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四书传注会要 全11册 2008高清

四书传注会要 全11册 2008高清

¥35.00價格

四书传注会要 全11册 2008高清

  • 四书传注会要 全11册 2008高清

    《四书传注会要》PDF电子书全11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

     
     
    《四书传注会要》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顺序编排,合著在前,单著在后;对同一部书的传注以著者年代先后为序。因分册原因,个别顺序有所调整。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总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大学》、《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两篇,虽然一直备受学者关注,但在南宋以前从未单独刊行过。按照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与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是“垂世立教的大典”。而《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其中蕴涵着高超的智慧。《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体现的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记录了孟子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论语》、《孟子》早有单行。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始于宋代。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朱熹研究辑取前人注释《论语》、《孟子》的思想和言论,著成《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淳熙十五年(1189)朱熹又对《大学》、《中庸》加以考订,重编其顺序,并加注释,著成《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第二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熹将这四部书彙辑刊刻,称《四子书》,即《四书集注》,后简称《四书》。朱熹并认为读《四书》的顺序应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朱注《四书》被认定为科举考试的基本教材,科考题目均从《四书》中出,答案均以朱注为依据,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间长达近六百年,《四书》成为学者的必读书和崇尚的对象。此种情形极大地推动了对《四书》的研究和解读。
     
    朱熹之后,历朝历代对《四书》的研究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其中不乏有份量、有识见、有价值之作,因后世少有刊行,流传不广,研究人员不易得见。而《四书》的历代解释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四书》的解释、解读;对前辈诠释的质疑与更相发明,对于研究彼时代的思想状况、社会思潮、学人的心路历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历代的发展,均为十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鍾肇鹏先生一直十分关注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整理与出版流布,因以其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及目录学的深厚学养,精选出南宋至清末诠释、解读《四书》的名家名作共计二十种(已有排印本的通行本一般不予采录),裒集成此全十一册的《四书传注会要》,以方便学者研阅。
     
    现将这些著述分别简介如下一、《四书纂疏》二十六卷南宋赵顺孙撰据《通志堂经解》本影印二、《四书讲义》一卷明顾宪成撰据《小石山房丛刻》本影印三、《四书考辑要》二十卷清陈宏谋辑陈兰森编校据清乾隆刻本影印四、《学庸集说启蒙》二卷元景星撰据《通志堂经解》本影印五、《学庸正说详节》三卷明赵南星撰李濬之编所据为李濬之所编之民国石印本影印六、《大学古本旁注》一卷明王守仁撰据《函海》本影印七、《大学古记》一卷明刘宗周撰据《刘子全书》本影印八、《大学古记约义》一卷明刘宗周撰据《刘子全书》本影印九、《大学证文》四卷清毛奇龄撰据《西河合集》本影印十、《大学说》一卷清惠士奇撰据《经学丛书》本影印十一、《大学古义说》二卷清宋翔凤撰据《皇清经解续编》本影印十二、《中庸传注》一卷清李塨撰据民国四存学会铅印《颜李丛书》本影印
     
     
     
     
    《四书传注会要》详目:
     
    四书传注会要 第一册目录:
     
    出版说明一
    四书纂疏二十六卷(一)南宋·赵顺孙撰
    纳兰成德序一
    洪天锡序三
    引用书目九
    读大学章句纲领一一
    大学纂疏一三
    牟子才中庸纂疏序二一三
    读中庸章句纲领二一七
    中庸纂疏二一九
    读论语集注纲领五五一
    读论语孟子法五五七
    论语纂疏五六三
    学而第一五七三
    为政第二六二一
     
    四书传注会要 第二册目录
     
    四书纂疏二十六卷(二)南宋·赵顺孙撰
    论语纂疏一
    八佾第三一
    里仁第四四四
    公冶长第五八一
    雍也第六一二五
    述而第七一七五
    泰伯第八二二二
    子罕第九二五七
    乡党第十二九六
    先进第十一三三一
    颜渊第十二三七五
    子路第十三四二九
    宪问第十四四六二
    卫灵公第十五五一九
    季氏第十六五五八
    阳货第十七五八一
    微子第十八六一九
    子张第十九**一
    尧曰第二十六六八
    孟子纂疏六七九
    梁惠王上六八九
     
    四书传注会要 第三册目录
     
    四书纂疏二十六卷(三)南宋·赵顺孙撰
    孟子纂疏一
    梁惠王下一
    公孙丑上五五
    公孙丑下一三一
    滕文公上一七三
    滕文公下二二九
    离娄上二七三
    离娄下三三三
    万章上三八七
    万章下四三一
    告子上四七五
    告子下五三七
    尽心上五八三
    尽心下六五五
     
     
     
     
    四书传注会要 第四册目录
     
    四书讲义一卷明·顾宪成撰一
    四书考辑要二十卷(一)清·陈宏谋辑陈兰森编校二九
    陈宏谋序二九
    凡例三一
    目录四七
    大学一○三
    中庸上一八○
    中庸下三二九
    论语四一一
    学而第一四一一
    为政第二四三五
    八佾第三四七三
    里仁第四五四九
    公冶长第五五五三
    雍也第六**一
    述而第七六六九
     
    四书传注会要 第五册目录
     
    四书考辑要二十卷(二)清·陈宏谋辑陈兰森编校
    论语一
    泰伯第八一
    子罕第九三一
    乡党第十五三
    先进第十一九一
    颜渊第十二一一五
    子路第十三一二九
    宪问第十四一四一
    卫灵公第十五二三三
    季氏第十六二四六
    阳货第十七二五二
    微子第十八二六九
    子张第十九二九三
    尧曰第二十二九八
    孟子三○七
    梁惠王上三○七
    梁惠王下三六五
    公孙丑上四二五
    公孙丑下四四三
    滕文公上四六九
    滕文公下五○三
    离娄上五七一
    离娄下六一四
    万章上**一
    万章下六七八
    告子上七○一
    告子下七一三
    尽心上五八三
    尽心下六五五
     
    四书传注会要 第六册目录
     
    学庸集说启蒙二卷元·景星撰一
    大学集说启蒙一七
    学庸集说启蒙一○五
    学庸正说详节三卷明·赵南星撰李濬之编二七九
    大学正说详节二九七
    中庸正说详节上三五三
    中庸正说详节下四三五
    大学证文四卷清·毛奇龄撰四九一
     
    四书传注会要 第七册目录
     
    大学古本旁注一卷明·王守仁撰一
    大学古记一卷明·刘宗周撰一九
    大学古记约义一卷明·刘宗周撰四三
    大学说一卷清·惠士奇撰六五
    大学古义说二卷清·宋翔凤撰一二五
    中庸传注一卷清·李塨撰二○五
    中庸补注一卷清·戴震撰二四九
    中庸解辨一卷清·王浔(此字绞丝旁)撰三二一
    论语通释一卷清·焦循撰五○七
     
    四书传注会要 第八册目录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十卷(附读书堂论语答问)简朝亮述疏
    简朝亮序一
    论语序说四
    学而第一二五
    为政第二五六
    八佾第三八九
    里仁第四一一四
    公冶长第五一二七
    雍也第六一五一
    述而第七一七八
    泰伯第八二一七
    子罕第九二四四
    乡党第十二六七
    先进第十一三○八
    颜渊第十二三三三
    子路第十三三六五
    宪问第十四四三九
    卫灵公第十五四八九
    季氏第十六五二八
    阳货第十七五五○
    微子第十八五八一
    子张第十九五九九
    尧曰第二十六一九
    读书堂论语答问
    目录**三
    论语序说**四
    学而第一六五○
    为政第二六五三
    八佾第三六五四
    里仁第四六五五
    公冶长第五六五六
    雍也第六六五八
    述而第七六五八
    泰伯第八六六一
    子罕第九六六二
    乡党第十六六三
    先进第十一六**
    颜渊第十二六六六
    子路第十三六六八
    宪问第十四七○二
    卫灵公第十五七○四
    季氏第十六七○六
    阳货第十七七○六
    微子第十八七○七
    子张第十九七○八
    尧曰第二十七○九
     
    四书传注会要 第九册目录
     
    论语后案二十卷(一)清·黄式三撰
    黄式三叙一
    黄以周跋一三
    黄式三自叙一七
    黄式颖叙二○
    学而第一二三
    为政第二八七
    八佾第三一五九
    里仁第四二七九
    公冶第五三三七
    雍也第六四四三
    述而第七五三五
     
    四书传注会要 第十册目录
     
    论语后案二十卷(二)清·黄式三撰
    泰伯第八一
    子罕第九七三
    乡党第十一七七
    先进第十一三○三
    颜渊第十二三九一
    子路第十三四八一
    宪问第十四五六五
     
    四书传注会要 第十一册目录
     
    论语后案二十卷(三)清·黄式三撰
    卫灵公第十五一
    季氏第十六九三
    阳货第十七一四一
    微子第十八二一七
    子张第十九二七三
    尧曰第二十三一五
    孟子四考四卷清·周广业撰三四五
    孟子外书集证五卷清·施彦士撰六二九
    孟子外书补注一卷宋·刘攽注清·陈矩补注七○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