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 全2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2015高清 钱穆
国史大纲 全2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2015高清 钱穆
国史大纲 全2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2015高清 钱穆
《国史大纲》PDF电子书全2册,由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钱穆著。
《国史大纲》著于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先生当时任教授,在战火纷飞中随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当时生活的窘困、物资的紧缺以及内忧外患的状况都使钱穆将对中国命运的思考贯穿于了全书始末。钱穆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要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他希望作为抗战中流的精英分子能够从这样一部张扬士之人力的里汲取力量前行。《国史大纲》书目
国史大纲 上册
国史大纲 下册
《国史大纲》出版说明:百年前,張之洞嘗勸學曰:『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學。■—.是時,國勢頹危,列强環伺,傳統頻遭質疑,西學新知亟亟而入。一時間,中西學并立,文史哲分家,經濟、政治、社會等新學科勃興,令國人亂花迷眼。然而,淆亂之中,自有元氣淋漓之象。中華現代學術之轉型正是完成於這一混沌時期,於切磋琢磨、交鋒碰撞中不斷前行,涌現了一大批學術名家與經典之作。而學術與思想之新變,亦帶動了社會各領域的全面轉型,爲中華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時至今日,中華現代學術已走過百餘年,其間百家林立、論辯蜂起,沉浮消長瞬息萬變.,情勢之複雜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來者。f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j之編纂,其意正在於此,冀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納各學科學派名家名作,以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之新變,探求中華現代學術之根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收錄上自晚清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海外華人學者的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爲主體兼及其他,涵蓋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學等衆多學科。
出版f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爲本館一大夙願。自一八九七年始創起,本館以『昌明教育,開啓民智j爲己任,有幸首刊了中華現代學術史上諸多開山之著、扛鼎之作•,於中華現代學術之建立與變遷而言,既爲參與者,也是見證者。作爲對前人出版成績與文化理念的承續,本館傾力謀劃,經學界通人擘畫,并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終以此叢書呈現於讀者面前。唯望無論多少年, 皆能傲立於書架,并希冀其能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如此宏願,難免汲深绠短之憂,誠盼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共襄助之。《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国史大纲》纵论中华传统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之演变发展,兼及中外形势,以求我国家历史之通贯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阐其一脉相承之统系,指陈吾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钱穆先生著述本书于抗战期间,在国家危亡中,读书人以笔为戎,以“历史*完备之国家”为著述之深厚根基,洋洋洒洒近80万言,荡气回肠,以激扬国人之民族精神,因应现实,更作为抗战建国之镜鉴。
《国史大纲》总目录:
第一编 上古三代之部
第一章 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 中国史之开始虞夏时代
一 近代对上古史之探索
二 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
三 夏代帝系及年历
四 虞夏大事
第二章 黄河下游之新王朝殷商时代
一 殷代帝系及年历
二 殷人居地之推测
三 殷人文化之推测
四 殷周关系
第三章 封建帝国之创兴 西周兴亡
一 西周帝系及年历
二 周初之封建
三 西周势力之继续东展
四 幽王见杀与平王东迁
第二编 春秋战国之部
第四章 霸政时期春秋始末
一 春秋年历及分期
二 霸前时期之形势
三 齐桓晋文之霸业
四 霸政衰微后之大夫执政
五 春秋时期之一般文化状态
第五章 军国斗争之新局面战国始末
一 战国年历及分期
二 从宗法封建到新军国之种种变迁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
一 春秋时代之贵族学
二 儒墨两家之兴起
三 学术路向之转变
四 士气高张
五 贵族养贤
六 平民学者间之反动思想
第三编 秦汉之部
第七章 大一统政府之创建秦代兴亡及汉室初起
一 秦汉帝系及年历
二 国家民族之搏成
三 第一次统一政府之出现及其覆灭
四 平民政府之产生
第八章 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 由汉武帝至王莽
一 西汉初年之社会
二 西汉初年的政府
三 西汉初年的士人与学术
四 中央政府文治思想之开始
五 汉武一朝之复古更化
六 士人政府之出现 昭宣元成一段
七 汉儒之政治思想
八 王莽受禅与变法
第九章 统一政府之堕落 东汉兴亡
一 东汉诸帝及年历
二 东汉之王室
三 东汉之外戚与宦官
四 外戚参加王室之由来
五 宦官参加王室之由来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 东汉门第之兴起
一 士族政治势力之逐步膨胀
二 东汉之察举与征辟制度
三 太学清议
四 党锢之狱
五 门第之造成
六 东汉士族之风尚
第十一章 统一政府之对外秦汉国力与对外形势
一 两汉国力之比较
二 西汉与匈奴
三 东汉与西羌
第四编 魏晋南北朝之部
第十二章 长期分裂之开始三国时代
一 魏晋南北朝之长期分裂
二 旧政权之没落
三 离心势力之成长
四 新政权之黑暗
五 思想界之无出路
六 三国帝系
第十三章 统一政府之回光返照 西晋兴亡
一 西晋帝系及年历
二 西晋王室之弱点
三 胡人之内地杂居
四 怀愍被虜与人心之反映
五 文化中心之毁灭
六 新宗教之侵入
第十四章 长江流域之新园地东晋南渡
一 东晋帝系及年历
二 东晋一代之北伐与内乱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长期纷乱五胡十六国
一 五胡十六国撮要
二 十六国前后形势之大概
三 五胡十六国大事简表
四 胡人之汉化与胡汉合作
第十六章 南方王朝之消沉南朝宋斋梁陈
一 南朝帝系及年历
二 南朝王室之恶化
三 南朝门第之衰落
第十七章 北方政权之新生命北朝
一 北朝帝系及年历
二 北方之汉化与北方儒统
三 魏孝文迁都及北魏之覆灭
四 北齐北周文治势力之演进
第十八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魏晋南北朝之门第
一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
二 学校与考试制度之颓废
三 南渡后之侨姓与吴姓
四 当时之婚姻制度与身分观念
五 北方的门第
六 郡姓与国姓
第十九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上)在西晋及南朝
一 汉末之荒残
二 农民身分之转变
三 西晋之户调制与官品占田制
四 南渡之士族
五 兵士的身分及待遇
第二十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下)在五胡及北朝
一 五胡时代的情况
二 北魏均田制
三 西魏的府兵制
第二十一章 宗教思想之弥漫 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
一 古代宗教之演变
二 东汉以下之道教与方术
三 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四 北方之道佛冲突
五 隋唐时期佛学之中国化
第五编 隋唐五代之部
第二十二章 统一盛运之再临隋室兴亡及唐初
一 隋代帝系及年历
二 隋代国计之富足
三 炀帝之夸大狂
四 唐代帝系及年历
五 贞观之治
第二十三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政治机构盛唐之政府组织
一 宰相职权之再建
二 地方政治之整顿
第二十四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社会情态盛唐之进士府兵兴农
民
一 唐代之贡举制
二 唐代之租庸调制
三 唐代之府兵制
第二十五章 盛运中之衰象(上)唐代租税制度与兵役制度之
废弛
一 由租庸调制到两税制
二 自府兵到方镇与禁兵
第二十六章 盛运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与士人之腐化
一 政权之无限止的解放
二 政府组织之无限止的扩大
第二十七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对外姿态唐初武功及中叶以后
之外患
一 安史之乱以前
二 安史之乱以后
第二十八章 大时代之没落唐中叶以后政治社会之各方面
一 唐中叶以后之藩镇
第二十九章 大时代之没落(续)
二 唐中叶以后之宦官
三 唐中叶以后之朝士与朋党
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黄巢之乱以及五代十国
一 流寇与唐室之倾覆
二 五代十国
三 契丹之兴起
四 中原民众之疾苦
五 中国之南北分裂第六编 两宋之部
第三十一章 贫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
一 北宋帝系及年历
二 宋初中央新政权之再建
三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四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五 宋代政制上的另外两个弱点
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庆历熙宁之变法
一 学术思想之新曙光
二 庆历变政
三 熙宁新法
第三十三章 新旧党争与南北人才元祐以下
一 熙宁新党与南人
二 洛蜀朔三派政治意见之异同
三 道德观念与邪正之分
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辽金之和战
一 金起灭辽
二 辽帝系及年历
三 金灭北宋
四 南宋与金之和战
五 南宋之财政
六 南宋金帝系及年历
第七编 元明之部
第三十五章 暴风雨之来临蒙古入主
一 蒙古之入主
二 元代帝系及年历
三 元代之政治情态
四 元代之税收制度与经济政策
五 元之军队与禁令
六 元代之僧侣
七 元代之士人与科举制度
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明代兴亡
一 明代帝系及年历
二 传统政治之恶化
三 废相后之阁臣与宦官
第三十七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下)
一 明初的几项好制度
二 明代政制之相次腐化
第三十八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上)自唐至明之社会
一 经济方面
二 文化方面
三 南北政治区域之划分及户口升降
第三十九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中)
一 黄河与北方之水患
二 北方社会所受外族及恶政治之摧残
第四十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下)
三 南方江浙一带之水利兴修
第四十一章 社会自由讲学之再兴起宋元明三代之学术
一 贵族门第渐次消灭后之社会情形
二 宋明学术之主要精神
三 宋明学者之讲学事业
四 宋明学者主持之社会事业
第八编 清代之部
第四十二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上)清代入主
一 满洲兴起至入关
二 明末流寇
三 南明之抗战
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
一 清代帝系及年历
二 清代对待汉人之态度
三 清代政制
四 清代之武功
第四十四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
一 明末遗民之志节
二 乾嘉盛时之学风
三 政治学术脱节后之世变
第四十五章 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
一 乾嘉之盛极转衰
二 洪杨之乱
三 湘淮军与咸同中兴
第四十六章 除旧与开新清代覆亡与民国创建
一 晚清之政象
二 晚清之变法自强
三 晚清之废科举兴学校
四 戊戌政变与辛亥革命
五 辛亥革命以后之政局
六 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
七 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
八 抗战胜利建国完成中华民族固有文化对世界新使命之