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共63册 唐祖宣李今庸张大宁张琪李济仁刘柏龄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共63册 唐祖宣李今庸张大宁张琪李济仁刘柏龄

¥65.00價格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共63册 唐祖宣李今庸张大宁张琪李济仁刘柏龄

  •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共63册 唐祖宣李今庸张大宁张琪李济仁刘柏龄

    国医大师这一代人筚路蓝缕又承前启后,较前人少一点“自卫”意识与意气之争,较后人则多一分文化基础和传统积淀,他们对外奋争中医之权益地位,对内则反求诸己在临证、教学上的种种不足,在中医基础与西方科学、人才培养与西化教育、望闻问切与现代诊断、理法方药与西医治疗、“简便验廉”与资本杠杆之间苦苦平衡,在中医“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中求索一生。他们启新时代中医教学、科研、临床、管理及“中西医结合”之端,实为目前中医格局之开创者。《国医大师临床研究》旨在概览国医大师临床研究成果,从成才之路、治学方法、学术思想、技术经验、科研成果、学术传承等方面疏理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和传承研究情况。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已出版书目: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琪临床医学丛书 张琪诊治疑难病学术经验传真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琪临床医学丛书 张琪医案选萃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琪临床医学丛书 张琪学术思想探赜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琪临床医学丛书 张琪肾病论治精选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琪临床医学丛书 张琪论养生与防病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琪临床医学丛书 张琪论伤寒与临证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琪临床医学丛书 张琪从五脏论治临证举要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大宁医学丛书 张大宁中医基础学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大宁医学丛书 张大宁临证医案选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大宁医学丛书 张大宁补肾活血法研究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大宁医学丛书 张大宁医学论文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大宁医学丛书 张大宁学术思想研究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大宁医学丛书 张大宁谈保健与养生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天池伤科医学丛书 刘柏龄脊柱病学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天池伤科医学丛书 刘柏龄骨科学术思想传承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天池伤科医学丛书 中医骨伤科学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天池伤科医学丛书 刘柏龄医案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唐祖宣医学丛书 唐祖宣经方发挥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唐祖宣医学丛书 唐祖宣四肢血管病论治精选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唐祖宣医学丛书 唐祖宣论老年病与益寿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唐祖宣医学丛书 唐祖宣医话医案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唐祖宣医学丛书 唐祖宣温病解读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唐祖宣医学丛书 唐祖宣伤寒论解读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唐祖宣医学丛书 唐祖宣金匮要略解读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济仁医学文集 李济仁中医时间医学研究临床应用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济仁医学文集 李济仁养生保健体悟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济仁医学文集 李济仁新安医学考证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济仁医学文集 李济仁解读中医经史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济仁医学文集 李济仁痹证研究传承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张灿玾医论医话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颜正华中药学思想与临床用药研究全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颜德馨中医气血理论与临床实践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颜德馨疑难病临证经验选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颜德馨心脑血管病医论医案选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粹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苏荣扎布学术思想宝泉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苏荣扎布临床经验集成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石学敏针灸全集 第2版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清宫膏方精华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振华临证经验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今庸读古医书札记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今庸医学选要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今庸特色疗法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黄帝内经文献研究 修订版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贺普仁针灸三通法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任继学医案精选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概览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段富津医案精编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方和谦论著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方和谦医案医话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方和谦论著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段富津方剂学讲课实录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保元堂三世医案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班秀文医学著作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班秀文医论医话集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周仲瑛临床经验精粹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中医湿病证治学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中医基本理论 第2版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中医脾胃病学 第2版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郭子光养生新论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玉奇学术思想及临床医案

     

     

     

    评选国医大师是近年来引起中医药领域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件大事,通过评选既可以充分地肯定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们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一生的贡献,也可为中医药行业以及中医人才的成长树立榜样,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迄今为止,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两届国医大师,向60位从事中医药工作(包括民族医药)的名老中医药专家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为了使今后国医大师评选工作做得更好,使其能够可持续性地进行下去,我们对评选的情况和有关数据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价:
     
    揭秘国医大师的评选
     
    1. 国医大师评选状况
     
    2009年6月19日和2014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分别举行了两次“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共评选出60位国医大师。
     
    第一届评选出的国医大师,涉及14个省(区、市),既有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专家,也有藏医、蒙医专家。
     
    第二届评选出的国医大师,涉及22个省(区、市),比上届增加了8个。除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家和藏医、蒙医专家以外,还新增了维吾尔医专家。
     
    2. 国医大师评选意义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挖掘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国医大师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杰出代表,是中华医学文化的重要传承者,是国之瑰宝。
     
    国医大师评选表彰活动对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振奋中医药行业精神、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环境的重要抓手。
     
    国医大师评选表彰活动就是对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的一种探索。国医大师是全国中医药战线千千万万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和优秀楷模,是中医药行业的智力资源和宝贵财富。国医大师德艺双馨,对中医药事业无比热爱,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医药行业树立了一面旗帜。
     
    3. 国医大师评选条件
     
    首届国医大师评选有五项条件,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有七项条件。通过将两届国医大师评选条件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虽然第二届变成了七个条件,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仅有从医年限从55年减少到50年的变化才具有实际意义。
     
    4. 国医大师评选程序
     
    实行“两审三公示”制度:“两审”是指预审和复审,预审是由评选办对省级推荐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重点审查资格条件和评审程序是否规范;复审是由评审专家对预审合格人员进行再次审核并提出表彰建议人选,报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最终人选。“三公示”主要是在相关新闻媒体、基层单位、省级推荐单位和国家层面分别公示5个工作日。最后由领导小组组成部门联合发文确认“国医大师”人员,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分析国医大师的基本数据
     
    对国医大师的年龄、学中医的起始年龄、医龄和学科等基本数据的采集,主要依据有关部门公开发布的评选资料、相关图书和百度等信息资源进行整理而成:
     
    1. 年龄
     
    第一届评选出的国医大师,截至2009年,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4岁,平均年龄85岁。
     
    第二届评选出的国医大师,截至2014年,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年轻的68岁,平均年龄80岁,比上届整体年轻5岁,还产生了第一位女国医大师。
     
    两届国医大师的年龄,截至2015年1月,国医大师平均年龄(除去已故者)为84岁,已故11位国医大师的平均年龄为88岁。
     
    图1两届国医大师年龄对比
     
    2. 学中医的起始年龄
     
    学中医时年龄最小的是强巴赤列和巴黑·玉素甫,均为11岁。年龄最大的是吴咸中,为34岁。
     
    在12岁(包括12)以下学中医的有4位,占6.7%;在13~14岁(包括14)学中医的有17位,占28.3%;在15~16岁(包括16)学中医的有9位,占15%;在17~18岁(包括18)学中医的有10位,占16.7%;在19~20岁(包括20)学中医的有8位,占13.3%;在21~29岁(包括29)学中医的有11位,占18.3%;在30岁以上学中医的有1位,占1.7%。
     
    图2国医大师学中医的起始年龄
     
    图3国医大师学中医起始年龄的百分比
     
    其中,14岁以下的21位,占35%;16岁以下的30位,占50%;18岁以下的40位,占66.7%;20岁以下的48位,占80%。
     
    目前,我国中小学学制共12年,按一般7岁入学计算,大学本科入学年龄已在19~20岁左右。从以上国医大师学中医的起始年龄看,有50%是在16岁之前就已开始学中医,近70%是在不到现在大学入学年龄的时候就早已开始学中医,绝大部分是在20岁之前接触中医。总体上是明显低于目前中医药大学新生的入学年龄。
     
    图4国医大师学中医起始年龄低于现在大学入学年龄的比例
     
    3. 医龄
     
    第一届评选出的国医大师,截至2009年,都符合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5年以上专业背景的基本要求,平均医龄为68.7年。
     
    第二届评选出的国医大师,截至2014年,都符合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0年以上专业背景的基本要求,平均医龄为62.4年。
     
    两届国医大师的医龄。截至2015年1月,除去已故者,平均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的时间为66.2年。
     
    图5两届国医大师医龄对比
     
    4. 学历
     
    两届国医大师的学历情况如下:师承16位,占26.7%;专科22位,占36.7%;本科19位,占31.7%;硕士研究生2位,占3.3%;博士研究生1位,占1.7%。
     
    图6两届国医大师的学历
     
    两届国医大师具有学历的占有73.3%,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较高学历学位的仅有5%。仅有极少人具有较高学历学位,这与他们所处的年代开展硕士以上教育时间较晚或尚未开设,以及招生的专业和人数较少都有关。但这也从另外角度说明中医药专业人员即使未能接受过较高学历学位教育,仍有可能成为顶级专家。
     
    图7 两届国医大师有学历者与师承者的对比
     
    5. 学科分布
     
    由于不少国医大师的研究领域广泛和善长诊疗的病种多样,也未按照统一的学科分类标准进行申报和介绍,因此在申报和公开的个人学术背景资料中,所显示的学科或临床善长等信息也就很不规范,甚至杂乱。本报告在统计时,按其相关性、主次性进行了合并调整。对注明为主要从事内经、伤寒论、各家学说等研究者,则归为中医基础理论;对涉及内、妇、儿等多个疑难病种者,统一归为疑难杂症;对仅注明擅长治疗某科疾病者,则归为某临床科;对从事民族医药研究和临床者,则按民族归入相应的民族医中而不再细分。以下为两届国医大师所在的学科分类统计:
     
    中医基础理论4位,占6%;疑难杂症22位,占36.7%;中医内科13位,占21.7%;中医外科1位,占1.7%;中医妇科2位,占3.3%;中医骨伤2位,占3.3%;中医耳鼻咽喉1位,占1.7%;中医眼科1位,占1.7%;针灸4位,占6%;中药2位,占3.3%;中西医结合3位,占5%;藏医2位,占3.3%;蒙医2位,占3.3%;维吾尔医1位,占1.7%。
     
    图8两届国医大师所在学科分布的人数
     
    图9两届国医大师所在学科分布的百分比
     
    6. 著作
     
    根据公开的两届国医大师学术背景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两届60位国医大师完成的主要学术著作381本。其中:
     
    学术理论著作22本,占5.8%;经典研究34本,占8.9%;临床应用(包括临床经验、方剂和中药等)248本,占65.1%;文化教育(包括医史、文献等)40本,占10.5%;民族医药23本,占6%;教材14本,占3.7%。
     
    图10两届国医大师编著中医图书的册数分类
     
    图11两届国医大师编著中医图书分类的百分比
     
    以上数据显示,每人平均6.35本。两届国医大师的著作集中在临床应用方面,这与国医大师主要从事临床研究与诊疗工作有密切关系。纯学术理论著作不仅数量少,而且几乎没有具有重要创新性的、影响大的学术理论著作。经典研究很多也是结合临床应用进行研究。
     
    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是医史、文献方面的著作,仅有个别国医大师涉及中医药文化方面的研究。目前,在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中,缺乏对中医药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内涵、价值观、认知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与行为方式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高层次学术著作。这也正是现代中医药文化繁而难荣的学术原因。

  •  
    两届国医大师中有5位民族医专家,每人平均著作数量为4.6本,接近以上统计的每人平均的本数,实属难能可贵。
     
    由于两届国医大师以临床工作为主,很多人虽有教学任务,但并未承担太多的教材编写任务,有好些教材也仅仅是一些教学培训资料。
     
    7. 论文
     
    根据中国知网(CNKI)截至2015年1月的数据统计,两届国医大师共发表有6950篇学术论文,平均每人为115.8篇。其中,最多的有1076篇,最少的有5篇,仅有一位没有论文在该网数据库被收录的纪录。
     
    图12 两届国医大师发表的论文统计
     
    8. 课题
     
    据不完全统计,两届国医大师承担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科技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近百项国家级课题,但在公开信息中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
     
    国医大师学术影响力构成
     
    任何一位学者的学术影响力的构成,可分阶段、分层次来划分。在学术创造过程中包括有学术的创造力、创新力、预测力和执行力,在取得了学术成果以后还必须具有传授力和传播力,而最核心的还是其所创造出来的学术专著、教材、科研课题和论文等学术成果所必须具有的原创力、整合力和创新力。
     
    国医大师的学术影响力就是其在中医药学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医药学术成果或临床诊疗能力,并以此所能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度、接受度和改变度的一种综合实力。简言之,学术影响力最基本的就是两条,一是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二是实现了有效的传播。只有具备了这两大要素,才有可能在学术领域和社会上产生出积极的正面的学术影响。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国医大师的学术影响力,本报告拟从学术贡献、临床实践、社会影响、学术地位和从业资历等五方面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1. 学术贡献
     
    学术贡献包括国医大师所完成的学术专著、教材、科研课题和学术论文等文本形式的学术成果,此指标可通过为其发表论文的SCI期刊、核心期刊、普通期刊的等级区分,反映论文被权威专家的认可度;通过论文的被引用数量,反映其学术观点的被关注度;通过在学术专著、教材和课题中所承担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等责任和贡献大小的区分,反映其在学术领域的权威性;通过所著图书的发行量,反映其学术著作的影响面。
     
    此外,学术贡献还应包括以上学术成果的获奖情况,在我国学术成果的获奖代表着被官方或较高级别学术权威机构的肯定。国医大师的学术贡献不仅要体现在学术成果的创造,还应体现在学术传承上,是否培养出众多具有高水平的有影响的中医人才。
     
    2. 临床实践
     
    医师的工作必须体现出临床实用价值,也就是要能够准确地诊断疾病和正确地实施治病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病情和治愈患者的疾病。如果医师只会讲医学理论,即使讲得头头是道,而治病没有疗效,也只是一个不称职的医师。可见,医学是一个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国医大师除了在学术成果上的贡献以外,还必须能治病,而且在解决临床问题、诊疗疾病、门诊量、治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等方面,更应比其他中医师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备在临床工作中的领先性和指导能力。
     
    3. 学术地位
     
    学术地位主要涉及在全国性中医药学术团体中所担任的学术职务,反映其在中医药行业中所处的学术位置。目前虽然可以从在学术团体中担任的各种学术职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所具有的学术能力,但却不能以此认为只要有学术要职的人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此外,担任有全国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指导老师,也是学术地位的一种表现。
     
    4.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包括在社会民众中的知名度、网络上的信息数量和点击率。主要对著名网络检索网站的相关搜索数据作为传播影响的重要评价指标。有的临床中医师在当地患者中有知名度,但缺乏学术文章、言论和学术成果在网络上传播,因此其在网络上和在全国行业内外的影响力也就会很小。此外,中医药文化在历史上一直具有重视医德的传统,这也是考评国医大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社会正面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
     
    5. 从业资历
     
    从业资历主要指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年限,也就是医龄的长短。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一种需要丰富临床经验积累的学术领域,因此不能以此认为强调从业资历是论资排辈。
     
    图13国医大师学术影响力的构成
     
    国医大师评选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要做好这项评选工作,应当保证评选结果客观公正,制定一套严格的学术贡献评价体系,即《国医大师评选标准》。希望该标准对评选条件的表达要更加严格和准确,具有清晰性、合理性和可量化性,应包括有学术贡献、临床实践、社会影响、学术地位和从业资历等5大类信息的数据采集,使其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国医大师候选人的学术贡献度和学术影响力,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以便于评委在其基础的学术贡献数据(硬指标)的基础上,并可适当增加一点个人的感性认识,进行最终的投票。从而,更好地完善国医大师评选机制,不断促进国医大师评选工作的可持续性开展。


    中国六十位国医大师全记录
    第一届国医大师(2009)
    01、国医大师裘沛然,男,汉族,1913年1月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02、国医大师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著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03、国医大师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04、国医大师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05、国医大师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06、国医大师班秀文,男,壮族,1920年1月出生,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07、国医大师颜正华,男,汉族,19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和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08、国医大师颜德馨,男,汉族,1920年11月出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
    09、国医大师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0、国医大师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11、国医大师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12、国医大师张琪,男,汉族,1922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
    13、国医大师张镜人,男,汉族,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 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14、国医大师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5、国医大师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6、国医大师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17、国医大师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8、国医大师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国医大师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20、国医大师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1、国医大师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22、国医大师陆广莘,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48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3、国医大师徐景藩,男,汉族,1928年1月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24、国医大师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
    25、国医大师张灿玾,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 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26、国医大师强巴赤列,男,藏族,1929年12月出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1947年起从事藏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藏医。
    27、国医大师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28、国医大师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29、国医大师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30、国医大师张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 年 5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第二届国医大师(2014)
    01. 国医大师干祖望,男,汉族,农工党员,1912年9月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1930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02. 国医大师阮士怡,男,汉族,中共党员,1917年2月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55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
    03. 国医大师郭诚杰,男,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12月生,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1949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
    04. 国医大师郑新,男,汉族,中共党员,1925年5月生,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1961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05. 国医大师李今庸,男,汉族,1925年9月生,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1947年1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大师。
    06. 国医大师金世元,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12月生,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主任药师。1940年2月起从事中医药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07. 国医大师刘柏龄,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6月生,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
    08. 国医大师刘志明,男,汉族,1927年10月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09. 国医大师陈可冀,男,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席研究员、终身研究员。1956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0. 国医大师段富津,男,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1950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
    11. 国医大师石仰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3月生,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1950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上海市名中医。
    12. 国医大师夏桂成,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7月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1949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13. 国医大师尚德俊,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3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中医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1959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14. 国医大师徐经世,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1月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5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
    15. 国医大师刘敏如,女,汉族,农工党员、中共党员,1933年5月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1956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川省名中医。
    16. 国医大师巴黑?玉素甫(1934.7—2014.4),男,维吾尔族,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主任医师。1956年1月起从事维吾尔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中医民族医。
    17. 国医大师吕景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11月生,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1962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名医。
    18. 国医大师晁恩祥,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7月生,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19. 国医大师李士懋,男,汉族,1936年7月生,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1962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
    20. 国医大师刘祖贻,男,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7月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
    21. 国医大师禤国维,男,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11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1963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
    22. 国医大师石学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6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
    23. 国医大师洪广祥,男,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12月生,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1956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
    24. 国医大师吉格木德,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39年12月生,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1956年3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内蒙古自治区名蒙医。
    25. 孙光荣,男,汉族,1941年11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研究员。1958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6. 国医大师刘尚义,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12月生,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省名中医。
    27. 国医大师王琦,男,汉族,中共党员,1943年2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终身教授、研究员。1961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8. 唐祖宣,男,汉族,中共党员,1943年7月生,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1958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9. 国医大师张大宁,男,汉族,农工党员,1944年9月生,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1959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
    30. 国医大师占堆,男,藏族,中共党员,1946年5月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1959年3月起从事藏医临床工作,西藏自治区名藏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