说就这样产生了。要说宿命,这就是宿命。历史有许多种表述方式,用文学方式来述说历史,依旧为今天的中国人所喜爱。这三部历史长篇多年来不断重印,说明的正是这个事实。时光到了二十一世纪。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文化界有一个很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勃兴于民间的国学热。曾国藩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位代表,他在新世纪被重视,应该是国学热中的必然现象。小说《曾国藩》得到持续的关注,曾氏这个人物,也引起全社会的浓厚兴趣。国内书店书摊上充斥着各色各样的关于曾氏的书籍。这些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书越多,历史上的那个曾国藩反而变得越模糊。作为当代重提曾氏的“始作俑者”,我有一种正本清源的义务感。我决定放下历史小说的创作,一心研究曾国藩。值得庆幸的是,曾氏给后人留下一千多万文字,为今人深入研究他提供了丰富的第手资料。我熟悉这些资料,想借助对这些资料的研究,让世人了解个真实的曾国藩,也希望借助对这个传统文化标本的解剖,来帮助寻常百姓形象地感知我们的国学,于是就有了“评点曾国藩”系列。这件事情做下来,便又耗去十五年光阴。从去年下半年起,我开始修订我的历史小说。现在交给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曾国藩》,便是这个修订本。这是该书问世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修订。这次修订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评点的过程中,我对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我对小说某些章节做了相应修改。二是增加了一些能生动体现曾氏性格的真实故事。三是文字上的提炼、加工与修缮等。受时间的限制,另外两部长篇这次来不及修订,仍以原貌再版。在写历史小说与评点的空隙中,我也写过一些散文随笔,一部分是应报刊之约而写,一部分则是关于我的小说主人公的专题演讲稿。这次结集为《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也是这些文章第一次结集出版。感谢广东人民出版社,感谢老朋友向继东兄,没有他们的盛情,就不会有这套作品集,也不会有散篇文章的汇编成书。十几年前,随着《曾国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一个曾经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仿佛一件稀有文物被发掘出土似的,立时引起国人的广泛兴趣:官场土林、商界军营乃至市井百姓,一时间都以谈论曾氏为博雅为时髦。此风亦波及海外华人世界,华文媒体也争相介绍这位早已被遗忘的曾文正公。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岂止千百,为何此人能得到众多领域和层次的关注:似乎只要是中国人,谁都可以从他身上说点什么!看来,这就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经历的传奇性,而是此人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方文化仗着经济实力的强大,正在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风卷残云般扑来,大有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势头。曾经创造过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在如此形势下如何立足,它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华民族还需要它的哺育吗?它还有发展的可能吗?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似乎已成了有识之士的困惑。曾氏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土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此事给我们这批从事中国文化工作的人以振奋,它使我们增加了信心,看到了未来的前途。然而,中国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浩繁芜杂,在眼下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机遇良多,一刻千金,人们再也没有往日田园般宁静的心境和经年累月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的悠闲。如何让忙于事功者领略中国文化的智慧呢?笔者认为,对于有志于此的人来说,不妨试用法: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将他看透研深,再由此一人而去领悟全体。佛家说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古人说一经通而百经通,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曾国潜便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说,作为一个个体生命,他以病弱之躯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做了如许多的事情,留下如许多的思考,他的超常精力从何而来?作为一个头领,他白手起家创建一支体制外的团队,在千难万险中将这支团队带到成功的彼岸,此中的本事究竟有哪些?作为个父兄,一生给子弟写信数以千计,即便在军情险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之际,仍对子弟不忘殷殷关注、谆谆教诲。他的这种非同寻常的爱心源于何处?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在举世昏昏不明津渡的时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学习徐图自强的构想,并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加以实施。他的这种识见从何产生?所有这些,都是值得今人仔细琢磨的课题。看透曾氏,最主要的方法是读他的文字,但曾氏传世文字千余万,通读亦不易,只能读其精华;其精华部分首在家书。清末民初时期,曾氏家书乃士大夫必读之书。青年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尝见曾文正家书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时又参以杂务,以致百不一成。”信中所说的,出自曾氏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致沅弟的信。毛泽东信手拈来,可见他对曾氏家书很熟悉。曾氏家书,过去被当做治家圭臬来读,但现代人的家庭已大为简化,当年那种四世同堂、兄弟众多的大家庭已不复存在。今天人们的所谓治家,说到底不过是教子而已;至于“子”,也只独生一个,且学校和社会又担负了其中的主要责任。如此说来,曾氏的家书还有读的必要吗?其实,这部家书远不这般简单。它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早在上个世纪初,蔡锷将军便辑录曾氏有关治兵方面的文字,并加以评说,用来作为培训新军将官的教材,在中国军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效法蔡锷,在曾氏千余封家书中选取三百多封加以评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曾氏的心灵世界,破译曾氏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蔡锷乃一代英杰,他的评说虽然简短,但其丰富的军事理论和不朽的军事功勋,足以使他成为评论曾氏治兵语录的权威。笔者从没想到要跟他攀比,只是凭借着二十年来对曾氏的潜心研究和自己的人生阅历,撰写一点理性思考的文字,但愿这种努力与写作初衷不至于相距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